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问道士自己寿命,道士:“比我多一日”朱元璋:“砍了!”

朱元璋问道士自己寿命,道士:“比我多一日”朱元璋:“砍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620 更新时间:2024/1/10 17:04:32

从古至今,中国出了数不胜数的奇人异士。有的是有真材实料的。但也有着本事不济,不过善于抓人心理的人,这一类人虽然没有真才实学,但却能敏锐的抓住当事人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谋利的目的。以古人的受教育水平来说,想要分辨真假相术师是极为不易的。

因此大多数人遇见道士都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但也有一小部分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就比如明初之时,朱元璋的曾在一次体察民情中偶遇一名算命先生,也正好他像算算自己的运势,并考验此人是否有真才实学。可让人想不到的是朱元璋竟下令杀了此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不同寻常的明王朝

明王朝的建立与历代王朝建立都是不同的,朱元璋来自于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不同于其他帝王,就连同是白手起家的刘邦,在起义之前其实也是一个亭长。

但朱元璋确实地地道道的二手草根,他曾为了生活给地主放过牛,更因家庭负担不起,而被送去寺庙出家。要知道元末饥荒严重,大多数人民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哪怕是香火鼎盛的寺庙也不复往日的风光,无法承担数量众多的弟子,因此朱元璋被迫离开寺庙过上了乞讨的生活。

彼时的朝廷的腐朽导致民间的疾苦,因此民间便有人号召百姓一起推翻元朝的统治,也就是各方起义军,郭子兴便是其中一股较强的起义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郭子兴是改变朱元璋一生的人。四处乞讨的朱元璋经人推荐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军,因他踏实肯干又具有极高的军事天赋,深得郭子兴的喜爱。

后来郭子兴为了拉拢朱元璋,更是将自己的义女许配给了朱元璋,也就是千古贤后——马皇后,并提拔朱元璋成为了首领人物。朱元璋为人仗义,特别照拂自己手下的兄弟,因此军中上下好评一片,深得广大军士的信赖。

后因种种矛盾,朱元璋脱离了郭子兴并组建了自己的势力,打出一片名堂,当时起义军集团众多,既在抗击元朝,同时又要防备着其他起义军。

为推翻元朝的统治朱元璋广纳贤士,唯才是举,队伍在他的带领下不断地扩大,最终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随后朱元璋开始整顿己方势力,挥军北上,一举推翻元朝的昏暗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

抑流言,稳天下

但是天下动乱已久,哪怕现今天下归一,百姓的心里依旧充满着对未知的恐惧,受固有知识的影响,百姓只得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虚无飘渺的命运上,相术师无疑成为百姓眼中的救命稻草。

自古以来只有少数奇人异士才能掌握玄妙的命理之学,有些以招摇撞骗为生的人看到了新的赚钱门路。他们靠一张嘴以及一些玄乎其玄的命理知识直接唬住了百姓。其实不仅没有解决百姓心中的忧虑,还使得百姓对未来更加恐慌。

自小就混迹与民间的朱元璋自然知道这些江湖骗子的把戏,所以为了了解大明建国后百姓的生活水平,解决江湖骗子欺骗、扰乱人心的现象,朱元璋决定亲自来民间走一遭。

一路走来,身着华丽的朱元璋一行人成为了街上最引人注目的存在了,不少人都猜测朱元璋一行人是哪里来的达官贵人。朱元璋在体察民情只是还不忘寻找着算命先生,说巧不巧,街边征友一位营业的算命先生,朱元璋直接走到他的面前询问起了自己最近的运势。

算命先生凭借多年行走江湖的经验,一眼看出朱元璋一行人非富即贵,眼珠子一转,说了不少的好话,想着让其高兴,说不定还能多赏自己几个钱。谁知朱元璋根本不信命,若是信命又怎会有草根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对这个先生的回答很是不满意,更是直接询问起了自己的寿命!

算命先生一听就觉得事情不对劲,便抖了个机灵。直接放话朱元璋会比自己多活一天,料想如此回答,朱元璋不会把他怎么样。

很显然他低估了朱元璋的手段,朱元璋丝毫不顾及身边人的阻拦,当街便将其斩杀。如此行径惹得百姓担忧起了他的性命,更多的还是觉得他过于冲动了,朱元璋丝毫没有因为算命先生的言论而心生怯意,大摇大摆的径直离开了这里。

百姓并不知道算命先生是骗子,更不知道朱元璋就是大明的皇帝。第二天朱元璋精气十足的走上了街道,就像是像百姓宣告命理之学不可信一般,而百姓也知道了算命先生是个骗子。

有了朱元璋的以身示范,百姓不在盲目的相信相术师了,更别说信命了,民心也日益稳固了。随着大明一系列利民政策的下达,民心越发稳固,民众幸福感不断提升,大明也稳定有序的发展了起来。

结语

人不能总是将自己的未来寄予虚无缥缈的命运,想要得到什么就需要我们去不断地争取,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诚如朱元璋,开局一个碗,结局整片天下,怕不是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吧,他一生不信命,他只信任他自己!

