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视为珍宝,收藏数百年之久,到底有何特别?

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视为珍宝,收藏数百年之久,到底有何特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926 更新时间:2024/1/20 13:23:25

莽,这位传闻有着两副面孔的帝王,究竟是怎样的一位传奇人物。最终落得于混乱中被一个商人所杀,割去了舌头,最终还身首异处,头颅被历代皇室当宝贝收藏272年之久……

享有盛名的王莽

汉书中这样记载,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 ),他的姑母乃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皇后是自己的姑母,可见王莽的家世是很不错的,可以说是一个富家公子,但是尽管家庭背景十分优渥,王莽却并不像那些玩世不恭,吊儿郎当的少爷们。

史书中这样记载,王莽幼年丧父,没过多久其兄也去世。其童年的不幸让他更加地珍惜亲情,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也是恭顺有加,他的伯父也很疼爱他。

除此之外,他还经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了府上的门客和流浪街头食不果腹的穷人,有时俸禄不够的王莽甚至还卖掉马车接济穷人。当他的儿子杀死了自己家的家奴时,王莽并没有因其是自己的儿子而徇私,最后他的儿子死了,而王莽这一做法获得了世人的赞扬。

因此王莽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还上书愿将自己封地分一部分让给王莽,这可以看出王莽在当时口碑还是不错的,说是享有盛名也不足为过。

可究竟为何,这位孝顺仁义的男子最终走上了谋权篡位之路,落了个身首异处的结局……

动荡不安的朝局

王莽39岁的那年,汉成帝薨,汉哀帝继位。由于汉哀帝年纪幼小,朝局基本由其祖母傅太后和母亲丁太后把控。再后来汉哀帝无子嗣薨,彼时王莽的姑母王政君掌传国玉玺,王莽出任大司马之位,拥汉平帝为帝。没过几年,王莽的女儿被立为了皇后。

或许就是在这个时候,王莽感受到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所带来的荣耀与快感。也埋下了那颗名叫欲望的种子,不断地生根发芽,悄然滋生长大。最终王莽下毒害死了汉平帝。

立当时才只有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只有两岁的幼童对这偌大的国家能有什么概念,更不要说去管理朝政了,太皇太后命王莽代天子管理朝政,就这样王莽开始了他的摄政王生涯。

正统的汉室,皇权旁落,却由一个外姓掌权,这天下究竟是姓刘还是姓王?不少朝臣开始对此不满,后来翟义起兵反对王莽,与此同时王莽身边不少人吹风鼓动其干脆做那最高位人上人。故而初始元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说白了就是逼皇帝退位再难听点就是谋权篡位。改国号为新,建立了新朝,自己坐上了那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地位。

彼时的天下动荡不安,由于多次的皇位更迭,帝王昏庸无道,早已是百孔千疮,百姓们苦不聊生,怨声载道,对这样的日子早就不满,对当时统治者早已心灰意冷,他们渴望一个救世者的出现能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或许王莽的篡位在他们眼里何尝不是一种希望。或许他是可以带来光明的人。正是因此王莽的上位并不似想象般的难。

王莽的“穿越”统治

终于,54岁的王莽建立了属于他自己的王朝,统治起了这偌大的天下。谈起新朝的统治,都说这王莽很有可能是一个穿越到古代的现代人,为何会这样说呢,因为王莽推行了许多新的制度,在我们看来可真是叹为观止,怎会与我们现代如此相似。

比如:他恢复了以前的井田制,并对不符合制度超出份额的土地进行重新分配,就是将其强制没收,或由地主直接分给他的邻居或家属。冻结奴隶制,限制奴隶的买卖,希望通过此举慢慢地便不再有奴隶存在。

废除五铢钱推行新币制。强迫劳动,这里的强迫劳动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它其实是强迫那些无业游民,成天游荡无所事事,由政府强迫他劳役,在劳役期间,由政府供给衣食。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制度,我们实在是难以想到,因为这实在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王莽还实行了所谓的“专卖制度”,就是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的商品实行统一的由朝廷专门控制买卖,不允许私人进行采购交易,买卖,就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国有企业。

怪不得古往今来,总会有人在了解了这位传奇帝王的所为后,不禁的会发自肺腑的感叹,并怀疑,这王莽不会是一个从现代穿越到古代的人吧,难不成他前半生是古代人但是后来那副身体住的灵魂成了一个现代人的灵魂,就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在经历了某种严重的刺激后实现了所谓的魂穿。

当然这些都只是猜测,真相是什么,我们是无从考证的,毕竟谁也无法复活一个千年就已经死了的人,质问他你是不是穿越人,况且王莽的头颅还如我们所说的还被历代帝王拿去当珍藏品了呢,头颅和身体都不在一起,这样的死亡更绝对了。

