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扩廓帖木儿得到朱元璋、刘基的高度评价,却始终困于元末政治围城

扩廓帖木儿得到朱元璋、刘基的高度评价,却始终困于元末政治围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550 更新时间:2024/2/6 20:09:12

扩廓帖木儿,河南沈丘人。他原姓王,小名保保。他是元朝中书平章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察罕帖木儿见他聪明好学,非常喜爱,便将其养为己子。元顺帝妥懽帖睦尔亲自赐名扩廓帖木儿。

其实扩廓帖木儿的出身是非常高贵的。他早期的仕途因为有察罕帖木儿的庇护和扶持,非常顺利。即便后来察罕帖木儿刚去世时,他仍很得元顺帝的喜爱。元顺帝直接让他继承了察罕帖木儿的官职,统率其的军队。他最后也平定了山东一带的起义,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元顺帝。至此他的仕途一帆风顺。

山东平定之后,扩廓帖木儿的仕途便开始逐渐陷入围城。一方面是察罕帖木儿的去世,使他失去了最大的政治依靠,另一方面则是他本人不善于政治斗争。

当年察罕帖木儿在世时,与孛罗帖木儿是元朝地方最大的军阀,双方时常互相攻伐,矛盾很深。后来察罕帖木儿去世,扩廓帖木儿算是把所有恩怨也一并继承了下来。

当时老的沙、秃坚两位朝中大臣得罪了太子。太子想方设法要谋害二人。两人为了活命,便逃出大都,投奔了孛罗帖木儿。太子得知后,以朝廷名义下诏,剥夺了孛罗帖木儿的官职跟兵权。孛罗帖木儿飞扬拨扈惯了,自然不肯坐以待毙,于是发动了叛乱。直接率军攻进了元大都,杀死了丞相思监,自封为左丞相。以老的沙为平章,秃坚知枢密院事。把朝廷大权全部掌握到自己手中。元顺帝也成了他的傀儡。

太子于是求援于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遂派遣白琐住率领万骑进入京城。与孛罗帖木儿军战不利,便奉太子到了太原。在太原时,太子想要效仿当年的唐肃宗直接自立为皇帝,可是此举却被扩廓帖木儿直接否决了。他其实还是很有儒家忠君观念的。自此,太子心中便恨上了扩廓帖木儿。以后没少给他使绊子。

第二年,太子命扩廓帖木儿攻打孛罗帖木儿。经大同,向大都进军。元顺帝抓住了这个机会,顺势便杀死了孛罗帖木儿。按常理说,事情到底非常完满了。可是皇后、太子与元顺帝又不是一条心。皇后秘密给扩廓帖木儿发了一道懿旨,让他率领大军拥护着太子入主大都,以强硬的兵力逼迫元顺帝退位,将皇位传给太子。这次扩廓帖木儿又否决了她的建议。他在离大都三十里时,停止进军。只率领数骑跟随入城拜见元顺帝。可怜的扩廓帖木儿又得罪了皇后。

按理说,扩廓帖木儿如此维护和忠心于元顺帝,元顺帝应该对他更加倚重和信任。可事实却并非如此。他虽然没有按照皇后所说去做,但是他跟太子走得太近了。孛罗帖木儿叛乱时,太子几度危殆,多亏扩廓帖木儿屡次帮助。元顺帝虽然对朝政不上心,但是他很精明,猜忌心也非常重。扩廓帖木儿此举又触犯了元顺帝的禁忌。他在心中已经将扩廓帖木儿划分到对立方之中。

扩廓帖木儿进入大都后,逐渐掌握了元朝的军政大权。他虽然最后平定了山东,有很高的功绩。但是很多朝中大臣主要将此功劳归结到察罕帖木儿身上,扩廓帖木儿在朝中文武大臣们的眼中资历太浅,而且把他与孛罗帖木儿归为了一类,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了朝廷大权。扩廓帖木儿在朝中行事处处受阻。他自身也不太喜欢这种政治氛围,更喜欢在军中带兵,于是在大都待了两个月便离开了。

