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松锦之战后,明朝并未迁都,为何孙传庭败死,崇祯却要迁都南京?

松锦之战后,明朝并未迁都,为何孙传庭败死,崇祯却要迁都南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854 更新时间:2024/2/7 22:10:11

当然,这种局面类似中原王朝掌控着的燕云十六州和一心想突破燕山天险入侵的少数民族。如此,清朝想要入主中原就费劲了。虽然清朝在松锦之战后紧接着又发动了第五次迂道入关之战,但是此行仍然是绕道燕山突进内地的。同时,清军此行的目的还是以摧毁明朝战争潜力为主,以迫使明朝南迁。但是崇祯即使选择求和也没有动过南迁的念头,反观柿园之役就不同了。当孙传庭败讯传来,崇祯帝不仅打算御驾亲征,而且还动了南迁的念头。主要原因就是柿园之役后,明军丧失了最后一支能野战的精锐,而且李自成也攻破了潼关,突进了关中。于是,这就让熟读历史典故的崇祯帝想起了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两场统一战争:秦灭六国、刘邦灭楚。

注:除了幽云十六州外,中国历来北方险要还有营州(今朝阳)、平州(今卢龙)。图中共计17州,因后唐时寰州(朔县)已经列入应州(应县)管辖,故为16州。其中,幽、蓟、瀛、莫、涿、檀、平、顺在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故称为山前八州。其余八州称为山后八州。

幽云十六州:幽州(今北京)、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河北蓟县)、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怀来)、武州(今河北宜化)、蔚州(今河北蔚县)、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

柿园之役前,李自成已经先后取得了项城之役、襄城之役、朱仙镇之役的胜利。加上柿园之役和汝州之战,李自成的军队先后与明军举行了五场大规模的作战,其目的就是控制自古以来兵家必争的中原。可以看出,这五场战役中有四次战役是以来自陕西的明军主力为主的。

项城之役:1641年9月,陕西总督傅宗龙率兵4万出潼关,保定总督杨文岳率兵2万与之会师河南新蔡。李自成佯装自项城向汝宁撤退,却暗地射伏。追赶的明军遭到伏击后开始溃散,杨文岳逃走,傅宗龙率残兵6000退守项城,李自成率兵随后攻克项城,俘杀傅宗龙。此战明军丧师6万,“关中精锐,尽没于项城”。

襄城之役:1642年2月,陕西三边总督汪乔年调发3万陕西兵出潼关,2月12日兵至襄城,13日与李自成会战,17日汪乔年兵败被杀,襄城陷落。对于此战,明廷官员评论道,“一败傅宗龙,二败汪乔年,而天下之强马劲兵,皆为贼有。”

朱仙镇之役:1642年5月,李自成包围开封,崇祯急调拥兵10万的左良玉援救开封。13日明军赶至朱仙镇,李自成率军迎战。李自成在明军四周挖掘深沟,环绕百里,欲断明军退路,并在其上修筑炮台,发炮轰击明军,明军大乱。15日,明军各部突围,左良玉逃至襄阳,从此“不敢复与争锋”。此战后,明朝再也不能凑集援救中原的军队,也放弃了援救开封的打算。史载“十八万人马,一齐溃散,而中原之事,遂不可复问。”

柿园之役:1642年9月,孙传庭接任败死的陕西总督汪乔年的官位,于月底率军出潼关,十月初到达南阳。两军接战伊始,李自成又佯装兵败,并沿途丢弃辎重。明军见状竞相争夺,军阵大乱。时明军缺粮,不得已退到郏县采青柿充饥。此时李自成派军绕道明军侧背,自己亲率主力迎击明军,前后夹击之下,明军大败,被俘“将校七八十,步骑数千,火炮无算”。随后,李自成又包围了项城,擒杀保定总督杨文岳,彻底消灭了保定援兵。战后,孙传庭败回陕西,扼守潼关不出,并强行征发壮丁与粮秣重新训练了十万新军。郏县战后,孙传庭重新审视局势,他认为河南连年受灾,农民军粮秣必然会在数月后短缺。若扼守潼关,待其饥困无计时便发兵掩杀,可一战灭之。此时,孙传庭新组建的十万新军,在明朝大臣眼中是明朝最后的家当。对于孙传庭坚守关中,明廷大臣多有赞同。

