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败死之谜?错信一人,连杀两人,逼走两人

李自成败死之谜?错信一人,连杀两人,逼走两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149 更新时间:2024/2/7 22:10:03

通观《明史》、《平寇志》、《绥寇纪略》、《明史纪事本末》、《鹿樵纪闻》、《明季北略》、《陕西通志》和《米脂县志》等史籍,对于李自成杀李岩一节,一致肯定李自成是采用莫须有的罪名指使牛金星以突然袭击的手段斩杀李岩的。而且李自成杀李岩时,大顺军正处在山海关战败后的狼狈与连续遭逢挫败的危局之中!那么为什么李自成要在自己不利的境地斩杀李岩呢?仅仅是受到了牛金星的谗言吗?

且看李岩如何帮李自成成就大业的!当李岩率众归附李自成的时候,那时正是明末起义军陷入低潮正待崛起的时候!

公元1636年七月,义军主要人物高迎祥被孙传庭设伏活擒。紧接着明朝兵部尚书杨嗣昌用“四正六隅十面网”的战略进一步打击了起义军!公元1638年,李自成被击败于潼关,逃奔商洛大山匿藏。公元1640年,李自成又被杨嗣昌围困于巴西鱼腹山。此时的李自成仅剩50余骑跟随,可谓是穷途末路!而另外一个起义军大头目张献忠也诈降了明朝,蛰伏在谷城等待时局变化!同年,张献忠重新叛乱,狼奔豚突于湖北、四川,牵制了杨嗣昌主力。李自成趁机逃出杨嗣昌包围圈,窜进了饿殍遍野的河南!此时的河南因为朝廷的连年派饷征税以及旱灾,大量饥民与难民揭竿而起!李自成一到河南,立即吸收当地有名的数十股义军,开始壮大起来。

马克思曾说过,“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众所周知,因为农民起义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他们一般都是组织松散、纪律不良、缺乏战斗训练、力量分散与互不联系,有的还在彼此互相攻伐兼并!虽然他们对抗朝廷的决心是坚定的,但是一般都难以持久对抗朝廷的正规部队,有时对战地方武装亦是十分吃力!李岩的到来,为李自成义军制定了大方向的军事与政治策略!李自成从此再也不是没头乱撞的苍蝇了!

李岩为李自成搭了一个大体的框架:(一)均田免粮。(二)赈济百姓。(三)严格军纪。(四)礼贤下士。

其中,李岩提出的口号最著名的一个就是“均田免粮”,此项举措被李岩用朗朗上口的口号诸如“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等广为传播,扎根到了老百姓的心里。

一般王朝末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根本原因是土地的高度集中与赋役的繁重。而均田免粮这一口号正好戳中了明朝的死穴!回顾李自成的战斗历程,对比初期的大起大落而言,在提出“均田免粮”之后“从自成者日众”,很快发展到了百万之师,并且战则多胜!

1641年,李自成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同年项城一战,明朝陕督傅宗龙全军就歼!次年再战襄城,又活捉了新任陕督汪乔年!开封一战,明朝悍将左良玉不战而溃!从此明朝河南东部军事力量被李自成摧毁殆尽!1643年,郏县之战,明朝陕督孙传庭大败逃回潼关,其部下将官七八十人被起义军斩杀,士卒阵亡数以万计!此后,明朝河南西部直到潼关的军事力量亦被摧毁!这年四月,李自成于襄城自称“新顺王”,随后发兵攻破潼关,占领西安称帝!1644年二月,李自成发兵百万,渡黄河,破汾城、下太原、收大同,一路直逼北京。沿途李岩又为李自成制定文告,宣布“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平买平卖”,百姓听闻闯王大军不征粮,不杀人,不淫掳的告示,日夜盼望闯王到来,取代明朝!

攻破京城后,李自成大军开始显露流寇做派。为了支撑军用财政,大顺军以刘宗敏为首开始实行“追赃助饷”,受刑官员上千人,数以万计的宦官被驱逐出宫。同时,大顺军各级军士以为王朝已经定鼎,大功告成,人人相继宴宾客,请同乡。而李自成也忙于改官制、设内阁。而且农民军纪律也开始返本!史载“初贼入城,云不杀不淫,三日而杀淫如故,民之怨贼而思先帝”。

对于以上问题,洞若观火的李岩立即给李自成上疏,提出了四条建议。

(一)“择吉期率百官迎请大内,次议登极大礼,选定吉期,先命礼政府定仪制,颁示群臣演礼。”做好建立新王朝的准备,明示天下归属,最大程度收揽观望不从者的人心。

(二)“文臣追赃,除死难归降外,宜分三等:有贪污者发刑官严追,尽产入官;抗命不降者刑官追赃既定,仍定其罪;其清廉者,免刑,听其自输助饷。”

对明朝官员区别对待,分情节轻重实行拷掠。避免一棍子打死一群人,以免将各方面潜在的支持力量推向敌人一方!

