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崇焕被崇祯帝诛杀,真的是冤杀吗?明亡于此?十分可笑

袁崇焕被崇祯帝诛杀,真的是冤杀吗?明亡于此?十分可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290 更新时间:2024/3/10 11:58:05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袁崇焕是一介书生。1619年,年已三十五岁的袁崇焕终于考中进士,多年的皓首穷经,终于让他能够施展抱负。担任邵武知县期间,他兢兢业业,事必躬亲,想来有些人注定是要不平凡的。于是,在三年任期期满之后,他回京述职。广宁之战的惨况,不仅让天帝朱由校斩杀了熊廷弼,更是让大明王朝内部的气氛诡异。辽东的糜烂,无人敢接手,而袁崇焕却在独自前往勘察之后,上书了为他的命运定调的奏章,予我钱粮,我能镇守山海关。

于是这个小小的知县,便在其后一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他有着中国士大夫的节气,能够即便是知其将死的境遇下写下“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亦能够在获得孙承宗的支持下,整饬边防,固守城池,接连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炮伤努尔哈赤;但他还有文人特有的狡黠与妒忌,他会为了不得罪魏忠贤而上书大肆褒扬,以功比舜来逢迎魏忠贤,更会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诛杀毛文龙十二条罪行条条荒谬。

在崇祯帝上台后,他主政辽东,花费以千百万计,却毫无成效。结果便是皇太极便以十万大军绕过了他自以为固若金汤的关宁防线。

他是忠臣,但一样是庸臣,一样不能摆脱庸俗,更不能是阎崇年先生的“比肩岳飞、于谦的旷世悲剧”。

崇祯帝在为袁崇焕定罪时有以下罪行: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

托付不效,专恃欺隐。当蓟辽督师加身,袁崇焕喊出“五年平辽”的口号,崇祯帝以举国之财力支持九镇之一的辽东一地,当只有13万人的辽东一镇,袁崇焕讨要68万副甲,崇祯帝选择的是给!而此时的大明王朝内部却早已是风雨飘摇,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历时九年才平定的奢安叛乱。关宁防线就像是马其顿防线一样,皇太极十万大军长驱直入,而袁崇焕所谓的“要害地方,俱已拨兵防守,其蓟州守则不忧矣……不忧矣”,换来的却是皇太极大军的兵临城下。

市米资盗。1629年,后金遭遇大旱,食不果腹,要想维持八旗兵丁的给养,实在是难上艰难。又有什么办法才能解除燃眉之急呢?对于大明王朝而言这本是一场局势大好的持久战,可一个人却让这一切的努力荡然无存。袁大人答应卖粮了,当然不是卖给女真人,但是却卖给了倒向女真人的蒙古喀喇沁部。我们不去忖度他是否是有夹私议和之心,而历史也只是论迹不论心的。在眼见蒙古喀喇沁部内有女真人,更是粮食远超用度之后,他还希冀能够以此来使蒙古部投靠,这难道不是天方夜谭?痴心妄想吗?我们只知道岳飞、于谦断然是不会做出如此愚蠢的行为,而最后却是被认为愚蠢的崇祯帝下令阻止,但已然于事无补。半年后,皇太极伙同喀喇沁部入寇京师。

谋款斩帅。毛文龙的崛起,绝对是努尔哈赤的意料之外。镇江之战,也成为后金的肉中刺。一个连康熙姥爷都被俘虏,所谓的招降使者都能被毛文龙押送北京的将军,也让后金一方如骨鲠在喉,不能远伐,完美的战略牵制却在其莫须有的十二条大罪“刚愎自用、结交近侍”这种欲加之罪中,将其斩杀。

有人说,毛文龙通敌,骄横。事实上,兵者诡道也,战争也从来不是下棋,而是论其结果而非嘴皮子之上的一人专权。只有能够抓住老鼠的才是好猫。在毛文龙被杀后,皇太极敢驱兵千里,直奔京畿;孔有德、耿仲明这些毛文龙的部下无人能节制,顺带连红夷大炮都送到了皇太极手里。至于“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则多是附会之词,难免有诬蔑之嫌隙。

若说杀他冤枉,那更像是强词夺理;若说他是大明柱石,明亡皆由杀他而起,则更是笑话。一个能将原本三面合围的战略,生生的自断双臂的岳飞、于谦,这怕不是在侮辱岳飞、于谦吧?笔者认为,他是忠臣,但一样是庸臣。历史,尤其是在王朝末端,恰恰不需要的就是庸臣,它要的是能臣,并不区分忠、奸。

