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隆科多,在雍正继位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何最后却不得善终

隆科多,在雍正继位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何最后却不得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957 更新时间:2024/2/8 8:37:28

隆科多的家庭与爱新觉罗皇室有着数辈姻亲关系,他的祖父佟图赖是康熙皇帝的亲外公,父亲佟国维是康熙皇帝的舅父兼岳父。隆科多为佟国维的第三子,他的亲姑姑是玄烨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他的妹妹当中有两人是玄烨的后妃,一位是死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的孝懿仁皇后,另一位是直到乾隆八年(1743年)才去世的悫惠皇贵妃。如此重要的外戚关系,使隆科多在康熙中期以后,得以顺畅地踏上官宦仕途。

从另外一方面看,雍正皇帝胤禛是康熙帝与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所生之子,胤禛虽在血缘上不是隆科多亲姊妹所出,但从辈分上论,隆科多仍可称为胤禛的外姓舅父。尤其重要的是,隆科多在康熙帝崩逝后由胤禛继位这一大是大非事情上,起了至为关键的作用,连胤禛自己也曾说:“皇考(康熙皇帝)升遐之日,大臣承旨者,唯隆科多一人”。

正因为如此,隆科多在雍正初年自然倍受青睐和恩眷,而后来当胤禛皇位稳固之时,权势过重、声名过高的隆科多则必然被胤镇所顾忌并厌弃,他所面临的悲惨结局也是不言而喻的。

隆科多像清朝许多勋臣贵戚子弟一样,其发迹起步是由宫中侍卫为基础的。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亦即玄烨奏准佟国维家族由汉军旗改隶满洲旗属的同一年,隆科多被授为一等侍卫,入宫近御皇上身旁。

由于世荫和出身外戚的特殊作用,隆科多在仕途上进展飞快。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他被授为銮仪卫銮仪使,两年后(1695年),兼镶白旗汉军副都统,四十三年(1704年),调任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隆科多因属下人员违法妄行,受到圣祖皇帝谕旨责问,并被革除副都统、銮仪使等官职,但他仍承命在等侍卫行走,为以后继续任官作好铺垫。

果然,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隆科多被直接提升要职,授予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成为掌管京城中3000名近卫官兵的最高长官。五十九年(1720年),他又被擢任理藩院尚书,仍管步军统领事。

康熙皇帝晚年期间,宫廷中为储位问题发生激烈斗争,玄烨与皇子之间及诸皇子之间,为此而产生长达10余年的公开冲突,甚至达到水火不容、骨肉相残的地步。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年老体衰的圣祖皇帝玄烨在京西畅春园病危,他自感不久于人世,亲诏隆科多至御榻前,遗命由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

玄烨殡天之后隆科多全力支持胤禛嗣位,他在传布圣谕、派兵守卫京城各处事宜中,均安排有序、布置周密,避免了权力交接转换期间可能出现的混乱,使胤植得以顺利登上龙位。

是月,新君胤镇御极嗣位,他即命隆科多与大学士马齐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全面负责朝廷事务。隆科多就此一跃成为执掌朝纲的权臣,他个人的官运也愈加亨通,不过数日,隆科多承旨袭其父佟国维所传一等公爵,十二月,他又被授为吏部尚书,仍兼步军统领要职。

而后,胤禛又传谕奖励辅政有功之臣,特别提出恩赏隆科多等总理事务王大臣爵职,又赏予隆科多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命其长子岳兴岱承袭,另外加恩将隆科多次子玉柱,由普通侍卫擢授銮仪卫銮仪使。

此时的隆科多真可谓风光无限,他一人“得道”后,儿孙皆得升官晋爵,究其根源所在,还是因他在胤禛嗣皇帝位问题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胤镇曾公开对臣下夸赞隆科多说:“此人真圣祖皇考之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因而在初人雍正朝时,隆科多继续承受着浩荡的皇恩。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他与川陕总督年羹并加“太保”衔。翌年(1724年)六月,命兼管理藩院事。此外,他还先后兼任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大清会典》总裁官及《明史》监修总裁官之职。不久之后,隆科多又与年羹尧一起,接受雍正帝御赐双眼孔雀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及鞍马紫辔等非同寻常物品,确实成为举朝仰视的显赫新贵。

