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魏河西之争-魏国错失统一天下的“战争”

秦魏河西之争-魏国错失统一天下的“战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980 更新时间:2024/2/4 12:40:09

公元前403年(晋烈公十三年),周威烈王赐封赵、韩、魏三家为诸侯,宣告昔日的霸主晋国正式灭亡。接替晋国对位秦国的是新兴的强国——魏国,此时的魏国对内接收晋国的遗产,国内已经开始施行“李悝变法”,对外又联合盟友韩赵二国一致对齐楚,实力蒸蒸日上。

更为重要的是一代霸主魏文侯制定极为务实的国策——团结韩赵,再灭西秦,以秦魏之地争天下。事实也证明此方针在魏国二代君王的执行之下,秦国已被逼至灭国边缘,不得不孤注一掷赌“变法”。但在魏国第三代君王魏惠王的操作之下,给了秦国喘息之机。秦国卷土重来,以举国之力,趁魏国东出争霸之机,一步一步拿下河西之地,取得整个关中平原,魏国则被齐赵韩群殴,输掉战争的同时,也输掉国运。

[var1]

“天胡”开局的魏国

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后来叔虞之子燮父将国号更改为晋。到西周末年,晋文侯之子晋昭侯(公元前 745-前 739 年在位)即位后封其叔父桓叔封于曲沃。到此晋国有二个政权——曲沃与晋国都城翼,晋国开始陷入长达60年的大动荡、大内乱之中。到公元前 679 年曲沃政权占领整个晋国之后才得以结束。

此次内战的最大影响便是后面的晋王室选择将公族除尽,重用异族的方式治国,如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刚刚灭掉耿、魏两国之后就将其分别赏给赵夙(赵氏祖先)和毕万(魏氏祖先)等等,这就是晋国“六卿”的源头。

晋国除“公族”用“异族”的结果是公元前453年(晋哀公四年)赵韩魏三家攻灭智氏,瓜分晋国,晋国为韩、赵、魏所取代。作为晋国封建危机的直接受益者,三晋君主更能深刻的认识到封建制度的危害。因此三家在自己控制的领土上逐渐推行非世袭的官僚体制,在地方行政上推行郡县制,也就是向中央集权型国家转变。

[var1]

三晋之中,最早进行改变的是魏文侯时期的李悝变法。李悝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之教”和“平籴法”;政治上,推行“食有劳而禄有功”;而在军事上,则实行“武卒”制度,即专职士兵,不再是亦农亦兵的半职业士兵。并且魏文侯还找来战国著名军事家吴起作为魏军的统帅,目的只有一个——向西攻秦。

魏攻秦守——第一阶段河西之战

公元前419年,魏文侯命人在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南)筑城,秦人击之,标志着战国时期秦魏之争正式开

公元前417年,魏国“复城少梁”,秦人反击“城堑河濒”,即于黄河旁边兴建防御之城墙,利用河堤加工扩建之防御工事,目的在于防止魏之进击。

公元前413年魏国进攻秦国,《史记》载“(秦)与晋战,败郑下”,郑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次年,魏国再次向秦国进攻,“公子击围繁庞,出其民”,繁庞城本为秦国设置的防守魏少梁城的军事据点。

公元前409年魏国进攻秦国,“伐秦,筑临晋、元里”。

次年,魏国再次进攻秦国,“西攻秦,至郑而还,筑雒阴、合阳”。秦国经此一败,只能退守洛水以东,“(公元前408年)堑洛,城重泉”。

[var1]

公元前408年,“于是魏文侯以(吴起)为将,击秦,拔五城”。

至此,秦之河西地区全为魏所占有。魏国势力已经深入秦国核心地区,秦国已经到了灭国的边缘。

更令秦国绝望的魏文侯以吴起为西河守,以拒秦、韩,吴起“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吴起刷的战绩大部分是从秦国身上得来的。

秦国决死反击

公元前385年秦献公继位,秦献公立马推出改革,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尤其是将都城从雍城迁移到前线的栎阳,直接将都城迁到前线,表面秦人的死战之志。

秦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六年,秦国数十万大军突破了魏军的秦东防线,一直将魏军压迫到石门战场决战。石门即今天山西运城一带,已相当接近魏国(旧)都城安邑。是役,秦献公亲率秦军大破魏军,仅斩首就达六万之众。