当时南方朱元璋已经吞并了陈友谅,势力大增,张士诚也拥有了浙东、浙西之地。南方的平叛形势不容乐观。扩廓帖木儿于是便平定南方为由上疏元顺帝,请求外出治兵,督军南伐。元顺帝顺势便答应了。他封扩廓帖木儿为河南王,统领天下军马,代替皇太子出征。这本身就是在给他拉各方的仇恨。

扩廓帖木儿既领军命后,便发檄文,召集关中四将军李思齐、张思道、孔兴、脱列伯于河南会师。可是李思齐等人原本是跟察罕帖木儿一同起兵的将领,他们对扩廓帖木儿根本不服。当檄文到达李思齐手中时,李思齐大怒:“吾与若父交,若发未燥,敢檄我耶?”意思就是我跟你养父是同一辈的,你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敢给我发檄书。四人无一服从军令。扩廓帖木儿火气很旺,立刻将矛头对准他们,直接率领大军攻打关中。这一波操作让朝中的大臣、元顺帝对他再加深了一分憎恶。本来是关中这些军队不听号令,最后却演变成扩廓帖木儿在胡作非为。元朝上上下下的仇恨全部都集中到他的身上了。

元末历史中,扩廓帖木儿父子作为元朝一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主线作用。察罕帖木儿时,当时可能龙凤政权的势力非常大,起义军遍布,所以还没有出现这么多的矛盾。到山东、河南等地平定以后,元朝内部的矛盾便都一一爆发了。扩廓帖木儿便成了所有矛盾构成的漩涡的中心。如果扩廓帖木儿能够真正放手一搏的话,元朝在北方一带的地盘会不会丧失还是两说。可惜扩廓帖木儿直到大都被攻破,元顺帝北逃后,才真正成为蒙古政权的中流砥柱和抵抗明朝北征的主要力量。

参考文献:《明史》

更多文章

  • 《水浒传》中晁盖希望宋江为梁山之主?若真如此,何必立下遗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晁盖临死前看清宋江真面目,水浒传宋江和晁盖闹矛盾,宋江为何能代替晁盖当上梁山之主

    王伦死后,林冲就推尊义薄云天的晁盖为梁山之主,就这样晁盖后来居上成为了梁山的老大。后来宋江上了梁山,由于宋江对晁盖等兄弟有恩义,所以晁盖对宋江很推崇,几乎是宋江一上山就成了梁山的二把手。后来随着宋江每次都以“哥哥为梁山之主,不可轻动”为由而下山立功和发展势力,因此宋江势力发展很快,随着其势力的发展,

  • 朱棣临死前为什么最是想念户部尚书夏元吉?这源于夏元吉的高情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与夏元吉对话,郑和下西洋朱棣重用夏元吉,朱棣在临终前对太子的评价

    朱棣对于远征沙漠,讨伐蒙古,有着出乎寻常的热情。这中间有政治上的需要,也有他自身的原因。朱元璋在占领元大都、覆灭元朝之后,元朝在北方草原上仍然有很大的势力。其实对于蒙古来说,元朝所占领的中原一带并不是他们的核心地域,而草原才是他们真正的发源地、根基和国土核心所在。这也是为什么徐达在攻打元大都时,元顺

  • 周朝为什么能延续八百年的江山?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朝为什么可以坐稳791年江山,周朝为什么能长达700多年,周朝为何能立国八百年

    单看数据的话,周朝的国祚,位居古代众多王朝第一,并且远超其他朝代,称得上是“空前绝后”。那么,周王朝是如何做到延续八百年江山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在民间流传很广的传说,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据说,当年周朝尚未建立时,周文王姬昌(周武王父亲)礼聘姜子牙出山辅助,为了表达自己对于人才的尊重,周文王便决

