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的陈廷敬是否是清官?如果是清官,他又怎建得起皇城相府呢?

清朝的陈廷敬是否是清官?如果是清官,他又怎建得起皇城相府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762 更新时间:2024/2/8 14:13:06

和珅乾隆年间权势其熏天?可又如何呢?清仁宗嘉庆帝拿下他时并没有废多大力气。和珅“辛辛苦苦”一辈子捞的那些个家当,到头来还不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都进了嘉庆帝的腰包?在古代、尤其是明清,重臣贪或者不贪,并不在其有无这样的行为,而在于皇帝愿不愿意去查究。

皇帝说你不是贪官,即便是和珅那样的人,也照样可以不是;皇帝说你是,就算你真的两袖清风,也照样可以给你制造一个“贪腐”的罪名。只要皇帝愿意,怎么着都行,无非操作层面的东西罢了。

▲和珅画像

陈廷敬到底是不是贪官?这个不好说,至少清圣祖康熙帝说他不是,现存的史料也没有记载他有贪腐行为,那我们就只能认为他不是,可这并不代表陈廷敬就没钱!陈廷敬本就出身山西的仕宦大家,家里并不缺钱。加之位列中枢多年,俸禄、皇帝的赏赐以及清朝京官一些“半合法”的灰色收入——冰敬、炭敬等等。那么多年下来,陈廷敬只要不奢靡、挥霍,攒下一大笔银子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陈廷敬画像

陈廷敬,原名陈敬,顺治十五年高中进士,为了与同榜的另一位进士陈敬相区别,被清世祖顺治帝赐名廷敬。在高中进士之后,陈廷敬入翰林院镀金,之后走的是大多数翰林的“套路”——侍讲、侍读、内阁学士,时不时再兼一把科举的考官。直到康熙二十三年出任左都御史监管户部钱法,才算是正式开始独当一面。后来,陈廷敬又先后担任了工部尚书、左都御史、吏部尚书等多个部院要职并于康熙四十二年出任渊阁大学士,位列正一品序列,深得清圣祖康熙帝赏识。

从康熙十四年升任从二品内阁学士开始,到康熙五十一年去世,陈廷敬的红顶子戴了三十七年!三十七年的红顶子,难道还换不来一座“相府”?要知道,清朝可是有句话叫“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更何况,所谓“皇城相府”并不是陈廷敬以一人之力修建的,而是经几代人一步步扩建才有了后来的规模。

作为山西的仕宦大家,陈廷敬家从明朝开始就已经有大宅子了,也就是“皇城相府”的内城,后来陈家人又进一步进行了扩建了外城。这个诸君想必都能想明白吧?在平地上盖一座庄园跟在原有庄园的基础上扩建,其花销是有很大区别的,扩建的费用要低很多。

那么,陈廷敬在老家的府邸为何叫“皇城相府”呢?因为康熙帝曾两次在此地下榻。在古代,皇帝驻跸、下榻的地方叫什么?行宫!不是说找间屋子住下就行了的,好歹朝廷有司也得花点银子修缮下。

皇帝走后,作为皇帝曾经的行宫,陈廷敬家的人肯定是不能再住了。那么,他们住哪儿呢?朝廷肯定是要再花钱给他们扩建住处的,这笔扩建的钱不可能都让陈廷敬来出!所以,“皇城相府”的扩建并不都是花的陈家的钱,还有一部分是朝廷的公款。

再者,陈家并不只出了一个陈廷敬,明清两代陈家出了不少举人、进士,其中不乏高官,他们也都是陈家的人,同样有份出钱扩建“皇城相府”。换句话说,“皇城相府”是因为陈廷敬而闻名天下,但并不是陈廷敬一个人的家,而是一个大家族共同的家。既然是共同的家,又怎么可能让陈廷敬一个人出钱来建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道光为什么放弃更有才能的恭亲王奕欣,选择平庸的咸丰奕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满清王朝在道光年间其实已经是江河日下,呈现烈火烹油之势。鸦片战争的到来彻底旋开了满清身上的遮羞布,将满清政治上的腐朽和军事上的颓废完完整整地展现在天下万民面前。道光皇帝已到垂暮之年,既无能力也无精力来应对这个危局,只能混一天是一天。此时一个精明强干的继承人对于这个危机四伏的王朝就无比重要,道光不可能