隆科多以辅位之功如此快捷地飞黄腾达,难免会使他逐渐滋生居功自傲的心态,而雍正皇帝胤禛本是一位处事缜密、精明,且性情严苛、冷戾的君王,他既容不得握有西疆军政大权而日渐骄横跋扈的年羹尧,也容不下这位权倾朝野、位高镇主的隆科多,这便注定了年、隆两人很快失势并最终身败名裂的命运。自古有言:“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仅仅到雍正三年(1725年)年初,大红大紫的隆科多就开始失宠了。

雍正三年(1725年)正月,隆科多先被解除步军统领之任,六月,内廷又以其子玉柱行止甚为恶劣,革除玉柱的职务,交予隆科多管束。此时,朝廷重臣年羹尧因恃权骄横已经获罪,雍正帝在处理年羹尧问题时借机把矛头指向隆科多,他向在朝大学士人等明说:

“此前因隆科多、年羹尧办事勤勉辛劳,朕尝赏给数种御用物品,以示鼓励。今日他二人却辜负朕心,交结专擅,诸事欺隐,命将所赏之黄带、紫扯手、双眼翎俱不许用,所赏之四团龙补服著交人。”

其后,他谕令礼部议定年氏之罪。身为吏部尚书的隆科多不识时务,在部内以后回奏:应罢年羹尧任官,仍留其三等公爵爵位,另外提出应将年羹尧妄劾道员金南瑛事加以治罪。胤禛接到上奏后非常气愤,传值斥责说:“所议甚属悖谬!年羹尧所犯之罪甚多,即行正法亦不足蔽其辜……”

胤禛最后认定隆科多与年羹尧必为结党擅权,隆科多才会如此袒护年氏,“乃前议既属徇庇,今议复处分过当,此必隆科多有意扰乱”,因而命将此事及隆科多擅嘱司官概议即升事等,尽交都察院严加议处。

都察院议后上奏,以隆科多徇庇年羹尧罪,应革职,其擅予司官即升、沽恩市惠罪,应革所袭公爵。胤禛本着逐步剥夺隆科多职爵的步骤,下谕命从宽免革公爵,仅削其太保及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又命隆科多前往西疆阿兰善等处,率兵修理城池,开垦地亩,以观其后效。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法司审讯隆科多家人牛伦等人,判定其倚助隆科多权势婪索财物之罪,同时审明隆科多曾收取总督赵世显、满保年羹尧和巡抚甘国壁苏克济等金银财物诸款,上奏请革隆科多尚书官职及一等公爵,与牛伦并拟为“斩立决”之罪。

刑部官员欲将隆科多置之死地的做法显然有些过火,胤禛传谕说:“隆科多贪赃枉法,即应治罪。但其才尚可用,朕心悯惜!著革退隆科多吏部尚书,令其料理阿尔台等路边疆事务。倘能尽心办理,即可赎其前愆之罪,如有怠玩疏忽,定难宽宥。伊家人牛伦从前犯罪应死,彼时交与隆科多自行处置,乃徇私容留,实属可恶!今招摇受贿诸事又复败露,再难宽宥,将牛伦即正法。”

此事过后,隆科多被派往新疆及黑龙江等处,以参加当时与策妄阿拉布坦和俄罗斯国使臣举行的边界谈判。在与俄国使臣谈判当中隆科多积极维护国家主权,义正辞严地向俄使提出俄方应归还侵占的蒙古地域,维护了清朝领土主权。尽管是这样,已对隆科多深怀猜忌的雍正皇帝还是没有放过他,更大的噩运又降临到隆科多头上。

雍正五年(1727年)初,胤禛以隆科多曾与罪臣尚书公阿灵阿左都御史揆叙、总督年羹尧等相互党附、交结最厚,并举荐罪臣礼部侍郎查嗣庭(因其记载悖逆已伏诛)之过和在家私藏辅国公阿布兰所给玉牒缮本,事发后又不据实具奏等罪,诏令议政王大臣议其罪。不久,又以隆科多事发后拒不属实陈奏,“不但不改伊之凶心逆行,且并不承认过失,而举动狂悖,全无愧惧,将朕行查之事隐匿巧饰,无一诚实之语”,命将隆科多速调回京”

