梁山水泊一百零八好汉聚义
大宋朝廷能招安梁山水泊,为何没有招安天虎、王庆和方腊三股匪患?
首先理念不同。曾经是大宋公务员的宋江从上凉山之日起,就不断向世人灌注招安的理念,脑子里一向有儒家的“习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那一套传统的希望可以为朝廷效力的思想。
宋江加入梁山
用武松的话说,就是今天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兄弟们的心。在向几乎是文盲的梁山英雄们灌注理念的一起,精通厚黑学的宋江又想尽办法将招安意愿传递给大宋朝廷,但太尉高俅蔡京等国家副主席坚决不同意。与此同时,梁山的动静闹得越来越大,朝廷挑选出动武装力量围歼。但梁山水泊仰仗有力地形和人数优势,同时使用合理的计谋,多次几百朝廷的部队,朝廷高管一看:哟,蛮有实力的,可以用一下。所以这才下定决心要招安宋江。梁山终究经过宋微宗小女朋友李师师的门路,向皇帝表达了想接受招安的想法。
浪子燕青携第一名妓李师师归隐
江南方腊、河北田虎、淮西王庆却与不同,就是要把大宋朝廷推翻,他们是坚定的农民起义者,从始至终就是在朝廷的对立面,只是想取而代之。其实历史上宋徽宗也曾下诏招安过方腊,但方腊根本不感兴趣,持续率兵侵犯杭州。打破后,蔡京宗族的祠堂也被方腊捣毁,这个仇可谓是不共戴天。由此可见,方腊从起义之日起就已经否决了招安这个选项。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排座次
原因二,朝廷的底线。方腊等人和宋江却有本质上的差异,宋江从来没有称王造反,江南方蜡、河北天虎、淮西王庆称王这个已经触犯了宋微宗的底线,你可以造反,抬高招安的身价,但你不能推翻我。这种情况他们三股势力最后必要会被剿灭,没有回旋的余地。
晁盖后,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并在门前竖起了一杆忠义无双、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就是要向朝廷标明梁山所作所为的也包括忠君爱国,其实就是再说我们没有造反,我们只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们还是大宋的人。 在朝廷眼里,梁山的动静闹得很大,但从来没有攻占过任何一座州府,掠夺官府平民。一向龟缩在梁山那一亩三分地里。所以朝廷觉得梁山就是一帮草寇,仍是有药可救的。
梁山好汉征方腊
而其他三寇就有区别了,他们起造宫殿,涉文武官僚,不只并吞朝廷大片边境,攫取大众税赋,乃至改元建国、点破称帝,在皇帝的角度来说,这是不可原谅的,这现已打破了朝廷可以忍受的底线。 历朝历代谋反都是灭九族的大罪,
中国封建时代,就是君要臣、臣不得不,朝廷也没有人傻到敢提出去招安这种人。所以朝廷可以忍受梁山小打小闹,却无法听任方腊做大为患。后来当方腊等人相继被擒,都落得个凌迟处下场,由此可见朝廷对他们的敌视。
原因三,驱虎吞狼。 朝廷之中确实不乏太尉高俅靠献媚提拔的人,也有大将军童冠这样凶横的人物,怎样分裂梁山和方腊等人,他们当然有自己的计划。
梁山虽然凶横,缺少有谋略,困于水泊,难成大患,但其他三寇等人却占有州府,方腊更是攻占了宋朝最富庶的浙江,江苏地区,直接影响大宋的经济,由于宋江也一再向朝廷抛出橄榄枝,既然多次兵败梁山,还不如收编梁山为自己所用,然后再利用梁山去剿灭其他三大寇。让他们狗咬狗,如果宋江败了,那朝廷再出动正规军,如果胜了,那就让他持续剿灭下一个,直到把梁山人马耗尽为止。这就是朝廷挑选在大宋匪患烽烟四起的时刻招安梁山的真实用意。
事实证明这一招是非常有效。宋江为了一己之私,全然不管其他人的活,接受招安,朝廷也正是靠梁山人马剿灭其他三匪患,梁山好汉在接连征战后也伤亡殆尽,终究朝廷只用了一指招安诏书,就轻松灭掉了四大口,这招驱虎吞狼之计实在是高。许多读者为梁山或许方蜡抱不平,其实他们不傻,也不值得怜惜。宋江想要经过招安洗白上岸,那就要为自己的挑选付出相应的价值。而方腊等人在扯其造反的时分就现已考虑到被消除的下场,只不过是成王败寇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