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进京后大顺政权民心不稳,失败后遭到各地反噬故一蹶不振

李自成进京后大顺政权民心不稳,失败后遭到各地反噬故一蹶不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710 更新时间:2023/12/30 6:03:36

李自成(1605年——1645年?)原名鸿基,乳名黄来儿,陕西米脂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号闯王。明末朝政腐败,灾难频仍,民不聊生,苦无生路的底层农民相率揭竿而起,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驿卒出身的李自成凭着超人的胆略和勇猛在陕北多如牛毛的农军中迅速脱颖而出,提出“均田免粮” 等口号,深得广大贫苦农民的欢迎与拥戴,当时有“迎闯王,不纳粮” 的歌谣在民间到处传唱。 李自成意志坚韧,屡仆屡起,折而不挠,几经失败却从不言弃,尤其是潼关南塬一战 ,李自成的队伍基本被明督师洪承畴打得全军覆没。李自成自起义后失败无数次,黑水峪、车厢峡等恶战均损失惨重,但潼关南塬大战是他败得最惨烈的一次 。潼关南塬大败后,李自成的队伍几乎被明军全歼,他仅率十余亲骑突出重围,窜入商洛大山中藏匿起来。

就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恰好后金军(满清)向明王朝发起进攻,已经逼近京师。崇祯帝急调洪承畴、孙传庭等名将率军勤王。洪、孙的离任,使李自成获得了喘息之机。李自成趁机收集溃卒,慢慢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之后,他和另一支农民军的首领张献忠取得联系,并得到了张的资助。

崇祯十二年(1639年),已被朝廷招安的张献忠、罗汝才等相继复叛。彼时正潜藏在湖北西北部的郧阳山区的李自成得知后精神大振,马上召集部下,准备再次发难。由于人数有限,他便和张献忠、罗汝才合兵一处,同时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明军将进攻的矛头对准张献忠,罗汝才再次投降,李自成被迫转战陕南及川东北。当年夏,李自成折回陕西并在商洛重举闯王旗。当时正值河南发生大灾,李自成趁机突入河南,攻城略地,开仓放粮,广大灾民在“均田免粮” 口号的感召下如潮水般涌进农民军队伍,使李自成的力量迅速壮大。不久,牛金星、宋献策等地主文人先后投奔自成。正因为有这样深厚的群众基础,李自成的队伍在几十天的时间里迅速增加数十万。

李自成

从此,李自成咸鱼翻身,以一种全新的姿态率农军转战中原各地。崇祯十四年(1641年)初攻克洛阳,烹杀明福王朱常洵,开仓济贫,声势愈壮。此后,三次围攻开封而不克,后掘黄河堤冲淹城池,死伤无数。农民军连克项城、襄城、郏县、朱仙镇、汝宁,取得五大战役胜利,擒杀名兵部尚书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杨文岳,大败孙传庭的陕军精锐。明军数十万主力被李自成消灭,并迅速控制河南全省,拥众近百万。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大顺军克西安,李自成在此定国号大顺,改元永昌,称王。同年2月,大顺军兵分两路进攻北京。三月二十八日大顺军围困京师。次日,有人打开城门,大顺军鱼贯入城,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立国276年的明王朝覆亡。

大顺军占领北京后,明军主力已经所剩无几,北方的劲敌只余驻防山海关外的宁远总兵吴三桂。李自成毕竟缺少文墨,身边的幕僚亦水平有限,他虽意识到吴三桂拥有重兵,事关边防,但因迭获大胜而失于轻敌,仅派明降将唐通左懋第携带粮饷及金银缎帛前往招抚。吴三桂见崇祯帝已死,大明已亡,先接受招抚,后率关宁军进京途中听闻李自成在北京向明官追赃助饷,并闻家属被拘并遭荼毒,怒火三万丈,遂归山海关击走唐通,起兵反叛,并写信向多尔衮求助。李自成大怒,不顾牛金星、宋献策劝阻,亲率刘宗敏、李过等东征吴三桂。

为防止吴三桂往东退却,李自成分兵两万绕到关宁军背后,自己率十余万主力从西边合围夹攻。一片石之战爆发。大顺军骁勇善战,人数又占优,吴三桂军虽也勇猛,但毕竟以寡击众,很难抵御。正在动摇之际,多尔衮率早已埋伏在两侧山间的数万八旗兵呐喊着冲杀出来,夹击大顺军。猝不及防的大顺军被清军杀得人仰马翻,因两面受敌,众寡悬殊,大顺军渐渐不支,加上清军精于骑射,很是凶悍,伤亡惨重,李自成率少数残兵败将好不容易杀出重围,仓惶败退北京。