同年十月,隆科多返归京城胤禛即传旨王大臣等勘审隆科多之罪,最后刑部判定隆科多犯有“大不敬罪”5款、“欺罔罪”4款、紊乱朝政罪”3款“奸党罪”6款、“不法罪”7款、“贪婪罪”16款,共计罪状41条,而上奏拟将隆科多斩立决,妻子人辛者库(人官为奴),其财产没收入官。

从客观角度看,隆科多所犯“大不敬”、“欺罔”、“不法”、“贪婪”等罪,比起这些罪名的实际含义是有出人的,如他所犯的“大不敬”、“欺罔”等罪,不过是“私抄玉牒,收藏在家;圣祖仁皇帝钦颁御书,贻在厢房,视为玩具;妄拟诸葛亮,奏称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至于所列其贪梦罪,合计金额为50万两白银、1000余两黄金,较之朝中那些大贪官污吏罪非特重,更何况所定之罪当中还会有虚数呢。

雍正帝接到诸王大臣奏疏后,乃召集议政大臣、内阁、九卿等朝臣,谕曰:“隆科多所犯四十一款重罪,实不容诛。但皇考升遐之日,召联之诸兄弟及隆科多入见面降谕旨,以大统付联。是大臣之内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今因罪诛戮,虽于国法允当,而朕心则有不忍。隆科多忍负皇考及朕高厚之恩,肆行不法,朕既误信任于初,又不曾严行禁约于继,今惟有朕身引过而已。”

最后,胤禛下令:“隆科多免其正法,于畅春园外造屋三间,永远禁锢。伊之家产,何必人官?其应追赃银数十万两,尚且不足抵偿,著交该旗照数追完。其妻子免人辛者库伊子岳兴岱著革职,玉柱著发往黑龙江当差。

隆科多虽以身陷囹圄免除了斩首之刑,妻子儿女亦得保全,但其长子被革职、次子被发遣戍边,其家产尽被追赃入官,就足以令佟佳氏家族蒙受耻辱,并就此一蹶不振。尤其重要的是,隆科多由高高在上的当朝重臣仅因皇帝的猜忌和个人意志的转移,而一下变为阶下囚徒,这种从顶峰到深渊的跌落,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承受的。隆科多得势之际的辉煌与耀眼,更衬托着他失势时的悲惨和凄凉,说明他确实未能得到善终,成为封建帝王掌权当政,而后又轻易丢弃的可悲牺牲品。

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隆科多在被囚禁仅半年之后,孤独地死于畅春园外禁所里。雍正帝胤镇闻报后,赐予1000两白银办理丧事,又命隆科多之弟庆福袭一等公爵。从此,在顺、康两朝和雍正初年显赫一时的佟佳氏家族,便基本消褪了往昔的那些荣光,在清王朝历史中变得平淡而沉寂了。

更多文章

  • 康熙皇帝与沙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究竟算不算不平等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不仅仅是贝加尔湖地区,就连黑龙江地区,清朝实际上在当时也没有牢固的控制,当地的鄂伦春族等部落,不过是定期向清朝皇帝纳贡而已。反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从国际法的层面上划定了外兴安岭以南为中国的领土范围,清朝顺势控制该地,从国际法层面遏制了沙俄对于东北地区的扩张。因此,《尼布楚条约》的实质,就是

  • 为何清朝皇帝素质远高于明朝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和清朝皇帝哪个强,明朝龙和清朝龙的区别,易中天为什么认为明朝不如清朝

    为什么这么说?尽管现在很多通俗说史的书籍对明朝存在很多美化,但是,就皇帝的本人素质这一点,以及皇帝的施政方针这一点,他们都无法去美化,因为事实就是这样,明朝皇帝素质整体很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从朱高炽开始,明朝皇帝大多短命,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对自己的继承人进行全面教育。

  • “伪满洲国”是清朝的延续?溥仪生父用行动反对这一论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溥仪伪满洲国,伪满洲和溥仪的关系,溥仪伪满洲国时期有实权吗

    他们的逻辑链很可笑:溥仪先当了清朝皇帝,之后又当了“伪满洲国”“皇帝”,因而清朝和“伪满洲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同一人,可得清朝等于“伪满洲国”;又因为“伪满洲国”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扶持的反动伪政权,所以清朝同理。乍一看说得有模有样,但自己分析,这个逻辑简直混乱到了极致,结论更是荒谬至极!溥仪确实是清朝

