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邦昌:比岳飞还冤的“大宋第一奸臣”,为保一城人性命而屈节

张邦昌:比岳飞还冤的“大宋第一奸臣”,为保一城人性命而屈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23 更新时间:2024/1/14 22:53:30

危际远忠贞,冤肩风波亭

宋朝至少在开初是不杀大臣的,即使是被皇帝恨得咬牙的苏东坡也最多是放逐放逐再放逐,赶去那海南岛了事。终宋一朝被杀的一品大员除后面的韩侂冑被逼杀外,只有两人被杀,一是岳王爷,他的罪名是“莫须有”;另一位是张邦昌,他的罪名是睡了皇帝的女人。

作为名列《宋史 叛臣传》第一号人物,这张邦昌的罪名实在是有些搞笑,按说他是伪楚皇帝,要说治罪,怎么说也应该是以叛国罪论处,何以用这不着调的“私通宋帝妃嫔,语斥乘舆”罪名来刑之以惩,这赵构其中必有不为人言的苦衷吧。

这罪名的来由也有些说不清楚,正史野史都语焉不详。大致是张邦昌当了这伪皇帝后,金人北撤前可能给他留了些前宋后宫诸嫔,这兄弟也许是喝大了,弄了些动静出来,所以就授人以柄了。

还有一说是宋徽宗曾将一个叫李春燕的嫔妃,以及十余名女眷赐给张邦昌,皇家嫔妃转赐臣子在宋时也是有先例的,张邦昌还将这李夫人立为伪后。按说这应该算是张邦昌的家人了,但在张邦昌归宋后,这赵构却不认这个帐了,将这些女人统统锁进深宫,而这张邦昌同这李春燕却旧情难断,这又被赵构抓住了把柄,勾引小妈,这还了得,于是这张邦昌便大祸临头了。对此,《宋史》中仅得"诏数邦昌罪"五字;而《金史》里定性此事为:“康王已即位,罪以隐事杀之”。看来,在给张邦昌定罪上,还真是有难言之隐。

张邦昌,字子能,河北阜城人,北宋末年宰相,主和派代表人物。曾与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国,请求割地赔款以议和。靖康之难后,被金国强立为伪楚皇帝,历时一月。金撤兵后,逊位还政赵构,但迫于时舆压力,赵构终将其赐死。

罪名其实谁都明白,不就是当了那几十天的伪皇帝嘛,何必要弄得这么遮遮掩掩,扭扭捏捏的。张邦昌是被逼当的皇帝,是在如果不当金人就要屠城的威逼下,为保护民众而为之,其中有太多不得已的因素,这点谁都清楚。

张邦昌作为前两朝的太宰,一贯倾向于主和,并同这赵构一起赴金营议和,东京陷落后,金人由于扩张太速,又系主力深入宋境,按其当时实力,并无全部直接灭掉大宋的把握,除东京外,周边城池都掌握在宋军手中,久呆危矣。所以,只能选择立傀儡代而为之的策略,于是,他们看中了张邦昌。

听说要当皇帝,这张邦昌顿时被吓尿了,想以自杀的形式,坚决不当这要遭万人唾骂的儿皇帝。但金军劫持百官,并威吓如不当就要屠城。有人劝他:“相公不前死城外,今欲涂炭一城耶?”就是说,金军攻城的时候你不壮烈殉国,现在不当这皇帝,是想让全城百姓都被屠杀吗?

凭心而论,张邦昌即非遇难就能自杀殉难的贞妇烈士,也不是愿意与敌人“合作”的汉奸走狗,在国土沦陷,生灵涂炭之时,如他这样的人是很多的。我们不能要求他们都如文天祥,史可法一样的死节殉国,更不能因他们的节操不够而不耻,因为他们毕竟是忠诚意识未泯的一个绝大多数群体。

尽管张邦昌万般地不愿,但还是在金人的屠刀下即位,僭号大楚,拟都金陵。但他却很是低调,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当作皇帝。

皇帝都是“南面而坐”,“邦昌但东面拱立”;皇帝自称“朕”、发“诏书”,张邦昌见百官称“予”,手诏曰“手书”;皇帝在正殿办公,张邦昌避而不去;不接受群臣山呼万岁;不许称自己为“陛下”,他只许别人称他“相公”;皇帝必有年号,他不立;他不用天子礼仪,大内宫门都贴上“臣张邦昌谨封”的封条;给臣子封官时,前面还一律要加上“权”……如此种种,并非装模作样,软弱无奈中透露着委曲求全。

