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灭亡时最让人落泪一幕:1个波兰人为救明朝孤独地死在丛林中

明朝灭亡时最让人落泪一幕:1个波兰人为救明朝孤独地死在丛林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298 更新时间:2024/2/5 10:56:42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南明的各位皇帝,既没有南皇帝的能力,也缺乏东晋皇帝的运气,万里长江并没能再次发挥作用,八旗铁骑汹涌南下,新生的南明虚弱不堪,根本抵挡不住清军攻势,到了南明最后一任皇帝永历帝在位期间,南明的势力范围已经被压缩到广东、云南一带的少数几个地区,一筹莫展,已经陷入濒临灭亡的绝境。

永历四年前后,永历帝朱由榔暂时驻跸广东肇庆。面对清朝强大的军事压力,永历帝如芒刺在背,他日思夜想,渴望找到挽救明朝的办法。就在这时,两个西方传教士毕方济、瞿纱微来到了永历身边。毕方济是意大利传教士,万历年间就来到中国,与明朝几任皇帝都打过交道,熟知明朝国情,是个地道的中国通。瞿纱微则是奥地利人,1646年前后来到中国。

当时在这些外国人眼中,永历皇帝仍然是明朝的正统代表人,只是暂时遇到了强敌入侵的困难。为了日后的传教事业起见,他们决定尽全力帮助永历皇帝渡过难关,保住明朝。毕方济先后四次奔赴澳门,澳门的葡萄牙人寻求军事援助,并颇有成效,得到了葡萄牙人赞助的一批枪炮,甚至还说动葡萄牙人直接派兵参加了保卫桂林之战。

另一个传教士瞿纱微,则想出了一个更绝的主意。他和永历皇帝商定,决定派一个使者去欧洲,拜谒罗马教皇,声称明朝皇帝已经加入教会,希望罗马教皇出面,采取措施挽救明朝,最好能直接让当时的几个西方强国英格兰、荷兰等国组成远征军,出兵击败清朝。

这个主意看起来有些天方夜谭,但对于当时陷入绝境的永历皇帝而言,即使万中有一的渺茫机会,也不应轻易放弃。于是永历皇帝出具了正式国书,瞿纱微则精心物色了一个传教士卜弥格,担任明朝特使,携带国书前往欧洲。

卜弥格,波兰人,生于波兰勒阿波城一个贵族之家。卜弥格是一个忠实的天主教徒,于1645年前后抵达中国南方传教,成为瞿纱微的得力助手。卜弥格博学多识,对于中国的植物学、地理学、中医等学科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写出了《中国植物志》、《中国地图册》、《医学的钥匙》等等著作。

他接受了永历皇帝挽救明朝的使命,于永历四年十一月、公元1650年,从广东肇庆出发,从澳门出海前往欧洲。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卜弥格此行简直比唐僧取经还要艰难。在此行的第一站澳门,由于占据澳门的葡萄牙人已经放弃明朝投靠清朝,为了怕招惹是非,葡萄牙人扣押了卜弥格长达一个月。幸亏在当地友人转圜下,卜弥格才得以脱身而去。

由于当时交通条件所限制,卜弥格在路上舟车劳顿,跨越万里风涛,整整走了两年多,抵达罗马时已经是1653年初。见到罗马教皇后,他的满怀热望登时被劈头浇了一盆冰水。罗马教廷对于万里之外的明朝的兴亡并不热心,更况他们也已获知永历小朝廷已经朝不保夕,清朝将会成为这个东方古国的主宰,于是对卜弥格的求援非常淡,百般拖延,连一封回信也不肯写。

卜弥格在罗马滞留3年多。期间他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以极大的韧性和耐心,周旋游说于各界人士之间,希望获得他们的声援支持。直到1655年,罗马教皇才给永历皇帝写了一封回信《上大明中国睿智皇帝书》作为答复,此外没有任何实质性援助,永历皇帝的希望泯灭了。

卜弥格虽然非常失望,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他还是决定把这封回信亲手送给永历皇帝,从此踏上了返回明朝之途。1657年他到达印度时,得知澳门葡萄牙人已经投降清朝,并且已明确表态,拒绝卜弥格在澳门登陆。卜弥格立即转走陆路,1658年来到暹罗国、越南,孤身一人在南亚的丛林山野中艰难跋涉。

当他走到靠近中国广西的边境时,获知清军已经占领了整个中国,永历皇帝去向不明。历尽艰险、满身疲惫的卜弥格听到这个消息,为自己无法完成使命而痛心不已,由此一病不起,最终孤独地病死在越南的丛林中。生前他曾经说过:“我要回到中国的战场上去,即使付出我的名誉和生命代价也在所不惜”。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成为明朝灭亡时最让人落泪的一幕。

一个外国人,却肯为了明朝兴亡,耗时近十年,奔波几万里,其勇气和责任感,比之明朝的很多的臣武将简直高出天壤之别。假如明朝大臣都像卜弥格一样,明朝又怎会轻易灭亡。

参考史料:《西方传教士与南明》《卜弥格文集》

更多文章

  • 明朝的最后关头,皇后对崇祯说了8个字,足以让明朝起死回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崇祯皇帝拯救明朝的方略,明朝崇祯犯了哪些错误

    明朝皇帝对众多后宫妃嫔的管理,也堪称卓有成效。无论后妃专权乱政、还是后宫争宠激斗等其他朝代多发现象,在近三百年明朝统治时间里,都极为罕见,明朝后妃大都能做到谨守本分、相安无事,很少节外生枝,无事生非,贤良淑德者代不乏人。比如末代皇帝崇祯的周皇后,就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人物。 周皇后老家江苏苏州,出

