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与马皇后之谜

朱元璋与马皇后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831 更新时间:2024/1/21 16:44:49

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姓马。她出身贫寒,是底层劳动人民的女儿。有部电视剧叫《大脚马皇后》,说的就是朱元璋这位平民皇后的故事。

传说朱元璋有一次微服出巡,走到一条小巷子里,看见墙上画了一个妇人,抱着个大西瓜,还长了一双大脚,旁边写的是“淮西夫人好大脚”,淮西是朱元璋老家,所以他看后大怒,认为这幅画是在讽刺自己的大脚老婆,于是就下令把这个巷子里的人全杀光了。

马氏是郭子兴的养女,朱元璋投到郭子兴军中以后,郭子兴看这个人相貌挺怪异,可能不是一般人,而且还聪明能干,就把马氏许配给他。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站着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马氏就是朱元璋背后的女人,她嫁给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只是一个普通士兵,但是她还是尊重他、爱慕他,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他。

有一次朱元璋的老丈人郭子兴听信谗言,把朱元璋下了大狱。那时军中缺粮,将士们经常吃不饱,马氏心疼老公,就做了炊饼偷偷带到牢里给他吃,因为害怕被人发现,就把刚烙好的炊饼藏在怀里,滚烫的炊饼把自己的胸口都烫伤了,这让朱元璋十分感动。

朱元璋在前线打仗的时候,马氏就带领军队家属给前方的将士做衣服做鞋,让丈夫安心作战,没有后顾之忧。

后来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封结发妻子马氏为皇后。

做了皇后的马氏仍然坚持照顾朱元璋的饮食起居,凡是朱元璋吃的东西都由她亲自去做。老朱脾气不好,他生气的时候无人敢劝,只有马皇后说得上话。

马皇后非常节俭,她不喜欢华丽的服饰,平时穿的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经常教育后宫嫔妃们要节约用度。

有时候朱元璋在前朝接见大臣,谈完事情一看时间有些晚了,就留他们在宫里吃点儿工作餐,马皇后还会特意尝尝饭菜的味道,觉得不好吃就让人重做。她跟朱元璋说:“咱们省省就算了,但是对这些大臣可不能省,一定要让他们吃好喝好。”

有一次朱元璋跟马皇后说:“要不你找找你们家亲戚,我给他们封个官儿当当,也表示一下我的心意。”马皇后拒绝了,她说:“我家的人是外家,既不姓朱,也不是功臣,给他们封官儿不适合。”多么伟大的一位女性!

马皇后不愧为一代贤后,她以身作则,给后妃做了很好的榜样,后宫和谐了,朱元璋也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治理国家上。

伴君如伴虎,何况是伴着朱元璋这样一个喜怒无常翻脸不认人的男人呢,为了让朱元璋少杀人少发脾气,马皇后也费了不少心去劝他。

因为胡惟庸一案,宋濂的儿子也牵扯到其中,宋濂作为犯人的老爸,当然也要受到牵连,可是宋濂又是太子的老师。马皇后就对朱元璋说:“皇上不能处罚宋濂,老百姓家请一个老师还要一直尊重他呢,咱们帝王家庭又怎么能失了礼仪呢?”朱元璋觉得很对,于是宋濂幸运地被安排到茂州没有被处死。

有一次朱元璋去太学看望太学生,这些学生是公费读书的,靠国家给他们的定期钱粮补助生活。马皇后马上想到他们的家属没有钱粮,怎么生活呢,她觉得再穷不能穷教育,就建议也给太学生的家属提供补助,朝廷为此还专门建了红板仓,其中储存的粮食和物品用于供给学生家属的日常生活。

朱元璋对这位结发妻子的感情非常深,皇后去世的时候他很悲痛,那几天每天都打雷下雨,朱元璋就找来一个叫宗泐的和尚,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宗泐给他念了首诗,诗云“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诗中把贤德慈悲的马皇后比作如来,说下雨是因为天在为她的死而悲伤落泪。朱元璋听了以后,伤心之情才缓解了一些。

马皇后死后被谥为孝慈高皇后,埋葬在孝陵,朱元璋怀念亡妻,从此再也没有立后。朱元璋作为皇帝,当然不可能只有一个老婆,除了皇后,他还有很多其他的嫔妃,据史书统计,朱元璋的后宫中封了名号的嫔妃有20个左右。

但朱元璋不是一个纵欲的人,在女色方面是很节制的。

朱元璋在攻打婺州时,有人为了拍他的马屁,给他进献了一个美女,这个美女不仅年轻漂亮还会写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朱元璋就收下了这份大礼,后来他再三思考,觉得这样做不对,只有能够控制欲望的人才会成功,就把这个大美女给杀了。

朱元璋对众老婆管得也很严,他让手下的儒臣编《女戒》,供老婆们阅读学习,要求她们不得干预政事。并且规定如果她们需要什么物品,必须开出清单,经过朱元璋本人批准,才可以到有关部门领取。

