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古代奸臣总是受宠?看李林甫和蔡京就知道,奸臣都有一个本事

为何古代奸臣总是受宠?看李林甫和蔡京就知道,奸臣都有一个本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710 更新时间:2024/2/1 7:43:40

为何古代奸臣总是受宠?看李林甫蔡京就知道,奸臣都有一个本事

文/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

从古至今,大家对于很多的奸臣都是十分痛恨的,尤其是秦桧,到现在还在岳飞墓前跪着呢,但是在很多的名人传记或者是历史名著中,这些奸臣虽然名声不好,但是在朝廷可是风声水起,甚至更受皇帝的宠爱。难道作为皇帝们来说,他们不知道这些奸臣吗?为什么他们对于奸臣却是更加的宠溺,而今天小编就从李林甫和蔡京这两位大奸臣给大家分析一下吧!

关于李林甫,有两个最著名的成语,一个是“口蜜腹剑“,另一个就是”野无遗贤“,首先口蜜腹剑大家一定都能理解,那么野无遗贤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话说在天宝6年的时候,唐玄宗发出了一道全国的诏令,要网罗天下人才来为自己效忠,而这件事就交给了李林甫,李林甫知道,民间有很多人对自己已经是心生不满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坏事传到皇帝的耳中,他选择了一个极端方案。

在当时李林甫下令所有的下级官员,在审核这些所谓的民间贤人的时候,必须要非常的严格,只要是有一点错误都不允许,但是即使条件再苛刻,也总会有一两个人吧,但是李林甫早就内定了,这次的选拔一个人都不给过,那他又是怎么和皇帝交代的呢?他对唐玄宗说一句“野无遗贤”,就是说民间已经没有贤人了,所有贤人都在皇帝的手下,唐玄宗自然是非常满意这个回答了,李林甫也因此受到封赏。

然后就是蔡京了,在宋徽宗当皇帝的时候,蔡京被提拔为了右丞相,而他刚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整个朝廷的官员进行“正邪评估”,分为七个等级,邪上尤甚,邪上,邪中,邪下,正下,正中,正上。但是等到评估完之后发现,整个朝廷600多官员中,只有40多个人被评为了“正”,当时的重臣司马光苏轼文彦博等人都被列为了邪里面,甚至宋徽宗都亲自题词了。

难道宋徽宗真的这么昏庸吗?事实上,还是要从宋徽宗登基的时候说起,那时候发生了一次“日食”现象,古代的时候日食属于是一种不好的预兆,于是宋徽宗就让大臣们谏言,不管是说什么都不会怪罪他们的,而官员们一看,出了事有看老天爷顶着呢,于是就说了很多宋徽宗的缺点,但是作为一个皇帝来说,他能够忍受这样的说法吗?最后默认了蔡京的这种分正邪。

其实从这两个人的各种经历来看的话,为什么奸臣能够混得好的呢,在一个朝廷中需要对国家和百姓忠心的人,他们就是忠臣,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百姓,然后是对皇帝忠心的人,他们就是奸臣,有些事皇帝不能够直接出面,所以皇帝们就需要这些属于自己忠臣了,这些人给自己办事,能够不给他们好处吗?这就是奸臣受宠的原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代均田制:大唐富国惠民的好制度,咋就实行不下去?原来有漏洞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均田制的内容,富国惠民,大唐惠民活动

    由于隋炀帝末年的暴政引起的多年政治动乱,使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无主荒地。故唐高祖于武德年间开始,继续推行均田制。不仅促进了荒地开辟,增加了耕地面积,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土地占有情况,缓解了土地高度集中的矛盾,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均田制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

  • 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为何却没有使其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杨广三征高句丽其实赢了,杨广征辽东二首,杨广亲征高丽了吗

    在历史上高句丽一直是奉行制衡策略,表面上向中原王朝臣服,其实经常暗中勾结中原的反对势力。在隋朝建国时,高句丽的疆域扩张到了最大,到达极盛时期。这两个国家同时崛起,相互也就怀着一些敌意。在隋文帝灭陈朝之后,开皇十八年就发动三十万大军进攻高句丽,但因为准备不足,被迫撤军。隋炀帝即位之后,相比父亲他的野心