其实人们之所以会认为王莽是一个穿越到古代的现代人,是因为他治世所用的方法和后几千年后的人们所使用的方法在大体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作为一个公元前几年的人,王莽的想法可谓是很前卫了。但是仔细深究,确实这些做法的背后他的初衷都是十分美好的。只是在那样的朝代,这些初衷背后的美好愿望在实现的道路上注定是荆棘满路,阻碍重重,注定是无法实现的。

有时候梦想的纯粹再美满也难抵生活中满地的鸡毛,所有的棱角总会在那柴米油盐的日子里被一点点磨平。最后的结果和我们最初所想象可能并不一样。或许后来王莽最后也明白了吧,不知道最后他能否释然。这样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他曾经也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啊!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有很多人都觉得王莽冤,他们觉得这位“英明”的皇帝只是生错了时代,若是王莽晚出生个千年或许还真是个响当当名垂千古的人物。当然这些都是千年后的后话了。当时的王莽可是落了个“暴君”极臭的名声,死时也是遭人唾弃。舌头被割掉,头颅也被砍掉。

王莽死,新朝灭

王莽的名声后来为什么变得那么臭,皆是因为他所推出实施的那些制度不但没有让当时百孔千疮的天下有所好转,反而加剧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矛盾。

在货币政策上,王莽废除了五铢钱,盲目地推行各种新币制,频繁地改变,最终却导致财政经济瘫痪。使得物价极不稳定总是变化,并且每次改制的钱币大小在缩小,可价值额却越来越高,彻底乱了套,这实际上也剥削了民众的财富。自然会引起百姓的极度不满。

而且,人们认为王莽是一个性格极端,冷血无情的人,认为是他自己逼死了自己的儿子。因为儿子杀了家奴,王莽便逼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并且不止这一个儿子,王莽的四个儿子,其中有一个是病死的,其余三个儿子,他们的死或多或少都与王莽的逼迫有关。

除此之外,冻结奴隶制触犯了权贵们的利益,这一举措引起了那些上流贵族的不满。他们慢慢地对这个帝王,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反感。得罪了百姓又得罪了贵族,可以说是把能得罪的全部都得罪完了。这样的话,王莽的口碑自然就每况愈下,最后落了个暴君的臭名。

可是你要说他真是个暴君吗?也不能这么说吧,在我们现在看来,王莽实施的这些措施并不是错误的,他就是太操之过急了。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老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或许也可能是当时新朝民间百姓的日子太过水深火热,能留给这位已逾半百的皇帝的时间也不多了吧!但王莽确实可谓是个“心急”皇帝。

终于,在赋役繁重,刑政苛暴,黄河改道,灾区群众变得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爆发了史上经常因不满皇帝所作所为农民忍无可忍决定爆发的农民起义。一呼而群起喝之,一响而群发。赤眉、绿林大起义,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就这样仅仅14年的新朝最终走向灭亡。王莽的一生也就写到了头。

普通帝王死就死了好歹还能落个全尸,为什么最后王莽死了却被砍下头颅,而这头颅还被珍藏247年,这一切其实离不开……

砍下头颅,以警醒世人

百姓们苦不堪言,怨言载道便把一切的罪责全部归结到王莽身上,都是他实施的这些荒谬的制度让人们活得生不如死,换我们现代的话就是:”我能有今天全是拜你所赐“。既如此,像你这种祸害,一刀死了简直算便宜你了,要把你的头颅割下,让你死后也不得安生。在古代人们都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是不能随意毁害的。所以割下头颅更是对其的一种侮辱。

而王莽作为最尊贵的皇帝,他的头颅就是取得胜利的象征,告诉世人王莽这个恶人已经死了。这个天下已不再是王莽的天下,新朝已经宣告了彻底灭亡。而这头颅便是胜利的象征。

总结

砍下王莽的头颅其实更重要的是警醒后人。警醒后人不要走王莽的路,否则便是自取灭亡。而保存头颅数百年也是为了警醒后人,万不可扑了王莽的后尘,若是一意孤行,最终等着的结局就是像王莽一样身首异处。到此关于王莽的人生就写到末尾了。

王莽,这位孝顺,仁义,恭谨的富家公子。他的前半生还是值得赞扬的,但是却因为下半生做了皇帝,实施了许多在当时人们眼里错误的制度,背上个昏庸无道,谋朝篡位,暴君严苛的骂名。对其前半生那些誉名全部否定。

