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武卒到底有多牛?为什么到了战国后期,魏国反倒无法组建魏武卒

魏武卒到底有多牛?为什么到了战国后期,魏国反倒无法组建魏武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906 更新时间:2024/1/27 5:03:16

[var1]

巅峰时期的魏武卒,就是这么猛。

至于说后来魏国为什么不能重建魏武卒,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到了战国中期的时候,魏国不管是从人力还是物力方面,都不足以再培养魏武卒这种精锐军队了。

有关魏武卒的事情,我们还得从当年三家分晋之后开始说起。

公元前403年,随着韩赵魏三家被封为诸侯,昔日强大的晋国,彻底被这三家瓜分,魏国正式成为了一个诸侯国。而随着魏国作为一个国家开始出现,很多新的问题,也逐渐摆到了魏国面前。

[var1]

就在三家瓜分晋国的时候,当时中国恰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随着周朝的井田制崩溃,冶铁技术逐渐成熟,这些变化,都导致了旧有的社会制度逐渐崩溃。如此一来,各国自然都急需进行改革变法,改变原有的社会制度。

在变法这条路上,魏国应该算是先行者了。因为作为一个新兴国家,魏国内部没有那么多旧势力。没有旧势力,就意味着既得利益者的力量比较弱。如此一来,国家想要变法,自然就容易很多了。

所以,当时魏国这边在位的魏文侯,在彻底瓜分了晋国之后,马上就任命李悝作为相国,全权负责魏国的变法工作。李悝变法的内容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提高生产效率,为国家多搞钱!

[var1]

所以,经过李悝的变法之后,魏国的国库迅速充盈了起来。有了钱,国家自然就能做更多的事情。所以接下来,魏文侯就任命吴起,帮魏国训练新式军队。

魏国的这次军事改革,无疑是非常大胆的。在吴起改革之前,中原各国所执行的,都是征兵制。也就是说,只要你是这个国家的人,你就有义务去替国家打仗。而且,你替国家打仗,国家还不给钱,因为这是你的义务。

在这套制度下,军队内部也是分阶级的。首先是士族,士族在军队内部,一般担任指挥者,或者身穿甲胄的甲士,反正都是相对安全并且关键的位置。平民一般就是普通步兵,没有甲胄,有时候武器都需要自己准备。而下面的奴隶,那就更是没有任何保障了,基本上只负责运输补给。

[var1]

这种军队组成方式,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当然很落后。但是在春秋时期,以及更早的时代之前,其实非常符合当时的情况。因为这种军制,可以尽量减少国家在军队方面的开支,而且还能形成比较强大的战斗力。

但问题是,这种军制,注定下面的士兵不愿意拼命打仗。既然打仗都是义务,就算打赢了,和下面的士兵也没关系,都是上面的贵族得利,那下面的士兵,自然不愿意拼命打仗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吴起开始进行改革了。

[var1]

吴起的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军事制度的改革,二是作战方式的改革。在军事制度方面,吴起把原来的义务军制,改成了常备军制。简单来说,在吴起改革之前,魏国基本上没有军人这个职业,士兵都是打仗之前,临时从老百姓当中募集来的。

但是到了吴起之后,吴起把魏国的军队职业化了。经过吴起的改革之后,魏国的士兵成了一种职业。既然是职业,自然要常年当兵,而且有一定的要求,不再是之前那样是个男人就行。另外,既然是一份职业,自然是要给工资的。而且打了胜仗之后,还要给更多的奖励。

[var1]

如此一来,魏国的军队,迅速变得更加正规,更加职业化。但从这一点来说,魏国的军队就已经胜过其他国家了。除此之外,吴起在选拔士兵的时候,还设置了很多要求。据史书记载,想要做魏国的士兵,首先需要极其强壮才行。需要在穿戴全套铠甲的基础上,拉得开十二石以上的弩。而且还需要在拿着铠甲武器以及口粮的情况下,半日之内能够前进超过一百里才行。

据后世史学家估算,当时魏武卒的这一套装备,全都加在一起的话,重量接近一百斤。背着一百斤的东西,半天还得走出一百里路。这样的人,放到今天的话,估计进特种部队都够了。

[var1]

