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奇人刘伯温!著书写出明朝百年兴衰,朱元璋看后大为震撼

大明奇人刘伯温!著书写出明朝百年兴衰,朱元璋看后大为震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036 更新时间:2024/1/20 6:32:15

穿越者刘伯

如果说在这人世间有穿越者的话,那我觉得刘伯温是第一位。他顺应历史发展的动向,在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刘伯温又叫刘基,一个最像穿越者的人。他天资聪颖,读书虽然没达到一目十行的地步,但也可以一目七行了,别看他书读得快,他的记忆力也是特别出众的。他能够很快地掌握书本中的内容,就说他在府学读书时吧,和同龄的孩子们一起学《春秋经》,别人都只是捧着《春秋经》大声朗读,不明白其中的意义,而刘伯温他翻书默读两遍,就能倒背如流,对书本中的内容也是解读得十分清楚,就像早已看过了这本书,只是在温习里面的内容而已。

在古代能通过科举考试的,无不是饱读诗书、苦学多年的才子,但刘伯温仅仅12岁还在孩童时期就已经中了秀才,这让乡亲父老大为惊奇,都称他为神童。

刘伯温长大后,他的未卜先知能力逐渐显露头角。从茫茫人海中选中朱元璋,并陪他一统江山。在这个过程中,他用他的神机妙算帮助朱元璋度过很多困难。相传在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江南发生了一场特别严重的旱灾。看着当地因此民不聊生,朱元璋也是焦急万分,仰天长叹,“为什么会出现旱灾呢?要怎样上天才能够降雨呢?”长时间的干旱,导致灾民众多,也给朱元璋在当地的治理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

朱元璋突然想起自己还有刘伯温这个奇人呢,于是他问刘伯温怎么才能让上天降雨呢?没想到的是,刘伯温说当天没有降雨,是因为当地有非常多的冤假错案,将这些冤假错案都公正的判决后,雨水自然会来临,干旱也将得以解决。朱元璋听了之后,怕派别人不放心,就让刘伯温去调查一番。这一查,果然查出了许多冤假错案,当将这些案件一个个理清,将真相公布于天下后,还真就下了一场大雨。刘伯温不仅神机妙算,他还写出了许多惊世预言,这也是我说为什么刘伯温最像穿越者的原因。在他的众多预言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烧饼歌》,这不到40首诗组成的《烧饼歌》,精准地预测了明朝的发展。

《烧饼歌》

传说在公元1368年的一天早晨,朱元璋正在殿内吃烧饼,才刚吃一口,就收到刘伯温有事觐见的报告,刚想要说同意的时候,突然想到刘伯温神机妙算的事,打算考考他,看看到底有没有传闻中那么神。于是便将自己刚刚吃过的烧饼扣在了碗里,当一切准备充足后,便召见了刘伯温。当君臣之礼行毕,刘伯温入座后,突然说:“听闻先生见多识广,那先生可知这碗中扣的是什么?”刘伯温掐指一算,抬头便说:“这碗中的东西既像月亮又像太阳,还被陛下您咬了一口,是饼呀。”如此精准的预测,使朱元璋连连赞叹,先生真是神机妙算呀,朝廷中有像您这样的能人,真是我明朝之大幸。

在这件事后,《烧饼歌》也就诞生了。《烧饼歌》通篇不到2000字,也可以说是刘伯温和朱元璋的聊天记录,它最深的地方是完整地预测了大明王朝的未来。当然朱元璋在见识到刘伯温的神机妙算后,和平常人一样,开始询问自己的未来,以及大明朝的未来。虽然天机不可泄露,但面对天子的询问,刘伯温还是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他大致说的是,现在都城虽然巩固,防守得也很严密,外人是很难攻进来的,可能觉得没什么好担忧的了,不过或许会有燕子飞进来。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感受不到刘伯温的神情,那大家可要认真听好,我接下来说的可能要颠覆大家的想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刘伯温的预言到底有多神吧!

完美的预言

朱元璋在位期间,曾将儿孙封为藩王管理一方土地,在他去世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随后明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藩王的势力也逐渐增大开始影响到朝廷,于是大臣建议建文帝削藩,因燕王的势力最为庞大,所以他被选为第一个削藩对象。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反抗,发动了靖难之役。刘伯温说的“只恐燕子飞来”说的正是燕王朱棣。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并没有。刘伯温还预言了明朝末期魏忠贤祸乱朝纲的事情。他是这样说的:“阉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这样解释你或许就懂了。

东厂的建立制约了相权,“八千女鬼”不就是魏嘛,就是在说魏忠贤祸乱朝纲。可不真就是这样吗,东厂建立以后制约了相权一家独大,对社稷的稳固也算是出了一份力,但后期魏忠贤专权甚至都盖过了皇权,都开始自称“九千岁”了,可想而知当时他的权力是有多大,都快不讲皇帝放在眼里了。后来刘伯温还告诉朱元璋明朝天下的未来是“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说的是呀崇祯帝最后会在煤山自缢,朱家的政权到了顺治帝的时候也就彻底结束了。像李自成起兵、吴三桂出关,由此可以看出,刘伯温的预言准确地预测到明朝的历史,它所经历的大灾大难都在这首《烧饼歌》完整地体现了。

刘伯温的预言不仅体现在对明朝历史的精准预测上,他的一个《金陵塔碑文》也震惊了所有人。在1918年蒋介石进入南京时,南京城内常常会有奇怪的叫声传出,这让南京城的居民难以入眠。蒋介石听到了这个消息,出于好奇心,他彻查了南京城。他发现这个声音可能是由金陵塔传出的,于是他下令把金陵塔拆掉,想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随着金陵塔的拆除,一块儿碑文默默地出现在大家的眼前,这个碑文就是震惊所有人的《金陵塔碑文》,那么碑文中到底写的是什么?