在当时人们眼里,那些全是王莽的伪装,是他在暴露其狼子野心前的伪装。可是这一切都是假的吗?对母亲嫂嫂的孝顺,对伯父的恭谨,对门客的恩泽。大家对此是怎么看的呢?不管怎么说,王莽对后世的改革还是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它告诉我们无论怎样的改革都必须要符合时代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 血流漂卤 沸声若雷 蚩尤之乱,不过于此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赵孝成王于是派遣名将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统帅二十万军队驻扎于赵国边境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与秦军对垒。[var1]而当时的秦军已南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北略上党,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旺盛,锐不可当。可是赵军却因为刚刚长途跋涉而至,无论是兵力还是士气均处于下风。[var1]周赧

  •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去杀屡次救他,而且忠心耿耿的樊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联系刘邦晚年做的事情,这个问题答案自明!刘邦这个人被毛主席评价成是古代最厉害的地位。西方历史学家说他是历史上最有远见的帝王之一。另外一位是凯撒大帝。像他这样的政治人物做一件事情往往不会考虑到情感方面的束缚。他杀樊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而要看懂他们的行为,则往往需要联系前后发生的事情来看。

  • 江青来看韩先楚,很不高兴地说:韩司令躲那么远,是不欢迎我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韩先楚作为华东地区的代表参加会议。有一次,华东地区的小组会已经散会,江青同志来看望大家,代表们都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往前拥,要和江青同志握手。大家都往前挤,韩先楚却故意往后站,他手中的拐杖还差点被挤丢了,真是好不狼狈。张爱萍看到了这一幕,也躲到后面,打趣说,老韩啊

  • 刘秀发家史:虽是中兴之君,也是开创之君,更是最低调的一代雄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秀随口一句成千古名句,郭圣通死后刘秀伤心吗,刘秀简历

    提起刘秀,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他与阴丽华的爱情故事。“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不仅写出了他对阴丽华的浓浓爱意,也表达出了他以事业和美女作为一生追求的愿望,而事业和美女则是几乎每一个男人一生的梦想。除了与阴丽华的爱情故事以外,刘秀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低调的明君。他之所以很少被后人知晓,是因为他几乎

  • 秦魏河西之争-魏国错失统一天下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403年(晋烈公十三年),周威烈王赐封赵、韩、魏三家为诸侯,宣告昔日的霸主晋国正式灭亡。接替晋国对位秦国的是新兴的强国——魏国,此时的魏国对内接收晋国的遗产,国内已经开始施行“李悝变法”,对外又联合盟友韩赵二国一致对齐楚,实力蒸蒸日上。更为重要的是一代霸主魏文侯制定极为务实的国策——团结韩赵,

  • 三国著名谋士的名次中诸葛亮为什么只排在第六位?排名前五的都有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贾诩生于公元一百四十七年,被称为三国时期的五大鬼才之一,然而贾诩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路颠簸,前将军董卓任性妄为,成为一个女人而心腹离间,最终惨死于吕布麾下,后贾诩到李傕麾下办事,几经周折,年逾古稀方得重用,作为开国功臣居高。贾诩于张绣之手,天赋渐现,受其统领,击败曹操,又要斩曹操的长子及其宠臣

  • 朱元璋看《孟子》大怒:把孟子的牌位从孔庙里撤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把孟子请出孔庙,孟子简介及孟子的文章风格,孟子母亲教育孟子故事

    这样喜怒无常的一个皇帝,大臣们自然也不好过,要知道天下太平了,治理国家的还得是那些儒生,他们可是孔老夫子的门生啊。[var1]对于孔子,朱元璋也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推崇孔子的思想,认同其地位,可又觉得孔子被封为“至圣文宣王”有些过头了,大家都崇拜他,搞得他这个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皇帝好像低了一等。于是

  • 决定刘邦一生功业的不是别人,而是“忍者神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决定刘邦一生功业是成是败有两个关键时期。刘邦作为一个混混出身的人,绝对是忍者神功无敌,才最终登上皇帝的宝座,问鼎中原。第一次是鸿门宴,任人羞辱,保命要紧。刘邦化险为夷。化被动为主动,不但揭开了刘、项军事集团矛盾的序幕。他的能屈能伸也代表他最终能成就大事。第二就是迁居汉中,刘邦委曲求全,以退为进得,得

  • 辅佐秦国发展的历史人物,范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1.范雎简介范雎,字叔,魏国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他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他主张将韩、魏

  • 哪个皇帝得天下最难 刘邦未得第一 赵匡胤排名倒数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和赵匡胤谁厉害,赵匡胤和刘邦哪个朝代在前,历史上赵匡胤和刘邦是什么关系

    得天下地难易程度往往与他们的出身密切相关。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从文官或武将爬上帝位的人占多数。除了汉高祖、明太祖是十足的平民,毫无背景外,其他的开国君主几乎都是在朝为官或在野掌兵之人。除了推翻异族政权外,他们大多“文则篡位,武则倒戈”,才登上帝王的宝座。赵匡胤黄袍加身让我们一块来分析一下,历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