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抢了陈友谅的女人,生了个儿子,却让朱元璋后悔不已

朱元璋抢了陈友谅的女人,生了个儿子,却让朱元璋后悔不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176 更新时间:2024/1/31 16:13:05

前言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谣,诉说着流离失所的百姓的痛苦。在这首民谣中,百姓对明太祖朱元璋的评价似乎不太高。其实,一首歌谣在流传过程中肯定有不同版本,在明朝,百姓肯定不敢在歌谣中直呼朱皇帝,可以推测,开头的民谣是清朝时期的版本。

凤阳民间一直有个传说,明朝的龙脉在泗州城,为了打败南明王朝,清王朝故意引黄入淮,淹了明王朝的龙脉,曾经繁荣的泗州城被大水摧毁,当地百姓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由于无法直指造成他们悲惨命运的罪魁祸首,只好编起民谣转移到朱元璋头上发泄不满。

清代出版的《明朝小史》还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鄱阳湖大战后,陈友谅兵败身死,朱元璋虏获了他的小妾,生下了一个孩子却是陈的遗腹子,后来让朱元璋后悔终身。这是怎么回事呢?

自立为王大破陈军

朱元璋,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乞丐出身的皇帝,也是历史上一位卓有功绩的皇帝。年轻时家境贫苦,给地主放牛为生,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的亲人也在饥荒中去世。埋葬了亲人之后,他去寺庙当了和尚。

机缘巧合之下,参加了义军,并逐渐成了气候,自称为王。当时朱元璋最强劲的敌人就是盘踞在南方的陈友谅和在江浙一带的张士诚,陈友谅的出生与朱元璋差不多,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两人都不满足于在地方称霸,而是要取代元朝建立新王朝,因此朱陈二人之间必定有一场生死决战。

此时的朱元璋也决定听从谋士刘基的意见,先对付锐意进取的陈友谅。张士诚商贾出身,年纪偏大,性格偏于安逸保守,若是出兵陈友谅,张士诚肯定不会出兵援助,反之出兵张士诚,陈友谅肯定会来相助,因此采取逐个击破的策略。在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形下,陈友谅主动出击,史上著名的鄱阳湖之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刚开始陈友谅比较占优势,他的军队比朱元璋多十几万人,加上地理位置优越,因此不断占领城池,打得朱元璋节节败退。但是陈友谅性格残暴,每到一地都残杀当地百姓,弄得天怒人怨。

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姓彻底暴怒,纷纷支持朱元璋的军队。此前出于颓势的朱元璋立即进攻,一举攻破武昌城,陈友谅战死,陈友谅之子陈理宣布投降,他的家眷大部分落到了朱元璋手里,其中就包括他宠爱的妾室阇氏。

报复心重掳陈妻妾

朱元璋是什么人呢?他在历史上形象有些分裂,爱民如子是他,苛待官员也是他,这可能来自于他早年的心理阴影,爹妈都死于贪官的贪污,因此对贪污腐败行为深恶痛绝。为自己的后代安排妥当,又打杀了一批跟随他辛苦打天下的功臣。

总之,他的报复心理是很重的。比如明初江浙地区的赋税很重,因为元末张士诚盘踞在此,较受百姓拥护,让朱元璋的军队在攻打时吃了不少苦头,统一天下之后,朱元璋怀恨在心,因此江浙地区的赋税就比别处要高很多。因此,对于跟他争天下的陈友谅,也绝对是要报复的。

在朱元璋自撰的《大浩》中有这样的自述:我起义这十几年来,一直遵守道义,不虏人妻妾。但是陈友谅实在太过分了,屡次挑衅攻打我,所以我要把他的小妾纳入后宫

这是根据原文翻译过来的大白话,大概意思是这样。这是明史中有记载的,又是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历史上应该确有其事。鄱阳湖大战后,陈友谅的小妾阇氏就这样被纳入朱元璋的帐下。

造反自焚付之一炬

后来,阇氏为朱元璋育有一子,取名朱梓,在朱元璋的孩子中排序第八,后被封为潭王,娶了于显的女儿为王妃。和朱棣这种武将不同,据说朱梓自小聪明伶俐,出口成章,较有文人气质,平时也较爱和文人来往。按理说,他虽然不会继承皇位,但是也会得到一块封地,有个不错的前程。

明末清初的《罪惟录》中记载,朱梓成年后,带着母亲阇氏前往自己的封地。此时阇氏隐忍多年,终于等到儿子长大。她告诉朱梓他真正的身世,原来,他并不是朱元璋的儿子,而是陈友谅的遗腹子。

朱梓听后愤恨不已,认为自己不幸认贼作父,母亲多年的蛰伏也受尽委屈。因此他策划谋反,决心为父报仇。后来谋反的事东窗事发,朱元璋派军讨伐围住封地,朱梓见大势已去,知道心愿不能达成,便怀抱幼子自焚而亡。消息传到南京,已到晚年的朱元璋很是伤心愤怒,为此处决了一大批与谋反相关的人,并为此悔恨不已。

