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女儿,他们还是哥儿
“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这是汤和在朱元璋取得天下后,眼见天下太平,武将已无用武之地时对朱元璋说
的话。
此时
的朱元璋已经六十岁,随着自己年事已高,开始考虑自己身后事
的问题,他看着和自己一起打江山
的兄弟,一个个手握兵权,生龙活虎。再想着自己那个温和醇厚
的儿子,虽然也是一身
的君王气度,可要和这帮老流氓斗智斗勇,难免不掉坑里,自己可还想着江山永继呢!
汤和
的这番话在此时此刻说出来,可太合朱元璋
的胃口了。当下也没有丝毫
的挽留,欣欣然
的同意了,还大笔一挥,拨款给汤和盖了一座府邸。汤和大慰圣心也不是第一回了,他本就是朱元璋
的发小,从小玩到一起,对朱元璋
的性格和能力比常人更了解一些。要说,他是第一个承认朱元璋领导地位
的人,这在朱元璋刚刚加入郭子兴
的队伍就开始了,那是他还是千夫长,朱元璋不过是个新兵,但他却对朱元璋言听计从,对朱元璋在部队中迅速建立威望起了很大
的作用。
这还仅仅是开始,在以后每一次遇到众人不服或者有抢功现象
的时候,汤和总是义无反顾
的站在朱元璋这一边,为朱元璋着想,从不让他为难,甚至也让其他同僚也不好意思为难朱元璋。朱元璋虽然坐拥天下,但面对底下这一帮老臣,谁都是他
的恩人,说是臣下,其实有时候比老人还难伺候。有一个始终站稳自己
的立场,并做出一副为君分忧,不计私利模样
的老臣在,这些人也知道收敛一点。
很多人都说汤和得以在朱元璋
的功臣诛杀中全身而退是因为他会做人,其实这对汤和来说绝对不是有意
的,因为面对自己
的君王和老友,如果能够完完全全体察到对方
的需要和为难,还要去对着干,不管从情感和
时务上来说,根本就是不可能
的事。
人们对汤和最颇有微辞
的,莫过于他告发李善长这件事。其实我们从之前
的连串诛杀中能够感觉到,朱元璋
的杀机正盛,这个时候稍有机见者都会避其锋芒。可李善长不知道是不是年老昏庸,还是自恃有铁卷护身,从他最后问朱元璋那句话可以看出,这位大明第一功臣从来就没有危机意识,所以他才在那个时候去修葺房屋,你修就修吧,还要拉上汤和,汤和能感觉到此时朱元璋弦上
的箭慢慢转了过来,此时如不自保,他将和李善长一起跌入深渊;在妻儿老小
的性命面前,几十年
的革命情谊真
的不够分量。
其实汤和虽然保住了性命,并且哀荣盛耀,但实际上他还是失去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是嫁给朱元璋儿子
的,都说嫁给帝王家是一个荣耀,可他这个女儿就是死在夫家是帝王之家,不然,平常人家
的小儿女,出门踏踏青,何至于招来杀身之祸。
原来,为了防止王族之间发展自己
的势力,朱元璋规定,每一个王爷都不能踏出自己
的封地。汤和
的女儿女婿就是违反了这个规定,在封地之外去游玩了,结果朱元璋大怒,痛斥儿子,杀了儿媳。
如果是其他
的大臣,可能会抱怨朱元璋不念旧情,可汤和没有怨言
的接受了;因为国家新立,法制待守,他们小两口不懂事,朱元璋舍不得杀自己
的儿子,就是舍得杀自己
的儿子,女儿也是保不住
的。 不管论文韬还是武略,汤和都是有一点
的,但这些才能,在朱元璋那一大波能臣武将中并不拔尖,汤和真正能在刀锋血影中活下来,其实是对朱元璋需要
的真正了解和体谅。
如果汤和能在坟墓深处听到后人
的种种猜测,他也许会微笑:你们哪儿懂啊,我和朱重八是哥们儿。是啊,不管朱元璋是荒野里
的放牛娃,还是龙椅上
的九五之尊,他一直都拥有这样一个哥儿们——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