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你细细端详,一定会惊奇地发现,里面人物的阶级也不同,衣着也不同,神情也完全不同,真是隐藏了海量的细节,蕴藏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就像看连环画和小人书一样。所以说若想一睹大宋繁华,完全可以通过《清明上河图》来窥一斑,而知全豹,作为讲宋史的着眼点。因为这幅画真是完整地再现了北宋最为真实的烟火气,高度还原了宋人生活职业的方方面面。那么经过统计学的缜密分析,专家得出了一个绝对可以信服的结论。那就是各位可以猜猜,七八百年前最火的北宋四大行业是哪四个吗?居然是饭馆儿、诊所、算命和旅馆。
所谓是“民以食为天”,吃货们如果穿越回宋代,那绝对是有口福的。咱们现代人不是爱吃大排档嘛,经济实惠。那么北宋的大排档当时也是热火朝天。你看画中分布在汴河岸边、码头与路边,有很多比较简陋低矮的瓦房,摆开几张桌椅,桌是没有什么装饰的方桌,凳是长条的板凳,这跟现在的路边摊几乎是一模一样。应该可以满足北宋樵夫、船夫、纤夫还有车夫小商贩,游民或者是工薪阶层实用的小摊位。别看小菜肴当时可真不少,像卤肉羹、骨头羹、蹄花羹、鱼肉羹、鸡肉羹、猪大骨羹,还有煎肉、煎肝、冻鱼、冻肉,煎鸭子,煎鲫鱼等等,非常的下饭。
此等情景哪像我等中下阶层的人求食的理想场所。讲到这儿有朋友肯定流哈喇子了,说我要穿越回北宋,要吃个西红柿炒鸡蛋,炒个河粉牛腩,爆炒腰花等等,怎么说呢,估计你们要失望了,因为北宋还没有发明炒锅。各位不信的话可以瞅瞅《清明上河图》哪有炒锅?有的话一定是赝品,所以,你要吃炒的菜,暂时只能先忍着了。诸位看这画中有很多的路边摊。
其中,有一个挂着一个牌子上写“香饮子”三字,那各位知道“香饮子”是什么呢?就是饮料,宋朝人多以喝饮料为时尚,市面上当时有各种各样的饮料在售卖。如果是六月天酷热难当也没问题,还有冷饮售卖,画中对此的描述是非常丰富的。还有很多的历史史书也能与之印证,比方说《东京梦华录》曾记载:六月时节天气炎热,汴梁的巷陌路口,桥门市井都有人叫卖冰雪凉水,还有荔枝膏等等,而且那个时候他们也不必担心有城管过来打人。
刚才,我们讲到了招牌,现在经常看到的就是广告牌,属于招牌的一种。什么服装店、水果店、理发店都有广告牌。千万不要以为广告牌是咱们现代社会才有的,其实宋朝就已经有了,而且非常的时尚。这幅画里面就有很多,比方说有个叫做“十千脚店”的,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做大保健的地方哈,这个地方你可以逛街,走路的时候进去休息一下,可以在里边,喝点小酒,吃点点心。当时宋朝人喝的都是低度酒,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糯米酒,酸酸甜甜。所以说宋朝的脚店,就是脚步的那个脚,当时就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奶茶店。若是能穿越回去,千万别把它当成泡脚的了。大家在此一看,这些广告牌非常的立体,晚上可是可以点灯的,这样当顾客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了。
还有一个历史细节特别有意思,据记载宋朝的城市的餐饮“夜市”十分发达,到处都有茶坊、酒店、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直接去店铺购买饮食。也就是说,宋代都市的小白领小商人,跟今日的都市白领一样,都不习惯在家做饭,而是下馆子或者是叫“外卖”。那么七八百年前的宋朝其实“外卖”已经非常流行了,当时的食店已经可以提供快餐叫餐服务了。不信的话你再看看《清明上河图》就画了一个不知正往谁家送“外卖”的饭店小厮。更加好玩的是这画里边真是包含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所有动物,如毛驴、骡子、马、骆驼、牛、羊、猪等等。可是很奇怪,唯独缺少了一种我们现在常见的市井动物,那就是狗,难道说作者不喜欢狗吗?
说了这么多,重点来了,曾经有专家强烈建议把《清明上河图》改一个现代的名字,名字就叫做《北宋最后的夜晚》。为什么呢?因为尽管画卷那是繁花似锦,你却可以窥见大宋的危机已迫在眉睫。画中汴京的城门大开,一个胡人驼队正在出城,旁边城门内的第一家店虽然是个税务所,然而正常情况下,城门附近应该是城防机关,供官兵备岗休息的地方,竟然显得是空空荡荡。
这个细节是暗指北宋都城的城防已经十分懈怠了,官兵让这座城市失去了保护。甚至有船舶专家研究后发现,《清明上河图》中共画了11条专门运输粮食的槽船,但没有一条是官船,这意味着朝廷失去了国粮的储运能力。商贾囤粮问题严重,已经产生了严重剧烈的社会动荡的迹象。似乎都预示着成画之时,北宋帝国被金辽掣肘,方腊、宋江内乱,让北宋局势已经是波谲云诡。真是可惜,当时的宋徽宗在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据史载他提完字这幅画就被他转手送给了蔡京,而不久之后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宋徽宗最后十年在苦寒的白山黑水贫病交加饥寒交迫、受尽凌辱。不知道那时候他是否还会记得,当时《清明上河图》那一幅帝国国都最后的繁华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