因为朱元璋对后宫的严格约束和管理,他在位期间没有出现过后妃、外戚干政之祸。

明朝实行殉葬制度,朱元璋死的时候,他的二十多个妃子成了殉葬的牺牲品,成为死在他手下的最后一批冤魂,所以表面上看这些女人在宫里光鲜靓丽,实际上她们的命运非常不幸,活着是皇帝的奴隶,死后也摆脱不掉给皇帝陪葬的悲惨命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对功臣说:你儿子剑法不错,功臣将儿子首级砍下扔在他面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最令人称奇的莫过于开国君主朱元璋,这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君主。他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建立明朝。为何一次说功臣儿子剑法不错,功臣便把儿子首级砍下扔到他面前呢?一、布衣出身朱元璋和历史上其它君主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是由平民起家,最终统一天下的。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放在现在这个社会,根本无法想象这

  • 朱元璋在位31年,诛杀15万贪官,为何大明贪官却越杀越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大明正是基于自身的亲身经历,布衣皇帝朱元璋在洪武一朝治贪方面是异常坚决的,其责贪之烈、律贪之严、治贪之效、惩贪之狠、反贪之久、在封建帝王中无人能出其右。朱元璋在位31年,先后发起6次大型肃贪,杀掉的贪官超过15万,比如他规定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敢贪污

  • 朱元璋问死囚:你姓什么?死囚回答后,朱元璋:放人,免死五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除战乱,定天下,从一介布衣登顶九五至尊,但除此之外,他也给很多人留下了暴戾多疑、滥杀无辜的印象。事实也是如此。在战场上,朱元璋靠一路征战拼杀当上皇帝。登基后,又靠杀伐果断的强硬手腕巩固帝位。朱元璋这一辈子,杀过的人,可以说是难以计数、骇人听闻;兴冤狱、建锦衣卫;开国功臣,杀;文人武将,杀。朱元璋在位

  • 朱元璋宴请功臣,众人欣喜赴宴,刘伯温看到菜后却说:大家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民间传说中,朱元璋执政后期,由于国力逐渐发展,国内经济平稳上升,国内显示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气。之前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开疆扩土的一些老臣,在没有了紧迫感和危急感之后,就开始趋于享受生活。朱元璋在建国初期给他们的高官厚禄更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从龙之功,是长汀栋梁,渐渐的开始认不清自己的身份,行事作风上就越发

  • 岳飞临刑前高呼自己没有罪,狱卒一语让其哑口无言:你的功劳太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的典故人人熟知,讲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一心为国抗击外敌的事。《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精忠报国。”岳飞死的很冤,以莫须有罪名害他的奸臣秦桧至今被人唾骂,害了这么一个民族英雄,只能遗臭万年。要知道,岳飞自二

  • 朱元璋71岁时朱棣65岁,在古代就算长寿,为何他们的子孙都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朱元璋、朱棣活到60多岁,嘉靖、万历等人活到50多岁,近10人30多岁因病去世,特别是明朝宣宗朱占基以来,朱元璋去世时年仅36岁。不像他的父亲和祖父,他不仅年轻,而且几乎没有继承人。当了十多年的皇帝,他有十几个妃嫔,只剩下两个。一位王子,一位是明英宗,另一位是明朝。没有办法获得其中少数人的数据,

  • 朱元璋喝茶的时候,突然把茶碗摔的老远:立即处死沈万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正在马皇后寝宫饮茶的朱元璋突然把茶碗摔的老远,身旁回话的太监吓得直哆嗦,就因为他说朱元璋喝的茶是沈万三进贡的,就惹的皇上如此龙颜大怒。本来连日来北伐大军节节捷报,让朱元璋如沐春风,心里美滋滋,顾不得夜黑风高,马皇后已经就寝,非让太监提着灯笼踏着夜色去了。马皇后急忙起床接驾,朱元璋落座后情绪十分高涨,

  • 朱元璋问沈万三:桌子上的猪蹄叫什么?沈万三用3个字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作为农民皇帝的代表,他成为了一朝君王,除了依赖于自身的聪明才智之外,更多的是得益于身边将领们的帮助,而朱元璋在正式坐在皇位上之后也做出了兔死狗烹的事情,也因为此类做法令朱元璋在臣民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明朝首富沈万三,他的财力富可敌国,但是朱元璋本身已疑心深重,绝对不允许一个人的财

  • 朱元璋为什么非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这几点原因是关键所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本人也曾经说过其“功比萧何”,还赐给他一张可以免除自己两次死亡,儿子一次死亡的丹书铁券。然而最终这张铁券也未能阻止得了,朱元璋想杀了他全家的心,这其中有哪些原因是关键所在?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我国有句俗话叫作:“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意思就是指很多开国之君,在江山稳定

  • 朱棣谋反登上皇位,意外发现朱允炆遗物,朱元璋秘密彻底瞒不住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临死前朱元璋把能给孙子铺的路都铺好,本来心满意足以为解决了朝廷内忧外患,可没想到朱允炆的叔叔们成了最大隐患,尤其是朱棣的实力和兵力,让朱允炆不得不忌惮,为了保全自己的皇位,朱允炆借着削藩之名开始针对朱棣,朱棣虽有十万大军,但造反来说这点兵力还不够,且若是真的成功就要背负骂名,若是失败一家人性命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