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深宫辱庶母他弑父夺大统这真的是历史真相中的杨广吗

他深宫辱庶母他弑父夺大统这真的是历史真相中的杨广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695 更新时间:2024/1/4 5:42:48

同样年近花甲、一生独宠后宫的皇后独孤伽罗悲愤交加,在文帝上朝以后将尉迟氏杖杀,文帝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后来在左右仆射高颎杨素的劝解下,独孤皇后又主动向文帝请罪,夫妇俩这才和好如初。

从这之后,文帝得以有限亲近嫔妃。

虽然在文帝看来,妃、嫔只是晚年生活调剂,于他们夫妻关系而言并无妨碍。

事实上,文帝对爱妻独孤氏的确一如既往地疼爱和信任,但却没想到痴心一片、自尊心强烈的独孤皇后在尉迟女事件后内心受到重创,从此心灰意冷郁郁至死。

粗心的文帝却没有察觉和理解到爱妻的失落,空留丧偶后的痛苦不堪和临终前的幡然醒悟、悔恨自责。

独孤皇后死后,文帝宫闱寂寞,遂于后宫嫔妃中选得两个闭月羞花之容常伴左右:一个是宣华夫人陈氏,一个是容华夫人蔡氏。

那陈氏是南朝陈宣帝的女儿,天性聪慧,明艳不可方物。

陈亡后,配人掖庭,后入宫为嫔妃。

独孤皇后性奇妒,后宫皆不得进御,惟陈氏受宠。

杨广当初谋取太子地位,经常送些金银珍玩取媚陈氏。在皇太子废立一事上,可以说陈氏出了很大的力。

独孤皇后离世,陈氏封为宣华夫人,专房擅宠,主断内事,六宫粉黛无颜色。

此时的隋文帝已是风烛残年,又夜夜招幸宣华、容华两位夫人。在色欲上面,不免有些过度。不多时日,身体便被掏空了。

一次偶感风寒,内外交迫,即致卧床不起。

两位夫人见文帝有病,日夜不离,侍奉汤药。

而文帝的病却一天重似一天。

文帝患病后,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朝廷重臣立刻赶赴仁寿宫,组成临时内阁。

同时太子杨广也奉命入住大宝殿侍奉皇帝。

杨广眼见父皇的病势一天天沉重,料定他时日无多,决定早做打算,于是写密信给杨素,向他询问朝廷和百官的情况,并命他做出相应部署,防止朝廷在国丧期间出现动乱。

杨素按太子的要求回复了一封密函。

不料送信的宫人却误把信送到了皇帝手上。

杨坚见信勃然大怒。

他还没死,太子和宰相就已经暗中联手在左右帝国政局了,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这相当于篡位啊!

杨坚正在气头上,忽见自己最宠爱的宣华夫人神色慌张地走了进来。

杨坚问她出了什么事,陈氏推脱不过,流着眼泪说:“太子无礼!”

当天文帝见陈、蔡一直侍奉自己没有休息,便让她们更衣小憩。

宣华夫人离开仁寿宫往更衣时,遇上了太子杨广。

杨广见那陈氏,鸦黄半额、腰肢似柳,金步摇曳翠鸣珠,鬓发如云,玉搔头掠青拖碧,春

山脉脉,幽妍清倩,婉转轻盈,艳冶销魂。

他竟动了欲心,见殿上四下无人,他伸手拽住宣华夫人的衣袖,道:“我终日在父皇寝宫视疾,每次见到夫人,心中无限向往,只是不是地方,今日难得机会,望夫人怜见,赐我片刻欢娱,以尉我相思之苦。倘蒙夫人错爱,杨广生死不忘。”

杨广不待宣华夫人回答,竟要将她拽到侧殿的寝室里去。

宣华夫人又急又恨,一时偏挣不脱身,幸得急中生智道:“太子尊重,那边有人来了。”

杨广慌乱中将手一松,回头去看,哪里有什么人来。宣华夫人趁此机会一溜烟地退出了芙蓉轩。

文帝得知此事时,顿如五雷轰顶。

他断然没有料到这位平时看上去温良恭俭的太子到头来居然是个衣冠禽兽!

文帝躺在御榻上,用力拍打着床板,大骂:“这个畜生怎么可以托付国家大事?独孤误我,独孤误我啊!”