张凤翔:孙传庭所有,皆天下之精兵良将,皇上有次一付家当,不可轻动。兵部尚书冯元飙:坚壁潼关,专办李自成;左良玉坚壁襄阳,专办张献忠。.....凤皖兵扼淮、保定兵扼河,俟克期会师,而不可浪战。须贼饥困,无所掠突.....戒孙督以勿速战轻战,宜厚集兵力,多贮粮刍。程源:臣愚以为贼必不渡河,但恐秦兵新败,贼必乘虚而攻,使传庭而凭关固守也,俟贼顿师城下,师老力疲,而后以取之,犹可为也。若以新败之众,开关延敌,万一寇闯关而入,三秦一去,贼得端力渡河,天下事有不忍言者。

但是,崇祯则主张迅速出兵剿灭李自成。早先,孙传庭在关中连续征兵征饷早已引起当地士绅和百姓的不满,更有谣言说孙传庭玩寇自重。迫于舆论压力与皇帝逼迫,孙传庭只好调集主力出关。1643年6月,孙传庭兵出潼关,李自成采取佯败战术,拉长明军粮道,一直将明军从三门峡吸引到了汝州。时值大雨,明军运粮车于泥泞中仅能日行三十里,李自成又派军截断了明军粮道,明军饥困交加,孙军遂乱。李自成率军猛攻,汝州一战,明军大败,李自成率部穷追400里,将明军残部赶到了洛阳孟津,孙传庭慌忙渡河逃往北岸。随后,李自成乘明军无力防守,一举攻破潼关,突进关中。孙传庭率残部又与李自成军在渭河激战,最终战死殉国。

攻占西安后,李自成随即派遣军队分三路出击,先后攻占延安、榆林、绥德、宁夏、庆阳、兰州、河西走廊的甘州,河湟谷地的西宁,完全拥有了秦汉统一前的战略态势。

朱元璋驱逐元顺帝以来,为了防范蒙古人卷土重来,明朝在边境设置了一道防线,即东方的马其诺——九边重镇。当然,到了明朝中后期,伴随蒙古人日益猖獗的入侵,明朝又增设了昌平镇和真保镇,后来又从蓟州镇里分出了山海镇,从固原镇分出了临洮镇。可以说,自朱元璋建国直到崇祯继位,明朝陆续向九边重镇增添了大量兵马,其兵额大约占了明朝全国军队总数的百分之六十。正是因为九边重镇重要的地位,所以到崇祯帝前期时仍然驻扎着60万军队。

辽东镇(今辽阳)、蓟州镇(今蓟县)、宣府镇(今宣化)、大同镇(今大同)、太原镇(今宁武关)、延绥镇(今榆林)、宁夏镇(今银川)、固原镇(今固原)、甘肃镇(今张掖)。

其中陕西有三镇:延绥、宁夏、甘肃。延绥镇又包括四个属地:庆阳、延安、绥德、榆林。松锦战役中,明军抽调九边精锐参战,但还是以靠近山海关的大同、宣府、蓟镇三镇调发的最多。延绥、宁夏、甘肃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军队驻守,所以明军才能在项城、襄城、郏县、汝州四战中,陆续调发残余的边镇精锐参战。所以,李自成占领陕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兵消灭明朝陕西边镇精锐。于是,当明朝三边精锐被李自成攻灭后,虽然此时山西还在明朝掌控之下,但是明朝已经没有了可以与农民军野战的部队。自此,李自成开始按照类似秦汉统一的步骤发动灭明之战:先占山西居高临下,然后兵出太行山,攻占一望无垠的华北平原。

更多文章

  •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饮下杯中酒,解下手中兵权,解下朕的心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匡胤掷杯释兵权,柴荣恢复赵匡胤兵权,赵匡胤为何不统一后再解除兵权

    那么,参与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的是哪九位大将呢?他们分别是: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赵彦徽、韩重赟、王彦升、罗彦环。在这九位大将中,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是“义社十兄弟”成员,是赵匡胤的结拜哥们,赵彦徽虽然不是“义社十兄弟”成员,但和赵匡胤也拜为兄弟,《续资治通鉴长编》:“与上(赵

  • 李闯王打过来之前,崇祯完全能跑掉,听到这样1句话,他决定留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万幸的是,巨大的风险和压力,仿佛神奇的催化剂,反而让这个看似稚气未脱的少年,一夜之间成熟起来。天下臣民都在替他捏着一把汗,他已经大刀阔斧地出手了。崇祯的第一刀,稳准狠地砍向了权奸魏忠贤。魏忠贤的倒台,使得这个少年天子的声望一时如日中天,威信和能力得到臣民的一致赞誉。崇祯漂亮的三板斧,使得灰心丧气的