而当时的吴起,就是按照这种标准,来进行选拔的。而经过吴起的选拔之后,整个魏国满足要求的,也就只有几万人而已。

就是靠着这几万人,吴起组建了所谓的‘魏武卒’。

除了军制之外,在作战方法上面,吴起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原本在春秋时代,中原诸侯进行战争,主要是以车战为主。简单来说,就是用马拉着车,然后人站在车上战斗。在春秋时代,车的数量多少,直接标志着国家的国力。

[var1]

但是吴起改革之后,魏国的这支军队,却完全放弃了以往的车战,而是改为重装步兵战斗。如此一来,魏国的重装步兵,在面对其他国家军队的战车时,单兵作战更加灵活,单兵作战能力更强。

最关键的是,和其他国家相比,魏国士兵有拼命的理由。

其他国家的士兵来打仗,只是为了尽自己的义务,打赢了对自己也没好处。但是魏国不一样,魏国士兵打赢了,那是会给真金白银的。如此一来,魏国士兵在战场上,自然是人人拼命。

[var1]

所以,经过吴起这番改革之后,魏国的军队迅速就强大了起来。所以接下来,吴起才会创造那么夸张的战绩,凭借五万魏武卒,干掉了秦国的五十万传统精锐。

当然,如此强大的魏武卒,也不是完全没有弊端的。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养这种军队,实在是太费钱了。当时魏国经过改革之后,在战国七雄当中,已经算是最有钱的一个国家。但即便如此,魏国还是只能养得起几万魏武卒而已。而且为了养这支军队,魏国基本上已经到了砸锅卖铁的地步了。

那么,如此强大的魏武卒,后来为什么会消失了呢?为什么后来又无法重建了呢?

[var1]

这就要说到魏国后来的历史了。

随着魏武卒被训练起来,魏国迅速崛起,成了战国七雄当中最强的一个。当时七国之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独战胜魏国。再加上魏国当时刚刚瓜分晋国,和韩赵两国又组成了三国同盟。在三国同盟的加持下,当时基本没有任何国家,敢单独和魏国抗衡。

如此一来,魏国就飘了。

所以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魏国开始四面树敌。西边和秦国开战,东边和齐国开战,南边和楚国开战。魏国的地盘,本就处于四战之地。如果单独打一个国家的话,魏国肯定能赢,甚至能将其彻底吞并。但同时在多个方向开战,就算魏国再强,也不可能同时打赢所有国家。

[var1]

更要命的是,后来,因为吴起的功劳太大,引起了魏王的猜疑。所以后来,吴起不得不离开魏国,转投楚国的怀抱。吴起离开之后,魏国这边就失去了一个最懂打仗的人。虽然魏武卒的老底子还在,但在吴起离开之后,魏武卒基本上就处于吃老本的状态了。同时,吴起到了楚国那边之后,楚国军队又迅速崛起,逐渐可以正面抗衡魏国了。

除此之外,魏文侯去世之后,到了他儿子魏武侯的时代之后,魏国又开始逐渐和韩赵两家闹翻了。三家闹翻的原因很多,但不管怎么说,原本同为一国的三家,本就是天然的盟友。如今魏国背后又没了三晋联盟撑腰,同时还四面开战,国力自然就被逐渐消耗殆尽了。

[var1]

魏武侯在位的时候,魏国好歹还能吃之前的改革红利,可以躺着吃老本。但是到了魏武侯的儿子魏惠王在位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魏惠王的时候,其他国家见到魏国这边,通过改革逐渐强大起来,也开始纷纷学着魏国变法。此后,其他国家逐渐变法成功,也开始纷纷改革军制。

所以,到了魏惠王的时代,魏国在制度上对其他国家的优势,已经没那么大了。而当年叱咤风云的魏武卒,吃了这么多年的老本之后,底子虽然还在,但对其他国家军队的优势,已经逐渐消失了。

[var1]

如此,到了魏惠王在位中后期的时候,魏惠王重用庞涓,作为魏国的大将。庞涓其实也算一个很有能力的将军,但和吴起比起来,那就差得太远了。所以后来,在魏国和齐国交战的过程当中,魏国两次败给了齐国。一次是桂陵之战,一次是马陵之战。

这两场大战,对强大的魏武卒来说,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尤其是马陵之战,几乎把魏国内部所有的魏武卒精锐,都给消灭光了。

照理来说,魏国之前既然能组建出魏武卒,那马陵之战以后,就算魏武卒精锐被消灭干净了,只要按照当年吴起的办法,再训练一批不就可以了吗?