痛定思痛后,文帝急召柳述和元岩入内,说:“传召我儿。”

柳述等人刚准备去传唤太子,忽然听见皇帝加了一句:“是传杨勇!”

柳述和元岩面面相觑,顿时明白了什么,连忙人阁撰写复召杨勇的敕书。

杨素听说此事,立刻告知杨广。

杨广随即矫诏将柳述和元岩逮捕,关进了大狱,然后紧急调动东宫军队进驻仁寿宫,命左庶子宇文述等人控制宫禁出入,命右庶子张衡进人皇帝寝殿,将侍奉皇帝的所有宫女和宦官全部逐出,关在别殿。

当天,仁寿宫就传出了皇帝驾崩的消息。

随后,杨广又派人假传文帝遗嘱,要杨勇自尽,杨勇还没有做出回答,派去的人就将杨勇拖出杀死。

就这样,大隋帝国的最高权杖,终于如愿以偿地落到了杨广手上。

这一年,杨广三十六岁。

十几年的苦心经营终于为他换来了人世间最辉煌的报偿。

而此时的宣华夫人则面无人色,独自坐在深宫里愁肠百结,一任云鬓散乱、花容不整。

忽有人报,内侍前来宣读圣旨,赐予宣华夫人锦盒一只。宣华以为盒中定是鸩毒,不觉悲从心来,喟叹自己红颜命薄。

当下含了泪,嘱咐内侍稍待,退到里面,更换好了衣服,梳起云鬓,装扮整齐,原想从容就死,成全了清白。

谁知接过锦盒一看,盒中不是鸩毒,却是一个红色的同心结。

事已至此,本应是庶母的宣华夫人无奈之下,只好收下这位虽然不是亲生、但也应是儿子的同心结了。

事实上,后世关于文帝究竟是怎样死的,说法并不统一。

《隋唐演义》《十八史略》《通历》等书,认为文帝是被儿子杨广杀害的。

正规的史书《隋书》却没有这样的记载。

《隋书》《北史》的记述是:“帝疾甚,与百僚辞诀,握手欷歔,崩于大宝殿。

《炀帝纪》也仅写道:“高祖崩,上即位于仁寿宫。”

但《隋书》中关于宣华夫人那部分却隐约其词提到文帝死因蹊跷 :“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张衡人寝殿,遂令夫人及后宫同侍疾者,并出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夫人与诸后宫相顾曰:事变矣!皆色动股栗。”

《隋书》此段记载虽未明指文帝被杀,但实际上已给世人留下推猜的余地。

到了近代,有越来越多的史学家开始为“杨广弑父”一事平反,其主要根据是,就连尽力搜集炀帝反面材料以为批判的唐太宗君臣,也没有一人言辞凿凿地指控杨广弑父夺位。

试想,假如果有此说,则李唐起兵之时,何不以为宣传材料?

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史书记载隋炀帝逼奸言华夫人一事,也经不起推敲,原因在于:文帝病重,炀帝宫中侍疾,宣华夫人起身更衣,身旁当有宫女侍候。

当时炀帝尚未即位,仍处于受威胁的地位,一向以谨慎著称的炀帝绝不会在此时做出危及其继承帝位的事情。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于真相到底如何,恐怕是永远也说不清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姓家奴郭药师是谁?为何说从海上之盟到靖康之耻,都与他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靖康元年(1126),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祸”。“靖康”为宋徽宗继位者钦宗之年号,故称“靖康之祸”。1、“靖康之祸”与“海上盟约”史家或谓“靖康之祸”发端于宋金“海上盟约”,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宋不与金结盟攻辽,辽国亦难逃为金所灭的厄运。如此,金与北宋反而可以暂时并存下去。正是“海上盟约”,使金窥透

  • 上官婉儿为何被武则天处“墨刑”?是“争夺男宠”,还是另有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旧唐书》记载,“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黥面,在古代被称为“墨刑”,这种刑罚的伤害不大,但是侮辱性极强,在犯人面部刺字,然后用黑炭涂抹在伤口处,极难清除,这样就会形成一生的罪犯烙印。古人对身体发肤极为重视,上官婉儿为了掩盖额头上的“墨刑”痕迹,于是在眉目中间刺上一朵小