(三)“各营兵马仍令退居城外守寨,听候调遣出征,一切军民不宜借宿民房,恐失民望。”

李岩提出各营人马退居城外,一是便于出征,二是借住民房恐失民望。因为大顺军没有完全平定天下,如此做派必定会迅速腐蚀军队的战斗力!李岩整肃军纪的建议有助于军队保持严明军纪,时刻保持戒备状态!

(四)“吴镇兴兵复仇,边报甚急。主上不必兴师,但遣官招抚吴镇许以侯封吴镇父子,则一统之基可成,干戈之乱可息矣。”

关于收服吴三桂的问题。劝谏李自成最好对吴三桂实行招抚,以免吴三桂狗急跳墙勾结满清。

对于前面三条建议,李自成没有什么明确的表示,但是对于如何处理吴三桂,李自成却早已打定主意亲征剿灭!对于李岩招抚吴三桂的建议,李自成“不甚喜”,对于前面三项建议也一并抹杀,只是批了一句“知道了”,不听!此时,李自成与李岩政见不合的已经初漏端倪!

公元1644年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东征吴三桂,李岩留守京师。二十六日李自成战败,吴三桂追踪而来,李岩联合刘宗敏以十八个营的兵力反击吴三桂。李岩所部最远推进至天津一带阻击吴三桂与清朝联军。此时的大顺军已经败局已定,李自成的势力也连续退出北京周边地区。从此,山东、河南、河北地区反抗李自成者趁机而起!此时李岩主动提出率兵两万,出守河南,与李自成所守的关中之地呼应互防!历来妒忌李岩才能的牛金星趁机向李自成进谗言,“岩雄武有大略,非能久居人下者。河南,岩故乡,假以大兵,必不可制。十八子之谶,得非岩乎?”随后,李自成派遣牛金星斩杀李岩和李牟兄弟,丝毫不给李岩辩解的机会!史载牛金星“置酒饯之,伏壮士杀之席上,岩、牟俱死”。

李岩才略超群是有目共睹的!他从参军以来的见解高出李自成不止一筹!同时,李岩从不曲意逢迎,总是让李自成感觉李岩端着正统读书人的臭架子,与其有距离感!而且百姓中李岩威信很高,说“二李同存”亦丝毫不为过!“一闻童谣,咸望李公子至亦。均以李公子为闯王,不知闯王乃自成也”。

一句十八子之谶,对于李自成来说太扎心了!而且李岩和李自成都姓李,李自成在如此大好局势居然连续败北,不得不让李自成思索:“莫非主神器的这个李是李岩的李,而不是我李自成的李?”如此,功高震主,且其主心胸狭隘而好猜忌,即使没有牛金星的谗言,李岩也是必死的!这一点通过李自成兼并斩杀同为义军的老搭档罗汝才、贺一龙、袁时中等农民军将领,派兵挤兑张献忠到四川等“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的做法就可看出。

李岩被杀,立即引起了营中高级官员的强烈不满。军师宋献策直到牛金星斩杀李岩的消息后,“扼腕长叹”,对李自成失望透顶,于深夜离开!

大顺军中威信仅次于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听闻,切齿大骂牛金星,“彼无一箭功,敢擅杀两大将,须诛之”,随后刘宗敏率部离开李自成。

1645年二月,潼关被清军攻破,李自成弃守西安。之后,李自成与其侄李过经商洛山龙驹寨入襄阳,奔武昌。这年九月,李自成战死九宫山!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崇祯朝最后一次派兵“讨贼”,如同儿戏,大明朝不亡真是没有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讨贼檄文,讨贼檄文最霸气的,讨贼军

    前线的失利,已经让崇祯帝好几天吃不下饭了,在朝堂上他面对百官,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朕非亡国之君”,他不愿把祖宗留下的江山拱手让人,发誓要御驾亲征。其实他并不是真想亲征,而是想考验一下群臣,因为他接着又对大臣们说:“卿等能无为朕分忧哉?”还别说,崇祯话音刚落,内阁首辅陈演和几位阁臣都纷纷请命,要替皇帝督

  • 李自成白白丢掉到手的皇位,因为他犯了一个大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大顺军队一路上所向披靡,明朝军队毫无抵抗能力,三个月的时间,李自成就攻到了北京城,随着崇祯帝吊死煤山,明朝也正是灭亡。大顺掌握了黄河以北,山海关以内的大部分领土,统一全国的霸业即将实现。可是,拥有绝佳机会的李自成为什么最后失败了呢?关于李自成有一部《闯王进京》的京剧作品,剧中演绎了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嫉