二帝北迁,“邦昌率百官遥辞于南薰门,众恸哭,有仆绝者”。及金兵退去,即派蒋师愈赍书于康王自陈:“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后又派人将大宋的国玺送与赵构,并请元祐皇后暂时垂帘听政,而自己则以太宰的身份退居资善堂。

而后,张邦昌又遣使奉乘舆服御物至河南商丘,既而邦昌亦至,见到惶惶如丧家之犬的赵构,伏地恸哭请死,这赵构当时是甚为感动,史载“王抚慰之”。加张邦昌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封同安郡王。

张邦昌对赵构的上位是有拥立之功的,赵构当时也明确表示对其“罪行”予以宽恕。但最后张邦昌还是被赐死了,他的死看似死于赵构,其实是死于李纲

作为坚决的爱国将领,抗金派领袖李纲从来同这主和派的张邦昌是极不对付,他在被任命为右丞相后,立即上书要求赵构杀张邦昌以作乱臣贼子之戒,然而,面对于自己有恩的张邦昌,这赵构实在是下不了手,批复道:“邦昌僣逆,理合诛夷,原其初心,出于迫胁,可特与免贷”。为安抚李纲,只将张邦昌贬去长沙。不久,在李纲们的千夫所指之下,张邦昌还是被赐死了。

从张邦昌被杀之后,这鸣冤之声便开始了,历朝不断,南宋时就有史家王称说,“邦昌之僭,良有胁迫”,但舆论主流却一直将其定位于卖国,我们现在是不知道这张邦昌答应就位这伪帝,是出于本性的软弱,还是为保护那汴京一城之民免遭屠杀。但不管怎么说,张邦昌并不是个为虎作伥、有意出卖国家利益的叛臣,这个是事实吧。

张邦昌自是无法同李纲相比,忠贞刚烈的李纲如遇此事,宁可自刎也断不为,当然,即使他在场金人也不会来找他;之所以找到这悲催的张邦昌,一是他主和,再有可能也看出他性格的懦弱,张邦昌从一开始就知道这后果的严重性,在不得已而为之后,他知错而改的行为却没有得到宽宥理解,在大臣们一片谴责中丢掉了性命。

张邦昌从自当上“皇帝”的第一天起,就在为推翻自己的统治,实现前朝的复辟而做着种种不懈的努力。所以我说,张邦昌也就是个平常人,一个有良心,稍显孱弱的大宋忠臣。张邦昌绝非汉奸,在时人“辽来投辽,金来投金“的大环境下,他选择了保持自己的民族气节,让位给赵构,整合了汉族当时为数不多的资源,并拥立赵构为帝,避免了宋一次长期分裂。如果他象史可法一样,带领汴京人民来一个同金人死磕,如扬州城那般几十万人头落地,然后自己名列史书之忠烈传;这是对人民有利还是对国家有益呢?

以李纲这些忠烈英雄来看,与其投降不如全城被屠,身在临安的史官记曰:故都百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真乃大宋忠烈子民。这样才符合道德之标准,无怪乎后世对崖山那十数万滔海之人赞美有加,而对如张邦昌这样,宁陷自己于不忠,却能救民于水火之人,斥之为卖国贼。

我觉得还是历史学家顾诚先生说得好:“死而有益于国事,则死之可也;死而无益于天下,奈何轻弃之?何若存此一命,以图来日?似方孝孺、刘宗周等辈,非殉国也,特殉名耳。”

张邦昌其人,有救国之心无御虏之能,心怀救民的慈悲但却没有救国的忠烈,被逼即位其实是一种妥协和懦弱,只是这种懦弱本身并不无耻。他为国家,为大宋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努力了,尽力了,但,还是被杀。所以,张邦昌之冤,冤比岳飞。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慕容氏②悲催的吐谷浑太子慕容顺,隋唐两朝质子,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隋唐两朝为质子。吐谷浑被灭后,因为吐谷浑各部落不服他,被部下所杀。慕容顺是吐谷浑悲催的太子。慕容顺是慕容伏允和隋朝光化公主的儿子。旧唐书为慕容顺,资治通鉴为慕容顺光。友友们看历史的时候,这两个名字其实是同一人。慕容伏允继位后,607年,派遣慕容顺向隋朝朝贡,当时隋朝的帝王是隋炀帝杨广。慕容顺很倒霉

