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说?尽管现在很多通俗说史的书籍对明朝存在很多美化,但是,就皇帝的本人素质这一点,以及皇帝的施政方针这一点,他们都无法去美化,因为事实就是这样,明朝皇帝素质整体很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朱高炽开始,明朝皇帝大多短命,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对自己的继承人进行全面教育。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老皇帝短命,新皇帝的教育水平跟不上,所以新皇帝本人素质就不高,自然也忽视了对下一代的教育。
再者,明朝的皇帝本身受到身边的宦官等影响太大,导致了其对于宦官的过度信任。这也是明朝历史上多发宦官专权的原因。
至于清朝皇帝,在个人素质上是整体高于明朝皇帝的。因为清朝本身就总结了明朝灭亡的教训,认为对于皇子的教育很重要。所以,在皇子很小的时候,其就接受严格的儒学教育。同时,由于清朝以骑射为本,所以骑马射箭也是皇帝的必修课程。因此,清朝的皇帝普遍是文武兼修。
清朝的文学家赵翼曾经这样描述自己所见皇子受教育的场景:
“时部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内府苏喇数人往来,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倚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
可见,其勤奋程度不亚于当今的高考考生。
因此,这也使得清朝一代,虽然不是个个明君,但极少出昏君,这也使得社会秩序较为稳定,由于所受教育,使得清朝皇帝明白了如何去使国家稳定和成就,自然,乱收税,随意挥霍这种情况很少存在。被人诟病最多的乾隆下江南,所用的钱也是靠正规税收和外贸得来的。
而明朝皇帝则多奇葩,比如朱厚照随意出逃,宠幸民间孕妇;朱厚熜喜欢炼丹,万历更是几十年不上朝。
而在功绩上,清朝在一八四零年之前,一直在开疆拓土,道光皇帝虽说在鸦片战争中败了,但其早年平定张格尔之乱,足见其武功。而明朝自永乐之后,一直在丢失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