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锦衣卫服饰有哪些,多大的官才能穿斗牛服?

明朝锦衣卫服饰有哪些,多大的官才能穿斗牛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397 更新时间:2024/1/17 19:37:42

明朝建国初期,朱元璋所颁布的种种制度,都让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化等方面的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对于明朝的了解,更多人第一反应是身着闪瞎人眼的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锦衣卫,作为明朝特有的一支队伍存在,他的出现可谓是万众瞩目。武艺高强、飞檐走壁、衣着华丽、权势滔天等等都是他的代表名词。

不过,这一切的形象都源自于电视剧对他们的塑造,那么,真实的明朝锦衣卫到底是怎样的呢?

一、锦衣卫爆款服饰:飞鱼服

从明朝建立之初,到明朝统治结束,锦衣卫一直犹如神一样的存在。锦衣卫,前身是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而后改为“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侍卫,同时也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

因是朱元璋专门设立的机构,锦衣卫非受皇帝的信任,在他们的职责承担宫廷守卫之外,最重要的是承担监察百官的职责。情报,是一国天子掌握天下动的关键存在,虽说他们的官品不高,但他们的实权极大,朱元璋是他们的直接领导人,除此之外,任人的命令他们不听。

监察百官这一条就让锦衣卫的地位凌驾于众人之上。同样的,与地位相匹配的还有他们独有的服饰——飞鱼服。

飞鱼服是历史上锦衣卫常备的服饰,龙首鱼身的花纹,制作过程十分特殊。

服饰采用云锦中的妆花罗、妆花纱、妆花娟合制而成,并绣上著名的飞鱼纹,整个服饰呈现大红色。所谓飞鱼纹,并不是会飞的鱼,而是一种龙首鱼身的动物,这是皇帝幻想出来的生物。

制作工艺的复杂,选材的讲究,花纹的奇特,都让这件衣服华美异常,用精美绝伦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不过,作为皇帝的仪仗队,贴身伺候的侍卫,他们的出现自然也代表着天家的颜面,所穿之物就不能太过随便。

一身大红飞鱼服、腰佩同样绝美的绣春刀,这一出场就能震惊众人的衣着,也就成为了锦衣卫的终极目标。不是所有锦衣卫都能穿上飞鱼服,锦衣卫中同样实行朝中百官的等级制度,有着固有的品阶级别。而大红飞鱼服,就是属于品阶最高的人才能拥有的荣耀。

除了飞鱼服之外,皇帝对待锦衣卫可谓是十分大方,要说朱元璋在对待朝官的俸禄上很是吝啬,但对自己的亲信却是极其大方。并且,因为锦衣卫特殊的地位存在,飞鱼服也被当成一种皇帝信赖官员的一种赏赐。根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常常赏赐飞鱼服给一些武将,虽说作为赏赐的飞鱼服除了飞鱼之外,并没有特殊的制式,但依然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

飞鱼服象征的权势、地位惹眼,出于一种对权利的追求和向往,不少朝官以及富豪都变得极其虚伪,私穿飞鱼服。按理说,这是皇帝亲赐的服装,旁人不可随意穿,寻常人更是达不到接触的层次。然而,很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由于飞鱼服没有统一规制,更没有专门的机构制作,这就给有心之人有机可乘了。

随之时间的推移,到了明朝中后期,全国上下只要有权有势的人都喜欢穿着这类服饰,飞鱼的标志早已不仅仅专属锦衣卫了。对此,朝廷也想过不少办法制止这类仿制品,但终究由于民间大量的需求,难以起到效果。

飞鱼服的流行,不仅仅是独有的图腾,而是它的华贵精美。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人们对于着装的审美标准,从朴素转为崇尚奢靡。这类风气一出现,便如雨后的春笋般,狂涨,哪怕是朝廷都难以幸免。如此情况下,朝廷也就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任由飞鱼服泛滥大街小巷。

帝制时期,等级观念刻入人们的骨髓中,衣服上的图腾成为最重要的区别阶级的标志。

二、比飞鱼服还要珍贵的地位象征

锦衣卫中,除去华贵的飞鱼服,还有比飞鱼服更为珍贵、地位象征更高的衣服——蟒服。

蟒服:“蟒衣如像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

这是万历年间的史书描述的蟒服。蟒服不同于飞鱼服龙首鱼身的花纹,而是以蟒,作为标志。而在蟒中,又分为坐蟒和单蟒。从花纹便能看出蟒服的尊贵,因为对于古人而言,蟒是仅次于龙的存在。历史上,大多数似的朝代中蟒服都是太子的专用图腾。

