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魏阴晋大战中,秦国倾50万对战吴起5万,却被打的落花流水

秦魏阴晋大战中,秦国倾50万对战吴起5万,却被打的落花流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566 更新时间:2024/3/17 5:06:22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案例有很多。

淝水之战、巨鹿之战、三国三大战役皆是以少胜多。

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阴晋之战,在魏国与秦国之间发生。

当时声势浩大,虽然它在《史记》中未有记载,可是在《吴子兵法》中却有着详细的记载。

[var1]

《吴子兵法》就是这场战役的重要人物吴起所著。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先后在鲁国、魏国、楚国任官,他发起变法,却因侵犯了贵族的利益被杀。所著的《吴子兵法》与兵圣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在军事史上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与孙武并称“孙吴”。

在阴晋之战中,吴起作为魏国的主将,对魏国取得最终的胜利有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而魏国当时仅有五万兵力,却要抵抗秦国五十万兵力的强势进攻,吴起是怎样带领魏国以少胜多的呢?翻开《吴子兵法》,看着里面对这场战争的详尽描述,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阴晋之战因何而起

一场战争的爆发必然是有它的原因的。

[var1]

自古以来,战争几乎都是为了争夺土地城池,最终是为了夺取权利,无论是对内扩张还是国家内部兼并,这也是历史的趋势,阴晋之战也不例外。

魏国与秦国的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夺河西阴晋城,然而追溯根源是因为整个河西地区。

河西在当时是秦国要想统一六国必须争夺的战略要地。

河西土壤肥沃,物阜天丰,春秋时期这片土地属于晋国。

到了战国时期,这里成了魏国与秦国争夺之地,秦国想要得到它后逐鹿中原,魏国想要通过占据它来遏制秦国的野心,并且扩张自己的国家土地。

[var1]

矛盾就这样显现了出来,战争的爆发就有了前因。

虽然此前魏秦两国就有过不少的碰撞和小范围的战事,但都未发展成全面的宣战。因为双方都不敢贸然出兵,尤其是魏国缺乏得力的将领。

然而,一个人的到来让魏王决定向秦宣战。他就是吴起。

当时魏国的李悝魏文侯极力举荐吴起,称他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魏文侯深思熟虑后决定任命吴起为将,进攻河西。

吴起用兵如神,在河西战场上带领军队势如破竹,仅在两年内就占据了整个河西地区,还将秦军打得狼狈不堪,节节败退。吴起一战成名,被封为河西郡太守。

[var1]

吴起在尾货受到重用。秦国在这场战争失败后又多次发动进攻,都被吴起一一击败,秦王恼羞成怒,终于在公元前389年几乎是倾举国兵力五十万大军进攻魏国,包围了阴晋城,誓要夺回河西,看起来势在必得。

但吴起毫不慌张,他为了对付秦国,早就准备了一个秘密武器,就是他精心训练的一支专业军队魏武卒。

这是中国第一支职业军队,而秦国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大多由农民组成,是一支传统的农民武装部队。

当然,仅仅靠一支魏武卒是无法战胜秦军五十万人的。战争是需要讲究战略的,吴起就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战略家。他要让魏武卒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最大作用。

这场战争是秦军攻,魏军守,战场是阴晋城。

[var1]

战争开始的时候,吴起坚持固守城池,只要守住,就是胜利,就能够挫一挫秦军的锐气。士气对一支军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论战》中说过:“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采用“敌疲我打”的战术。

吴起也是想通过杀掉进攻的秦军,消耗秦军的士气,而他自己率领魏武卒埋伏在秦军的侧方,等待着进攻的良机。

秦军不断地架云梯攻城,虽然死伤无数,但依旧前赴后继。

突然一群魏军推着战车,向秦军的阵列冲去,秦军反应不及,与冲过来的魏军缠斗了几个回合。然后魏武卒的战车掉头就跑,步兵也丢了武器跟着逃跑,难道吴起是个懦弱的逃兵?当然是不可能的,这都是他的战略。

[var1]

他假装逃跑,让秦军放松警惕,前来追赶,秦军的主将也意识到可能有诈,可是立功心切的小兵们可不管,他们一心想抓回吴起立功,一时间秦国的战车飞驰,步卒狂奔。魏军“演”得更起劲了,一直逃到了一座山前。

