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尚被分封齐国其实是个惊天阴谋

姜尚被分封齐国其实是个惊天阴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04 更新时间:2024/1/15 21:08:40

接下来,周武王并没有入驻商都,而是将殷商遗民分封给了商纣之子禄父,并派自己家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理殷。

“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司马迁记录这段历史时用了一个“相”字,解释为辅佐,其实监督的成分更多一些。

周武王又赦免释放纣王的囚徒,包括箕子以及官员等;散发了纣王搜刮的财富、粮食赈济百姓;给比干修坟……完成这一系列从上到下的安抚措施,“乃罢兵西归”。

在向西撤退的路上,周武王开始谋划新政,“行狩,记政事,作《武成》。”

根据司马迁的记叙,周武王并不是紧急撤退,而是一路打猎,一路处理政务。即周武王后来的分封诸侯,褒奖功臣谋士已经全盘考虑了。

[var1]

周武王追思先前的圣王,从神农氏到黄帝,再到、舜、禹的后代都有封地。其中,舜后代封于陈,禹的后代封于杞,世家里面有单独介绍。

周武王为何追封前代圣王呢?既是出于对先代圣王的尊敬,也应该是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

再就是分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师尚父”便是吕尚,又称姜子牙,也叫姜尚,还有民间说法姜太公,这都是老先生的名号。吕尚受“首封”,司马迁明确这是头一份,或者说第一等封赏,从功劳来看理所当然。司马迁在《齐世家》中明确“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这说明姜尚不仅懂兵法,而且权谋也是第一,在灭商兴周中吕尚功勋卓著。

[var1]

具体到吕尚的功劳,从司马迁的记叙来看功劳薄太多了:

第一,周文王摆脱羑里囚困,是散宜生、闳夭与吕尚共同商定的计谋。“三人者为西伯求美女奇物,献之于纣,以赎西伯。”向纣王使用美女计,让周文王脱困,吕尚参与其中。

第二,助周文王采取措施强周弱商,为周武王伐纣平商奠定基础。“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西周强势崛起,与吕尚辅佐功不可没。

第三,接连用兵征伐周附近小国,扩大势力范围。“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对西周周边国家并占,又是吕尚贡献的计谋。

第四,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即位。周武王作为周文王的次子,能够继位得益于吕尚的辅佐。“东伐以观诸侯集否”,通过盟津会兵来验证诸侯国的人心倾向,从而确定讨伐商纣步骤。司马迁明确这也是吕尚的计谋。

第五,武王十一年,伐纣出师前卦测不吉,吕尚强劝周武王出兵。“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牧野之战大败商纣,从而确定周朝地位。

综上所述,辅助文王崛起,谋划武王伐纣,迁移国宝九鼎,推行周朝政治,与周共同开新时代……可以说没有吕尚,就没有文王、武王的卓越功绩,号曰“太公望”实至名归。

[var1]

所以,兴周灭商,吕尚获得头一份封赏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这份“首封”却不能算是最上等封赏。在《齐世家》中,司马迁又透露出另外的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吕尚如何上任的。

“东就国,道宿行迟。”

吕尚一行人员自西往东去赴任,行程比较自由缓慢,累了就扎寨休息,晚上就安营住下。这句话来看吕尚起初情绪并不高涨,赴任的路上悠哉游哉,好像不太喜欢这份封赏,但又无可奈何。

“逆旅(迎客止宿之处,客舍。)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

这一天傍晚他们来到离营丘不远,宿营之后准备次日赶到营丘。——这是本人预测距离营丘不远了,因为连夜赶路第二天早晨便能到达营丘。客舍老板一看这些人不慌不忙,就对他们说:“有道是机会难得。你们这些人睡得如此安逸,一定不是去封国上任的人吧。”

司马迁对此事记叙如此清晰,一个客舍老板的话都能进入历史,这背后究竟透露什么秘密?

“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

[var1]

客舍老板的话没有问题,一般人听不出来有何玄机。但是,太公听后睡意全无,连夜整顿人马,披星戴月赶赴营丘,黎明的时候到达了目的地。

“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我国东方少数民族。)也。”

吕尚一行赶到的时候正巧遇上莱侯带人来攻伐,试图与吕尚争夺营丘。营丘与莱国搭界。莱人是东方少数民族。

客舍老板究竟是谁?他怎会得知吕尚上任的事情,又怎么获悉莱侯攻伐营丘?这一切不应该是巧合。

“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原来莱国(中国先秦时期的九夷所建的诸侯国,是商周时期东夷古国,后被灭。)趁着商纣王之乱而周朝刚刚安定,还未能安定远方,因此与太公争夺国土。

由此来看,这“首封”之地其实并不是最好的奖赏。周武王把齐国封给吕尚,其实是个“阴谋”,无非想借用吕尚智谋和兵法去开拓东方,巩固边疆。

[var1]

而且,在《货殖列传》里面还有一句话比较直接指出齐并不是好地方,“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瀉卤,人民寡”。

司马迁明确齐国地域低洼盐碱地多,这样的土地种植庄稼是不会有什么好收成的,而粮食收成多少决定一国的贫富;而且齐国人口稀少,缺乏人口就是缺少劳动力,生产力必然也会相对低下,当然人口稀少说明齐国并不吸引人。

“首封”地域如此,悲哀吧。

在《史记》中,从司马迁描述吕尚东行来看,吕尚根本没有意识到赴齐就任背后的“阴谋”,或者说责任,否则不会悠哉游哉地慢行军。当听到客舍之人的话时才意识到问题重大,于是连夜急行军到达营丘。

