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对功臣说:你儿子剑法不错,功臣将儿子首级砍下扔在他面前

朱元璋对功臣说:你儿子剑法不错,功臣将儿子首级砍下扔在他面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94 更新时间:2024/1/19 4:15:20

明朝最令人称奇的莫过于开国君主朱元璋,这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君主。他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建立明朝。为何一次说功臣儿子剑法不错,功臣便把儿子首级砍下扔到他面前呢?

一、布衣出身

朱元璋和历史上其它君主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是由平民起家,最终统一天下的。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放在现在这个社会,根本无法想象这是怎么成功的。

难度越大越能突出朱元璋能力之强,朱元璋作战勇猛,又懂文墨,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他从参军入伍到开创自己的力量,一路上都是靠自己身先士卒,屡立战功得到。是实打实从战场上活下来的人。

可谓是天选之子,仿佛就是为了拯救黎民百姓而生,朱元璋从开创自己的队伍到建立明朝都是逆风局,打得最多的仗就是以少胜多的仗,这除了他本人的能力,和他身边的文臣武将也脱不开关系。

朱元璋开国的这套班底可谓是人才济济,有:大将常遇春,这个人被称为“常十万”,是因为他曾说“率十万之众,横行天下”;大将蓝玉,这个历史上仅有的五个“封狼居胥”之一;傅友德,这是一个从小将一路成长为大将的人物,后期的太子太师。

其他开国名臣还有:冯胜、沐英、耿炳文、汤和、邓愈、徐达以及华夏风云人物刘伯温。这些人每一个都是人中豪杰,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帮助,才使得朱元璋如虎添翼。

众所周知,明朝之所以开创盛世,正是因为朱元璋前期为明朝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朱元璋平息天下以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加强了君主集权,废除丞相,打击脏官,惩治坏人,事事亲为,日勤不懈,使得明朝初期百姓拥戴,逐渐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布衣出身的朱元璋节俭是历史上所有君主之最,建造宫殿的时候,不要求漂亮华丽,只求坚固耐用,为了警醒自己,还让人在宫墙上写了许多历史故事。朱元璋的饮食也很节俭,平日只吃粗茶淡饭,从不铺张浪费。

二、开国功臣

以此看来,朱元璋科举勤勉,惩办污吏,体恤百姓,提倡节俭,可谓是一代明君。那么当初那些追随他打天下的功臣,朱元璋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呢?他们又是什么待遇和下场呢?

其实这些功臣的下场真的不是很好,大多惨状令人唏嘘。汉明两朝是功臣下场最不好的两个朝代。就拿蓝玉大将军来说,蓝玉被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谋反,最后被牵连的人数多达一万五千人,天下将军几乎全部覆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蓝玉案”。

除规模较大的“蓝玉案”以外,还有一位功臣的遭遇也很是让人唏嘘。功臣里有一个叫傅友德的将军,他和朱元璋一样,出身贫苦,世代为农,后来元朝腐朽,民不聊生,他投身军旅。

追随朱元璋以后,傅友德屡立战功。随常遇春救安丰,参加鄱阳湖之战,攻武昌之战,破张士诚之战,又平定山东。安定汴洛,北渡黄河,兵来临清,向北挺进,攻占德州、沧州。

后来又西讨巴蜀、北战大漠、南征云贵。战功赫赫,威名远播。为明朝的开局立下了汗马功劳。傅友德作战坚毅果敢,常常亲冒矢石身先士卒,攻打武昌时,脸上被敌人射中,仍然死战不退,可见其勇猛。

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封傅友德为颍国公,念其功勋,又授予免死和世袭铁券。可谓显赫一时。可是这份显赫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到了朱元璋晚年,傅友德的处境愈加艰难。

朱元璋的儿子朱标是朱元璋选定的接班人,朱元璋为了巩固朱标的地位,特意给他留了一批能臣武将,但极其不幸的是,朱标英年早逝,年幼的皇长孙朱允炆并不能服众,为了加强皇权,朱元璋开始处理功臣。

三、父子双亡

傅友德就是其中之一,很多功臣都是以谋反的罪名被处理的,当时的汤河敏锐地觉察到朱元璋的用意,于是请辞回家养老。这才得以善终。傅友德早年和蓝玉来往密切,朱元璋对他起了疑心,后来便召傅友德进宫。

傅友德回到都城以后,朱元璋宴请文武百官,也命人传令傅友德参加。这时的傅友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十分小心谨慎。傅友德并不是自己赴宴,他的儿子也一同在宴会之上。

傅友德的儿子没有按照规定佩戴剑囊,这一疏漏不巧被朱元璋发现,朱元璋很不高兴,但是并没有立即发怒。转眼到了宴会开始,傅友德不知是什么原因,并不想吃喝,对面前的菜没有兴趣,被朱元璋看见。

回想起傅友德的儿子没有佩戴剑囊,傅友德又不吃菜,朱元璋震怒,于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训斥傅友德父子欺君罔上,不懂礼数。傅友德听到这话,赶紧跪下认错。

这时的朱元璋话锋一转对傅友德说道:“你儿子的剑法不错吧”。这句话表面看起来好像在夸奖,其实是别有用意,傅友德的儿子没有佩戴剑囊,朱元璋的意思是“是不是有谋反的企图?”于是傅友德听到这的时候十分害怕,朱元璋的心思傅友德又怎么会猜不到?

