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安石变法的是与非

王安石变法的是与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141 更新时间:2024/1/2 8:51:07

赵顼登基刚满一年就跳过正常的组织程序,和新调入的中央干部王安石进行了一次专门对话。其实赵顼在王安石调入中央前,就曾多次和当时德高望重的韩琦富弼等人交流过意见。但这些元老重臣认为国家形势一片大好,不需要进行任何改变。尤其是自诩为贤相的富弼直接告诫皇帝:"陛下即位之始,当布德行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这显然不是皇帝想要的答案。所以,王安石从知江宁府被上调到中央任翰林学士。皇帝的这次越次入对让很多人意识到了皇帝对现任班子的不满,但很多人还是没想到一次巨大的变革即将开始。

其实,赵顼这么迫不及待的改组政府,源自他心中的不安和挫折感。当时社会看似一片祥和,但实则危机四伏。从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算起到宋神宗熙宁元年,大宋俨然经历了百年风雨。这段时间对经过晚唐到我带长达百年残酷战乱的人民来说,宋朝的这种稳定持续的统治,已经是难能可贵的盛世,用赵顼的话来说,算是粗致太平了。的确,如果有人来到东京汴梁城,一定不会怀疑自己来到了盛世之都。

但这是有代价的。开国之初,宋军每平定一个地方的割据势力,就立即将其府库收藏整体搬运到汴梁,为此激起民变也在所不惜。同时,还把割据势力的上层人士迁到汴梁。和平时期,朝廷每天都从诸道搜刮大量物质和财物送到东京,这就造成强干弱枝。东京全方位碾压宋朝其他地方,成为了宋朝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宋朝拥有庞大而效率低下的军队,宋朝为了防止地方叛乱,将全国的兵力1:1的配置在京畿和各地,可想而知为了保持京城的兵力,朝廷付出了多少钱粮。此外,宋朝为了防止流民叛乱,把很多破产的农民,招入军队给他们一口饭吃,防止他们叛乱。这进一步导致了朝廷的军队负担。有数据指出,朝廷的军费支出占总支出的5/6。

除了冗兵之外,宋朝的官僚系统的冗官也给统治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了限制军权,朝廷大费周章的拆分事权。很显然,朝廷不只是在军队方面做出限制,在行政方面也设置了很多多余的官位,来限制地方权力。这就导致朝廷设置了很多官位相互掣肘,效率低下。宋朝需要花费甚多,那朝廷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答案是征税。朝廷赋税不断加重,税种不断变多,造成了越来越多人破产,从而变成流民被编入军队,军队冗兵越来越多,而从事生产的人越来越少,经济问题越来越严重。

同时,宋朝不抑制兼并,百年间东京人口由200多万户增加到1291万余户。按照常理相应的耕田数也应该增加,因为当时还存在许多耕地尚未开垦,但耕地却从5亿余亩降低到2亿余亩。原因是,富者利用权势不断兼并土地,但又没有足够能力去开垦,土地大量被闲置,但很多人却没有土地。最终导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种种问题下,很难不让皇帝有改变的想法。

那为什么皇帝要让王安石进京并让他主导改革呢。现在我先来介绍一下王安石,王安石出生于临江军治所清江县内,王安石的父亲王益是个临江军判官,王益是北宋时最常见的本分、爱民的地方官。王益用“恩信”治理百姓,曾“历岁不笞一人”。但王安石并没有继承到父亲的性格,王安石性格执拗,不修边幅,对事物的评判常有不及人之处。他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是无稽之谈。后世他的想法被人总结为“三不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从小认真治学,科举考试得了第四名,先后在很多地方当了地方官,因为屡次拒绝去中央当官,被很多人认为不慕名利,当时黄庭坚亲自去考察这鼎鼎大名的临川人,给出了“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力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这些为王安石收获了优秀的名声。宋神宗正是通过王安石优秀的名声,了解到他,并把他召集入京。王安石入京后给宋神宗递交了一份《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这份札子中王安石论述了宋朝遇到的问题,这更加重了宋神宗变法的决心。

熙宁二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变法正式开始,王安石和宋神宗首先设立了一个统筹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这个新机构级别高,而且权力极大,日后的很多新法都是通过这个机构颁发的。然后,为了推进新法,王安石把很多支持变法的人安排很多当时人认为的冗官,然后在变法开始后,给这些职位赋予很多新职权以此来推进变法。

