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灭亡真相:一个经济文化世界一流的国家,却是军事弱国!

北宋灭亡真相:一个经济文化世界一流的国家,却是军事弱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719 更新时间:2024/1/20 8:14:46

/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

灭亡真相:一个经济文化世界一流的国家,却是军事弱国!

历史上,北宋,文化与文明建设,以及经济发达水平,堪称世界一流;军事武器装备,火药应用,强弓劲弩,如神臂弓、床子弩、火器、重弩等,都是世界最顶级的,打不过辽、金,缘于错误的治国方略,“联金灭辽”的战略错误,自己的战略决策把自己送上死亡之路!

北宋,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时代,文艺复兴,应该是文化、文明建设的高峰期,确实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个文学高峰,中国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六位在宋朝;代表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的文学体裁,上古神话,先秦诸子百家,汉赋,唐诗,宋词,注意啊,宋词的出现,文学又呈现了一个文学高峰,空前绝后,领先世界。

据经济学家测算,北宋时期GDP占世界总量的30%左右,经济水平为世界发达国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北宋时期二年的铸币量,相当了明朝二百年的铸币量,发行货币是要有物质基础保障的。那为什么?作为一个文化、经济发达的大国,而遭受北方文化、经济并不发达的辽、金部族的吊打呢?

主要原因在于,北宋重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分权制的军事体制自认为正确,而实际误国、误民的问题。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以掌握军事实力的军事将领,趁后周国主年幼,发动“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登上帝位,因而惧怕历史重演,“杯酒释兵权”。

因而,抑制武将,重文轻武,军事上,以不识军事的文官统率军队,且统兵之官,定期轮换调转,造成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确达到了赵匡胤所忌的武将拥兵自重、造反夺皇位的目的,然而,极大的削弱了古代亲兵亲将传统的军队的战斗力,后来出现的“岳家军”很能说明问题。

大家熟知《水浒》中,大文豪苏轼家僮出身、毫无军事才能的高俅,身居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之职——掌控禁军的太尉,虽然《水浒》小说中丑化了的,历史上是实有其人其事的!

而且将军队分为禁军——中央军,为军事主力,主要护卫京城,分散兵力驻各地,监视地方;遇有战事,领兵将军临时选调,并不了解掌握部队情况,且有统兵文官、宦官监军,决策折腾来折腾去,战机稍纵即逝,怎容时间,虽然禁军兵力最高曾达120万之巨,但是,形不成强大有力作战能力,使战斗力大打折扣,犹如一盘散沙,不堪一击!

地方军厢军及州府兵、县丁,皆农夫、市镇游民,毫无战斗力可言。因而,北宋,已进入封建社会先进的文化、经济实力大国,当时位居世界一流,而军事实力,却是与文化、经济大国不相符,兵员虽多,为不战之兵,将军亦广,而无能战之将,一句话,将熊兵弱。

对文化、经济落后的,处于落后北宋封建社会一个社会形态的奴隶社会的游牧民族,辽、金本身弱小的民族,反而变成了强悍的“马背民族”,在错误的治国方略、军事体制下,不堪一击,唯有以先进的生产力产生的发达经济财富,源源不断的输送财富以求和苟且。

“联金灭辽”,导致北宋灭亡的最大战略错误,辽国存在,是金国攻宋的缓冲区,金辽战争,大宋,坐山观虎斗,两败俱伤,一举出击,杀无力还击之败军,最大赢家是大宋帝国,乐不为!“联金灭辽”,把辽国缓冲区丧失,为金国“为虎添翼”,自己把“最大赢家”拱手送给金国,自取灭亡,呜乎!

面对强敌,不思进取,改革治国方略、军事体制,甚而采用“联金灭辽”的错误战略,乃至丧权辱国,民族气节尽失,卑躬屈膝,自称“侄皇帝”、“儿皇帝”苟且偷生,以至最终造成徽钦二帝北虏五国城,落井观天,强大的北宋帝国消亡,留下先进发达国家不敌弱小落后民族的历史笑话!呜乎,呜乎唉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宋武器生产流水线,甩掉美国800年,古人的创造思维令人敬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十大顶级武器,北宋火药武器发展,北宋武器铸造是哪个部门

    1913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汽车生产流水线的诞生,大大的提高了汽车的生产效率,达到人工生产效率的8倍以上,为人类现代化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小编要告诉大家的是,早于八百多年前的北宋,中国人就发明了生产流水线,用于武器和军事设备的生产。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 《资治通鉴 熊逸版》:原来历史可以这样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资治通鉴熊逸版pdf,资治通鉴熊逸版VS 华杉,熊逸的资治通鉴值得买吗

    有人说:做人要读经,做事要读史,而《资治通鉴》则被称为是“经史同源”的一部巨著。《资治通鉴》是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等人耗时19年编著而成,也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历史人物评价等内容,共294卷,三百万字,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

