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被后世人称之谓孔圣人。孔子这一辈子共收3000弟子,其中大部分都名留青史。孔子过世后,弟子们把孔子的教学精华整理成《论语》一书。细读《论语》一书,我们会发现孔老夫子是一个知识渊博、平易近人的长者,又是一个谦虚谨慎、有远大抱负的智者,也是一个有血有肉、风趣幽默的家长,孔子几乎就是一个完美的仁礼心善、谦谦君子的形象。
[var1]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个小他29岁的学生叫做宰予。宰予这个学生人小鬼大,又聪明可爱,经常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不是是捏捏同桌的脸蛋,就是拽拽前桌同窗的头发,反正是闲不住。孔老夫子起初对这个学生既爱又担忧,时间一长孔老夫子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但从来没有训斥过宰予。一次宰予来到孔子家上课,一到课堂就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论语》这部惜字如金的书中仅记载四个字“宰予昼寝”。孔老夫子当场气得不行就“骂”出了千古名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也!于予与何诛?”
[var1]
孔老夫子并没有叫醒宰予,这样就避免了伤害宰予的自尊心。夫子这富有机智,饱含幽默的言辞,用今天的话说出来,有几分调侃的味道,但教育意义却更有效更灵动地施于被教育者。其实,夫子的这些话,表面上看当然是说宰予的,但实际上夫子是想说给其他学生听的,因为宰予睡着了。
[var1]
宰予睡醒后,从同窗们口中得知孔老夫子对他的评价。宰予内心不但没有痛恨夫子,反而十分感激他。他知道孔老夫子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并没有把他叫醒当众责备他,而是选择这种方式给他留足了面子。
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男人的自尊心面子是很重要的。这现实社会中没有比一个乞丐不要土豪的钱更让土豪伤心的事了。(不给面子)宰予虽然思维活跃、口齿伶俐、好学深思、能言善辩,但从此对夫子尊重有佳,知道自己跟师父的“功力”还差十万八千里。从此,宰予就在语言上下了大功夫,以至于后来孔子让宰予跟着自己周游列国,甚至在周游期间经常受孔子派遣出使齐国、楚国。
[var1]
《史记》记载,宰予做了临淄大夫,后来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宰予死后,历史将其列于“孔门十哲”之列,唐玄宗时被追封为“齐侯”,宋代追封为“临公”,后改称为“齐公”,明朝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宰予”。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