  • 万历否认导致宫女怀孕,太后亮出《起居注》:太监观摩并记录全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万历皇帝和宫女,万历晚年表示怀念张居正,万历起居

    时值深夜,慈庆宫门口守着俩老太监,一个当即被打翻在地,另一个阻拦不住,只好跟在后面大声示警。呼喊声惊动了太子的内侍韩本用,立刻带人赶来将该男子擒拿。第二天,太子朱常洛将遇刺事件禀告父亲万历皇帝,结果朝野骇然,这便是明末著名的宫廷谋杀案件之一的“梃击案”。群臣纷纷上表参奏嫌疑最大的郑贵妃,时隔二十多年

  • 五代十国时期的商人与市民阶层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五代十国南方经济情况,五代十国经济重心

    而在这之前,管仲的人生其实是非常凄惨的。父亲虽然做过齐国大夫,但后来家道中落,只能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为了谋生,管仲曾选择了当时被认为最卑贱的职业——商人。商人之所以会被认为是古代最为卑贱的职业,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我们都知道,古代主要以农耕社会为主。所以历代统治者都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因为

  • 丁德兴:朱元璋的最早部下,沉勇厚仁而有信,行师纪律严明不妄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果然,长大后的丁德兴变得十分骁勇善战,关于其早些年的事情已经不可靠,史书上也没留下什么记载,只知道他于元至正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352年,他跑去投靠了朱元璋。老朱见了他第一眼,被其黝黑的外表给惊住了,所以便直接给他取了一个有趣的昵称为“黑丁”。 丁德兴的作战十分勇猛,在跟着朱元璋攻打洪山寨的途中,他

  • 唐代武庙十哲六十四名将,论功比美,十二省客观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一、十二省武庙十哲六十四将1·河南省河南12人:张良、范蠡、邓禹、贾复、冯异、吴汉、邓艾、王濬、谢玄、于谨、贺若弼、韩摛虎。河南武庙名将共12人。但范蠡、张良、运筹帷幄,未尝统兵。其佘10人,唯吴汉堪称东汉第一名将,剩下九人,波澜不惊,无韩、白、卫、霍之亚。故只能排名第四。2·陕西省白起陕西12人:

  • 一面是神 一面是魔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张居正的穷奢极欲终害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万历晚年表示怀念张居正,人民日报评价张居正,大明王朝1566 张居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身平民出身的张居正部长被推到了历史的前沿。张居正执政初期 他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励精图治 整顿官府 巩固国防、抵抗扶桑国,在经济上实施边境法,将奄奄一息的明朝治理的重获生机。张居正也因其伟大的历史成就而为后世所称颂。 张居正在整顿节俭中 不仅身体力行 对家人也严自他入阁后自己的

  • 李隆基,靡不有初开元元年努力工作,读资治通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隆基开元十三年,杨贵妃和李隆基在草原上吻戏,李隆基晚年

    公元714年,也是开元元年,这一年开始,李隆基开始了他的执政。李隆基颁布命令,“选京官有才识者除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迹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为恒式。”这是李隆基的干部选拔原则,即选拔有才能和有政绩的官员为高级干部。很多人认为这不是常规操作吗,怎么会郑而重之的以诏命的形式来明确,那就说明此时的

  • 1234年正月初十,岳飞的后辈们率兵攻破金国都,一雪“靖康之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 许多人有种错觉,误以为“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其实这是非常荒诞的,敌人的敌人更多时候可能是自己更加可怕的大敌,这一沉痛教训,在北宋和南宋二百多年历史上竟然两次得到验证!北宋创建初期,北方有个宿敌就是辽国,占据中原王朝重要的燕云十六州,北宋历代君王都想光复失地。到了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时,东

  • 唐朝人如何评价隋炀帝?名副其实的暴君还是功大于过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隋炀帝历史评价,隋炀帝与唐太宗对比,隋炀帝和唐太宗的史实

    其成立之初大多承袭了隋文帝所创设的体制内容,可谓受隋朝影响颇深。只不过,后世之人对于短命的隋王朝评价却褒贬不一。尤其是唐朝,更是将其灭亡当作垂戒后人的失败典型。在这其中,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的功过对唐朝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隋炀帝的作为在唐人眼中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自然,他们对于隋炀帝的评价也呈现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