参考资料:《明史·袁崇焕传》《崇祯长编》《明季北略》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太宗:大唐何时亡?袁天罡:猪上树时!太宗大喜可他至死没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当上皇帝的李世民深知自己的皇位得来不正,失了民心,便想尽办法挽回自己的形象。他知人善任、谨慎为政、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在他的努力之下,人口迅速增长,社会和谐安定。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积极地平定四夷,让版图达到了空前的辽阔时期,创造出“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然而,政治上的得意仍然不能让李世

  • 说文臣皆可杀,还拒绝与李自成和谈:崇祯的最后一天都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午时时分,李自成此时出人意料的派来了投降的太监杜勋来到城下喊话,提出大顺军要求“割地讲和”的方案。此时的崇祯皇帝正在奉先殿坐立不安,听说杜勋前来谈判,立即秘密召见了他,内阁首辅魏藻德随侍在旁。《甲申传信录》记载了当时的情景:杜勋恢复太监本色,跪倒在崇祯脚下,奏道:“臣奉秦、晋二王令旨前来拜见陛下,尚

  • 武则天对儿女都能下手,为何不敢动狄仁杰?只因他做对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从14岁入宫被李世民看中封为才人后,她便开始了一生的宫中奋斗生活。当了12年的才人,她没有皇宠也没有子女,默默无闻,宫心计都无处可施。最后在李世民临终之际,她与未来继承人李治暗生情愫,算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李治对她的爱情,给了她再次回宫的机会,顺利回宫她只是一名昭仪,这时她的竞争对手有

  • 明朝有位女英雄,英勇善战,杀得倭寇屁滚尿流,还被皇帝封为大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将领中,有大名鼎鼎的戚继光,他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有俞大猷这位抗倭名将,一生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率领“俞家军”能将敌人吓退,他和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共同扫平了为患多年、趁机作乱的伪倭寇。俗话说:“巾帼不让须眉”,除了这些个意

  • 唐朝覆灭时有多惨?皇帝被杀,九名皇子被勒死,30位大臣投尸黄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唐朝曾经是一个国泰民安的年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是一个包容开放的王朝,璀璨的中华文明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在唐朝近290年的历史中,迎来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王朝鼎盛时期,曾一度屹立世界之巅,唐都长安也曾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大都市。然而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安史之乱后,藩

  • 是联蒙灭金,还是助金抗蒙?这可难坏了南宋君臣,多亏猪对手金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宋蒙联合抗金、灭金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1、宋蒙接触的缘起 这是宋、蒙古、金鼎足而三的民族政权力量重新组合的过程。它们分别是迅猛崛起的蒙古,衰败而受蒙古紧逼的金朝,以及虽很虚弱但仍具一定实力的南

  • 唐太宗晚年废掉太子和魏王,扶李治上位,他何至于这么极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以上这一段,看得人十分迷惑。换一个太子,皇帝有的是办法,何至于寻死觅活的呢?而且看这情况,似乎是唐太宗在求长孙无忌同意自己立李治,长孙无忌一点意见都没有。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作为唐太宗的另外两个儿子,原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又是为什么会退出这场权力的争夺呢?李承乾的废立之路李承乾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长

  • 硬抗蒙古铁骑45年时间的南宋,为何无法摆脱覆灭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南宋所以能够坚持如此长的时间,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来,地缘战略上南宋常年经营江北一线,使得蒙古大军很难找到突破口。再者,从历史大背景上来看,长久以来崇尚宽仁的国策,使得大多数南宋君民异常重视名节,以至于在南宋陷入危难之际,大多数人都自觉主动地为朝廷效力,这对于延缓南宋灭亡来说有着极其现实的意

  • 武则天退位时群臣欢呼,只有一人低头痛哭,1年后没哭的人全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女皇武则天,从李家人手里抢下江山,势必会被李家人记恨,这也是她最后被诸位大臣逼退位的缘由。然而,在这些大臣当中,有一个大臣虽也参与其中,可事后却低头痛哭,这是为何?一年之后,那些逼迫武则天退位的大臣都死了,唯独他没死,这又是为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段历史吧。武则天的上位之路武则天家世显赫,出身

  • 朱标是怎么病死的?专家:“跟朱元璋杀功臣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毕竟朱标这个太子一直以来都饱受称赞,不管是当时明朝的文武大臣,亦或是朱元璋以及后世的史学家,都觉得朱标的确才华出众,各方各面都很优秀。朱标当年若是不死那么早,也就没有朱棣什么事了。关于朱标的死,史书上只是记载了他是病死的,但朱标死那会还算是壮年,好端端的为什么会得病?他是怎么病死的呢?一些专家在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