而在明朝,却将蟒服作为锦衣卫高级领导者的专属,这一点至今看来还匪夷所思。当然,能够有资格穿着蟒服的人,也必须是皇帝十分信任的人,并且还必须由皇帝亲赐。同样,皇帝依然将蟒服作为了一种荣耀,赏赐给朝中受赏识的重臣,甚至连一些伺候在皇帝身边的宦官都有机会得到蟒服。

不过,虽然规矩是这样,但通过查阅史书就能发现,历史上真正得到蟒服的人没几个。

三、更为少见的斗牛服

斗牛服可不是服饰上绣上牛的图样,而是与皇帝常穿的龙衮服相似,因此它也是除蟒服之外,又一高品阶的专属服装,朝中一品的大臣能穿着

飞鱼服、蟒服、斗牛服,毫无疑问都是皇帝亲赐的服装,其代表的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虽说都是锦衣卫的服装,但真正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飞鱼服。由于是皇帝亲赐的服装,在穿着上也极为讲究。

一是,服装皆用于和皇帝一起参加正式场合,三种服饰都非常珍贵,可不能随意在练武中损坏了;二是,小心翼翼的存放,平日里需要好好照顾这些衣服,不能有丝毫的损坏,毕竟这可是代表皇帝的恩宠,一但弄坏那可就是对皇帝大不敬。

不过,相比飞鱼服、蟒服、斗牛服的珍贵和少见,武备常服却更能代表平日中的锦衣卫形象。

它区别于前三种,是锦衣卫的锦绣常服。还有一些品阶较低的锦衣卫以校尉官服为主要的官服,这两类服饰明显区别于明朝的武官服饰,成为独立的存在。

锦衣卫中也不是每一个人都风光无限,更多的还是平凡人,校尉官服的普遍存在就能说明这个问题。锦衣卫是世袭制职位,有些家族世世代代都是锦衣卫人,传承的不仅是锦衣卫的职位还有校尉官服,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早已让原本光鲜亮丽的校尉官服变得破烂不堪。

锦衣卫是一个特别且神秘的存在,没人知道他们的势力范围有多大,更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能力有多强。锦衣卫能监察百官,同时更负责全国并辐射周边的暗杀活动。根据史书记载,明朝周边的国家,以及国内的各大省市都有大量的锦衣卫探子,他们负责搜集各国、各地区的情报,将所有情报汇总至皇帝一人。巨大的情报网,让他们成为明朝皇帝执政期间必不可少的耳目,皇帝掌握着他们的生杀大权。

不过虽说外省市的锦衣卫探子多为锦衣卫骨干,但其实他们的衣着反而没有在明朝京都的锦衣卫衣着华丽。辨认他们的方法也不再停留在服饰表面,而是依靠贴身令牌。毕竟在外当探子可是个高危行业,刀口舔血的日子,让锦衣卫有着异于常人的警惕性,而伪装也成为了他们的必备技能。由此,象征身份的服装自然就不能穿了。

锦衣卫都是武功高强的人吗?创建之初,也许锦衣卫的人选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然而随着世袭制的传承,对于人才的选拔也就不是凭能力了,而是拼爹。这种选拔机制下,注水成分就太多了,尤其是底层锦衣卫。

服饰是一方面,另外还有他们的绣春刀,这是结合倭刀的特点,再以明朝的刀具为基础,研制出来的一款佩刀,也是锦衣卫的绝对象征。随着军事的不断发展,绣春刀逐渐被火器代替。明朝后期,锦衣卫不再是情报、暗杀组织的存在,还是军火的制造机构,他们有专门研发火器的地方,同时还承载着生产的工作。