  • 刘宗敏霸占陈圆圆逼反吴三桂,为何李自成不敢杀他?看看他做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自成陈圆圆刘宗敏,陈圆圆说刘宗敏才是真男人,李自成大将刘宗敏之死

    刘宗敏霸占陈圆圆逼反吴三桂,为何李自成不敢杀他?看看他做了啥 文/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各路的起义军都开始反对朱家的统治,但是最后成功打到北京城的,就是闯王李自成。但是大家也知道,李自成在登基成为皇帝之后,就宛如丧家之犬,被赶出了北京城。而有人说,就是因为他手底下一个叫刘宗盛的将军,在

  • 他是第二位成吉思汗,奈何出生在清朝的鼎盛时期,最后兵败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吉思汗和清朝关系,清朝鼎盛时期版图图片,清朝鼎盛时期疆域面积

    本文原创发表于百家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对于中国这上下五千年历史来说,大多的朝代是由汉人领导,但是也有几个国家是其他族攻进中原,来领导中国这片国土。不过值得好笑的是,好像只要在中国这片国土领导汉人的民族,到最后仿佛就消亡了,要么远走他乡,要么直接融入汉族中,成为汉族的一份子,可见汉人的汉化效果是那么

  • 元朝娘娘墓修荒山,预料百年后有皇帝为她守墓,到底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朝富人墓有陪葬坑吗,元朝郡主娘娘,娘娘为皇后守墓

    话说忽必烈的一位娘娘,我们称她为翁娘娘,这位翁娘娘呢在元朝是很厉害的存在,她学识很好,就算是臣子也对她很敬重,于是在她刚刚坐上娘娘的位子后,谁也不料她居然得了大病,还是没有药治的那种,元世祖很伤心啊,就问娘娘有什么遗愿,娘娘就说她想把自己的尸体葬在一座小山包上,世祖不解,问为什么要选择那么偏僻荒凉

  • 元朝大将代理朝政,三月相安无事,官场浮沉一生无怨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朝丞相个人简介,元朝右丞相列表,元朝浮沉

    伯颜的曾祖父曾是成吉思汗手下的左千户,祖父因平定战乱有功,扩充了封底,父亲随后继承祖父的职位,跟随宗王生长外国,信奉基督教。伯颜长大后随着宗王四处征战,受命上朝奏事被忽必烈伤势,留在身边做了侍臣,共同商讨国事,伯颜贤能善辩,忽必烈对他越发认可,甚至将丞相的妹妹许配给她,并说这是她的一大幸事,并希望

  • 元朝为了防止造反,规定“十户一菜刀”,那为何不到百年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朝十户一刀真实情况,元朝买不到菜刀,正宗元朝菜刀图片大全

    在元朝的时候,统治者一直奉行的是蒙古族的统治方式,将人分为了四个等级,然后汉人自然是最低的那一个中。而且为了防止人们造反,甚至规定”十户一菜刀“。但是根据历史的记载,在元朝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明文规定,但是对于冷兵器的管制确实是非常的严格,而几户人用一把菜刀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但是因为对元朝统治者的恨

  • 假如赵匡胤驾崩后传位赵德芳,宋朝是继承祖训崇文抑武还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德芳简介,赵德芳骂殿完整版,赵光义封赵德芳八贤王

    宋朝的文化之所以达到如此鼎盛,便是因重文轻武,为何如此呢?话说这位开国皇帝,他不是官二代,也不是神太祖后人,是没有背景的人物,之所成为为皇帝靠的还是兵变造反,他吸取了五代十国的教训,也怕自身被人以此之道反施彼之身,武将渐渐做大之后,位高权重掌握大量兵力后,总会身不由己。所以才有“陈桥兵变”黄袍加己身

  • 修城墙不结实咋办?朱元璋:每块砖上刻名!造就世界最牛质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让谁修城墙,朱元璋和蓝玉在城墙上对话,南京城墙朱元璋怎样监督

    但是有一个城墙却是例外,就是南京的明城墙,这座城墙是当时由朱元璋亲自督促而修的,明城墙不仅仅是当时最大的城墙,一直到现在明城墙也是最坚固的城墙之一,虽然经历了600多年风雨的洗礼,但仍然固若金汤。 在朱元璋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就很有远见之明,当时朱元璋听从谋士朱升“广积粮、高筑墙”的建议,开始大

  • 宋江和方腊有何不同?大宋朝廷为何选择招安梁山而不是江南方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江为何不招安方腊,征讨方腊时最终谁活捉了方腊,征方腊和招安谁先

    梁山水泊一百零八好汉聚义大宋朝廷能招安梁山水泊,为何没有招安天虎、王庆和方腊三股匪患?首先理念不同。曾经是大宋公务员的宋江从上凉山之日起,就不断向世人灌注招安的理念,脑子里一向有儒家的“习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那一套传统的希望可以为朝廷效力的思想。宋江加入梁山用武松的话说,就是今天要招安,明日也要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