  •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真的能与和珅抗衡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纪晓岚与和珅真实历史,历史上纪晓岚和和珅谁厉害,纪晓岚献东坡肉气坏和珅

    从年龄上来说,纪晓岚和和珅可以说是存在代沟的。纪晓岚生于雍正二年,即公元1724年;而和珅和大人则出生于乾隆十五年,即公元1750年。纪晓岚与和珅二人,年龄相差二十六岁。从相貌上而言,和珅是一个白面书生的形象,而纪晓岚则是“貌寝短视”,其貌不扬,当然,这不是重点。这两人相差二十六岁,可以说,纪晓岚是

  • 《琅琊榜》中的权谋有多幼稚?主角放在清朝,活不过三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琅琊榜权谋的确很幼稚,琅琊王氏王儇,琅琊阁主蔺晨武功排行

    主角梅长苏的身份是“江左盟盟主”。这个所谓的江左盟是个江湖帮派,在江左的十几个州县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大梁朝廷。作为秘密社会,这个帮派笼络了天下各路人才,情报收集能力超过了当时任何一个割据政权,江左州县俨然是自己的独立王国。设定上,只要进入江左盟的地界,甭管你是多大的官都不好使。但凡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

  • 曾国藩竟然也是月光族,而且还到处欠债,家书写的让人泪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曾国藩家书总结及感悟,曾国藩的家书txt,曾国藩家书世家子弟最易犯翻译

    曾国藩的日常起居饮食,始终坚持勤俭节约。即便是官居要职,也生活得如平民百姓无异。这种人在历史上并不常见。曾经有民间俗语调侃曾国藩:他不是一个会混世的主。看过《曾国藩家书》的人都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好像一直在缺钱,哪怕是官居二品时,也依然是日日捉襟见肘。手头似乎比我们现在的月光族还要紧张。因为从

  • 康熙皇长子直郡王胤禔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康熙皇长子胤禔的第十世孙,大阿哥胤禔重生的小说,大阿哥胤禔的母亲

    胤禔,他的母亲是惠妃那拉氏,他本来在康熙诸子中排行第五,不过因为康熙前四子都夭折而未序齿,所以胤禔就成了皇长子。皇长子胤禔还是有些能力的,他曾从征噶尔丹,康熙三十七年时被封为直郡王。胤禔本来在诸位兄弟中,是比较聪明能干的,是曾得到康熙的喜爱。因为他年龄在兄弟中最大,所以为康熙做的事最多,颇得康熙信任

  • 梁启超迷恋第一知己何蕙珍,发妻李惠仙是如何让他斩断情丝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何蕙珍梁启超图片,梁启超和李惠仙近况,梁启超和于慧珍

    梁启超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颇愧年来负盛名,天涯到处有逢迎;识荆说项寻常事,第一知己总让卿。这就是“第一知己”典故的来源。这首诗是一首情诗,而且是一组二十四首情诗之一。这些情诗梁启超并不是写给自己的妻子李惠仙的,而是他在日本认识的一位商人女儿,她叫何蕙珍。维新变法失败之后,清政府不仅处斩了戊戌六君子,

  • 吴佩孚、孙传芳各20万兵力,张作霖30万兵力,北伐军该如何应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张作霖和吴佩孚打仗谁胜,吴佩孚和张作霖实力对比

    1926年6月5日,经过酝酿和准备,国民政府遵照孙中山遗志,正式下令北伐。7月9日,北伐大军在广州东校场召开北伐誓师大会。国民革命军黄埔军校学生、广州各界军政人员、各界政治团体、人民群众数万众参加,声势浩大,振奋人心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任北伐军总指挥,总参谋长李济深,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总参议钮永

  • 若吴三桂不打开山海关,清军还能一统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先说入关的问题。笔者提到过很多次,仅仅一个山海关,根本挡不住清军。山海关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明朝孙承宗依托山海关打造的关宁锦防线,这条防线以锦州为前锋,宁远为中坚,山海关为后盾。正是依托这个体系,明朝才得以在辽东和清相持。然而,在松锦之战后,关宁锦防线被清军彻底摧毁,锦州被清军占领,宁远成为孤城,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