  • 大明王朝:胡宗宪,到底为何不愿背叛严嵩?严嵩,绝对是个好老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明王朝胡宗宪是怎么保护严嵩的,严嵩胡宗宪师生之情,明朝严嵩简介

    不管怎么说,东南局势的稳定,整个王朝的安危,永远要比朝堂争斗来的重要!试探完胡宗宪以后,嘉靖皇帝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正如吕芳所言,“如果连胡宗宪这样的人现在也不愿严嵩倒了,就说明还不是时候”,嘉靖皇帝“倒严”的想法动摇了,减弱了。只不过,嘉靖皇帝还是留了一手,让胡宗宪抬着账册给严嵩看,用以试探其忠

  • 崇祯皇帝自杀,李自成进紫禁城,妃嫔和宫女们的下场都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自成进入紫禁城结局,李自成与崇祯求和,聊聊崇祯帝与李自成的恩怨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陕西米脂县李家站村出生了一个婴儿,传说其出生时,父亲梦见一个身材高大的黄衣男人进入了妻子的卧房之中,随后李自成诞生。李自成的小名也因此改为“黄娃子”。崇祯九年(1636年),农民军高迎祥部在黑水峪兵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所杀。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继续带领农民军起义。崇祯

  • 包青天是政治清明的产物,善于纳谏的宋仁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仁宗纳谏,碧血青天杨家将宋仁宗,包青天是北宋的吗

    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 ,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因父母年迈,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守丧期满,才赴京听选 ,获授天长(今属安徽) 知县 。所以《铡包勉》和《包公赔情》等戏曲中说,包拯自

  • 辛弃疾《青玉案》中的案我们一直读错了?诗词大会郦波:想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辛弃疾青玉案深度解析,辛弃疾青玉案硬笔书法字帖,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朗诵

    戎马的经历,不羁的情怀,侠客的风范,让辛弃疾的词极具风骨、卓尔不群,豪迈奔放与苏轼齐名。作为豪放派诗人,他的婉约词不多,但是一首《青玉案·元夕》确传唱千年,多少人读罢此词,脑海中都曾浮现出百度求索,于灯火之中遍寻美人的场景,这就是诗词的魅力。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 朱元璋是如何惩治腐败的?看他手腕到底有多硬气!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如何治理腐败,朱元璋惩治贪腐的电视剧,朱元璋惩治贪污驸马

    朱元璋出身于贫苦的劳苦大众,从社会的最底层一步步奋斗为一代开国皇帝。他深知百姓疾苦,从小恨透了贪官污吏,要不是朝廷腐败,官员贪腐,民不聊生,他家人也不会饿死,他也不会起兵造反。所以说,朱元璋的出身,从某种程度上就已经决定了他以后反腐的厉害程度。明朝开国初,饱经战乱的国家百废待兴,朱元璋正带着他的臣子

  • 明朝为什么会有厂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的厂卫,明朝厂卫怎么组织,厂卫残害忠良

    那么问题来了,像朱洪武、明成祖这样的皇帝的都不是傻子,能干的名臣杀光了,他的江山也不稳固呐,那他为什么要设立厂卫呢?来自于元朝灭亡的恐惧正如朱洪武所说的,胡无百年运。这个游牧民族治理国家的能力,确实普遍比较低,从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来到中原这花花世界,元王朝迅速就堕落了。元王朝最大的毛病就是相权过于

  • 燕王朱棣向宁王朱权借8万精兵,许诺平分天下,事后又是咋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怎么抢走朱权的八万兵马,朱棣死后宁王朱权喝闷酒,燕王朱棣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吗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还能相信真情吗?利益化驱使的时代已经让人逐渐没有了温度,成为一个冷冰冰的物质机器。更别提古代那种环境了,在平民老百姓身上或许还有一丝温情,但在帝王身边,剩下的只有永远的怀疑和杀戮。自古以来,我们都知道兵不厌诈的道理,而且在古代不管是作战时,还是在诡谲的朝堂上,都需要有一颗极其敏锐的

  • 考古界最大的遗憾:万历皇帝的遗体被烧,棺材被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万历皇帝遗体失踪之谜,万历棺材,万历地宫考古下集

    后来有一部热播剧《人民的名义》,里面多次提到《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仿佛它可以含沙射影解释一切权谋,野心,隐忍,和政治。言而总之,万历皇帝是以一个政治符号出现在人们眼前的。但是殊不知,他作为一个皇帝,有朝一日却成了“考古界最大遗憾”之一。这事要从1956年郭沫若力主挖掘帝王陵墓开始。郭沫若被评为人类文

  • 明朝嘉靖帝在位45年有一怪癖,天天都要来一下,后宫妃子苦不堪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嘉靖帝个人资料,明朝历史之嘉靖皇帝,明朝对嘉靖帝的评价

    嘉靖皇帝是一位颇有争议的皇帝,在位长达45年。不过,嘉靖皇帝在位时间虽很长,可政绩却乏善可陈,尤其在位超过一半时间都没有上朝,痴迷于丹药长生不老之术。除了痴迷长生不老,嘉靖皇帝还是一名“猫奴”。据《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中的记载,“猫儿房,近侍三四人,专饲御前有名分之猫,凡圣心所钟爱者,亦加陞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