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闯王打过来之前,崇祯完全能跑掉,听到这样1句话,他决定留下

李闯王打过来之前,崇祯完全能跑掉,听到这样1句话,他决定留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594 更新时间:2024/2/4 16:20:06

万幸的是,巨大的风险和压力,仿佛神奇的催化剂,反而让这个看似稚气未脱的少年,一夜之间成熟起来。天下臣民都在替他捏着一把汗,他已经大刀阔斧地出手了。崇祯的第一刀,稳准狠地砍向了权奸魏忠贤。魏忠贤的倒台,使得这个少年天子的声望一时如日中天,威信和能力得到臣民的一致赞誉。崇祯漂亮的三板斧,使得灰心丧气的明朝人,顿时对未来充满希望。

然而,崇祯面临的形势却日趋恶化,他的几个对手也实在太过强大。关外的皇太极比崇祯大十九岁,西北的李自成比崇祯大六岁,崇祯还是个治国用兵的门外汉,而皇太极和李自成,早已成为身经百战智勇双全的霸主。更何况明朝数百年积弊丛生,朝廷机器腐朽不堪,文臣武将中,忠心报国又德才兼备者,少之又少。崇祯空怀壮志,虽力图振作,耗尽移山心力,十七年心血最终未能挽救明朝。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的大军身穿黑色衣甲,像铺天盖地的乌云卷地而来,冲进了紫禁城。在极度落寞与痛苦中的崇祯皇帝,自尽而亡,成为大明王朝的陪葬品。李自成从崇祯十七年正月,从陕西誓师出兵,到当年三月十九打进紫禁城,中间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并且李自成进军的路线和目的都十分明确,天下皆知他要进取京师,灭亡大明。

可崇祯明知败局已定,有充足时间可以脱身而逃的情况下,硬是死守在紫禁城中,寸步不离,直至最后让李自成包了饺子。就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崇祯逃离京师,南下江南一带,到明朝陪都南京重整河山,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南京是明初的国都,物阜民丰,从未受北方战火波及,况且有长江天险作为依托,完全可以作为明朝的复兴基地。只要崇祯不死,明朝人心士气不散,局面大有可为。

想当年西晋和北宋灭亡之时,残余皇族都选择南下江南,在长江庇护下,重整旗鼓,建立东晋、南宋,并且都延续了一百多年时间统治。何况崇祯年富力强,当时才三十多岁,虽然才干有限,但毕竟是正牌天子,在明朝拥有无与伦比的号召力与凝聚力。南下之后,可以就近依托东南财赋重地,和南方的明朝武装,即使不能恢复中原,搞个南北朝,还是很有希望的。

只要崇祯在江南站稳脚跟,清军与李自成,必将在北方展开龙争虎斗生死搏杀,崇祯可以坐山观虎斗,养精蓄锐静观待变,最后鹿死谁手,还真在两可之间。可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崇祯偏偏选择了死守紫禁城寸步不离,以身殉国。原因到底是什么?之前网络上的段子手们,凭空捏造出一个什么朱棣遗诏,说是祖宗遗训天子守国门,所以崇祯不敢跑。这纯属子虚乌有。翻遍明朝史书,朱元璋朱棣或任何明朝皇帝,从未有过这种不靠谱的遗诏或遗训。

真实的原因,让人想不到。崇祯一点都不傻,他当时不仅认真考虑过南下问题,而且还召集大臣商讨细节,是让他自己南下,还是让皇太子南下。有识之士都看出了这是一步好棋,纷纷表态支持。但关键时刻,有个人给崇祯讲了一个故事,让崇祯彻底改变主意,决定不跑了。《小腆纪年》记载,此人名叫光时亨,时任兵科给事中。此人书读的不少,满肚子学问。大家争论是否南下时,他说了一句话:“将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

唐朝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为了躲避兵锋,逃出了长安。谁曾想虎落平阳被犬欺,逃难途中,朝中的反对势力,竟然趁着唐玄宗狼狈不堪之际,拥立皇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唐玄宗稀里糊涂就丢了饭碗,瞬间成了无人理睬的前任。崇祯听闻此事,也不免产生忧惧之心。在他心中,自己的地位,与明朝江山同等重要。当时明朝朝廷人心惶惶四分五裂,重演此事并非没有可能。一念之间,崇祯主意已定,决心留下来。没想到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明朝的覆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自成败死之谜?错信一人,连杀两人,逼走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通观《明史》、《平寇志》、《绥寇纪略》、《明史纪事本末》、《鹿樵纪闻》、《明季北略》、《陕西通志》和《米脂县志》等史籍,对于李自成杀李岩一节,一致肯定李自成是采用莫须有的罪名指使牛金星以突然袭击的手段斩杀李岩的。而且李自成杀李岩时,大顺军正处在山海关战败后的狼狈与连续遭逢挫败的危局之中!那么为什么

  • 崇祯朝最后一次派兵“讨贼”,如同儿戏,大明朝不亡真是没有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讨贼檄文,讨贼檄文最霸气的,讨贼军

