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原创唐朝西域仅仅驻军2万,为何比宋朝西北驻军几十万都管用?

原创唐朝西域仅仅驻军2万,为何比宋朝西北驻军几十万都管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434 更新时间:2023/12/9 18:55:13

这一切,显然不是某个单独的原因,所能造成的。

一、丝绸之路的衰落

直到唐代之前,西域对于中原的意义非比寻常。张骞通西域之后,经过几个世纪的开拓,逐渐形成了一条从长安到地中海的经济纽带。当时的世界强国,几乎都被这一条路给串联了起来。

中原的丝绸、瓷器源源不断地被交易出去;除了带回来大量的金银货币,还带回来香料、艺术品、以及各种对国家有战略意义的动植物。

这样一条通道,是值得拼死去维护的。大唐在西域驻军2万,已经是国力的极限了。

有关资料显示,往西域运送一次粮草,路上就要消耗6个月到1年的时间。一路上除了人吃马嚼,可以交付的物资往往十不存一。

照这样算下来,在西域养活2万大军的开支,如果放到中原地带的话,甚至可以养活20万大军。

不管怎么说,2万大军放西域是不够看的。为了达成经营西域的目的,西域都护拥有难以想象的权利,对西域诸国拉拢、分化,亦或是宣战,往往可以一言而决。

这样便构成了西域经营的,长安朝廷授权→都护府威慑→仆从军效命的体系。

虽然效率很高,但不得不说,西域都护便成为了事实上的土皇帝。朝廷对其的制约,也就仅仅只是他对朝廷的忠诚了。其中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安史之乱之后,随着大军的撤回,丝绸之路逐渐衰落,与之对应的是海运的兴起。

宋朝对武将的防备,简直防到骨头缝里去了。显然不会授予任武将如此大的权柄,更别说还是为了一个衰落了的丝绸之路了。

二、宋朝奇葩的军制

宋朝的武器装备,可以算作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但与之相对的是,宋朝的军制层层掣肘,也是扯淡到了巅峰;导致实力根本发挥不出来。

如果能摆脱掣肘的话,宋朝的军力也是相当可观的。就像宋哲宗站在皇帝的角度,坚定西用兵,打得西夏几乎灭国。

但可惜的是,这样的皇帝并不长命,宋朝的皇帝大都还是坚持“重抑武”那一套。

凡是行军作战,都要搞一个(或者一伙)文官监军来钳制武将。杨老令公便是死于监军的瞎指挥,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更扯淡的是,宋朝的军队(包含禁军在内),都没有自己专门的后勤管理体系。大军的后勤保障是由朝廷的转运使和地方来配合完成的。缺乏协调能力的两个部门,要是能做好保障工作那才怪了呢。

这样做的唯一好处便是方便朝廷,随时可以卡住不听话将领的喉咙,也把军队推到了随时断粮的风险里面。

反正都是混口饭吃,没必要给自己找不自在吧。至于什么大军跃进、千里迂回的玩意,咱们就不去玩了啊。

宋军打防御战还不错,一旦对外作战就开始拉稀,全是拜这种奇葩制度所赐。

三、战略中心的转移

经济中心的南移,以及海运的兴起,经济命脉已经不是非西域不可了。作为一个比较“怂”的正统政权,这自然是会影响国策的制定。

西夏不是打不过,这一点哲宗皇帝已经证明过了。一旦打下西夏通西域之后,就面临着把大把的粮饷往西域扔,还冒着武将背叛的风险。与其如此,还不如采取守势呢。

至于辽国,打起来确实难受,而且是宋、辽双方都很难受。宋朝以步兵为主,辽国以骑兵为主。

燕云十六州的格局就注定了,辽国一旦主动进攻,就得拿自己的骑兵去攻宋朝的坚城;反之宋朝进攻的话,就得到草原上拿人腿和马腿赛跑。谁主动谁吃亏!也就只能采取守势了。

既然,对西对北都只能采取守势,所以宋朝的重心便偏向了东南。南方的经济发展、泉州的海运开,都为宋朝带来不菲的收入。这样一来,更没有向苦寒之地发展的动力了。

简直形成了一个无解的循环:人在边关混日子,心却早就飘到了繁华的东南。打仗嘛,做做样子就得了。

写在最后:

武器装备堪称巅峰,兵员素质也相当不错的宋朝,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五渣,从宋朝建国“重文抑武”的思路中,就已经注定了。

