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喜怒无常的一个皇帝,大臣们自然也不好过,要知道天下太平了,治理国家的还得是那些儒生,他们可是孔老夫子的门生啊。
[var1]
对于孔子,朱元璋也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推崇孔子的思想,认同其地位,可又觉得孔子被封为“至圣文宣王”有些过头了,大家都崇拜他,搞得他这个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皇帝好像低了一等。
于是,朱元璋当政的第二年他就下一道诏书,说孔子是曲阜人,所以曲阜人祭祀他是应该的,而其它地方的人就不必祭祀他了。
尊崇儒道的官员们听了一片哗然,自然是极力反对,尤其是刑部尚书钱唐,坚决不同意朱元璋这么做,说世人都受孔夫子的教诲,现在不让人祭祀他,恐怕难以服众,难遂人心。
[var1]
朱元璋其实也知道自己一意孤行的话肯定行不通,只能作罢,然而这并不表明他认同了大臣们的话,只是将心里的这团火压在心里,几年后,他终于找到了机会把这团火发了出来,只不过这次换了个对象。
这一天,翻看《孟子》的朱元璋突然大怒,下令将孟子的牌位从孔庙里撤下来,将其驱逐出孔庙,取消其配享的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南宋时期孔庙里就不只是孔子一人了,还有四位儒家大人物,被称为四配,他们仅次于孔子的地位,亚生孟子就是四配之一,当然,也是除了孔子之外我们最熟知的一个儒家人物。
[var1]
朱元璋知道此举肯定会和上次一样遭到大臣们的极力反对,便提前下了诏:“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发这么大的火呢?原来是和孟子的主张言论有关。
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把一国之君放在了最低的位置,这让历经千辛万苦当上皇帝的朱元璋很不认同,他不明白,为什么我得了天下,反而成了最下等的了?
此外,朱元璋还觉得孟子教唆百官不要绝对尊敬和效忠天子,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臣则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var1]
没有绝对君臣关系,君对臣有礼则臣对君忠心,君对臣无礼,则臣也不必愚忠。朱元璋最不认同就是孟子的这个观点。
尽管朱元璋提前下诏警告了众臣,不过还是有人挺身而出的站了出来,依然是刑部尚书钱唐,他知道朱元璋不会轻易听劝,便视死如归,袒着胸带着棺材来到了奉天殿,众臣大惊,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朱元璋没想到还真有人敢忤逆自己,也履行了自己的命令,下令让金吾卫射了钱唐好几箭,钱唐虽然中箭,却还是咬牙坚持爬向朱元璋替孟子求情。
[var1]
钱唐的精神令百官敬佩,纷纷替他求情,而朱元璋也没真想杀了他,就让太医帮其医治箭伤,并在第二年下了道谕旨恢复了孟子配享孔庙,将孟子的牌位请了回去。
然而孟子是回了孔庙,朱元璋的心里还是有个结,于是他在洪武二十七年的时候下令删除了《孟子》里一些章节,由翰林学士刘三吾去办。
[var1]
刘三吾仔细揣摩朱元璋的心思,最终删除了85条朱元璋厌恶的内容,成了《孟子节文》一书,从此之后,朱元璋就规定科举考试里不得出现在85条,故而天下文人要想考取功名必须看《孟子节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