从“逆旅之人”得知莱夷伐营丘来看,这可能是周武王的“暗桩”,或者说前期派遣“间谍”。毕竟,在西周时代能够开设旅社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说,这“首封”其实是周武王的阴谋。

吕尚确实是兵家之鼻祖,军事之渊薮,到达营丘之后,仅仅依靠随从就能轻松搞定了前来争夺国土的莱夷。

平定东夷之乱,吕尚确实不负众望,修明政治,顺应当地民俗,简化礼仪,开放商工之业,发展鱼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

周成王幼年即位时,管叔蔡叔又叛乱,淮夷背叛周朝,成王授权齐国可以征伐各国。齐国后来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得益于这次获得的“征伐许可”。征伐其他诸侯国不再需要经过周王同意,或者受到诸侯指责。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为什么选濒临倒闭的“小企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是想做一番事业,来施展抱负的。不然,他不会自比为春秋战国时代的管仲、乐毅;不然,他也不会密切关注天下大势,作出“隆中对”。正因为诸葛亮有平天下的抱负,所以一定要“良臣择主而侍”,才能不辜负自己的才华。袁绍、袁术用人重名轻才,且不善纳谏,像诸葛亮这样无名声、无官职、无背景的“三无”年轻人,必然得

  • 秦齐楚三强鼎立,为何是秦国最终统一?占据韩魏枢纽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但实力最强的还是秦、齐、楚三国,他们占据了政治舞台的中央。最后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秦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兼并了其他六国。为什么偏偏是秦国呢?齐国与楚国为啥没成功呢?这个原因有很多,本篇文章我们只从军事地理的角度看下,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秦国占据了韩、魏两国的枢纽地区。在战国中叶,韩国的国土大致分

  • 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视为珍宝,收藏数百年之久,到底有何特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王莽,这位传闻有着两副面孔的帝王,究竟是怎样的一位传奇人物。最终落得于混乱中被一个商人所杀,割去了舌头,最终还身首异处,头颅被历代皇室当宝贝收藏272年之久……享有盛名的王莽汉书中这样记载,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 ),他的姑母乃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皇后是自己的姑母,可见王莽的家世是很不

  • 长平之战 血流漂卤 沸声若雷 蚩尤之乱,不过于此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赵孝成王于是派遣名将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统帅二十万军队驻扎于赵国边境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与秦军对垒。[var1]而当时的秦军已南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北略上党,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旺盛,锐不可当。可是赵军却因为刚刚长途跋涉而至,无论是兵力还是士气均处于下风。[var1]周赧

  •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去杀屡次救他,而且忠心耿耿的樊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联系刘邦晚年做的事情,这个问题答案自明!刘邦这个人被毛主席评价成是古代最厉害的地位。西方历史学家说他是历史上最有远见的帝王之一。另外一位是凯撒大帝。像他这样的政治人物做一件事情往往不会考虑到情感方面的束缚。他杀樊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而要看懂他们的行为,则往往需要联系前后发生的事情来看。

  • 江青来看韩先楚,很不高兴地说:韩司令躲那么远,是不欢迎我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韩先楚作为华东地区的代表参加会议。有一次,华东地区的小组会已经散会,江青同志来看望大家,代表们都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往前拥,要和江青同志握手。大家都往前挤,韩先楚却故意往后站,他手中的拐杖还差点被挤丢了,真是好不狼狈。张爱萍看到了这一幕,也躲到后面,打趣说,老韩啊

  • 刘秀发家史:虽是中兴之君,也是开创之君,更是最低调的一代雄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秀随口一句成千古名句,郭圣通死后刘秀伤心吗,刘秀简历

    提起刘秀,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他与阴丽华的爱情故事。“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不仅写出了他对阴丽华的浓浓爱意,也表达出了他以事业和美女作为一生追求的愿望,而事业和美女则是几乎每一个男人一生的梦想。除了与阴丽华的爱情故事以外,刘秀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低调的明君。他之所以很少被后人知晓,是因为他几乎

  • 秦魏河西之争-魏国错失统一天下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403年(晋烈公十三年),周威烈王赐封赵、韩、魏三家为诸侯,宣告昔日的霸主晋国正式灭亡。接替晋国对位秦国的是新兴的强国——魏国,此时的魏国对内接收晋国的遗产,国内已经开始施行“李悝变法”,对外又联合盟友韩赵二国一致对齐楚,实力蒸蒸日上。更为重要的是一代霸主魏文侯制定极为务实的国策——团结韩赵,

  • 三国著名谋士的名次中诸葛亮为什么只排在第六位?排名前五的都有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贾诩生于公元一百四十七年,被称为三国时期的五大鬼才之一,然而贾诩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路颠簸,前将军董卓任性妄为,成为一个女人而心腹离间,最终惨死于吕布麾下,后贾诩到李傕麾下办事,几经周折,年逾古稀方得重用,作为开国功臣居高。贾诩于张绣之手,天赋渐现,受其统领,击败曹操,又要斩曹操的长子及其宠臣

  • 朱元璋看《孟子》大怒:把孟子的牌位从孔庙里撤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把孟子请出孔庙,孟子简介及孟子的文章风格,孟子母亲教育孟子故事

    这样喜怒无常的一个皇帝,大臣们自然也不好过,要知道天下太平了,治理国家的还得是那些儒生,他们可是孔老夫子的门生啊。[var1]对于孔子,朱元璋也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推崇孔子的思想,认同其地位,可又觉得孔子被封为“至圣文宣王”有些过头了,大家都崇拜他,搞得他这个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皇帝好像低了一等。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