  • 南北朝士族之谜:南朝承平反倒是脆弱不堪,北朝混战却顽强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南朝高门的腐化,其主要特征就是当官而不任事,尤其是鄙薄武职。他们先是丧失了军事上的统率地位,继而又丧失了政治上的决策地位,终于成为政治上的点缀品。南朝高门除了自身的腐化以外,他们还缺乏强大的宗族基础。侨姓高门早就脱离他们的宗族乡里,自不必说,吴姓高门也由于江南风俗的影响,宗族关系相对疏远,逐渐脱离其

  •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朝子民的骄傲与哀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长安十二时辰唐朝风貌,唐朝子民对皇帝怎么称呼,唐朝二十四时辰合集解说

    历史是来自过去和当下的恒久对话,并且永无止境的通往未来。历史系出身的人,对历史题材的戏剧总是有一股情怀,倒不是为了要细细的斟酌考据,而是想看看那些曾经读过的史书文字,跃然纸上化成影像,可视、可听、可以感受的样子,那带来一种短暂的时光旅行体验。更重要的是:对话,以历史作为对话的根本,能看见对话者内在幽

  • 唐朝太监可以废李擅杀皇帝,而明朝太监皇帝说杀就杀?原因在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十二监有兵权,明朝最厉害的太监,唐朝兵部尚书有兵权吗

    一、唐代宦官专权的原因1、宦官干政的苗头从神龙初至开元初,为时不过八年半,却发生了七次政变,四次更换皇帝。这种极度动荡的政治局面,为宦官势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唐玄宗就是在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的剧烈斗争中取得皇位的,虽然他取得皇位曾得到宦官的帮助,但姚崇提出“宜竖不预政”等十项建议为玄宗所采纳,宦

  • 中年异族男子竟叫杨贵妃为妈,会面还扮婴儿,原来狼子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原创发表于百家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提到我国辉煌历史,人们总能想到汉唐盛世。确实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开明包容的朝代。它结束了隋朝末年的天下大乱,统一了全国,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在历朝历代中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唐朝由盛转衰也是非常迅速的,短短的十年“安史之乱”便耗尽了唐朝前

  • 外任方镇持剑御胡,内涉中枢挥斥方遒,温忠武堪称东晋第一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卧虎从事,国难逆行温峤出身太原温氏,是西晋河东太守温襜之子,司徒温羡之侄。温羡兄弟六人都闻名于世,号称“六龙”,温峤在家庭的影响下成长为了风度翩翩的美男子,“风仪秀整,美于谈论,见者皆爱悦之”。在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后,晋朝的野心家们层出不穷,掀起了旷日持久的“八王之乱”。为避战火,温峤多次拒绝州郡

  • 你知道,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几次修改国史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那么在他登基这么关键的时期,他居然肯集中很大的精力去修改国史,是为了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确立他的正统地位,以保证他对国家的坚固统治。说到这,问题又来了,李世民是如何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兄弟自相残杀,将父亲赶下台,后来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一场惊天大变之后,李世民成功反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随即又逼迫李渊退位让权。面对自己亲生骨肉的来势汹汹,李渊即便有再多的怨气和愤怒也无可奈何了。自此,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年号为贞观。而李渊则尊称为“太上皇”,搬迁至后宫居住,彻底的远离了政治权利中心。有人说李世民对老父亲还是心怀仁慈的。毕竟之

  • 古都之殇!为何唐朝之后,再也没有王朝定都西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定都洛阳还是西安,西安为啥叫六朝古都,武则天在洛阳还是在西安定都

    长安之所以能在很长时间内成为王朝都城,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长安地处关中平原,黄河重要支流渭河沿岸,因此土地肥沃,粮食产量极高,且当时的黄河淤积现象并不严重,便于航运;同时,西安向东为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此则保证了王朝都城的安全。另,对于后来的王朝而言,长安历史底蕴深厚,建都于此,有利于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