无论遇到多搭的困难与挫折,我希望大家都不要放弃,更不要学算命先生一样,坑蒙拐骗获取不义之财,毕竟善恶到头终有报。我们要向明太祖朱元璋一样,敢于拼搏,敢于挑战命运。以强大的内心,勇敢果断地应对一切困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抢了陈友谅的女人,生了个儿子,却让朱元璋后悔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谣,诉说着流离失所的百姓的痛苦。在这首民谣中,百姓对明太祖朱元璋的评价似乎不太高。其实,一首歌谣在流传过程中肯定有不同版本,在明朝,百姓肯定不敢在歌谣中直呼朱皇帝,可以推测,开头的民谣是清朝时期的版本。

  •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朕要跪下吗,方丈答了八个字救了全寺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的汉语一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即使是相同的字眼也能够延伸出许许多多不同的含义,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语言的艺术往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朱元璋拜佛时,方丈就凭借语言的艺术,巧妙的回答了,皇帝用不用跪佛的问题,救了全寺人,他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朱元璋与佛的不解之缘 朱元璋是中国古代将

  • 明朝锦衣卫服饰有哪些,多大的官才能穿斗牛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建国初期,朱元璋所颁布的种种制度,都让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对于明朝的了解,更多人第一反应是身着闪瞎人眼的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锦衣卫,作为明朝特有的一支队伍存在,他的出现可谓是万众瞩目。武艺高强、飞檐走壁、衣着华丽、权势滔天等等都是他的代表名词。不过,这

  • 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是什么?对明朝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代开始,白银就已经开始在普通市场上流通,于是就有了我们在电视剧中的经典台词:“这个几两银子?”这种用白银代替货币的状况,一直到了清朝末年,所以我们在读历史时看到和列强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都是支付白银。这种用白银代替原有货币行使的状况在历史上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名叫“白银货币化”。白银的货币化在中国

  • 明朝女性服饰花纹别样、款式潮流,男性服饰令人头疼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明王朝 根据历史书中的记载得知,明王朝的经济发展是逐渐往上坡路发展的,尤其是中期时,百姓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皇家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说来有意思,明朝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一个皇家财富没有百姓多的朝代。很多朝中官员都放弃仕途,转而回家种田。因为当时大家普遍认为,做一个普通人比当官赚钱得多,毕

  • 明朝共有16位皇帝,将他们的名字连起来看,将发现一个神奇的组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大明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汉王朝,人们对其的研究也不可谓不深。史官详尽的记载了明初至明末的276年的历史,专家依据史料对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王朝做了细致的研究。不得不说大明的发展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大明历代皇帝的轶闻趣事。若是提到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毫无疑问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了,关于

  • 北宋文学家——铸铜石雕黄庭坚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玻璃钢人物雕塑,黄庭坚历史名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铸铜人物雕塑,黄庭坚铸铜人物雕塑,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 张耒 、 晁补之 、 秦观 都游学于 苏轼 门下,合称为“ 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的诗,被 苏轼 称为“ 山谷体

  • 这个没有“史”,却满满历史秘辛的西夏7大不可思议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请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没有“史”,却满满历史秘辛的西夏7大不可思议之谜之一。 1号不思议之谜──西夏无史 西夏国因武士骁勇善战而大名鼎鼎,在武侠小说中相当有名,怎么会没有历史呢?并非西夏没有历史,而是西夏被蒙古所灭后,后继的朝代(元朝)没有帮他写史书,所以成了中国历史上极少数没有“正史”的朝

  • 历史廉政人物雕塑——包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铸铜廉政主题历史人物包拯雕塑玻璃钢、铸铜、廉政主题人物雕塑包拯廉洁公正主题人物雕塑传承经典中式文化经久耐用的传统手工雕刻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 技术革新和法律保护,助推宋代海外贸易登峰造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文 | 郑渝川本号原创首发宋代的陆地边界相较于唐代大为紧缩。唐代的华北,大部成为辽朝领土。而西北甘肃、宁夏等地又是西夏领土。这也相当程度上断绝了宋代通往西域、中亚的陆路交通。到了南宋,黄河流域全面被金朝控制。强邻并起,外患严重,两宋的军费开销对于财政构成了极大压力。这是两宋格外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