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空白期 青花秋夕诗意仕女庭院图大罐
尺寸:高35cm;直径21cm
成交价:RMB 1,725,000
拍卖会:永乐2022春季拍卖会
本品即为此一时期典型代表,颇具十五世纪中期特色,外壁以青花满饰,口沿及肩部折枝花卉纹,胫部环饰仰莲纹。腹部通景式绘饰仕女庭院图,于云气翻卷中楼阁隐现,洞石牡丹丛生,并以此为画面之终始,栏杆延伸而出,迭石点缀其间,仕女执扇沿阑干于庭院中穿行,身后二女协侍,一提灯,一捧盖盒。所绘纹样沿袭明初常见的一笔勾勒法而又有所变化,特别是中锋运笔所绘的流云和人物,具有独到之处。云纹轮廓线宽广,沿着粗线内侧再用细笔划数层连接的弧状云纹或涡状云,日本陶瓷界称之为「云堂手」,为三朝所独有。另从所绘侍女服饰来看,因明早期「诏复衣冠如唐制」,故风格及造型仿中、晚唐时期服制,发式亦不再为元式辫发,多承袭唐宋时期汉人高髻。
所绘主题沿袭宣德时期仕女绘画之意境,据扬之水先生考证,此类美人图可与唐代诗人于良史《春山夜月》相关联,其诗载「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其中「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早在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上即出现过。《宋元诗会》中元代郑奎妻,亦将《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赋诗四首,并以此专咏闺阁之趣。至于明代,此四题被广泛运用于瓷器装饰之中,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宣德款青花仕女图碗,见录于《故宫藏瓷大系•宣德之部》(上),图20及图88;本品亦为此种闺阁之乐主题的延续,以仕女秉烛夜游庭院来表现闺秀风雅,而此种意境亦可追述至苏东坡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于此诗中体悟画意,无声而形象地描绘了六百年前那个月下清游的夜晚,将其定格于此方天地之中。
明空白期~成化 青花矾红九龙闹海图大碗
成交价:RMB 2,990,000
拍卖会:中国嘉德2021春季拍卖会
本品撇口,深弧腹,下承圈足,足端露胎处可见胎体坚白细腻。腹部青花矾红通景绘九龙闹海图,碗心为一青花立龙,外壁九条青龙呈俯仰之势,游走于矾红惊涛骇浪中,鬓须拂动,气势凛然。《易经》载“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为数之大者,五则位居正中,故历代多以其象征帝王。本品外壁九龙环绕,碗心一龙居中,体现了“九五之尊”这一专属的皇家的威仪。
此式大碗,创制于明宣德御窑,一经诞生,便成为明代御窑经典品种,延烧至嘉万时期,而且备受清代御窑所追慕。虽在明代陶瓷史上将正统至天顺时期称之为“空白期”,但通过考古及传世资料可知,这一时期御窑瓷器的生产并未停止,而且官窑质量未曾减退。本品虽不落款,但与宣窑同类型器物相比,其胎壁轻薄坚质,饱满端庄,青花发色清新淡雅,所绘龙纹身形纤长,姿态优雅,区别于永宣龙纹雄浑磅礴的气势,笔法轻盈流畅,焕发出一种简洁隽秀,富有动感的艺术效果。由此判断,本品当属明代空白期晚段至成化时期的御窑制品,尤值珍视。另外,从景德镇御窑厂出土资料可知,九龙闹海图作为明代御窑最为流行的瓷器装饰题材之一,曾装饰于梨壶、盘、高足碗、宫碗、仰盅碗、墩式碗等一系列明代宫廷用瓷之中,足见宫廷对于这一装饰题材的偏爱。
此外,明代同类型作品,尚有以青花海水为地矾红绘九龙纹者及青花留白作品存世,三者对比,可相映成趣。但与本品纹饰、尺寸完全一致者,目前仅见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的一件残器标本,更不见完整器流通于市,更显本品之珍罕。
本品装饰色彩醒目,红蓝交相辉映,气韵生动,不失为一件品质极佳的明代御窑佳作,颇值珍视。
明空白期 青花孔雀牡丹纹大盘
尺寸:直径52.5cm
成交价:RMB 952,000
器形硕大,绘工精细。器底露胎,胎土缜密。孔雀牡丹为主题纹饰,构图紧密,繁而不乱,延续了元青花的构图样式。器心两只孔雀,徘徊于山石牡丹之侧,一只扬爪回首,一只回首低鸣,姿态各异,相映成趣。大盘的内壁及外壁均绘有缠枝牡丹纹,舒展开阔。其缠枝牡丹纹之画法酷似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青花牡丹纹罐,可资比较。
此件大盘青花发色明快,层次丰富。整件作品气势宏大,适于陈设,极具观赏效果。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重要的。
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
国内一线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易会)藏品征集(yelin10723 叶老师)
征集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等;(钱币、邮票勿加,暂不征集)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鉴者傻,以藏学师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缘友者雅,以藏养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