  • 李自成败死之谜?错信一人,连杀两人,逼走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通观《明史》、《平寇志》、《绥寇纪略》、《明史纪事本末》、《鹿樵纪闻》、《明季北略》、《陕西通志》和《米脂县志》等史籍,对于李自成杀李岩一节,一致肯定李自成是采用莫须有的罪名指使牛金星以突然袭击的手段斩杀李岩的。而且李自成杀李岩时,大顺军正处在山海关战败后的狼狈与连续遭逢挫败的危局之中!那么为什么

  • 崇祯朝最后一次派兵“讨贼”,如同儿戏,大明朝不亡真是没有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讨贼檄文,讨贼檄文最霸气的,讨贼军

    前线的失利,已经让崇祯帝好几天吃不下饭了,在朝堂上他面对百官,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朕非亡国之君”,他不愿把祖宗留下的江山拱手让人,发誓要御驾亲征。其实他并不是真想亲征,而是想考验一下群臣,因为他接着又对大臣们说:“卿等能无为朕分忧哉?”还别说,崇祯话音刚落,内阁首辅陈演和几位阁臣都纷纷请命,要替皇帝督

  • 李自成白白丢掉到手的皇位,因为他犯了一个大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大顺军队一路上所向披靡,明朝军队毫无抵抗能力,三个月的时间,李自成就攻到了北京城,随着崇祯帝吊死煤山,明朝也正是灭亡。大顺掌握了黄河以北,山海关以内的大部分领土,统一全国的霸业即将实现。可是,拥有绝佳机会的李自成为什么最后失败了呢?关于李自成有一部《闯王进京》的京剧作品,剧中演绎了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嫉

  • 李自成失败的两个重要因素:忽视了一寸土,滥杀了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闯王李自成个人资料,陈圆圆李自成私下关系,李自成第二卷

    李自成农民出生,他深知农民疾苦,口号喊出“均田免赋”,农民们纷纷响应,拥护李自成,加入他的起义军,部队瞬间发展成百万之师。李自成挥师攻占西安,占领陕西,所到之处,百姓拥戴,所向披靡。夺取陕西后又趁势朝北京进发,不久,北京便沦陷,明王朝覆灭。李自成打下了江山。好景不长,江山是打下了,但是打江山易,守

  • 李自成一生唯一害怕的人是他,考古学家挖开他的墓,令人潸然泪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自成的墓是怎么被发现的,湖北省通山县李自成墓,九宫山李自成墓

    这两个大人物,一个是西夏古国奠基人、夏太祖李继迁。北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李继迁就出生在这里,日后成为一代枭雄,为西夏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到了600年后的明朝万历三十四年,一个婴儿在这里呱呱坠地,他就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大明王朝掘墓人李自成。因为李自成姓氏是李姓,加之又出生在西夏故地,明

  • 李自成的“真民主”为何老百姓却不买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闯王李自成个人资料,李自成第二卷,陈圆圆李自成私下关系

    但民主的实践,是中国自古早已有之的,虽然封建统治是独裁、专制统治,但并非黑夜沉沉、铁板一块。比如农民起义的典型人物——李自成,他就很讲究“民主”。《明季北略》第二卷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虽然在浩繁的史籍中微不足道,却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内官降贼者,自宫中出,皆云李贼虽为首,然总有二十余人,俱抗衡不相下。

  • 包拯为破悬案出一上联,秀才下联脱口而出,包拯:狗头铡伺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包拯铡河南府二品大员,包拯对联100副欣赏,包拯含泪铡展昭

    包拯在民间被人称之为是青天大老爷,经常出去访问民间,去解决民间冤案。而这件事就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了。当时包拯来到了一个地方,然后当时有一户人家在结婚。在拜过堂之后,就是送入洞房了,而在新郎入洞房之前,新娘子给他出了一个对联,要求是新郎对的工整,才可以进来,但是新郎却对不上来,就羞愧的走了。而新郎就在

  • 他是朱棣身边最强谋士,无他朱棣做不了皇上,被誉为明代第一奇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小姨子打朱棣,朱棣朱棣,徐妙云朱棣新婚之夜刺伤朱棣

    作为一个和尚。道衍的脑回路是特别清晰,除了研究佛教思想以外,他还跨界学习,拜请了道士席应真做自己的老师,为什么一个和尚要跑去找道士当老师呢?因为道衍看中了道教珍贵的修炼法门,古典军事学、兵法和算卦综合理论与实践、阴阳术数。历史上,学好这门冷知识的,一般都是些精英大佬,比如跟鬼谷子学习外交手段的苏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