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23岁女道士王熹贞,宣告自己羽化引10万人围观,最终结局如何

明朝23岁女道士王熹贞,宣告自己羽化引10万人围观,最终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109 更新时间:2024/2/8 14:15:45

历史上一些民间传说或者是奇人轶事的记载中,也有一些关于凡人飞升成仙的故事,不管是黄帝乘龙飞升还是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东汉时的张道陵,以及传说出生在唐代,一直活到宋太宗时才去世的陈抟,都是通过修道而最终成仙的。不过这些都是民间故事而已,是否是真实发生的并不能确定。在明朝时,还有位女性的修道之人,事先宣告自己羽化登仙的时间,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去世,她是真的成仙了吗?这又是段怎样的故事呢?

这位修道者名叫王熹贞,江苏人,她家世代经商,累积了可观的财富,生活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身为女孩的王熹贞,在家里没有什么存在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让她变得既敏感又脆弱,对周遭的一切都没有安全感。养在深闺的她平常最大的兴趣就是看书了,在接触了一些道家的书籍后,她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古代的女子,活着的意义就是传宗接代,王熹贞也不例外,家里很早就给她安排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个读书人,无论家世还是人品,和王小姐都十分般配,可惜的是,亲事才订下不久,还没来得及成亲,男方就因海难而去世了。未婚夫的死完全是意外,与王熹贞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就有闲言闲语说她命硬,才会克死未来的夫婿。这些流言蜚语让本来就备受打击的王熹贞心里更加难过,于是毅然决定出家修行,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来到一家道观做了道姑。

出家之后的王熹贞一心修炼,期望能白日飞升,她自认为在修道方面还是很有天赋的,预感到自己一定很快就能飞升,终于在23岁那年,她觉得自己已经得道,于是就宣告了具体日期,说自己就会在那天羽化登仙。

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引发了世人的关注,大家都好奇,一个年纪轻轻的道姑,难道真的能修炼成仙?带着种种疑问,大家都赶到王熹贞的道观,据说当时围观的人群居然有近十万人之多。只见身披道袍正在高台之上打坐的王熹贞,神情安详,就像入定一般,到了规定的时辰,王熹贞果然没有了呼吸,在场众人无不啧啧称奇。

难道这位道姑真的如她所说的那样飞升成仙了吗,据推测,王熹贞修道时服用了大量炼制的丹药,而道家所谓的那些金丹,实际上都混杂了很多的重金属物质,与其说她是羽化了,倒不如说是中毒而亡更加贴切。关于王熹贞的的这次飞升,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王熹贞的父亲和当时有名的大学士王世贞联手炮制的一场闹剧,为的就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已,王熹贞只是被利用了而已。

这世界上哪里存在飞升成仙的人,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罢了,王熹贞应该也是借用修道来逃避生活上的不幸而已!

更多文章

  • 孝庄秘史:大玉儿要跟多尔衮私奔,为何多尔衮却不肯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孝庄秘史大玉儿和多尔衮,孝庄秘史大玉儿与多尔衮初次相见,孝庄秘史多尔衮大玉儿最后相见

    那一年多尔衮跟随四哥四嫂一起去科尔沁省亲,在这里他遇到了如玉般的姑娘大玉儿,从此这个少年的心里有个这个草原上美丽的姑娘。而这位美丽的姑娘,一直看不上草原上的任何一位小伙子,却轻易地被多尔衮征服了。他们在敖包前许愿,在敖包前定情,大玉儿发誓此生非多尔衮不嫁,而多尔衮也把大玉儿视为人生至宝。然而世事无常

  • 北宋最大的敌人“契丹”,是现在的哪个民族,说出来你或许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辽国曾经一度发展到让北宋忌惮,其实让整个北宋都令人闻风丧胆的政权,辽国的前期就是契丹国。如果熟读北宋历史就会发现,北宋每天不是在和辽国干仗就是在去干仗的路上。自唐朝中后期开始,契丹族就在我国东北地区稍显气候,开始了统一北方地区的步伐。直至唐末宋初,辽国已经一统中国北方,成为了正儿八经的大国。面对这个