这时,追来的秦军看到了一排排盾牌,盾牌后面是黑压压的魏武卒。弓箭手站在最后,蓄势待发。秦军反应过来,当即用战车撞向盾牌。

可是盾牌后的魏武卒却丝毫不慌乱,他们用手中的矛刺向进攻的秦军和他们的战马,将他们的战车掀翻。秦军一轮轮地进攻都无济于事,反而一次次有去无回,人数慢慢减少,而魏武卒作战有序,并没有多少伤亡。

在秦军攻势渐减之际,魏武卒却越来越有斗志。

[var1]

十几个回合下来,秦军筋疲力竭。就在此时,魏军的五百乘战车从两翼冲向秦军,秦军顿时四下逃窜。他们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失去了斗志的秦军犹如丧家之犬,疯狂向西奔逃。

吴起告诉士兵们要乘胜追击,尽可能多地缴获战利品。

吴子兵法中有云:“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

最后,当然是以魏军的大获全胜告终。秦军来势汹汹,最后却仓皇奔逃,展现了专业军队与游勇散兵的区别。

吴起更是壮大了他的威望,他在秦军眼里就像虎狼一样可怕。

[var1]

阴晋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

阴晋之战为何能以少胜多?分析一下不难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吴起个人卓越的军事才能与狠辣作风。

作为一军统帅,才能和性格都是重要的因素。一个将领,在战场上,就应该狠辣决绝,不应有妇人之仁。

吴起就是这样一个狠辣决绝的人,但是似乎又有点过了。

他曾经为了在鲁国求得重用,仅仅是因为妻子是卫国人,鲁元公对他是否能效忠鲁国有所疑虑,吴起为表决心竟然杀了自己的妻子,从而留下了“杀妻求将”的恶名。

[var1]

但他对自己的士兵却是极好,可以用嘴为生了毒疮的士兵吸疮毒,这让他的士兵很感动,在战场上就更为他卖命。

吴起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成为一名出色的将军,尽管有些狠毒,但人为了得到一些,必须舍弃一些。

吴起在战场上的用兵如神,让与他作战的军队闻风丧胆,在他们眼里,吴起就是死神。

所以,吴起在这场战役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第二,魏武卒平日里训练有素,而且吴起对他们有一套巧妙的激励措施。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人当兵,全家光荣,不仅光荣,还有荣华富贵。就是这样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激励让魏武卒宁死也要立功。

[var1]

斗志在战争中是很重要的。而且,魏武卒的意志格外坚定,他们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自己的家人。而且吴起爱兵如子让他们与主帅同仇敌忾,团结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第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吴起对秦军的作战方法有着敏锐的判断。他知道秦军的弱点就是列阵散乱,没有章法,士兵各自为战,因此很好逐个击破。

总的来说,就是吴起充分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在人数差距悬殊的状况下,不慌不忙,抓准时机,一举击溃秦军,获得完胜。正是因为他建立了魏武卒,才推动了职业军队的建立,并且不断创新。

[var1]

这场阴晋之战在当时震惊六国,对后世也影响深远。(魏武卒为何爆燃,这里的叙述不痛不痒...都是空话,讲一个现象时要有实证,不然说出来不会有人信服的)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廉颇日食十斤肉,然而还有比之更能吃,却不想是个文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廉颇一斗米十斤肉是真的吗,廉颇饭斗米肉十斤出处,廉颇图片

    说到吃饭,每个人都必须的事情,而且遇到美食,那当然是值得欢喜的事。然而,专家研究表明,人类咀嚼食物时会分泌激素。这种激素能使人感到舒适。所以网络上有一批网友是如此说的,假如一顿火锅解决不,那就再来一顿,看来还是有些依据的。[var1]然而人的食量是有限的,身体承受度也是个问题,所以任何事情都要适量。

  • 孔子曾教出了三千弟子,更有七十二圣贤,为何他儿子却毫无建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孔子七十二弟子一览表,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说明什么,孔子三千弟子为何只有72人出名

    [var1]要说孔子的弟子们,传说中已经到了三千多人,其中有七十二人更是儒家学说的一个传播者和继承者,而且患有不少人都是非常有大成就的,但是有一件事却是让人非常的疑惑,孔子那么有名,那么有成就,为什么他的儿子却十分的平庸,没有什么成就呢?其实道理非常的简单。[var1]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为什么

  • 此人比商鞅早30年变法,同样被车裂但他拉了70多个贵族垫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鞅变法和胡服骑射,商鞅变法最大的支持者,商鞅变法战绩