    前线的失利,已经让崇祯帝好几天吃不下饭了,在朝堂上他面对百官,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朕非亡国之君”,他不愿把祖宗留下的江山拱手让人,发誓要御驾亲征。其实他并不是真想亲征,而是想考验一下群臣,因为他接着又对大臣们说:“卿等能无为朕分忧哉?”还别说,崇祯话音刚落,内阁首辅陈演和几位阁臣都纷纷请命,要替皇帝督

  • 李自成白白丢掉到手的皇位,因为他犯了一个大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大顺军队一路上所向披靡,明朝军队毫无抵抗能力,三个月的时间,李自成就攻到了北京城,随着崇祯帝吊死煤山,明朝也正是灭亡。大顺掌握了黄河以北,山海关以内的大部分领土,统一全国的霸业即将实现。可是,拥有绝佳机会的李自成为什么最后失败了呢?关于李自成有一部《闯王进京》的京剧作品,剧中演绎了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嫉

  • 李自成失败的两个重要因素:忽视了一寸土,滥杀了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闯王李自成个人资料,陈圆圆李自成私下关系,李自成第二卷

    李自成农民出生,他深知农民疾苦,口号喊出“均田免赋”,农民们纷纷响应,拥护李自成,加入他的起义军,部队瞬间发展成百万之师。李自成挥师攻占西安,占领陕西,所到之处,百姓拥戴,所向披靡。夺取陕西后又趁势朝北京进发,不久,北京便沦陷,明王朝覆灭。李自成打下了江山。好景不长,江山是打下了,但是打江山易,守

  • 李自成一生唯一害怕的人是他,考古学家挖开他的墓,令人潸然泪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自成的墓是怎么被发现的,湖北省通山县李自成墓,九宫山李自成墓

    这两个大人物,一个是西夏古国奠基人、夏太祖李继迁。北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李继迁就出生在这里,日后成为一代枭雄,为西夏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到了600年后的明朝万历三十四年,一个婴儿在这里呱呱坠地,他就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大明王朝掘墓人李自成。因为李自成姓氏是李姓,加之又出生在西夏故地,明

  • 李自成的“真民主”为何老百姓却不买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闯王李自成个人资料,李自成第二卷,陈圆圆李自成私下关系

    但民主的实践,是中国自古早已有之的,虽然封建统治是独裁、专制统治,但并非黑夜沉沉、铁板一块。比如农民起义的典型人物——李自成,他就很讲究“民主”。《明季北略》第二卷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虽然在浩繁的史籍中微不足道,却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内官降贼者,自宫中出,皆云李贼虽为首,然总有二十余人,俱抗衡不相下。

  • 包拯为破悬案出一上联,秀才下联脱口而出,包拯:狗头铡伺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包拯铡河南府二品大员,包拯对联100副欣赏,包拯含泪铡展昭

    包拯在民间被人称之为是青天大老爷,经常出去访问民间,去解决民间冤案。而这件事就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了。当时包拯来到了一个地方,然后当时有一户人家在结婚。在拜过堂之后,就是送入洞房了,而在新郎入洞房之前,新娘子给他出了一个对联,要求是新郎对的工整,才可以进来,但是新郎却对不上来,就羞愧的走了。而新郎就在

  • 他是朱棣身边最强谋士,无他朱棣做不了皇上,被誉为明代第一奇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小姨子打朱棣,朱棣朱棣,徐妙云朱棣新婚之夜刺伤朱棣

    作为一个和尚。道衍的脑回路是特别清晰,除了研究佛教思想以外,他还跨界学习,拜请了道士席应真做自己的老师,为什么一个和尚要跑去找道士当老师呢?因为道衍看中了道教珍贵的修炼法门,古典军事学、兵法和算卦综合理论与实践、阴阳术数。历史上,学好这门冷知识的,一般都是些精英大佬,比如跟鬼谷子学习外交手段的苏秦,

  • 崇祯年间兵多将广,为何面对只有十几万人的满清,却没有一点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崇祯年满清几次入关,崇祯通宝背二,崇祯王朝

    崇祯年间兵多将广,为何面对只有十几万人的满清,却没有一点优势文/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明朝的灭亡原因有很多,也并不是因为其中一个问题就能让明朝灭亡,是各种因素日积月累积攒到了一个无力回天的程度。再说了当时直捣龙巢逼死崇祯帝的是李自成,而李自成所代表的是农民起义军,满清虽然那时候已经虎视眈眈,但其并不是

  • 元朝统治者将一宋朝皇帝人头做成酒杯,朱元璋掌权后为其厚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朝谁被朱元璋灭的,马三刀被杀后朱元璋厚葬,刘伯温死后朱元璋为何厚葬刘伯温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我国的两个朝代都是少数民族统治的,那就是清朝和元朝。清朝是被满族人统治的,当时清军攻破明朝大都的时候,还被汉族人叫做鞑虏,可见汉族对外族统治自己一直不满,一心想要找回自己民族的权利,于是在后来,爱新觉罗氏也是被汉人踢下了历史的舞台。古代,汉族人不满外邦的统治是事实,但是外族人对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