[var1]

还真没那么容易。

训练魏武卒,这事有点像造船。打个比方,吴起就是那个造船的人,他之所以能把船造出来,一方面是因为他懂造船的每一个细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的魏国,有钱让武器造‘魏武卒’这艘船。

而吴起离开之后,魏国内部已经没有人懂造船了,最多只懂修船。所以,后来吴起虽然离开了,但魏武卒的老底子还在。这艘船上,哪里出了问题,只要换个零件就好了。换零件这件事,当时的魏国将领是可以做的。

[var1]

但是,等到马陵之战结束以后,这艘船彻底被齐国给打没了。此时魏国想要重建魏武卒,就等于是要重建一艘船。建造和修补的难度,那是截然不同的。而在当时的魏国,也没有人像当年的吴起那样,懂得如何建造整个魏武卒。

说白了,吴起是真正的不世出的人才。这种人才,魏国当时没有。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那就是魏国没钱了。

当年吴起能够组建魏武卒,是因为当时魏国刚刚变法成功,国家有钱。有了足够的钱,才能制造足够的武器装备,并且养常备军队。但到了马陵之战以后,魏国早就不像当年那么有钱了。

[var1]

之所以会没钱,原因其实很多。首先,经过连年征战之后,魏国的国力被消耗的太严重,钱都花光了。其次,因为魏国之前四处树敌,导致他需要在不同的方向,防备不同的敌人。如此一来,国防开支大幅提升。

另外,后来在秦魏两国交战过程当中,魏国还丢掉了山西运城地区的解池。解池是中国古代开发最早的一座盐矿,据说上古时期,黄帝炎帝打架,就是为了这座盐矿。而对于之前地位魏国来说,解池产盐的收入,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甚至可以说,一座解池,就养活了半个魏武卒。

[var1]

但是后来,这座解池,以及原属于魏国的其他关键资源点,都被其他国家夺走了。没了这些资源点,魏国的金钱产出瞬间暴跌,自然就没钱了。没有了钱,魏国想要再组建一支魏武卒,自然是痴人说梦。

别的不说,光是那几万人的武器和铠甲,制造起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对于当时的魏国来说,这都是无法承受的。

所以,马陵之战结束以后,魏国就再也没有组建出真正的魏武卒,只能恢复当年春秋时代的兵制,继续让大家义务参军。但如此一来,魏国军队的战斗力,反倒是不增反减。这也是为什么到了战国后期的时候,魏国明明还能组建二三十万军队,却在秦国面前,连一个回合都走不过去。

[var1]

因为那个时候的魏国军队,早就不是当年的魏武卒了。

如果战国末期的时候,魏国还能拿出二三十万魏武卒,那魏国不光不会被灭,说不定都能反推秦国了。

更多文章

  • 曾经在春秋时代称霸一时的越国,进入战国时期后为何销声匿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时期越国去哪了,穿越到战国越国的小说,战国时期的吴国和越国在哪

    [var1]越国在整个春秋时代,其实一直都比较强大。就连齐桓公在位的时候,都需要对越国小心防备,生怕越国哪天会打过来。到了春秋晚期的时候,晋国为了对付楚国,于是扶持楚国身后的吴国。而楚国为了牵制吴国,则开始支持吴国背后的越国。就这样,吴越两国经过迅速发展之后,开始进入了吴越争霸的阶段。第一回合,吴国

  • 一口气看懂楚国历史!战国七雄中楚国面积最大,为何最终败给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楚国太子打死秦国大夫,秦国和楚国谁厉害,楚国伐秦陈轸谈楚国粮食

    [var1]相反历史上真实的楚国,其实是一个有着八百年历史的超长政权。他的历史,几乎比周朝还要长。楚国的历史,最早得从商朝的时候说起。话说在商朝的时候,在今天的长江流域,生活着很多原始部族。这些部落崇拜火,以凤凰作为图腾。按照史书记载,这些先民是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的后人。因为当初中原文明的核心,