    古之变法者,若非拥有实权的帝王,十有八九下场都不怎么好。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展开变法,变法内容主要是废除世卿世禄实行军功爵位制,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通过商鞅变法,秦国很快在诸侯国中异军突起,后来有秦王嬴政一统天下。但变法者商鞅由于他的改革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 长平之战后,廉颇未老,燕国60万大军被13万赵军迎头痛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长平之战最后谁带领赵军投降,长平之战赵国缺粮吗,赵国长平之战廉颇去哪了

    [var1]精锐尽失的赵国只好全线退守赵都邯郸,苦守一年的邯郸城粮食告罄,百姓开始易子而食。独木难支的赵国派平原君赵胜前往楚国求救,自荐的毛遂靠三寸之舌,说动楚国出兵10万相救。”窃符救赵“的信陵君也带着8万魏国赶来。[var1]赵国已守孤城将近两年,几乎崩溃之时,终于等来了18万楚、魏援军。此时的

  • 战国时期,发生的“沙丘之乱”,让赵国承受了多大的损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国沙丘之变,战国赵国的女人漂亮,广宗县沙丘之乱

    [var1]据统计,赵武龄国王执政的第一个19年,在与晋、魏、齐等国的交战中,赵败了7次,其中在鱼水之战中,晋国家斩首8万人的惨败。对抗中山国,遭到“引水围剿”的奇耻大辱。痛苦的赵武灵王总结历代经验教训,命令所有军人穿窄袖子的紧身野蛮人衣服,边骑马边学射箭,人称“后福骑兵”。古代中原地区一般把大国称

  • 长平之战后,白起一句话证明,赵括并非是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白起赵括长平之战,白起赵括穿越小说,长平之战赵括深度分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所学习到的知识,终究只是浅显的,如果要知道其中所蕴含的深意,还是得从实际行动中才能得到。如果只是单纯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但是却不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变通,那么当真正遇到问题时,便会落得一个一败涂地的下场。春秋战国时期的赵括便是如此,只懂得“纸上谈兵”,最终在长

  • 商鞅车裂后,秦朝坚持变法;为何张居正去世,明王朝却废止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商鞅和张居正变法有什么不同,商鞅助秦变强为什么惨遭车裂之刑,大秦帝国之裂变商鞅车裂视频

    [var1]在他主持变法的十年,明王朝内政外交硕果累累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人,消除南方倭寇和北方边患;而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张居正先加强了对官员的考核,然后再推行“一条鞭法”,使得明王朝的经济收入快速增长,国库的存银从之前的不足一年开支,增长到足够使用十年。[var1]可以说张居正改革对明王朝的

  • 秦武王死时,秦昭襄王远在燕国作人质,为何却能继承王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武王和秦昭襄的母亲是一个人吗,秦昭襄王死时秦国版图,嬴政在燕国当过人质吗

    [var1]陈小香王出生于公元前325年,父亲是陈惠文王,母亲是宣太后。但是陈惠文王的王后不是先太后,而是来自卫国的女人。秦武王就是这位王后生的。陈武王出生于公元329年,比萧襄王大4岁。晋武王去世时,晋国确实发生了“济东生争”的事,英职可以继承王位,与三人有直接关系。首先是英直的生母善太后!宣太后

  • 旋龟是山海经中的奇异生物,长得奇怪还帮助大禹治过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山海经旋龟图,大禹与旋龟,旋龟助大禹读后感100字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只要敢想,什么都有可能想象出来。现代人对于外星人特别好奇,也会想象出各种各样外星人的样子。其实,在古代,已经有人想象出了很多奇异的生物。这些奇异的生物都记载在山海经中,有很多很多超乎正常思维模式的生物。[var1]在山海经中,记载了一种很奇怪的爬行动物,它就是旋龟。在没有了解过山

  • 魏国三代励精图治,建立百年霸业,却被“叛徒”商鞅打回原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商鞅为什么帮魏国丞相,大秦帝国商鞅出兵魏国,商鞅初到魏国

    [var1]然后说到这里,就要佩服晋国。春秋时代,晋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霸主,战国时代被分为赵、魏、汉三个国家,其中除韩国外,魏国和赵国分别是富足的存在。特别是选出魏国最多,战国后期,魏国的表现非常一般,但在战国初期,魏国可以说是横行的楚霸王。谈到魏国的强大,不能提及魏国的开国君主——魏文侯。事实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