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看《孟子》大怒:把孟子的牌位从孔庙里撤下来

朱元璋看《孟子》大怒:把孟子的牌位从孔庙里撤下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469 更新时间:2024/2/6 8:09:39

这样喜怒无常的一个皇帝,大臣们自然也不好过,要知道天下太平了,治理国家的还得是那些儒生,他们可是孔老夫子的门生啊。

[var1]

对于孔子朱元璋也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推崇孔子的思想,认同其地位,可又觉得孔子被封为“至圣文宣”有些过头了,大家都崇拜他,搞得他这个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皇帝好像低了一等。

于是,朱元璋当政的第二年他就下一道诏书,说孔子是曲阜人,所以曲阜人祭祀他是应该的,而其它地方的人就不必祭祀他了。

尊崇儒道的官员们听了一片哗然,自然是极力反对,尤其是刑部尚书钱唐,坚决不同意朱元璋这么做,说世人都受孔夫子的教诲,现在不让人祭祀他,恐怕难以服众,难遂人心。

[var1]

朱元璋其实也知道自己一意孤行的话肯定行不通,只能作罢,然而这并不表明他认同了大臣们的话,只是将心里的这团火压在心里,几年后,他终于找到了机会把这团火发了出来,只不过这次换了个对象。

这一天,翻看《孟子》的朱元璋突然大怒,下令将孟子的牌位从孔庙里撤下来,将其驱逐出孔庙,取消其配享的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南宋时期孔庙里就不只是孔子一人了,还有四位儒家大人物,被称为四配,他们仅次于孔子的地位,亚生孟子就是四配之一,当然,也是除了孔子之外我们最熟知的一个儒家人物。

[var1]

朱元璋知道此举肯定会和上次一样遭到大臣们的极力反对,便提前下了诏:“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发这么大的火呢?原来是和孟子的主张言论有关。

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把一国之君放在了最低的位置,这让历经千辛万苦当上皇帝的朱元璋很不认同,他不明白,为什么我得了天下,反而成了最下等的了?

此外,朱元璋还觉得孟子教唆百官不要绝对尊敬和效忠天子,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臣则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var1]

没有绝对君臣关系,君对臣有礼则臣对君忠心,君对臣无礼,则臣也不必愚忠。朱元璋最不认同就是孟子的这个观点。

尽管朱元璋提前下诏警告了众臣,不过还是有人挺身而出的站了出来,依然是刑部尚书钱唐,他知道朱元璋不会轻易听劝,便视死如归,袒着胸带着棺材来到了奉天殿,众臣大惊,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朱元璋没想到还真有人敢忤逆自己,也履行了自己的命令,下令让金吾卫射了钱唐好几箭,钱唐虽然中箭,却还是咬牙坚持爬向朱元璋替孟子求情。

[var1]

钱唐的精神令百官敬佩,纷纷替他求情,而朱元璋也没真想杀了他,就让太医帮其医治箭伤,并在第二年下了道谕旨恢复了孟子配享孔庙,将孟子的牌位请了回去。

然而孟子是回了孔庙,朱元璋的心里还是有个结,于是他在洪武二十七年的时候下令删除了《孟子》里一些章节,由翰林学士刘三吾去办。

[var1]

刘三吾仔细揣摩朱元璋的心思,最终删除了85条朱元璋厌恶的内容,成了《孟子节文》一书,从此之后,朱元璋就规定科举考试里不得出现在85条,故而天下文人要想考取功名必须看《孟子节文》了。

更多文章

  • 决定刘邦一生功业的不是别人,而是“忍者神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决定刘邦一生功业是成是败有两个关键时期。刘邦作为一个混混出身的人,绝对是忍者神功无敌,才最终登上皇帝的宝座,问鼎中原。第一次是鸿门宴,任人羞辱,保命要紧。刘邦化险为夷。化被动为主动,不但揭开了刘、项军事集团矛盾的序幕。他的能屈能伸也代表他最终能成就大事。第二就是迁居汉中,刘邦委曲求全,以退为进得,得

  • 辅佐秦国发展的历史人物,范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1.范雎简介范雎,字叔,魏国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他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他主张将韩、魏

  • 哪个皇帝得天下最难 刘邦未得第一 赵匡胤排名倒数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和赵匡胤谁厉害,赵匡胤和刘邦哪个朝代在前,历史上赵匡胤和刘邦是什么关系