大顺军惨败山海关的消息引起北京人心惶惶。明朝降官纷纷出逃,各地官绅、明降军也纷起反噬,许多大顺占领区又换了旗帜。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匆忙即帝位,次日即焚烧宫殿,满载掳获,仓惶离京南下,经山西渡黄河回到陕西,试图仍以陕西为根据地再起。清军、吴三桂军则紧追不舍,拼命剿杀,大顺军遇到了命中克星,屡被挫败,而清军因意外摘得大桃,士气高昂,势如破竹,很快攻陷潼关,逼近西安。次年5月大顺军被迫放弃西安,转战至湖北东南一带。清军则步步紧逼,接连取得了九江、武昌两次大捷,大顺军则死伤惨重,刘宗敏、宋献策先后被杀。李自成被迫率残部退到通山县九宫山一带,阿济格率清军尾随而至,随即展开大规模进攻。顺治二年(1645年)5月的一天,李自成在九宫山区遭遇乡勇伏击,脑袋中锄而死。至此,一代枭雄李自成戎马倥偬的一生宣告结束,其历尽九死一生打下的大顺江山被拱手送给了满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白居易一首矜矜自夸的诗,被后世评价“值得卖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能与李杜合称,冠绝有唐一代,足见白居易在诗坛的成就之高。事实上白居易也确实当得这个称号,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影响了整个中唐和晚唐诗坛。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甚至亲自为他题诗吊唁:“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 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战神,一降一反一病逝一被斩,为何无一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而大唐皇帝相信太监的同时,又十分抵触武将,根据后世宋代的“重文抑武”,我们可以把唐朝这种现象称之为“重宦抑武”。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背叛,让大唐皇帝从此患上“武将恐惧症”,这是一种心病,从唐玄宗开始,整个大唐就没有痊愈的皇帝。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只要是一个能力出色的武将,那么被皇帝“卸磨杀驴”的可能性就

  • 李自成进京后募捐安葬明思宗,清军入关后将其以礼改葬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大明亡国已经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也没有必要抓住这个不放,所以不妨看看崇祯帝自杀之后发生了什么。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三月注定是被历史记住的一个月份,在这个月里,大明亡国,崇祯帝自杀。眼看着李自成即将攻进北京城,崇祯帝做了一番安排,将儿子们安全送出,又逼着后妃们自杀,然后自己挥刀砍向女儿、妃子们

  • 李自成的农民军配备大量火器但未建立生产系统且运用理念落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而且史书也提到大顺军在作战中经常使用火器,尤其是在其攻破北京的前几年,手头上缴获明军的火器越来越多,使用也是越来越频繁,尤其在攻城战中占有重要位置。《流寇志》记载,大顺军攻城时,“步兵强弓、鸟铳连发,守者不可外瞰”。至于实战案例那是相当多的。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十

  • 唐代 韩愈《谏迎佛骨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

  • 扬州隋唐城遗址“对话”北京都城遗址:让遗址公园“千园千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开栏的话1982年,国务院公布24座城市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40年过去了,在这40年间,每座城市又都在古城保护上做出各自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2月18日起,大运河传媒联合扬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扬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院、中国名城杂志社推出特别策划“23+1:名城

  • 李自成曾考虑到清朝的威胁但重视程度不足且认为吴三桂不会降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李自成没想过关外的清军威胁,那是不可能的,人家毕竟是一世枭雄,对这个关外强权还是有一定敏感度的,李自成急着招抚吴三桂就有防备清廷的因素在里面,这在部分史书里是提到过的。《甲申朝事小纪》就记载了李自成的一番话:“牛金星、宋献策劝自成行仁义,自成曰:‘山、陕、河南、荆、襄已在掌中,大江以南传檄可定,

  • 唐代最美女人杨贵妃,身上有致命缺陷,旁人避之不及可李隆基最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的所有皇帝当中,除了开国皇帝李世民之外,还有一位皇帝也算的上是一代明君,这个人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刚刚登基做皇帝的时候,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皇帝,唐朝在他的统治之下,不管是在经济还是政治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老百姓也非常的拥护他,可是到了晚年的时候,李隆基却变得老眼昏花,开始重用一些奸臣,唐朝由

  • 李自成战略短视和政策的极端导致其未能坐稳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李自成从参加农民起义开始,前后共计十五年,赢得百姓尊重,在百姓的支持下,一步步的攻城略地,终于攻下北京城,然而李自成却只在这梦寐以求的紫禁城中待了42年,正式登基做皇帝只做了一天,细究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造成的。政策上先天存在不足,随着发展走向极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古

  • 此刑罚不重但女人很难接受,上官婉儿受刑后,却把它变成了潮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不管是在什么时代,每一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法律制度,在封建王朝时期,就出现了很多的惩罚措施来惩罚那些罪犯,在唐朝的时候就有这样一种刑罚,它其实并不是一种重的惩罚制度,但是所有的人却都害怕接受这种刑罚,甚至有的时候宁愿死都不会接受这种处罚,特别是女子,她们更加的接受不了。这个刑罚就是墨刑,关于这个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