这时的傅友德已经濒临崩溃,因为朱元璋最近几年的所作所为,又除掉了不少功臣,傅友德这些年过得很是煎熬,自己为国家出生入死,却仍然不被朱元璋信任。

于是傅友德将儿子的首级砍下来扔到朱元璋的面前,没想到的是朱元璋震惊之余又冷笑着说傅友德残忍冷血,虎毒不食子,你却连自己儿子都不放过。

傅友德听到朱元璋这么说,气愤不已。问朱元璋“这不就是陛下想要的结果吗?陛下不就是想要我父子二人的性命吗?”说完之后当场拔剑自刎。

即使这样,朱元璋也没有放过他的家人,傅友德家人被下令发配边疆。一代名将就此陨落。令人不胜唏嘘。太平本是功臣定,不见功臣享太平。

总结:

俗语有“伴君如伴虎”,在古代历史中,许许多多的功臣都落了一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下场。权力是令人痴迷的,权力是令人不好把控的。

或许功臣是冤枉的,或许功臣是被权力迷了双眼,但是无论如何,他们这些功臣和开国君主打下太平盛世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君主应该记得他们的功勋。可最后却落得个悲惨的结局,令人唏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在位31年,诛杀15万贪官,为何大明贪官却越杀越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大明正是基于自身的亲身经历,布衣皇帝朱元璋在洪武一朝治贪方面是异常坚决的,其责贪之烈、律贪之严、治贪之效、惩贪之狠、反贪之久、在封建帝王中无人能出其右。朱元璋在位31年,先后发起6次大型肃贪,杀掉的贪官超过15万,比如他规定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敢贪污

  • 朱元璋问死囚:你姓什么?死囚回答后,朱元璋:放人,免死五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除战乱,定天下,从一介布衣登顶九五至尊,但除此之外,他也给很多人留下了暴戾多疑、滥杀无辜的印象。事实也是如此。在战场上,朱元璋靠一路征战拼杀当上皇帝。登基后,又靠杀伐果断的强硬手腕巩固帝位。朱元璋这一辈子,杀过的人,可以说是难以计数、骇人听闻;兴冤狱、建锦衣卫;开国功臣,杀;文人武将,杀。朱元璋在位

  • 朱元璋宴请功臣,众人欣喜赴宴,刘伯温看到菜后却说:大家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民间传说中,朱元璋执政后期,由于国力逐渐发展,国内经济平稳上升,国内显示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气。之前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开疆扩土的一些老臣,在没有了紧迫感和危急感之后,就开始趋于享受生活。朱元璋在建国初期给他们的高官厚禄更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从龙之功,是长汀栋梁,渐渐的开始认不清自己的身份,行事作风上就越发

  • 岳飞临刑前高呼自己没有罪,狱卒一语让其哑口无言:你的功劳太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的典故人人熟知,讲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一心为国抗击外敌的事。《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精忠报国。”岳飞死的很冤,以莫须有罪名害他的奸臣秦桧至今被人唾骂,害了这么一个民族英雄,只能遗臭万年。要知道,岳飞自二

  • 朱元璋71岁时朱棣65岁,在古代就算长寿,为何他们的子孙都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朱元璋、朱棣活到60多岁,嘉靖、万历等人活到50多岁,近10人30多岁因病去世,特别是明朝宣宗朱占基以来,朱元璋去世时年仅36岁。不像他的父亲和祖父,他不仅年轻,而且几乎没有继承人。当了十多年的皇帝,他有十几个妃嫔,只剩下两个。一位王子,一位是明英宗,另一位是明朝。没有办法获得其中少数人的数据,

  • 朱元璋喝茶的时候,突然把茶碗摔的老远:立即处死沈万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正在马皇后寝宫饮茶的朱元璋突然把茶碗摔的老远,身旁回话的太监吓得直哆嗦,就因为他说朱元璋喝的茶是沈万三进贡的,就惹的皇上如此龙颜大怒。本来连日来北伐大军节节捷报,让朱元璋如沐春风,心里美滋滋,顾不得夜黑风高,马皇后已经就寝,非让太监提着灯笼踏着夜色去了。马皇后急忙起床接驾,朱元璋落座后情绪十分高涨,

  • 朱元璋问沈万三:桌子上的猪蹄叫什么?沈万三用3个字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作为农民皇帝的代表,他成为了一朝君王,除了依赖于自身的聪明才智之外,更多的是得益于身边将领们的帮助,而朱元璋在正式坐在皇位上之后也做出了兔死狗烹的事情,也因为此类做法令朱元璋在臣民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明朝首富沈万三,他的财力富可敌国,但是朱元璋本身已疑心深重,绝对不允许一个人的财

  • 朱元璋为什么非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这几点原因是关键所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本人也曾经说过其“功比萧何”,还赐给他一张可以免除自己两次死亡,儿子一次死亡的丹书铁券。然而最终这张铁券也未能阻止得了,朱元璋想杀了他全家的心,这其中有哪些原因是关键所在?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我国有句俗话叫作:“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意思就是指很多开国之君,在江山稳定

  • 朱棣谋反登上皇位,意外发现朱允炆遗物,朱元璋秘密彻底瞒不住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临死前朱元璋把能给孙子铺的路都铺好,本来心满意足以为解决了朝廷内忧外患,可没想到朱允炆的叔叔们成了最大隐患,尤其是朱棣的实力和兵力,让朱允炆不得不忌惮,为了保全自己的皇位,朱允炆借着削藩之名开始针对朱棣,朱棣虽有十万大军,但造反来说这点兵力还不够,且若是真的成功就要背负骂名,若是失败一家人性命不保

  • 朱棣对徐皇后有多深情?子女几乎都是皇后所生,在其生前未立一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如今男女平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之所以对男女平等如此宣传,是因为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女子受到了太多的屈辱,如今思想开放了,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生而为人,大家都是第一次,没有谁比谁的命更低贱,男女都明白了这个道理,自然就加快了男女平等的速度了。不过我们也不用把古代想象成人间炼狱,其实在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