    得天下地难易程度往往与他们的出身密切相关。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从文官或武将爬上帝位的人占多数。除了汉高祖、明太祖是十足的平民,毫无背景外,其他的开国君主几乎都是在朝为官或在野掌兵之人。除了推翻异族政权外,他们大多“文则篡位,武则倒戈”,才登上帝王的宝座。赵匡胤黄袍加身让我们一块来分析一下,历代

  • 决定与秦国会谈之前,楚怀王是如何抉择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楚怀王去秦国,秦国欺骗楚怀王几次,楚怀王被骗去秦国是哪一年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外交争端。当时,秦国刚刚将尚勇归还给楚国,帮助楚国解除了汉魏之围。如果楚怀王足够果断,为了不破坏刚刚恢复的秦楚两国友谊,自然应该立即把太子交给秦国,用它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但毕竟是楚王。楚怀王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是他假装不知道这件事,准备鬼混。于是我就给他了,他马上找到他得罪的齐,说

  • 秦始皇真的有那么暴虐吗?注定孤独的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嬴政人们在称颂嬴政的丰功伟业的同时,总是免不了唏嘘其残暴的一面,发出“天下苦秦久矣”的感叹。今天,我们从历史的记忆中试着去揣测一下这个中华大地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皇帝。公元前221年,一支来自西北边陲的军队攻入了东方齐国都城临淄,这座被誉为最繁华东方之都宣告陷落,历时十年、席卷华夏的秦统一六国战

  • 骊姬乱晋,是诸子夺嫡之乱的开始,也是晋国的重要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骊姬乱晋国,骊姬最后下场,重耳与骊姬接吻

    在继位之初,晋献公就已经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夫人齐姜所生的太子申生,以及狐氏大戎首领的大女儿狐季姬所生的重耳,小女儿小戎子所生的夷吾。他们是晋献公最有出息的三位公子。后来晋献公在征讨骊戎时,把骊戎所献的骊姬姐妹纳入了自己的后宫,且很是宠爱,“非骊姬,寝不安,食不甘”。二人又先后为晋献公生下了奚齐和卓子

  • 汉朝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当宝贝,收藏了272年,有何特殊用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400余位君王中,王莽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因为王莽的标新立异的举动,甚至于有人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有时空隧道存在,王莽是新时代的穿越者。他来到了千年前的西汉末期,期待着用新时代的制度以及思想改变西汉时期的阶级制度以及阶级思想,但是也因为他的标新立异,得罪了贵族,最终王莽被赶下了神坛。王莽的头颅可

  •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全部手段-细思极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信陵君窃符救赵之后的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翻译,信陵君窃符救赵200字概括

    故事的第一个主人公——魏国的魏公子魏无忌。他是魏昭王的小儿子,在魏昭王去世之后,魏安釐王继位,封魏无忌为信陵君。信陵君宽厚仁爱,又喜欢去结交各种奇人异士,对待士人都是谦恭有礼,从不拿自己的身份来说事。所以让天下的士人都纷纷来投靠他,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让天下各路诸侯国十几年不敢谋取魏国。[var1]

  • 资治通鉴之三国正史15:曹操哭鲍信,领导如戏,全靠演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正史曹操,三国演义曹操谋略,资治通鉴曹操结局

    【原文】鲍信战死,操购求其丧不得,乃刻木如信状,祭而哭焉。【译文】鲍信战死,曹操悬赏寻找他的尸体,但终究没有找到,于是就雕刻了一个鲍信的木像。下葬时,曹操亲去祭奠,放声大哭。首先介绍人物,鲍信是谁?史书上对于鲍信的介绍不多,主要事迹有:一是在董卓还没有擅权的时候,力劝袁绍除掉董卓(袁绍不同意);二是

  • 范蠡:辅佐君王成霸主,赚钱更有一套,从古至今做生意就四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他是我国古代了不起的政治家、谋略家。他出身贫寒、博学多才、文武双全。他出任相国,被封上将军,辅佐勾践兴越灭吴。他功成名就、激流勇退,遨游山水之间,却成就商业神话。[var1]他叫范蠡,一个能文能武能赚钱的传奇人物。有人把“蠡”念作“鳌”或“蛊”,其实是li(三声,音同“里”)。时间:春秋坐标: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