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戛尔尼面见乾隆死活不跪,如果跪了中国历史是否改写?

马戛尔尼面见乾隆死活不跪,如果跪了中国历史是否改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2 更新时间:2024/2/19 19:12:10

这还得从1793年英国公使马戛尔尼访华说起。此时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已经过去三百年。这三百年里欧洲各国疯狂的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当时最大的殖民地就非英国莫属。政治上英国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经纪上,英国也是第一个工业革命的国家,实现了手工业机器生产的巨大飞跃,工业实力迅速攀升。英国人此时迫切需要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他们把目光投向了遥远东方的中国。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的晚期,总体上看社会稳定,国库充盈,人口庞大,疆域辽阔是一片安宁祥和的景象,但在盛世的表面下,还存在许多问题,经纪上只有发展水平低下的农业和手工业,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化上清政府大兴文字狱,扼杀新兴文化的传播,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对外贸易只有广州一处港口。但在当时中国人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固执的认为中国才是世界唯一的一个文明国家,周边国家学习和模仿中国的文化和制度,定期向中国称臣纳贡。

当时英国还没有摸清清政府得虚实。英国对这次来访也是相当重视,以为乾隆皇帝祝寿为名,马戛尔尼伯爵也是一位外交经验丰富的外交官,曾经代表英国出使俄国,也在加勒比地区和印度当过总督,可谓功勋卓著。马戛尔尼是带着寻求与中国贸易通商的目的来华的,并寻求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但从马戛尔尼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双方就开始了鸡同鸭讲的外交活动。清朝方面按照以往的案例,按着蛮夷的朝贡的礼仪接待马戛尔尼一行,只不过这是一个乾隆皇帝都没听过的国度,乾隆皇帝很高兴,下令提升了接待规格,因为这更体现了我华夏万邦归一的气势。马戛尔尼就不同了此前出使的国家基本全是按照现代国际外交规则进行外事活动的,都是以平等为前提的。这就为后来在礼仪方面的争执埋下了伏笔。

时间一长马戛尔尼就发现了异样,清朝官员把自己称为贡使,把自己带的礼物称为贡物,还要求他们面见皇帝时,要行三拜九叩的大礼,此前做过充足的马戛尔尼知道,自己平等的出访被当做了低人一等的朝贡了,马戛尔尼向钦差提出抗议,提出中英双方的平等的两个主权国家,自己代表英国国只能对中国皇帝行平等的礼仪。这可把清朝官员给急坏了,从来没人敢和皇帝平起平坐,不仅不能这么做,就是这么说都是谋逆欺君之罪。

乾隆闻讯勃然大怒,下令降低接待规格,减少食物供给,惩罚这些目无礼法的蛮夷。马戛尔尼也不甘示弱,坚决不肯下跪,从天津到北京再到热河,双方讨价还价好几轮,连乾隆的宠臣和珅都参与到此事中来,但也没能谈妥。由于英吉利的朝贡已经众所周知,清朝为了自己的脸面,允许马戛尔尼向中国皇帝单膝下跪,就像他对英皇行礼一样,这次礼仪之争以马戛尔尼的胜利告终,但是清朝的官方文献还是写了马戛尔尼向皇帝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

马戛尔尼对自己现阶段取得的胜利感到满意,但是他不知道大清帝国的妥协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不受损失。觐见完成后,马戛尔尼提出双方建交和通商等事宜,结果被毫不客气的拒绝了,极度失望的马戛尔尼只好带着他的使团回到英国,这次史无前例的出访宣告失败。

那是不是马戛尔尼识时务一点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这建交就有的谈了呢?答案当然不是,在马戛尔尼之后,一群荷兰人也来到中国想试试能不能敲开中国的大门。他们对清朝钦差的安排唯命是从,凌晨就起床,跟着朝鲜的贡使,蒙古的贵族一起,跪在皇宫的门口,不但对乾隆皇帝磕头,还对赏赐的礼物也磕头,可是也没有任何机会与皇帝对话,他们最终只得到皇帝对荷兰君主的一句问候,可讽刺的是荷兰是一个共和国,就没有君主。

