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52岁盛年离世,除误食金丹,《资治通鉴》这些记载更有可能

李世民52岁盛年离世,除误食金丹,《资治通鉴》这些记载更有可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139 更新时间:2024/2/1 15:28:06

大唐帝国,威加四海,万邦来贺,无不归来。从李世民即位,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23年的发展,将大唐帝国推向巅峰。任用贤臣、政治清明、与民休养、这位在外族眼中的“天可汗”却在50岁的年纪骤然离世。

贞观之治的丧钟最终敲响,公元649年7月10日,太宗李世民撒手人寰,带着遗憾和不舍,离开了他的大唐帝国。这位被称为千古一帝,比肩秦皇汉武的帝王,为何在52岁的盛年说走就走,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他“猝死”?

翻阅史书,有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导致!

李世民52岁盛年离世,除误食金丹,《资治通鉴》这些记载更有可能

文韬武略,旧伤顽疾,病死

世民自起兵以来,前后数十战,常身先士卒,轻骑深入,虽屡危殆而未尝为刃矢所伤”。-《资治通鉴》

这段话明确记载了李世民的作战生涯。常常作为先锋出入于刀光剑影中,虽然有危险但是没有被刀刃所伤。上半句我们可以作为论点,下半句则有夸大成分。以古人的记载,应该是没有大的伤,至于小伤肯定是有的。也就是说,李世民早年因为过于英勇而全身到处都是旧伤口,在古代的医疗环境下,就算当下医治好,难免不会有后遗症并发的可能。

我们再看看李世民出征高丽时,大臣的一句劝谏

”疾势如此,圣躬可忧”

翻译过来就是,得了这样的病,皇帝的身体让人担心。而劝谏的背景是贞观19年,李世民准备出征高丽。从大臣的话来看,李世民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而还在强行出征。从医理看,有病的人,需要静养,而李世民全然不顾。这也为日后的身体旧伤埋下了祸根。

勤政爱民,夙兴夜寐,被累死

都知道李世民是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对待百姓,对待大臣都以一种明君的身份示人。但要知道做明君的代价可是非常大。面对刚刚建立不久的大唐,内要安抚民心,与民休养发展经济,外要抵御少数民族。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李世民来亲自处理。哪怕在现代,如果要承担如此重的工作压力都是一种极其不容易的事。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资治通鉴

很明显了,李世民每天勤于政事,不仅仅因为担心百姓,还有让大臣和李家人可以永久荣华富贵。国家这么大,他既怕百姓过不好,还要担心身边的人怎么过得才好,真是操碎了心。

从《资治通鉴》中记载,李世民经常自我反省,为了国家和百姓呕心沥血。“自令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每次上朝议政,都要带着谏官,好像就怕自己听不到纳谏声一样。

《资治通鉴》里记载,李世民在最后的4年统治生涯时期,当身体有抱恙时马上下令叫太子处理事务,按照他勤于政事的特点,除非真的病得不轻,不然不会轻易放弃工作。这样的工作强度,身心俱疲,说工作狂中的工作狂也不为过吧。长期生活在如此环境中,怎么能不消耗寿命。

迷恋丹药,中毒而死

李世民虽然作为千古明君,但总逃不过人性的贪婪,想长生不老。历史上的帝王都喜欢“永享江山万万年”。秦始皇派人去日本求取丹药、嘉靖皇帝直接不上朝做道士修炼。

为什么提出这种说法呢?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对于炼丹求药是很痴迷的。

“其言率皆迂诞无实,苟欲以延岁月,药竟不就,乃放还”。——《资治通鉴》

说找了个人炼丹,结果因为时间太久了药又没练成,于是乎就让他走人。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出李世民实际上是很痴迷这种药的,只不过这次找的人没有炼成功罢了。

从结果论推断,这观点也受到支持。因为在李世民死于翠微宫时,用了“乃秘不发丧”,这五个字概述。看着好像是怕家国有变,其他人趁机夺权,其实存在另一种可能。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重金属中毒而死,脸部是非常难看的。而古代所谓的金丹中含有重金属,李世民服用完驾崩,那么脸肯定难看。翠微宫位于郊区,古代有“不轻扰尸体”一说,完全可以直接出殡,而不需要再次回长安皇宫。唯一的解释就是尊崇帝王龙颜,一顿收拾后再风风光光出殡。

心病难除,久而生变

李世民虽然是贤君,但他的皇位却是踏着亲兄弟的尸体上取得的。著名的“玄武门事变”就是他一手策划和实施的。到了晚年,每每回忆起自己的亲兄弟,李世民总是叹息。

传说有一次李世民晚上睡觉,梦见自己年轻时的兄弟来向自己索命。经常半夜从梦中醒来,于是请了道士,和尚作法还是收效甚微。看见尉迟恭秦琼两人仪态威武,有震慑的作用,就命他们站在门口守着,李世民才能安睡!后来慢慢地将他们画像画了下来,贴在门口,也是“门神”的由来。

然而,李世民每天被这样的噩梦惊醒,加上白天巨大的工作量。心病难除,久了心理上受到极大创伤,无药可医。

每一个帝王的驾崩,都有迹可循。正如我们所推崇的“唐宗宋祖”,透过历史事件的背后能看到许多内在和外在的原因。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

喜欢《资治通鉴》的朋友,推荐您这套白话版的《资治通鉴》,告别繁琐文言文,轻松读懂历史巨作!

