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国古代了不起的政治家、谋略家。
他出身贫寒、博学多才、文武双全。
他出任相国,被封上将军,辅佐勾践兴越灭吴。
他功成名就、激流勇退,遨游山水之间,却成就商业神话。
[var1]
他叫范蠡,一个能文能武能赚钱的传奇人物。
有人把“蠡”念作“鳌”或“蛊”,其实是li(三声,音同“里”)。
时间:春秋
坐标:越国(今扬州一带)
他本是楚国人,因不满楚国平民不能入仕的规定,与好友文仲一同投奔越国。
会稽之战时,勾践不听他的谏言,被吴王打了个一败涂地、满地找牙。
回来后,勾践后悔不听他的话,以至大败,又问计于他。
他说:
“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
于是,君臣二人进入吴国为奴,打消了吴王夫差的疑虑。
卧薪尝胆三年后,他与勾践返回越国,想积累实力、厉兵秣马一雪前耻。
[var1]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面投其所好迷惑吴王,一面加快越国建设的步伐。
特别是在军事上,他重视军队训练、提高士气、不断增强战斗力,还组织了敢死队,用最高的金额奖励战士。
过了将近10年,吴王夫差带精兵在黄池与诸侯会盟,他看准时机,建议勾践出兵。
又是近10年的争斗,勾践终于灭了吴国,夫差自杀,勾践一跃成为霸主。
从公元前493年的会稽之战,到公元前473年的灭吴称霸,20年时间,他一直在筹谋、一直在计划,一直在等待时机,最终一击而中。
功成名就,他深知勾践这样的君主只能与人共患难,却不能与人同富贵。
于是他主动请辞,泛舟五湖、遨游于七十二峰,归隐山水之间。
[var1]
这时候,他做了一件让后世更为尊崇的事情。
那就是,做生意、赚大钱。
这次坐标:陶丘,也就是山东菏泽。
他化名鸱(chi)夷子皮,就是指用牛皮做的酒器。
他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没几年就成为商贾巨富。
结果齐王听说了他的贤能,就想拜他出任相国。他说:
“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在家待着就赚了这么多钱,在高堂又能官拜卿相,这是作为一个平民来说最顶端的荣耀了,老这样享有尊崇和名利,是不祥之兆啊!
于是他归还相印,尽散家财,做了一个乐得其所的陶朱公。
[var1]
他一生艰苦创业、善于经营理财,淡泊名利, 曾经三次广散钱财救济贫民,然后 又赚得盆满钵满,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巨大的经商思想宝贵经验。
他的一套赚钱理论就是今天看起来也毫不过时。
一是看准经商有利的时机,把货物的供需和行情看得清清楚楚。
二是贵出贱取。当商品价格涨到最高点时,要果断出手,懂得“贵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的道理。
三是提出了“三八价格、农末俱利”的经商理论。意思是要把货物的价格控制在80和30之间,这样商人和民众就可以同时获利。
其实就是说做生意,要大家都有得赚,才会共赢。
最后一点,就是要做到贮存商品、薄利多销。不谋求暴利,才是我们传统思想中最人性化的经商主张。
做生意要讲究诚信、讲究义气。
[var1]
就这四点,成就了中国古代一个伟大的商人。
他在唐朝时,被封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而今天的我们提起范蠡,则更愿意尊崇他为财神、商圣、商祖,不知道你看了他的传奇故事,是否会有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