华夏大地是个不缺乏奇迹的地方,只要你想就一切皆有可能。

想不想打?敢不敢打?敢放权多少?这都是决定战斗力的因素啊,可惜在这点上,宋朝做得确实很不好。

而这一切,又决定了周遭异族对你的敬畏程度。几十万的西北驻军都比不上唐朝的2万西域驻军,也就毫不奇怪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朝经济繁荣,技术先进,为何灭亡?这一群国家官员“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唐仲友还动用公款印书,包括《荀子》《扬子》等。印书本来不是坏事,但老唐把书印好,不是送到学校当教材,也不是给领导干部发放学习材料,而是以私人名义送给各路达官显贵,借助文脉搭上人脉,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网。这些都被朱熹当作证据,写进告状信里。但是皇帝始终不为所动,以至于告到最后,老朱连唐仲友生活作风有问

  • 北宋要灭南唐,李煜:我称臣行不行?赵匡胤回答成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意思就是说,处在一定的位置,就要负起一定的责任,不能够摇摆不定。一定要专心,一心一意地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位。 但是,不幸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对于本职工作的天赋。很多时候,虽然身处一定的位置,但是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其实这也是

  • 倘若他不死,李渊就没资格称帝,百姓给他修庙纪念,名字人人熟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隋朝二世而亡,命运和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何其相似,第一代帝王打下的天下,全都在第二代的手里毁于一旦,江山改姓!隋朝末年也和秦朝末年一样天下动荡,与秦汉之际楚汉之争时极为相似的情况再度出现了,当时人心归附、多方看好的窦建德饮恨而死,反而是李家父子成了最后的赢家。起于草莽,振臂一呼窦建德原先是河北地

  • 论交朋友的重要性!此人本是强盗,交对了朋友就成南宋著名画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队伍行出不远,有消息传来:康王赵构登上帝位,意欲在南方建立朝廷。听到这个消息,李唐冒死从金营中逃了出来,长途跋涉,南渡寻投宋高宗赵构。这一天,李唐走到太行山,突然从山上冲下一伙强盗。李唐惊恐万状,死死抱住行囊,强盗们一把夺过行囊,仔细翻检后,却发现除了颜料画笔,行囊中什么都没有。强盗们正要将他“咔嚓

  • 中国大遗址|锁阳城调查勘探记:始于唐代,废于西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多年前曾组织调查勘探小组,对锁阳城古遗址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调查、勘探、采集标本和部分清理工作等,基本摸清了锁阳城内外长期困扰人们研究思维的一些疑难问题。锁阳城始建于唐代,废于西夏,是目前保护最好,城内布局也最完整的一处西夏时期的城市遗迹。“从城内残留遗迹分析,其废弃时间当定格于西

  • 隋唐好汉里面谁的战马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演义评书之中,多有各种宝马。隋唐演义系列中基本每一个好汉都有一匹优质战马,比如雄阔海的黑煞兽、伍云召的照夜玉狮子、伍天锡的乌骓、罗成的西方小白龙、杨林的抓蹄白虎马、魏文通的九点桃花兽、定彦平的银点花斑豹、秦琼的透骨龙黄骠马、尉迟恭的抱月乌骓马、单雄信的青鬃马等等。这些马名字特异,也是极其骏异,都是

  • 价值67.91亿!杜甫酒业变身“小巨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 新出土唐代墓志,字字都有《兰亭》的影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他曾说:《兰亭序》从文字到书法都是假的!今天有了打脸的证据了,看来乱说话,终究是要还的。唐代新出土了一件墓志,非常出人意料!因其字字《兰亭序》的影子…太意外了,请容我静静地捋一捋逻辑关系…我所第一感受到的是,唐代学《兰亭序》的时髦,都已经溢到地表下边了。继续观察这些字,有些与《兰亭序》如同刻本一般,

  • 武则天男宠薛怀义,争风吃醋的悲剧,自然是不作就不会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武则天信佛,薛怀义其实并不是因为是和尚才得到武则天宠幸,而是因为当了和尚才方便武则天宠幸。最初的时候薛怀义并不是和尚,只是街头的一个小混混,千算万算谁也算不到,这个小混混能被千金公主看上,看来运气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很显然薛怀义运气不错。薛怀义被千金公主看上仅仅只是起点,把薛怀义送给武则天

  • 此人是节度使,他要杀杜甫,临出门发生一件怪事让他放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严武(726年—765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是唐朝中期大臣、诗人。严武的父亲是曾任中书侍郎的严挺之,为中唐名相,他的人品及声望在当时都是非常好的。由于有个好的出身,所以严武在仕途若是和杜甫相比,也确实是顺风顺水。当然,这与他本人的才能和卓著的战功是分不开的。做为诗人,严武远没有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