次年,秦献公又亲率大军,大举进攻魏军在黄河西岸修建的军事重镇少梁邑。

第三年,秦献公第三次亲率大军,再度大举进攻魏军占据的少梁邑。此役俘获了魏军统帅公叔痤。可秦献公也在这次大战中身负重伤,当年便死亡。

[var1]

其实,秦国的决死反击,意义不大。战国初期魏国实际上分为二部分,一部是以西边的安邑为主,另一部分是以东边的大梁为主,这等于说魏国是以一半的实力与秦国作战。秦国面对一半实力的魏国尚且如此吃力,要是魏国全部压上,秦国恐怕会直接亡国。

但历史是秦国没有亡,魏国没有进攻,核心的原因此时在位的魏惠王改变了前二代魏国的“国策”,并没有以灭秦为首要目标,而是选择东进与诸侯争霸。

魏惠王的“战略失误”

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魏国陷入“夺位”的混乱之中,最后由公子罃(一说“婴”),是为魏国第三代君王魏惠王。

魏惠王刚上位就立马着手迁都,魏惠王四年(公元前366年)徙邦于大梁,到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魏国首都彻底变成大梁,此时魏惠王也被人称为梁惠王。

差不多是魏惠王完成迁都后,秦献公就占据的少梁邑,俘获了魏军统帅公叔痤。秦献公死亡后,秦孝公上位,此时的秦国面临魏国报复的怒火,秦国只有一个选择——求和。

[var1]

秦孝公的求和条件,史书未记,不可也可以大致推测得出。首先是放回魏军统帅公叔痤,其次是割让秦献公夺回的土地,另外还应该赔了大量的钱财。

求和之后,秦孝公立马发了“求贤令”,而魏惠王则是彻底抛弃向西的国策,选择东出与诸侯争霸。

魏惠王十六年(公元前354年)发生桂陵之战,魏军围攻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军在桂陵击败魏军。

魏惠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国再次出兵,此战魏军主将庞涓兵败自杀,魏军主帅太子申被俘。

两次大战,魏国元气大伤。

魏惠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尊齐威王为王,魏国正式承认齐国霸主的地位。

魏国国力下降的同时,秦国经商鞅变法,国力已倍于以前,正酝酿着趁魏国病要他命的机会,收回河西之地。

秦攻魏守——第二阶段河西之战

公元前354年,变法开始后第六年,秦军对魏国在河西的军事重镇少梁邑发动攻势,夺回了少梁城。

公元前351年,秦国进攻魏国,攻陷固阳城后撤军。

公元前350年,魏国在霸权衰落后大举反击秦国。秦孝公迫于魏国的强大压力,再度割地妥协,之后罢兵。

秦国再进行更深阶段的变法。

秦孝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在马陵之战遭受齐国重创,主将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秦国联合齐、赵两国攻打魏国,此战秦军胜,魏惠王被迫割让河西部分土地求和,商鞅因战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惠文王六年(前332年)魏割阴晋(陕西华阴县)之地与秦,求和。

秦惠王八年(公元前330年),秦国大良造公孙衍破魏军于雕阴(今陕西省甘泉县南),魏以河西地予秦。

至此秦国彻底占领并控制关中平原,秦国以关中平原为基础,东出与诸侯争霸的时代来临了。反观魏国,在“国策”改变之下,与盟友韩赵反目,又因为实力强大被众诸侯国群殴,实力力一落千丈,西方以安邑为首的领地又一步步被秦国吞噬,从此再无统一天下的实力,只得慢慢被强国吞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著名谋士的名次中诸葛亮为什么只排在第六位?排名前五的都有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贾诩生于公元一百四十七年,被称为三国时期的五大鬼才之一,然而贾诩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路颠簸,前将军董卓任性妄为,成为一个女人而心腹离间,最终惨死于吕布麾下,后贾诩到李傕麾下办事,几经周折,年逾古稀方得重用,作为开国功臣居高。贾诩于张绣之手,天赋渐现,受其统领,击败曹操,又要斩曹操的长子及其宠臣

  • 朱元璋看《孟子》大怒:把孟子的牌位从孔庙里撤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把孟子请出孔庙,孟子简介及孟子的文章风格,孟子母亲教育孟子故事

