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生于公元一百四十七年,被称为三国时期的五大鬼才之一,然而贾诩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路颠簸,前将军董卓任性妄为,成为一个女人而心腹离间,最终惨死于吕布麾下,后贾诩到李傕麾下办事,几经周折,年逾古稀方得重用,作为开国功臣居高。
贾诩于张绣之手,天赋渐现,受其统领,击败曹操,又要斩曹操的长子及其宠臣典韦,亦为曹操所欣赏,又不计前嫌到曹操麾下后,频献奇计,更是于马超之乱时,离间韩遂与马超的关系,正是曹操坐拥渔翁之利的时候。
二、郭嘉
郭嘉170年生,终年38岁,拥有一身才气但英年早逝,其诡计让曹操拥有了以少胜多、若能活到七旬的神奇,或许三国布局将有天翻地覆之变,郭嘉慧眼识人认准曹操为主公,再加上曹操又能征善战,千里马遇伯乐。
官渡之战胜利双收,证明郭嘉与曹操双向奔赴是完全可行的,一者勇于拼搏,一者勇于相信,终于在三国历史上创造了以少取胜,以大取胜的奇迹,草木皆兵这句成语大家都知道,其遗书中的计策助曹操平定乌桓定鼎,堪称难得的谋士之才。
三、荀攸
荀攸字公达,生于公元一百五十七年,荀彧之侄,若郭嘉锋芒毕露、计策众多,荀攸就是把扮猪吃虎做到极致,荀攸宽胖可爱,但他极善于谋划之计,有八百个玲珑心思。
《三国演义》对他的削弱使其处于边缘地位,造成对他的不理解,其生前献奇策妙计十二条供曹操使用,这十二条妙计划在了至高无上的军事机密之列,而这十二条妙计又让荀攸号称位居第二谋臣,更抢得头筹、知难而进,从而为曹操消除后顾之忧、打胜之本。
排在第三位的法正出生于公元一百七十六年,他是诸葛亮的老友,帮助刘备夺取益州、汉中,为刘备攻打西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人恩怨分明、激情如火、耿直如火、是个谋士但有豪爽、敢爱敢恨。
四、法正
法正45岁时,和郭嘉一样英年早逝,天赋埋没,长期行军损耗了他的健康,直至逝世。斩夏侯渊为其平生之良策,此因此举,令刘备赏识,破例赐谥懿侯。
五、鲁肃
鲁肃,字子敬,生于公元172年,享年46岁,孙权亲自为他送行,诸葛亮为他的死惋惜,他是三国时期的一代谋士,事实上,他有点与众不同,与其说是一代宗师,不如说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和一个特殊的人。
三国时期军事情况犹如一盘以世界为棋盘的棋,武将士兵就是这盘棋里的士兵将领们,在战场上赌上了生死,挥洒血汗赚荣誉,文人谋士是这一棋局的指挥者,每走一步都是相互呼应的,一点失误就会造成全军覆灭,所谓棋差一着就满盘皆输的谋士就更有千载难逢的机会了,而且三国时期除诸葛亮之外还多了五个谋士,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有哪些人。
孙刘结盟的开创与鲁肃的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赤壁之战击败曹操时,鲁肃有不可缺少的地位,但《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却把功劳加给诸葛亮,而后期吴蜀联盟则充分显示鲁肃之才智,令其为天下所知。
六、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说起诸葛亮,一定不会忘记刘表的三顾茅庐诸葛亮从荆州走出大山,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创建蜀国政权,史上着名的空城计,草船借箭和千古传诵的出师表,诫子书等都显示出诸葛亮善于谋划。
总结:人们常说东汉末年分为三国,魏、蜀、吴三足鼎立,但在三国这混战年代,要想在诸多国家中破局也很难,所谓乱世出豪杰,但光靠武力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常言道文武双全,可见文人墨士同样重要,一文一武,互相帮助,才有可能在乱世中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在三国谋士中,他只能排名第六位,因为严格来说诸葛亮更像当朝宰相一样,治国才能比较出众,这一点可以从出师表身上反映出来,比军师他更像政治家,因此他在谋士当中的名次也不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