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去杀屡次救他,而且忠心耿耿的樊哙?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去杀屡次救他,而且忠心耿耿的樊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137 更新时间:2024/1/21 13:50:39

实际上,联系刘邦晚年做的事情,这个问题答案自明!

刘邦这个人被毛主席评价成是古代最厉害的地位。西方历史学家说他是历史上最有远见的帝王之一。另外一位是凯撒大帝。

像他这样的政治人物做一件事情往往不会考虑到情感方面的束缚。他杀樊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而要看懂他们的行为,则往往需要联系前后发生的事情来看。

那么刘邦晚年都做了哪些事情呢?非常有名的事情有这么几件:

1、以刘盈仁弱“不类我”为理由,想要改立戚姬刘如意为太子;

2、削平藩王;

3、定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4、诛杀功臣。

这四件事可以分别来看,也可以当成一件事情来看。因为刘邦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稳固皇权,保证皇权能够在自己的子嗣中传承下去。

首先,“废刘盈”,他的理由很明显,因为刘盈“仁弱”,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为什么“仁弱”就要废除呢?换一句话说就是,刘邦在防备谁?

大臣吗?并不是,他防备的是刘盈的母亲吕雉

这一点从后来刘邦打消废太子念头上也可以看出来。当时刘邦废太子,大臣们一起出来反对,而反对最凶的一拨人是谁?是沛县出来的一帮人。直到经过张良提议,把“商山四皓”请出山来辅佐太子刘盈,刘邦认为太子的位置稳固,随即打消念头。

这一段记载非常清晰地说明了一个问题。刘邦之所以废太子,并不是因为个人喜欢或者不喜欢,而是因为立刘盈,他的位子坐不稳。

至于为什么坐不稳?当然是因为他背后的人是吕雉。刘邦早年和吕雉感情不错,吕雉对刘邦也十分照顾。那么为什么到后来非常讨厌吕雉呢?需要知道,在历史上的刘邦可不是一个薄情寡恩的人(关于这一点后面会讲解)。想必也和吕雉强势的性格以及后来表现出来的权力欲有关系。

其次,削平藩王。这一点没有什么好说的。削藩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出现国中国,是稳固皇权的手段。

再次,定白马之盟,约定"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刘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国中国的现象。制定白马之盟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防止吕氏集团实力继续扩张。而最后,吕后上位后,大肆在吕氏家族内部封王,不过她终于是在尚未完成对刘氏王朝侵占计划的时候死去,而她死后,陈平等人依照刘邦留下的白马之盟,对吕氏外戚集团的人斩尽杀绝。

最后,诛杀功臣。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和民间夸大的传说不同,跟随刘邦一起打天下的臣子(那时候的王和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同于后来的那些只有封号,没有领地管辖权的王)基本上都得到了善终。而真正被刘邦诛杀的开国功臣只有一个——陈豨。

而陈豨是因为介入了刘吕之争,后来因为造反被杀。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吕雉在刘邦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了。

而且别忘记吕雉的出身。他一样是沛县人。当刘邦在世的时候没问题,但是当刘邦死后呢?沛县的那些元老重臣究竟是会忠于新的天子,还是会忠于吕雉?从感情上来说,后者的可能性居多。更何况吕雉与很多大臣都存在利益捆绑。

樊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他娶的就是吕氏的人。而且和吕雉之间关系亲密。刘邦在世的时候没问题,一旦刘邦去世,樊哙会不会成为吕雉取代刘氏江山的一名“金牌打手”。

这也是为什么刘邦对吕雉防备甚深,并且在死前要处死樊哙的原因。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江青来看韩先楚,很不高兴地说:韩司令躲那么远,是不欢迎我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韩先楚作为华东地区的代表参加会议。有一次,华东地区的小组会已经散会,江青同志来看望大家,代表们都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往前拥,要和江青同志握手。大家都往前挤,韩先楚却故意往后站,他手中的拐杖还差点被挤丢了,真是好不狼狈。张爱萍看到了这一幕,也躲到后面,打趣说,老韩啊

  • 刘秀发家史:虽是中兴之君,也是开创之君,更是最低调的一代雄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秀随口一句成千古名句,郭圣通死后刘秀伤心吗,刘秀简历