荷兰的遭遇表面,中国的专制王朝只会用对待藩属国的态度对待西方国家,而不会意识到世界正在剧烈的发生变化。东西方文明在思想文化上存在着南辕北辙的差异,这使得出访必然失败。西方国家衡量文明的标准是科学和技术,而中国古代王朝的眼中王朝的体现在与道德和伦理。通过文艺复兴和蒙运动,欧洲人从教会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开始使用理性指导现实生活,人们投身于科学和技术的探索,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新的发明迅速投入使用,西方国家你追我赶,在军事、科技、殖民地等方面展开持续竞争,发展日新月异。

这在马戛尔尼的使团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团拥有四艘船,其中最大的是一艘拥有64门火炮的军舰。他们还带上了一只卫队,准备在皇帝和大臣面前展示最新的炮兵威力,为中国皇帝准备的礼品也是精挑细选,充分体现了英国的工业化程度,有火炮步枪等先进武器,还有紧密的天体运行仪,还有蒸汽机,织布机等工业设备。使团的上百名正式成员中,有大量的学者,技师,医师。马戛尔尼相信这只使团带来的新鲜器物一定会让大清帝国感到新奇不已,从而产生与英国建交的愿望,但是事与愿违,中国的君主和大臣,只关心伦纲常,把马戛尔尼带来的东西当成了“奇技淫巧”,就跟看马戏团的感觉差不多吧。

在这种水火不容的观念下,马戛尔尼的失败是必然的,但是距离鸦片战争已经不到50年了,必然的落后带来了必然的挨打,没有用下跪打动中国皇帝的马戛尔尼,在他的军舰上的大炮在50年后不仅打动了皇帝,还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各位看官如果喜欢,请多多关注。

更多文章

  • 一丑人中了状元,乾隆故意出一对联刁难,但看了下联后:给个探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乾隆探花对联,乾隆和纪晓岚对联,乾隆年间探花是几品

    大家知道现在面试的时候颜值还是很重要的,因为第一印象是非常的关键,其实在古代也是这样。今天介绍的这个主人公叫做刘凤诰,此人是一个天才,在小时候就精通四书五经,非常的聪明,看书的时候是过目不忘,所以他的成绩也一直是名列前茅。而刘凤诰这个人的家族也是很厉害,比较的富有,不过良好的家庭条件并没有让刘凤诰

  • “义王”石达开:湖口一役逼曾国藩自尽,为义结局却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石达开曾国藩湖口之战,石达开被封义王,曾国藩与石达开谁厉害

    1854年,太平军西征遇到了曾国藩的湘军,太平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洪秀全派翼王石达开进驻湖口前去坐镇西路军。对石达开来说,局面是相当严重的。半年来,太平军屡次战败,失地千里,军心相当混乱,甚至发生过湖口西营太平军准备叛变的事;九江、湖口一线的布署、兵力又相对较弱,要想跟士气正旺的湘军作战很难取胜

  • 隆科多,在雍正继位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何最后却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隆科多和雍正的关系,君临天下雍正隆科多,隆科多为何帮雍正夺位

    隆科多的家庭与爱新觉罗皇室有着数辈姻亲关系,他的祖父佟图赖是康熙皇帝的亲外公,父亲佟国维是康熙皇帝的舅父兼岳父。隆科多为佟国维的第三子,他的亲姑姑是玄烨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他的妹妹当中有两人是玄烨的后妃,一位是死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的孝懿仁皇后,另一位是直到乾隆八年(1743年)才去世的悫惠皇