更多文章

  • 宋元明都无视西域,清朝却对它如此执着,皆因一个小国的作死行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西域小国,亚洲作死小国,四万唐军征讨西域小国

    唐之后是五代十国,这段乱世中原王朝根本无暇顾及西域诸国。赵匡胤结束五代的乱世,建立北宋王朝,可北宋并不是一个大统一王朝,北方的辽国也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北宋连辽国都吃不下,更别提更远的西域了。后来的元朝倒是统一华夏了,可惜元朝属于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而西域地区正好是察合台汗国的势力范围,元帝国也不好染指

  • 她为朱元璋殉葬后,几年后居然生了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下令殉葬的嫔妃,朱元璋去世宫女殉葬,朱元璋为什么恢复殉葬

    而活埋作为殉葬的主要方式,皇帝下葬后,他的嫔妃佣人和一些修建皇陵的工人们就被关在陵墓内被活活饿死或者渴死。但是明太祖皇帝死后,他的殉葬却出现了一些变数。朱元璋死后,他的殉葬人数达到上百人,包括妃子三十九人和各类丫鬟工人等等。人数还真是不少呢。令人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朱元璋的墓室过大,有一名妃子就在里

  • 满清入关后,无意中找到朱棣一道圣旨,终于明白明朝为何如此硬气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朱棣最后一道圣旨,大明风华朱棣霸气圣旨,明成祖朱棣圣旨

    1644年,闯王李自成直逼北京城,崇祯名令太子、定王、永王出逃,以图他日复兴,自己则死守北京城,自觉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杀死皇子、妃子,以发遮面,吊死煤山!李自成占领北京城后,不思进取,大肆搜刮,没多久军队便乱作一团,四处抢掠,搞的民怨四起、民心尽失,更可恶的是纵容手下猛将刘敏宗将吴三桂老父下狱,霸占

  • 明朝皇帝,几乎个个都明白1个道理,崇祯却不明白,结果走上绝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崇祯皇帝真实历史,明朝灭亡时各个皇帝的下场,明朝崇祯是个怎样的皇帝

    众所周知,明朝皇帝有两大恶行,历来为人所诟病。第一是大肆运用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严酷管制,二是重用和纵容宦官,使得明朝被视为为历史上阉祸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这两大恶行的存在,成为明朝历代皇帝难以抹去的污点。锦衣卫与东厂西厂,已经被公认为是朱明王朝弊政,但明代宦官专权的问题,还应具体问

  • 为什么说北宋缺将、南宋缺相?真的是这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南宋北宋是一家吗,北宋无良将南宋无良相,北宋南宋纪录片

    从表面来看,北宋时期确实出了很多名相。比如寇准、韩琦、司马光、王安石、富弼、文彦博、吕蒙正等,在北宋历史中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世之人所称赞。而说起北宋的名将,可就数北宋初年荡平南方的曹彬、潘美等人了。南宋时期缺恰恰相反,乃是名将辈出、奸相横行,如岳飞、韩世忠、孟珙、吴玠、刘锜等都是战功赫赫的不世

  • 朱元璋给明朝女子制定1条法令,违者重打四十棍,女子们根本不听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下令放归军中女子,朱元璋夜巡被小兵处死,明朝朱元璋禁止随地大小便

    朱元璋对朝廷大臣控制力度,较之历朝历代都明显加强。首先他直接把沿袭千百年的丞相制度直接废除,来了个事无巨细一把抓。所以有种说法,朱元璋是活得最累的古代皇帝。对权力的贪婪,使得他宁肯累死也不肯假手于人。其次他开创臭名昭著的锦衣卫制度,对朝野臣民至于特务眼线的严密监控之下,并由此衍生出日后的东厂、西厂等

  • 朱元璋定了一条不人道的规矩,虽说苦了单身女子,士兵却拍手叫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定下一条规矩,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朱元璋二儿子朱樉

    口说无凭,举个例子吧。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代明君,从小吃过苦,知道民间疾苦,投身军旅后也能体察百姓之苦,但为了大胜仗,为了结束战乱,他制定的军规有些也相当残忍。古代行军打仗,军队士气是大胜仗的保障之一,只有士气高涨的军队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而如何提升军队的士气,这就需要将领们绞尽脑汁了。大部分将领会选择

  • 明朝皇帝为什么大部分活不过40岁?原来跟他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为什么明朝皇帝只有三个活到60岁,明朝皇帝的五大特征,明朝皇帝为什么不活40岁

    明朝皇帝自明成祖朱棣发动十万民夫建造武当山后,其后世子孙大多信奉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对道家丹药最感兴趣,而这些所谓的丹药大多含有铅汞等重金属,对身体有相当大大的伤害,尤其是明朝皇帝有三位都服食一种叫红丸的丹药暴毙而亡,所以服食这些丹药的皇帝,就可想而知他们的寿命了。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能听取臣

  • 洪秀全不仅自称上帝次子,还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了大哥耶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洪秀全的本名不叫这个,按照百度百科上的说法,他的原名叫做火秀,族名仁坤,洪秀全的这个名字是他后来给自己的取的,关于他为什么会给自己取这个名字,有一种说法就是“秀全”两个字拆开来看的话是“禾乃人王”。在广东的白话里面,“禾”的发音和“我”的发音相近,因此这个名字的含义就是洪秀全想要自称自己是人王,让当

  • 她是民国离婚第一人,丈夫眼里的“乡下土包子”,后逆袭成银行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民国时期离婚后逆袭成为大商人,民国银行行长,土包子夏雪同居了吗

    1920年的一个深秋早晨,一位20岁的少妇从上海乘船出发,历经3个月的旅途到达法国马赛港。她此行是来投奔留学英国的丈夫,前一天晚上,她才从随身行李之中拿出压箱底的新衣服,带着雀跃的心情换上。这套衣服是她在老家浙江硖石千挑万选准备的,她的夫家是硖石的首富,丈夫是当时身任浙江都督秘书的兄长替她挑的,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