  • 宋国曾是周朝最大的诸侯国之一,为何后来却成了大家眼里的笑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周朝时宋国在哪里,守株待兔宋国人被笑话的原因,农夫被宋国笑话的原因是什么

    整个春秋战国时期,超过一半的搞笑历史事件,全都是和宋国有关的。比如说让对手顺利过河、摆好阵势之后再开战的宋襄公;比如说因为没给车夫吃肉,所以被车夫直接拉到敌军投降的华元。除此之外,比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之类的寓言故事,故事里面的主角,也都是宋国人。这些寓言故事,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编出来的。由此可

  • 姜子牙的齐国之“齐”,你会相信哪一种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姜子牙为什么不去齐国,姜子牙知道齐国被灭吗,姜子牙是不是齐国的王

    从现代的字意来看,“齐“的意思是整齐,就是看起来是个平面或者是一条直线。在《史记》中有载:“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这种说法相当的高大上,齐国之“齐“就是与天齐。在齐国建国之时,姜子牙曾有推行祭祀所谓八神之俗,而八神中的第一个就是“天主”,就是要祭祀“天齐“,这个天齐据说是一泓碧泉,就在临淄城南部郊

  •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72岁正式出道,辅佐4代周王,死后葬地神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姜子牙真实历史,姜子牙在历史上是哪个人,历史上的姜子牙简介

    史书记载姜子牙逝世的时间是在“康王六年”,同时史书还记载到“太公之卒百有馀年,子丁公吕伋立”。虽然史书没有明言姜子牙的年龄,但是我们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来看,姜子牙逝世的周康王六年为公元前1015年,而姜子牙的出生年份大约是在公元前1128年,姜子牙的真实年龄最少也有113岁。除了上面我们推算的结

  • 历史上战将比比皆是,智商逆天的有谁呢?姜子牙排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姜子牙战将排名,姜子牙比周文王智商高在哪,姜子牙身边的五虎上将是哪几位

    第一名伏羲伏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一位王,也是中国医药的鼻祖之一。伏羲他绝对是神一样的一个存在。他根据天地万物的不同变化,创造了八卦,八卦就成为了《易经》的核心基础。而《易经》中的二进制,更是当代计算机科学的最基础的数码之基础。后来伏羲又创造了文字,结束了

  • 从西周到秦汉时期,分封制和郡县制的风云激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历史,秦是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秦始皇废分封制改郡县制的结果

    1、分封制使周统治兴盛周本属于商的属国,武王联合其它方国部落才得以灭商建周。周立国后分封了一批宗室、功臣、先圣后裔,建立诸侯国,以拱卫周王室。周的分封制以严密的宗法为基础,以嫡长子制为核心、由等级官制,贵族世袭构成了等级阶梯,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管理体系。据史载,周初期分封了71个诸侯国,以后陆

  • 姜子牙封神时,敕封了7位大帝,真正名副其实的有几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姜子牙封神给谁用最好,姜子牙封神为何要斩将,姜子牙封神榜是封的哪个玉皇大帝

    第一位:中天北极紫微大帝:伯邑考伯邑考是西伯侯姬昌的嫡长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兄。姬昌被商纣王扣押后,伯邑考带着西岐三件至宝前往朝歌,想换回父亲。没想到纣王不讲武德,收了宝贝也不放人,还将伯邑考也扣下当人质,给他当车夫。后来为了羞辱西伯侯,纣王更是烹杀伯邑考,把他做成肉羹赐给姬昌。也正是从此时起,姬昌

  • 三家分晋,其实是周朝命运的一次预演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晋分三家,三家归晋完整版视频,三家归晋一统天下

    周天子册封这三个诸侯,其实更多是承认既定事实:即把三个大夫所掌握的晋国土地,正式册封给他们。从此以后,晋国的韩赵魏三个大夫,和晋国的国君,也都是天子的诸侯,而非晋国的公卿。此时的晋国国君手里,其实还有一点土地。也就是说,所谓的三家分晋,在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的时候,更是一种把晋国分成四部分,韩赵魏三家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