王安石推行新法也有个先后顺序,把能很快看见成效的新法先推进,而容易激起反对的新法靠后推行。如:方田均税法。这一套组合拳在前期很好地推进了新法的推行。

王安石的新法农业方面包括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商业方面包括均输法、市易法。军备方面包括:保甲和保马法。

新法变法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富国。二是安民。从结果来看,富国这个目标切实实现。熙宁年间,北宋政府收支平衡。而到了元丰元年,宋神宗将新政收入装满了32个仓库。而后又把青苗收入装了20个仓库。

而新法的另一个目标:安民。成为了保守派强烈攻击的地方。熙宁六年到八年,河北等地发生灾荒,许多农民流离失所,保守派以此为由攻击新法穷民以利国,导致天怒人怨。王安石由此第一次被罢相。

在所有反对变法的人员中,司马光是让人最意想不到的一个。司马光我想大家都很熟悉,小时候大家都听过司马光砸缸,司马光在很多人眼里出身名门望族,礼仪俱佳,视富贵官爵如浮云。但司马光确是反对新法最强烈的一个,甚至达到了病态的程度。只要一提到新法,不管好和坏,司马光就变成一头“司马牛”要把新法斩草除根。司马光的固执让同阵营的苏轼,范纯仁都头疼不已。

但司马光的反对却不是空穴来风,新法存在许多弊病。首先,青苗法初衷是为农民好,帮助农民度过困难时期,但实际执行却出现了很多问题。

有的小吏为了达到指标强行让农民借粮。而且不同时节粮价不同,有些小吏在粮价最高时把粮借出,在粮价最低时回收,一来一取差价,给农民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此外,王安石单位观念虽然十分先进,期望通过商品的流通和商品总量的增加,让国家和人民都富裕起来。但实施是因为货币不通导致了许多弊病。此外,保马法等把马强派给农民养,一旦马死亡,农民要付出大量赔偿。农民很多人都不会养马,而且有些马因为本来品质差,很容易死亡。这一些更加重了农民负担。

而王安石个性强烈,任何对新法提出反对意见的,都被他打入反对党,进行打压。而有些小人进行政治投机,反而位列高位。后来,新法索性就成了官员晋升的指标,可想而知,官员为了晋升,会盲目执行新法,给百姓造成更大的负担。新法执行越来越变形,变成了单纯为国家敛财的工具,而安民的目的则越来越远。

随着变法的阻力越来越大,宋神宗对王安石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小。而《流民图》是压倒神宗的最后一根稻草,《流民图》是郑侠根据他的见闻画的一幅画,郑侠把画和他论述

新法弊端的文字一起呈递给宋神宗。宋神宗在此之前,已经承受了许多压力。例如:宋神宗母亲对变法阻止,朝臣的沸议,天灾被许多人当作上天的惩罚,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论调的盛行。而《流民图》彻底压倒了神宗,神宗最后停止实行了一部分新法,王安石对此失望,因此罢相。

后来,神宗再次用王安石为相,但这次王安石发现一切都不同了。王安石提拔的很多官员为了权力开始抹黑王安石,而且宋神宗也不像原来那般信任王安石。而此时,王安石的爱子去世,更让王安石伤心欲绝,王安石再度罢相,后来更是隐居在江宁城外的钟山。

王安石从此退出变法,但保守党和变法党的纷争并没有因此结束。保守党和变法党经过了多次斗争,最后宋军南渡后,认为是变法导致了宋朝的衰败,把除王安石以外的变法党都打入奸臣传。

更多文章

  • 淝水之战中,力量弱小的东晋,为何能够以少胜多取得战争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一、前秦内部矛盾重重从即位一开始,就证明苻坚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公元357年,苻坚废除暴君符生,登上宝座,经过一番整治,结束前秦国内混乱的局面,同时重要一批精明能干的汉族士人参与政事,尤其是重用王猛,令前秦一切走上正轨。国家强盛之后,苻坚先后灭掉北方多个独立政权,完成北方的统一,甚至还派兵攻下了东晋