  • 此人声称“我死,大清遂亡!”他不死就能救清朝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光绪不死继续执政能拯救大清吗,李鸿章不死大清会亡吗,慈禧不死大清能灭亡吗

    再如曾参加过北洋军组建,号称知人善任,推荐过不少北洋名将,袁世凯被罢免会负责统领北洋军的陆军大臣荫昌,受命去镇压武昌起义,可是在路上风声鹤唳,竟被一群摘棉花的妇女吓得抱头鼠窜。有这样一群志大才疏,没有实际才能,一听打仗就哆嗦的家伙执掌中枢,怪不得清政府在辛亥革命中土崩瓦解,最后不得不重新请袁世凯出山

  • 马穆鲁克的骑兵是用什么办法打败了强大的成吉思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就马匹来说,阿拉伯马强于蒙古马。就武器装备来说,马穆鲁克的武器装备精良,甚至强于蒙古人。从训练上来说,马穆鲁克是职业军人,一生都在训练,不像蒙古人半游牧半军事。客观来说,即便参战的1万多马穆鲁克骑兵的总战斗力,绝对不亚于5000蒙古骑兵,更别说马穆鲁克还有1万多盟军。第二,蒙古人轻敌冒进。怯的不花在

  • 康熙王朝:鳌拜逼宫造反,这人竟下令不抓康熙,原来他才是主谋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这个人也问了这个问题,那不碰皇上,皇上交给谁来对付,班布尔善说交给鳌拜对付,说实话这班布尔善真的是最老奸巨猾的一个,怪不得索尼让索额图一定要小心班布尔善。这个人城府太深。想想也是,一旦康熙和鳌拜对上,两人中必定会有一方胜出,要不就两败俱伤,但不论是那种结果对班布尔善来说都是有利的,说白了就是谁是

  • 刘伯温留下一个宝盒,崇祯打开后看见三张图,仰天长叹:吾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民间,刘伯温被认为是神仙一样的人物,老百姓都说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很多人拿他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提并论,有诗赞曰:“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侄子建文帝

  • 年羹尧临死前,为什么一定要将手串还给雍正?真相我不敢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帝是一个非常懂得帝王术的人,对于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大将军王职位,又手握重兵在外的臣子,虽然是曾经的家奴,他还是情尽笼络。但他的手段也很寻常,首先是加官晋爵,这在汉人当中非常罕见。另外就是给予年羹尧各种各样的信任,比如说陕西乃至整个西北所有的军政大权全部下放给年羹尧。年羹尧临死前,为什么一定要将手

  • 为什么元日战争中,元朝没有灭亡日本?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元日战争前后,元朝的前身蒙古汗国已经灭掉了金国,甚至横扫欧亚大陆,元朝正式确立后,元朝还灭掉了南宋。按理说,日本的体量无法和欧亚大陆各国相提并论,但为什么日本却能顶住元朝的两次进攻?其实个人觉得,如果论到原因,主观上和元朝群臣的知识盲点有关,客观上则和运气有关。1、两次元日战争在日本历史上,两次

  • 《雍正王朝》:康乾盛世是虚假的盛世,热兵器被雪藏,导致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正王朝历史记录,康乾王朝,康乾盛世vs雍正王朝

    这个“盛世”所带来的结果就是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朝的国门,明朝死亡于万历,而清朝落后于乾隆。在封建社会,国家强大与人民贫困两者之间并不冲突。乾隆的爷爷康熙自称是最懂科学的人,也是华夏自古以来第二懂饥荒的人,仅次于何不食肉糜。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清稗类钞》记载康麻子曾言:尔汉人,一日三餐

  • 宋史:本是由准皇储担任的开封府尹,后来为何普通官员也能担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无人不熟悉,说的是北宋名臣包拯执掌开封府时惩奸除恶的故事。包拯最为知名的官职就是开封知府了,这个官职在北宋时正式的叫法是“权知开封府”。“权”字的释义中有“姑且,暂且”的意思,“权知开封府”也就是暂时执掌开封府,包拯只能算是个代理知府。除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