  • 徐茂公和李世民喝酒,酒醒后惊恐发现身上披着龙袍,保命方式绝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在瓦岗的这些武将中,有一位武功并不高强的人却是他们的大脑,这个人就是军师徐茂公,他精通兵法,运筹帷幄之中帮助瓦岗完成了早期的创业。唐朝建立之后,徐茂公作为开国大功臣,自然是收到了太宗皇帝李世民的重用,可是也因为他的性格,李世民一直无法完全信任他,一次两人喝酒,酒醒后徐茂公发现身上披着龙袍,立马想

  • 日本怀良亲王与朱元璋决裂,为什么日本人还要向大明进行朝贡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彼时的日本正处于国内动荡时期,这就导致了有很多武士被迫成为浪人,在中国沿海从事打家劫舍的行当,这些人被我国成为倭寇,由于这些倭寇经常来如影去如风,而且没有固定的基地,单兵作战力还比较高,所以沿海地区深受困扰。明朝发现之所以倭寇如此猖狂是因为当时的日本政府采取了默许的态度,为了解决

  • 已是垂暮之年的武则天,为什么还要纳男宠,仅仅是因为寂寞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政治手段的张氏男宠为什么武则天75岁了,还要找男宠呢?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二人确实是面如莲花的,但是如果你认为武则天仅仅是为了贪恋美色,那就真正的错了。其实武则天是在下一盘大棋啊,有着更深的目的。当时武则天面临这么一个难题,这皇位到底该传给李家还是武家呢?如果把皇位传给武家,势必会激起超停的动乱,日后

  • 中天易数“生死应期尺”揭秘岳武穆王(岳飞)枉死寿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人物简介: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大孝子,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

  • 女皇武则天私生活,与儿子成婚,78岁还在养男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14岁的时候因为容貌出众,被唐太宗李世民纳入后宫之中,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李世民对武则天好像不是太感兴趣,一直被雪藏于后宫,但武则天这个人生性倔强,不愿就此埋没自己,所以就将目光放在李世民的儿子李治身上,恰巧李治对武则天也有种别样的情感,但碍于父亲李世民,无法表达出来,按说武则天作为李世民的妃子

  • 男子5根金条买下价值3亿的瓷瓶,给市长报信:有人盗朱元璋的墓!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市长脸色大变,反问:“你为什么这么说?可有什么证据?”男子神秘兮兮地从盒子里拿出一只瓷瓶,悄声道:“这是我刚买到的青花瓷,这件瓷器来自朱元璋的陵墓。”男子是南京的收藏家陈新民,热爱收藏古董。那天,有人找到他说,有好东西要出手。陈新民二话没说,便前往约定地点,要看货。当卖方拿出一件漂亮的青花瓷器时,陈

  • 那年今日 | 唐代长安城遗址被发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发掘勘测的结果证明:唐代长安城的周围有70多里,比今天的西安旧城大五倍以上。全城分三部分,最外是外郭城,中间的北部是皇城,皇城北端正中是宫城——皇帝居住的地方。在外郭城垣上有12个城门,许多纵横的街道把全城除宫城和皇城以外的所有地区整齐地划分为108个长方形的坊里。

  • 李自成进京后安葬朱由检夫妇,清世祖曾下令重修陵寝但不了了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但没有葬地,如何安葬呢?有人想到,朱由检的礼妃田氏两年前去世,葬于十三陵,干脆把朱由检葬在那里。因此,朱由检和周皇后总算是有地葬了。监葬官下令把崇祯放在中间,周皇后放在左边,田妃放到右边,然后举行了祭拜。下葬后,在场人等看到朱由检太过凄惨,集体现场捐资五两银子,给朱由检的陵寝包了一圈砖。当满清入关后

  • 李自成进京后大顺政权民心不稳,失败后遭到各地反噬故一蹶不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李自成(1605年——1645年?)原名鸿基,乳名黄来儿,陕西米脂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号闯王。明末朝政腐败,灾难频仍,民不聊生,苦无生路的底层农民相率揭竿而起,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驿卒出身的李自成凭着超人的胆略和勇猛在陕北多如牛毛的农军中迅速脱颖而出,提出“均田免粮” 等口号,深得广大贫苦农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