    提起刘秀,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他与阴丽华的爱情故事。“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不仅写出了他对阴丽华的浓浓爱意,也表达出了他以事业和美女作为一生追求的愿望,而事业和美女则是几乎每一个男人一生的梦想。除了与阴丽华的爱情故事以外,刘秀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低调的明君。他之所以很少被后人知晓,是因为他几乎

  • 秦魏河西之争-魏国错失统一天下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403年(晋烈公十三年),周威烈王赐封赵、韩、魏三家为诸侯,宣告昔日的霸主晋国正式灭亡。接替晋国对位秦国的是新兴的强国——魏国,此时的魏国对内接收晋国的遗产,国内已经开始施行“李悝变法”,对外又联合盟友韩赵二国一致对齐楚,实力蒸蒸日上。更为重要的是一代霸主魏文侯制定极为务实的国策——团结韩赵,

  • 三国著名谋士的名次中诸葛亮为什么只排在第六位?排名前五的都有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贾诩生于公元一百四十七年,被称为三国时期的五大鬼才之一,然而贾诩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路颠簸,前将军董卓任性妄为,成为一个女人而心腹离间,最终惨死于吕布麾下,后贾诩到李傕麾下办事,几经周折,年逾古稀方得重用,作为开国功臣居高。贾诩于张绣之手,天赋渐现,受其统领,击败曹操,又要斩曹操的长子及其宠臣

  • 朱元璋看《孟子》大怒:把孟子的牌位从孔庙里撤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把孟子请出孔庙,孟子简介及孟子的文章风格,孟子母亲教育孟子故事

    这样喜怒无常的一个皇帝,大臣们自然也不好过,要知道天下太平了,治理国家的还得是那些儒生,他们可是孔老夫子的门生啊。[var1]对于孔子,朱元璋也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推崇孔子的思想,认同其地位,可又觉得孔子被封为“至圣文宣王”有些过头了,大家都崇拜他,搞得他这个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皇帝好像低了一等。于是

  • 决定刘邦一生功业的不是别人,而是“忍者神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决定刘邦一生功业是成是败有两个关键时期。刘邦作为一个混混出身的人,绝对是忍者神功无敌,才最终登上皇帝的宝座,问鼎中原。第一次是鸿门宴,任人羞辱,保命要紧。刘邦化险为夷。化被动为主动,不但揭开了刘、项军事集团矛盾的序幕。他的能屈能伸也代表他最终能成就大事。第二就是迁居汉中,刘邦委曲求全,以退为进得,得

  • 辅佐秦国发展的历史人物,范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1.范雎简介范雎,字叔,魏国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他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他主张将韩、魏

  • 哪个皇帝得天下最难 刘邦未得第一 赵匡胤排名倒数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和赵匡胤谁厉害,赵匡胤和刘邦哪个朝代在前,历史上赵匡胤和刘邦是什么关系

    得天下地难易程度往往与他们的出身密切相关。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从文官或武将爬上帝位的人占多数。除了汉高祖、明太祖是十足的平民,毫无背景外,其他的开国君主几乎都是在朝为官或在野掌兵之人。除了推翻异族政权外,他们大多“文则篡位,武则倒戈”,才登上帝王的宝座。赵匡胤黄袍加身让我们一块来分析一下,历代

  • 决定与秦国会谈之前,楚怀王是如何抉择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楚怀王去秦国,秦国欺骗楚怀王几次,楚怀王被骗去秦国是哪一年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外交争端。当时,秦国刚刚将尚勇归还给楚国,帮助楚国解除了汉魏之围。如果楚怀王足够果断,为了不破坏刚刚恢复的秦楚两国友谊,自然应该立即把太子交给秦国,用它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但毕竟是楚王。楚怀王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是他假装不知道这件事,准备鬼混。于是我就给他了,他马上找到他得罪的齐,说

  • 秦始皇真的有那么暴虐吗?注定孤独的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嬴政人们在称颂嬴政的丰功伟业的同时,总是免不了唏嘘其残暴的一面,发出“天下苦秦久矣”的感叹。今天,我们从历史的记忆中试着去揣测一下这个中华大地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皇帝。公元前221年,一支来自西北边陲的军队攻入了东方齐国都城临淄,这座被誉为最繁华东方之都宣告陷落,历时十年、席卷华夏的秦统一六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