  • 王安石为何要将苏东坡贬到黄州?文人间的“恶作剧”真让人忍俊不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二人同时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但他们在官场上的仕途却截然不同。王安石的人生际遇很好,他遇到了同样怀揣变法抱负的宋神宗,后来竟一跃成为了宰相。而苏东坡呢?则是反对变法的领头羊之一。因此,苏东坡遂被一贬再贬。说起此事,还流传了那么一段故事。 有一天,苏东坡到王安石府上拜访,被仆人安排在书房等候接见。

  • “静依禅客院”,唐代哪位诗人多次科考落榜有烦恼心不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书生为了求取功名和富贵,需要有十年寒窗之久,去苦读诗书,因此有学问参加科举考试。但是能够在黄金榜上留下名字的学子,毕竟只是少数之人。晚唐时期有位书生,他多次努力学习,参加考试,希望一登龙门以求入仕。但是这位书生却多次失望落榜。于是这位学子有多年怨气牢骚之下,他写了一首小诗表心意。“怀玉泣京华,旧山归

  • 张贵妃诠释爱是放肆:能让宋仁宗宠妾灭妻,被包拯喷一脸口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宋仁宗想要在后宫中寻找失去的爱宋仁宗其实是个命苦的人,从小生下来就被送到养母大娘娘身边,刘娥对于宋仁宗一直要求很严,所以自幼宋仁宗就不知道母爱为何物。宋仁宗一直想在后宫中寻求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缺失的爱,身为帝王其实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不幸的童年需用一生去治愈。可惜宋仁宗这第一任皇后就是“包办婚姻”。这

  • 外国人都称我们为唐人,没想到是因为唐朝时期人们太开放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的时候有唐人了吗,外国人怎样评价唐朝,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也是我国历史极其辉煌的年代。唐朝在当时世界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与很多欧洲国家均有来往,所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就连今天遍布全球的唐人街之名也是由此而来。相对于比较保守的中国人来说

  • 在明代当官,能请多长的病假?聊聊明朝文官的病假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文官待遇,请病假一个月的最佳病假理由,请多久的病假算是虚假病假

    生老病死就像是万物更新的规律一样,不管是生活在现如今各个方面都比较发达的21世纪,还是生活在当时,各行各业发展相对来说都比较逊色的古代,如果身体出现了不舒服,还是应该及时就医。就拿王朝的发展来看,像那些朝堂上的官员,既然拿了朝廷的俸禄,自然而然也应该遵守相应的制度。1、人性化的制度如果官员在治病期间

  • 朱元璋杀掉了很多功臣,为何单单放过了沐英?原因主要有两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就是沐英,那么疑心一直很重的朱元璋为什么会对他这么放心呢?可能有人会表示:朱元璋是他的义父。但我们可以想想,认的和亲生的一样吗?毕竟两人一点血缘都没有,而蓝玉和李善长都是朱元璋的亲戚,这些人最后也难逃一死。那么,朱元璋为何如此信任此人呢?他就没有怀疑过沐英有一天会谋反吗?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

  • 南北朝时期,南朝政权为何更迭如此频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一、禅让已经成为一种不成为的规定南朝四个朝代的更迭,似乎并没有该有的复杂和血腥味,因为这都是在禅让制中顺利进行的,一旦权臣掌握了兵权,威胁到了国家政权,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坐上皇位,而这一切都是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当年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接着曹奂禅让给司马炎,而到了刘裕接下司马德文的权位象征,登基成了

  • 灾民没饭吃,范仲淹将米价抬高50%,为何却得到了灾民的感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范仲淹救济灾民的措施,范仲淹吃粥的视频,范仲淹解决米荒视频

    大家应该都还记得,这是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写下的一句话,这句话深刻地表明了范仲淹为国为民、关心民生的爱国情怀。范仲淹可以说得上是北宋的一代名臣,而大家最初开始了解到范仲淹这个人物,还是因为他这篇《岳阳楼记》。相信那时候不少人都因为这篇《岳阳楼记》十分头疼,死活背不下来呀。 作为那个时代的大文豪,范

  • 不讲原则的李世民赢得满堂喝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一、为普通士兵放弃原则《资治通鉴》记载了一件事,李世民有次心血来潮,到著名的“未央宫”游玩,因为决定得仓促,走得也快了些,侍从们没有跟上,也来不及先在未央宫周围清理闲杂人等。结果,未央宫的一个士兵见李世民来了,一时没能躲开,就拿着他执勤的武器躲在草丛里,李世民一眼就瞧见了。按规定,此士兵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