  • 康熙皇帝与沙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究竟算不算不平等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不仅仅是贝加尔湖地区,就连黑龙江地区,清朝实际上在当时也没有牢固的控制,当地的鄂伦春族等部落,不过是定期向清朝皇帝纳贡而已。反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从国际法的层面上划定了外兴安岭以南为中国的领土范围,清朝顺势控制该地,从国际法层面遏制了沙俄对于东北地区的扩张。因此,《尼布楚条约》的实质,就是

  • 为何清朝皇帝素质远高于明朝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和清朝皇帝哪个强,明朝龙和清朝龙的区别,易中天为什么认为明朝不如清朝

    为什么这么说?尽管现在很多通俗说史的书籍对明朝存在很多美化,但是,就皇帝的本人素质这一点,以及皇帝的施政方针这一点,他们都无法去美化,因为事实就是这样,明朝皇帝素质整体很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从朱高炽开始,明朝皇帝大多短命,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对自己的继承人进行全面教育。

  • “伪满洲国”是清朝的延续?溥仪生父用行动反对这一论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溥仪伪满洲国,伪满洲和溥仪的关系,溥仪伪满洲国时期有实权吗

    他们的逻辑链很可笑:溥仪先当了清朝皇帝,之后又当了“伪满洲国”“皇帝”,因而清朝和“伪满洲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同一人,可得清朝等于“伪满洲国”;又因为“伪满洲国”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扶持的反动伪政权,所以清朝同理。乍一看说得有模有样,但自己分析,这个逻辑简直混乱到了极致,结论更是荒谬至极!溥仪确实是清朝

  •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真的能与和珅抗衡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纪晓岚与和珅真实历史,历史上纪晓岚和和珅谁厉害,纪晓岚献东坡肉气坏和珅

    从年龄上来说,纪晓岚和和珅可以说是存在代沟的。纪晓岚生于雍正二年,即公元1724年;而和珅和大人则出生于乾隆十五年,即公元1750年。纪晓岚与和珅二人,年龄相差二十六岁。从相貌上而言,和珅是一个白面书生的形象,而纪晓岚则是“貌寝短视”,其貌不扬,当然,这不是重点。这两人相差二十六岁,可以说,纪晓岚是

  • 《琅琊榜》中的权谋有多幼稚?主角放在清朝,活不过三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琅琊榜权谋的确很幼稚,琅琊王氏王儇,琅琊阁主蔺晨武功排行

    主角梅长苏的身份是“江左盟盟主”。这个所谓的江左盟是个江湖帮派,在江左的十几个州县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大梁朝廷。作为秘密社会,这个帮派笼络了天下各路人才,情报收集能力超过了当时任何一个割据政权,江左州县俨然是自己的独立王国。设定上,只要进入江左盟的地界,甭管你是多大的官都不好使。但凡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

  • 曾国藩竟然也是月光族,而且还到处欠债,家书写的让人泪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曾国藩家书总结及感悟,曾国藩的家书txt,曾国藩家书世家子弟最易犯翻译

    曾国藩的日常起居饮食,始终坚持勤俭节约。即便是官居要职,也生活得如平民百姓无异。这种人在历史上并不常见。曾经有民间俗语调侃曾国藩:他不是一个会混世的主。看过《曾国藩家书》的人都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好像一直在缺钱,哪怕是官居二品时,也依然是日日捉襟见肘。手头似乎比我们现在的月光族还要紧张。因为从

  • 康熙皇长子直郡王胤禔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康熙皇长子胤禔的第十世孙,大阿哥胤禔重生的小说,大阿哥胤禔的母亲

    胤禔,他的母亲是惠妃那拉氏,他本来在康熙诸子中排行第五,不过因为康熙前四子都夭折而未序齿,所以胤禔就成了皇长子。皇长子胤禔还是有些能力的,他曾从征噶尔丹,康熙三十七年时被封为直郡王。胤禔本来在诸位兄弟中,是比较聪明能干的,是曾得到康熙的喜爱。因为他年龄在兄弟中最大,所以为康熙做的事最多,颇得康熙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