结语

其实这个故事可能是后人编撰出来抹黑朱元璋的。首先,阇氏被虏是在1963年,而朱梓出生于1369年,中间间隔六年,朱梓不可能是陈友谅的遗腹子。其次,整个故事不合常理,阇氏怀着遗腹子,朱元璋不可能不知。

故事的逻辑颇似民间流传的赵氏孤儿等戏曲,充满了戏说的意味。最后,记载这个故事的《明末小史》和《罪惟录》都成书于明末清初,并非官方史书,而是私人撰写,成书时间距离朱元璋的时代已将近三百年,可信度不高。

那么,为何这个故事会在民间广为流传呢?我们开头说过,泗州的百姓并不敢直接抨击清王朝,只能迁怒在朱元璋身上,实际上,跟凤阳花鼓一样,清王朝为了巩固统治,也乐于见到明王朝的统治者被抹黑,就放任甚至是推波助澜这种传说在民间流行。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在看待过去的历史时要理智思考,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得出自己的答案,而不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朕要跪下吗,方丈答了八个字救了全寺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的汉语一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即使是相同的字眼也能够延伸出许许多多不同的含义,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语言的艺术往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朱元璋拜佛时,方丈就凭借语言的艺术,巧妙的回答了,皇帝用不用跪佛的问题,救了全寺人,他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朱元璋与佛的不解之缘 朱元璋是中国古代将

  • 明朝锦衣卫服饰有哪些,多大的官才能穿斗牛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建国初期,朱元璋所颁布的种种制度,都让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对于明朝的了解,更多人第一反应是身着闪瞎人眼的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锦衣卫,作为明朝特有的一支队伍存在,他的出现可谓是万众瞩目。武艺高强、飞檐走壁、衣着华丽、权势滔天等等都是他的代表名词。不过,这

  • 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是什么?对明朝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代开始,白银就已经开始在普通市场上流通,于是就有了我们在电视剧中的经典台词:“这个几两银子?”这种用白银代替货币的状况,一直到了清朝末年,所以我们在读历史时看到和列强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都是支付白银。这种用白银代替原有货币行使的状况在历史上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名叫“白银货币化”。白银的货币化在中国

  • 明朝女性服饰花纹别样、款式潮流,男性服饰令人头疼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明王朝 根据历史书中的记载得知,明王朝的经济发展是逐渐往上坡路发展的,尤其是中期时,百姓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皇家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说来有意思,明朝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一个皇家财富没有百姓多的朝代。很多朝中官员都放弃仕途,转而回家种田。因为当时大家普遍认为,做一个普通人比当官赚钱得多,毕

  • 明朝共有16位皇帝,将他们的名字连起来看,将发现一个神奇的组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大明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汉王朝,人们对其的研究也不可谓不深。史官详尽的记载了明初至明末的276年的历史,专家依据史料对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王朝做了细致的研究。不得不说大明的发展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大明历代皇帝的轶闻趣事。若是提到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毫无疑问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了,关于

  • 北宋文学家——铸铜石雕黄庭坚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玻璃钢人物雕塑,黄庭坚历史名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铸铜人物雕塑,黄庭坚铸铜人物雕塑,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 张耒 、 晁补之 、 秦观 都游学于 苏轼 门下,合称为“ 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的诗,被 苏轼 称为“ 山谷体

  • 这个没有“史”,却满满历史秘辛的西夏7大不可思议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请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没有“史”,却满满历史秘辛的西夏7大不可思议之谜之一。 1号不思议之谜──西夏无史 西夏国因武士骁勇善战而大名鼎鼎,在武侠小说中相当有名,怎么会没有历史呢?并非西夏没有历史,而是西夏被蒙古所灭后,后继的朝代(元朝)没有帮他写史书,所以成了中国历史上极少数没有“正史”的朝

  • 历史廉政人物雕塑——包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铸铜廉政主题历史人物包拯雕塑玻璃钢、铸铜、廉政主题人物雕塑包拯廉洁公正主题人物雕塑传承经典中式文化经久耐用的传统手工雕刻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 技术革新和法律保护,助推宋代海外贸易登峰造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文 | 郑渝川本号原创首发宋代的陆地边界相较于唐代大为紧缩。唐代的华北,大部成为辽朝领土。而西北甘肃、宁夏等地又是西夏领土。这也相当程度上断绝了宋代通往西域、中亚的陆路交通。到了南宋,黄河流域全面被金朝控制。强邻并起,外患严重,两宋的军费开销对于财政构成了极大压力。这是两宋格外重视

  • 宋元大舟屡创纪录,明代福船堪称航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有学者说,大洋航道的开拓,终于将全世界人类社会,经由经济网络联结为一体。中国东邻太平洋,本即欧洲东来的主要目的地,面临这一世界新形势,中国承受的变化,其实甚为巨大。其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则是中国人走向了海洋,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加入了海上势力的角逐,也开辟了许多华人聚居的地点。东吴温麻船已具规模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