  • 李自成失败的两个重要因素:忽视了一寸土,滥杀了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闯王李自成个人资料,陈圆圆李自成私下关系,李自成第二卷

    李自成农民出生,他深知农民疾苦,口号喊出“均田免赋”,农民们纷纷响应,拥护李自成,加入他的起义军,部队瞬间发展成百万之师。李自成挥师攻占西安,占领陕西,所到之处,百姓拥戴,所向披靡。夺取陕西后又趁势朝北京进发,不久,北京便沦陷,明王朝覆灭。李自成打下了江山。好景不长,江山是打下了,但是打江山易,守

  • 李自成一生唯一害怕的人是他,考古学家挖开他的墓,令人潸然泪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自成的墓是怎么被发现的,湖北省通山县李自成墓,九宫山李自成墓

    这两个大人物,一个是西夏古国奠基人、夏太祖李继迁。北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李继迁就出生在这里,日后成为一代枭雄,为西夏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到了600年后的明朝万历三十四年,一个婴儿在这里呱呱坠地,他就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大明王朝掘墓人李自成。因为李自成姓氏是李姓,加之又出生在西夏故地,明

  • 李自成的“真民主”为何老百姓却不买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闯王李自成个人资料,李自成第二卷,陈圆圆李自成私下关系

    但民主的实践,是中国自古早已有之的,虽然封建统治是独裁、专制统治,但并非黑夜沉沉、铁板一块。比如农民起义的典型人物——李自成,他就很讲究“民主”。《明季北略》第二卷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虽然在浩繁的史籍中微不足道,却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内官降贼者,自宫中出,皆云李贼虽为首,然总有二十余人,俱抗衡不相下。

  • 包拯为破悬案出一上联,秀才下联脱口而出,包拯:狗头铡伺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包拯铡河南府二品大员,包拯对联100副欣赏,包拯含泪铡展昭

    包拯在民间被人称之为是青天大老爷,经常出去访问民间,去解决民间冤案。而这件事就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了。当时包拯来到了一个地方,然后当时有一户人家在结婚。在拜过堂之后,就是送入洞房了,而在新郎入洞房之前,新娘子给他出了一个对联,要求是新郎对的工整,才可以进来,但是新郎却对不上来,就羞愧的走了。而新郎就在

  • 他是朱棣身边最强谋士,无他朱棣做不了皇上,被誉为明代第一奇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小姨子打朱棣,朱棣朱棣,徐妙云朱棣新婚之夜刺伤朱棣

    作为一个和尚。道衍的脑回路是特别清晰,除了研究佛教思想以外,他还跨界学习,拜请了道士席应真做自己的老师,为什么一个和尚要跑去找道士当老师呢?因为道衍看中了道教珍贵的修炼法门,古典军事学、兵法和算卦综合理论与实践、阴阳术数。历史上,学好这门冷知识的,一般都是些精英大佬,比如跟鬼谷子学习外交手段的苏秦,

  • 崇祯年间兵多将广,为何面对只有十几万人的满清,却没有一点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崇祯年满清几次入关,崇祯通宝背二,崇祯王朝

    崇祯年间兵多将广,为何面对只有十几万人的满清,却没有一点优势文/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明朝的灭亡原因有很多,也并不是因为其中一个问题就能让明朝灭亡,是各种因素日积月累积攒到了一个无力回天的程度。再说了当时直捣龙巢逼死崇祯帝的是李自成,而李自成所代表的是农民起义军,满清虽然那时候已经虎视眈眈,但其并不是

  • 元朝统治者将一宋朝皇帝人头做成酒杯,朱元璋掌权后为其厚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朝谁被朱元璋灭的,马三刀被杀后朱元璋厚葬,刘伯温死后朱元璋为何厚葬刘伯温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我国的两个朝代都是少数民族统治的,那就是清朝和元朝。清朝是被满族人统治的,当时清军攻破明朝大都的时候,还被汉族人叫做鞑虏,可见汉族对外族统治自己一直不满,一心想要找回自己民族的权利,于是在后来,爱新觉罗氏也是被汉人踢下了历史的舞台。古代,汉族人不满外邦的统治是事实,但是外族人对汉族

  • 朱高炽又胖又瘸,朱棣为什么将皇位传给他,而不传给朱高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高炽为什么把皇位传给朱棣,朱高炽是被朱高煦毒死的吗,朱高炽和朱高煦谁大

    朱高炽和朱高煦是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朱高炽是一个仁厚博爱的人,而朱高煦则更像朱棣,性格刚毅果断,军事才能十分优秀。对于将皇位究竟传给谁,朱棣曾经询问过文臣武将,文臣都建议立朱高炽,武将都建议立朱高煦。当他询问大才子解缙时,解缙只说了三个字:“好圣孙”,朱棣便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皇位继承人,因为朱高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