  • 战国中期秦国要称帝,为何非得拉着齐国一起?齐国有资格称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而且,按照当时秦国的政策,秦国其实是想拉拢齐国,一起瓜分整个中原,彻底平分天下。只不过后来齐国仔细一盘算,觉得称帝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并不大,所以很快就取消了所谓的‘帝号’,不再称帝了。想要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简单来回顾一下,齐秦两国称帝之前的战国历史。看过这段历史之后,我们就能明

  • 历史上最厉害的不是秦国军队,而是名不见传的狼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国最厉害的军队,秦国军队超清壁纸,广西狼军有多厉害

    [var1][var1]狼兵是起源于明朝中期,是当时壮族土司组建的地方武装。又叫"俍兵"。但其通常与湘西土家族的土兵合谓狼土兵。狼兵制度肇始于明代,是明代军制的重要组成环节。狼兵,专指广西出身之战斗人员,此类人不隶军籍,彪悍武勇,于明代"剿贼"、"御倭"多有使用,且战绩不俗。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束手段

  • 孔子责备学生课堂上睡觉说出“朽木不可雕也”的朽木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朽木粪土是孔子讲给谁的,孔子说的朽木,孔子责备弟子白天睡觉原文

    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被后世人称之谓孔圣人。孔子这一辈子共收3000弟子,其中大部分都名留青史。孔子过世后,弟子们把孔子的教学精华整理成《论语》一书。细读《论语》一书,我们会发现孔老夫子是一个知识渊博、平易近人的长者,又是一个谦虚谨慎、有远大抱负的智者,也是一个有血有肉、风

  • 秦国为何会攻灭六国?贤君强臣是保障,且看这3对君臣的强秦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国从哪一年开始碾压六国的,秦国灭六国为什么合纵攻秦,秦国能统一六国谁的功劳最大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柳宗元《封建论》秦国,地处华夏西北边陲,起初只是一个极其不入流小诸侯。但就是这么一个被山东诸侯称之为“蛮夷”的诸侯,最后却完成

  • 河南农村一项民间绝活,八个壮汉累得直喘气,两千年前恭送过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传统民间绝活相关资料,河南十大民间奇人,我国民间常见绝活

    [var1]滑县抬阁属于社火项目中的一绝,至今已流传数百年。据当地群众介绍:“宋朝末年,滑县道口因运河而兴,逐渐成为商贸重镇。因为那时的夜间照明主要使用蜡烛,因此多有火灾发生。人们为了敬奉神明,祈求平安,所以就兴起道口古会。在每年的正月末,当地就会举办大型的社火活动,抬阁就是众多社火表演中的一项。”

  • 刘娥为什么没有像武则天那样登基成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和刘娥,大宋皇帝赵恒和刘娥,刘娥登基

    花鼓姑娘当上了皇后 刘娥祖籍太原,她的父亲刘通在宋太祖赵匡胤的时候曾是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此举家迁至成都华阳。宋朝初年,刘通曾随北宋著名统帅潘美征广南。宋太宗刘通随军征北汉期间,死在了路上,此时,刘娥年仅九岁。母亲庞氏死于刘通之前,所以,在父亲死后,刘娥就成了孤女,只好投靠自己

  • 李世民为何要娶两个寡妇?五年后人们才发现,原来这是一场大棋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世民为何娶60岁挑三拣四老婆,李世民娶的是他哪位嫂子,李世民娶长孙无忧是多少集

    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勋,李渊别出心裁地给他加了一个徽号——天策上将,允许他自行招募天策府官员。臣子开府建衙不稀罕,“自置官署”却是独一份,连东宫也没有这个权力。也就在这一年,李世民的后宫开始“扩招”,韦贵妃、燕德妃、郑贤妃、韦昭容等一众美女的到来,把秦王府装点得春意盎然。事业、爱情双丰收,少活十年都值

  • 在唐朝,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和尚?不仅仅是吃斋念佛这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和尚,和尚十大戒律,穿越唐朝跟和尚辩经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佛教比较兴盛的一个时代,那么,今天我们以唐朝为例,来了解一下,在唐朝你当上和尚之后,还需要做哪些事,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和尚?一、熟悉生活环境我们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当地的环境。而在唐朝,成功当上和尚之后,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寺庙环境,了解寺庙的大概布局。那么,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