    这样喜怒无常的一个皇帝,大臣们自然也不好过,要知道天下太平了,治理国家的还得是那些儒生,他们可是孔老夫子的门生啊。[var1]对于孔子,朱元璋也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推崇孔子的思想,认同其地位,可又觉得孔子被封为“至圣文宣王”有些过头了,大家都崇拜他,搞得他这个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皇帝好像低了一等。于是

  • 决定刘邦一生功业的不是别人,而是“忍者神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决定刘邦一生功业是成是败有两个关键时期。刘邦作为一个混混出身的人,绝对是忍者神功无敌,才最终登上皇帝的宝座,问鼎中原。第一次是鸿门宴,任人羞辱,保命要紧。刘邦化险为夷。化被动为主动,不但揭开了刘、项军事集团矛盾的序幕。他的能屈能伸也代表他最终能成就大事。第二就是迁居汉中,刘邦委曲求全,以退为进得,得

  • 辅佐秦国发展的历史人物,范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1.范雎简介范雎,字叔,魏国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他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他主张将韩、魏

  • 哪个皇帝得天下最难 刘邦未得第一 赵匡胤排名倒数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和赵匡胤谁厉害,赵匡胤和刘邦哪个朝代在前,历史上赵匡胤和刘邦是什么关系

    得天下地难易程度往往与他们的出身密切相关。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从文官或武将爬上帝位的人占多数。除了汉高祖、明太祖是十足的平民,毫无背景外,其他的开国君主几乎都是在朝为官或在野掌兵之人。除了推翻异族政权外,他们大多“文则篡位,武则倒戈”,才登上帝王的宝座。赵匡胤黄袍加身让我们一块来分析一下,历代

  • 决定与秦国会谈之前,楚怀王是如何抉择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楚怀王去秦国,秦国欺骗楚怀王几次,楚怀王被骗去秦国是哪一年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外交争端。当时,秦国刚刚将尚勇归还给楚国,帮助楚国解除了汉魏之围。如果楚怀王足够果断,为了不破坏刚刚恢复的秦楚两国友谊,自然应该立即把太子交给秦国,用它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但毕竟是楚王。楚怀王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是他假装不知道这件事,准备鬼混。于是我就给他了,他马上找到他得罪的齐,说

  • 秦始皇真的有那么暴虐吗?注定孤独的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嬴政人们在称颂嬴政的丰功伟业的同时,总是免不了唏嘘其残暴的一面,发出“天下苦秦久矣”的感叹。今天,我们从历史的记忆中试着去揣测一下这个中华大地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皇帝。公元前221年,一支来自西北边陲的军队攻入了东方齐国都城临淄,这座被誉为最繁华东方之都宣告陷落,历时十年、席卷华夏的秦统一六国战

  • 骊姬乱晋,是诸子夺嫡之乱的开始,也是晋国的重要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骊姬乱晋国,骊姬最后下场,重耳与骊姬接吻

    在继位之初,晋献公就已经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夫人齐姜所生的太子申生,以及狐氏大戎首领的大女儿狐季姬所生的重耳,小女儿小戎子所生的夷吾。他们是晋献公最有出息的三位公子。后来晋献公在征讨骊戎时,把骊戎所献的骊姬姐妹纳入了自己的后宫,且很是宠爱,“非骊姬,寝不安,食不甘”。二人又先后为晋献公生下了奚齐和卓子

  • 汉朝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当宝贝,收藏了272年,有何特殊用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400余位君王中,王莽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因为王莽的标新立异的举动,甚至于有人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有时空隧道存在,王莽是新时代的穿越者。他来到了千年前的西汉末期,期待着用新时代的制度以及思想改变西汉时期的阶级制度以及阶级思想,但是也因为他的标新立异,得罪了贵族,最终王莽被赶下了神坛。王莽的头颅可

  •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全部手段-细思极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信陵君窃符救赵之后的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翻译,信陵君窃符救赵200字概括

    故事的第一个主人公——魏国的魏公子魏无忌。他是魏昭王的小儿子,在魏昭王去世之后,魏安釐王继位,封魏无忌为信陵君。信陵君宽厚仁爱,又喜欢去结交各种奇人异士,对待士人都是谦恭有礼,从不拿自己的身份来说事。所以让天下的士人都纷纷来投靠他,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让天下各路诸侯国十几年不敢谋取魏国。[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