结语

一直以来,锦衣卫都是特别的存在,独立且凌驾于文武百官的行政机构,赋予了他们更多的权利。而暗杀、搜集情报等见不得光的工作任务和内容,也让他们相比朝官的形象更为阴暗,这也是闻之色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毫无疑问,朱元璋创建的锦衣卫对朝廷的治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当然也会有其他的衍生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是什么?对明朝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代开始,白银就已经开始在普通市场上流通,于是就有了我们在电视剧中的经典台词:“这个几两银子?”这种用白银代替货币的状况,一直到了清朝末年,所以我们在读历史时看到和列强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都是支付白银。这种用白银代替原有货币行使的状况在历史上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名叫“白银货币化”。白银的货币化在中国

  • 明朝女性服饰花纹别样、款式潮流,男性服饰令人头疼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明王朝 根据历史书中的记载得知,明王朝的经济发展是逐渐往上坡路发展的,尤其是中期时,百姓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皇家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说来有意思,明朝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一个皇家财富没有百姓多的朝代。很多朝中官员都放弃仕途,转而回家种田。因为当时大家普遍认为,做一个普通人比当官赚钱得多,毕

  • 明朝共有16位皇帝,将他们的名字连起来看,将发现一个神奇的组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大明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汉王朝,人们对其的研究也不可谓不深。史官详尽的记载了明初至明末的276年的历史,专家依据史料对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王朝做了细致的研究。不得不说大明的发展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大明历代皇帝的轶闻趣事。若是提到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毫无疑问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了,关于

  • 北宋文学家——铸铜石雕黄庭坚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玻璃钢人物雕塑,黄庭坚历史名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铸铜人物雕塑,黄庭坚铸铜人物雕塑,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 张耒 、 晁补之 、 秦观 都游学于 苏轼 门下,合称为“ 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的诗,被 苏轼 称为“ 山谷体

  • 这个没有“史”,却满满历史秘辛的西夏7大不可思议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请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没有“史”,却满满历史秘辛的西夏7大不可思议之谜之一。 1号不思议之谜──西夏无史 西夏国因武士骁勇善战而大名鼎鼎,在武侠小说中相当有名,怎么会没有历史呢?并非西夏没有历史,而是西夏被蒙古所灭后,后继的朝代(元朝)没有帮他写史书,所以成了中国历史上极少数没有“正史”的朝

  • 历史廉政人物雕塑——包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铸铜廉政主题历史人物包拯雕塑玻璃钢、铸铜、廉政主题人物雕塑包拯廉洁公正主题人物雕塑传承经典中式文化经久耐用的传统手工雕刻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 技术革新和法律保护,助推宋代海外贸易登峰造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文 | 郑渝川本号原创首发宋代的陆地边界相较于唐代大为紧缩。唐代的华北,大部成为辽朝领土。而西北甘肃、宁夏等地又是西夏领土。这也相当程度上断绝了宋代通往西域、中亚的陆路交通。到了南宋,黄河流域全面被金朝控制。强邻并起,外患严重,两宋的军费开销对于财政构成了极大压力。这是两宋格外重视

  • 宋元大舟屡创纪录,明代福船堪称航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有学者说,大洋航道的开拓,终于将全世界人类社会,经由经济网络联结为一体。中国东邻太平洋,本即欧洲东来的主要目的地,面临这一世界新形势,中国承受的变化,其实甚为巨大。其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则是中国人走向了海洋,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加入了海上势力的角逐,也开辟了许多华人聚居的地点。东吴温麻船已具规模东吴

  • 馆藏精品:钧窑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酒泉市博物馆)钧窑盘金代钧窑盘,金代,口径20厘米,底径12.3厘米,高3.4厘米,重551克。敞口,浅弧腹,圈足。通体除圈足外均施以蓝釉,釉面略显光亮。钧窑主要位于今天的河南省神屋镇、八卦洞等地,因当时隶属于钧州,故名,属北方青瓷系统。现今河南省郏县、临汝、登封、安阳,河北省磁县,山西省浑

  • 宋朝皇帝的头骨竟被一个僧人割下做成酒器,朱元璋听了都感慨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明朝建立,向来以残暴著称的朱元璋听说了这件事情,都不禁感慨良久:“元朝和宋朝并非世仇,何必如此残忍地羞辱宋朝皇帝!”中华上下5000年的历史,让大家都知道,作为历朝历代的皇帝,生前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都会寻找适合的地方让自己死后能够得以安葬。但是盗墓者甚多,所以很多皇帝在挑选陵墓的时候尽量让其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