  • 民国泰安,那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数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2、1946年占总人口5.6%的地主、富农占有全县27%的土地,90%以上的贫苦农民占有73%的土地。3、工业品价格民国初期至“七七”事变前,工业品价格比较稳定,食盐:白糖、白酒、煤油每公斤分别保持在0.18~0.19元、0.30~0.40元、0.20~0.30元、0.27~0.37元之间。4、19

  • 恭亲王力阻重修圆明园:慈安慈禧哭求光绪万不可再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结果,李光昭骗了一位法国商人的木材,但问题是这就需要李光昭:一要出买木材的钱;二是要出运费钱。然而,李光昭是骗子儿呀,他没钱!(1)李光昭诈骗一事本来李光昭想借助自己的身份可以多骗一些钱,但问题是,各地官员们、商人们比谁都奸,骗尊敬可以,但骗钱就难了。等法国商人把货物运到天津后,李光昭没钱交钱,只好

  • 乾隆写下1个字,大臣都拍手叫好,此人却面如死灰,心想:完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25岁登基,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当乾隆步入耄耋之年时,因为每天都要需要批阅大量的奏章和上早朝,在他的那个年纪精力已逐渐跟不上了,但为了把大权握在自己的手中,他就开始依赖自己身边的大臣们,而和珅就首当其中,因为和珅处事圆滑,拍马屁是他的强项,深得乾隆喜爱,

  • 康熙与侍卫下棋,中途有事离开,半月后知道侍卫现状康熙羞愧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皇帝酷爱象棋,当时的达官贵人与康熙下棋时却都是异常忐忑,兢兢战战。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与康熙下棋输了还好说,如果全力以赴赢了棋局,那么就让康熙爷下不来台面,丢了面子,难保康熙不会生气翻脸。所以大臣们一听康熙要与自己下棋,都会故意放水,让康熙赢得胜利。都说下棋时,给对手最大的尊重就是全力以赴,身为九

  • 乾隆当真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吗?史学家是如何解释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所谓的这个传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乾隆是被“调包”的孩子《清朝野史大观》记载:雍正在还是皇子的时候,就与海宁陈家交情甚密。据说,康熙五十年,胤禛府邸又添了一个女儿,恰好同一天,陈阁老夫人也生了一个儿子。后来,胤禛派人将陈阁老的儿子抱进宫瞧瞧。于是,将自家女儿和陈阁老的儿子调包了,计谋得逞,养在家

  • 民国奇女蓝妮:国父独子为她知法犯法,晚年因邓颖超一声称呼落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1934年,上海发生了一桩大新闻:南京政府原财务部常务次长的次子李定国和妻子蓝妮离婚。夫妻离婚并不罕见,引发人们热议的是:离婚一事是由蓝妮主动提出,而李定国并未付任何赡养费用。换句话说就是:蓝妮休夫,净身出户。消息一出,有人支持,有人鄙夷,蓝妮瞬间成为新闻焦点。而让当时的人们难以预料的是,“休夫”和

  • 明清的最后决战:洪承畴13万大军,为何会败给皇太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锦州防线是大明王朝对抗后金的最后一道防线,洪承畴也不能算是没本事的人,毕竟他是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崛起的,13万大军,人数上也不比八旗军差多少。怎么就能一败涂地呢?当然,战场上的失利,自然跟主将脱不了关系。皇太极这个人深知兵法,他采用的战术是极其高明的。在八旗军的崛起过程中,皇太极居功至伟,明军惨

  • 清朝宫中的嫔妃每天如何度过?没有勾心斗角,反而非常无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后宫中的嫔妃并不像影视剧中所演的那样,每天勾心斗角,而是每天都非常的无聊,虽然说每天没有事情可以做,但是这些嫔妃们也是不能够睡懒觉的。每天早上必须要五六点钟就起床,然后进行洗漱和化妆以及换衣服。随后就要去到后宫中给皇太后以及皇后请安,当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之后,就会回到自己的宫殿中,等

  • 康熙口误给一水果赐名,后人也跟着叫错三百年,沿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与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得到有效的交流。很多异国的水果都经丝绸之路传入了中国。明清时期,国力强盛,很多附属小国都需向中国朝贡,而在此期间便发生了一件关于水果的趣事。在康熙的统治下,中国进入了一个盛世。为了表达敬意,有一个小国家向康熙进贡了一种水果,康熙不识,说错了这水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