《金陵塔碑文》

石碑经过岁月的操磨,上面大多数的字都已无法辨别。但有这么一句话非常清晰,那就是金陵塔,金陵塔;刘基建,介石拆;拆了金陵塔,居民自己拆。石碑上字的意思是,金陵塔呀,金陵塔呀,这是刘刘伯温建造的,蒋介石会将它拆除的。当金陵塔被拆掉之后,全国便会陷入内战之中。蒋介石得知石碑上的内容,当场就惊呆了,要知道刘伯温可是600年前的人物,他怎么知道600年后蒋介石会去拆金陵塔呢。更为神奇的是金陵塔拆除后国内陷入了内战之中。在1993年太白山的地震中,人们无意发现了《陕西太白山刘伯温碑记》,上面写道“若得过了大劫年,才算世间不老仙。

就是铜打铁罗汉,难过七月初一十三。任你金刚铁罗汉,除非善乃能保全。谨防人人艰难过,关过天番龙蛇年。”在龙蛇年间,意思是2024年到2025年间,而农历七月一十三指公历在8月31。整句话的意思是,人哪怕身体健壮像金刚罗汉一样,也很难保全自身,平安地度过瘟疫。并且这种情况存在的时间会非常的长,一直持续到2024年到2025年间。真是细思极恐,联想到现在的疫情,除我国外全球抗疫还没有取得突出的进展,国外的“毒王”,新的“毒株”不断产生,疫情真的有可能一直持续到2025年。在这里我真想说刘伯温真是神了,这是从2025年穿越到明代的吧。

不过理性地想一想,刘伯温说过的很多话,似是而非,将它套用在很多情况上都非常合理。并且有一些刘伯温的传说,可能是人们杜撰的,大家也不需要因此而惊慌,理性地看待预言。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刘伯温预言了很多天下大事,但他却没能算到自己的未来如何,难道这就是“医不自医,人不渡己”吗?刘伯温一生神机妙算,可千算万算还是没能躲得过被毒死的命运,晚年生病,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御医去给刘伯温治疗,但这病迟迟不见好也就算了,反倒还加重了,最后死于家中,享年65岁。直到后来胡惟庸死后,他谋反的罪状被揭发了,大家才知道刘伯温的真正死因。

好了,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你们觉得刘伯温是真的没有算到胡惟庸会害自己吗?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最后,喜欢子腾的记得点赞关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明名将汤和,63岁还向皇帝要100个美女,朱元璋:你能活下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影视形象相比其他开国皇帝来说,明太祖朱元璋疑心病更重,开国功臣,如李善长,胡惟庸,徐达,常遇春,甚至蓝玉,无一善终,能在老朱手下活下来的功臣,凤毛麟角,这其中,最令人称道的便是汤和。汤和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逃得过朱元璋的屠刀呢?是老朱感念同乡之情,才放过他,还是他有高招呢?一.起于同乡,知遇之

  • 崇祯治国有三次重大失误,哪怕少上一次,也不至于吊死煤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内忧、外患、财尽、吏治就是崇祯皇帝继位时,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这对于年轻且没有任何治国经验的崇祯帝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如果能解决以上几个问题,那么毫无疑问,大明朝或将进入中兴局面。事实证明,崇祯帝虽然励精图治,但终他一生也没有完成这个任务。而且崇祯帝执政的十七年中,还犯了不少错误,有些还是致命性的

  • 大明王朝对后世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近日看热播的《山河月明》,再次感叹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大明王朝统治中国276年,对中国后世的影响十分的深远。朱元璋这个草根皇帝,非常的不简单。朱元璋在位时的行政措施,和制定的许多制度,对中国的贡献巨大。一:大明王朝统治时期,是一个没有采取和亲政策的王朝。汉唐时期的几个朝代,为了缓和中央政权,同周边少数

  • 崇祯为何要亲手砍死自己女儿?看看北宋亡国公主的下场,就理解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现代人严重,古代公主可以说是最令人羡慕的存在,她们不用争夺皇位,运气好的,还能受到三朝皇帝的宠爱,比如清朝康熙年间的固伦荣宪公主,她就是康熙最宠爱的女儿,根据记载,荣宪公主母妃为荣妃马佳氏,父亲仅是个员外郎,康熙四年选秀入宫。从康熙六年开始,十年间,每年都会为康熙帝诞下皇子皇女,由此可见,马佳氏有

  • 大明朝的悬案之梃击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就看看发生的明末三大案之一的梃击案!何为梃击案?梃击案是发生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的一场有关太子朱常洛被刺杀的政治事件。梃击案背后主使是谁并无定论,有可能就是一场真正意义的谋杀,也有可能是太子自演自导的一出苦肉计,目的是借此陷害对手。背景:国本之争万历帝在位期间,王皇后无子,所以东林

  • 崇祯换成宋高宗赵构,也难以改变王朝颓势,国家灭亡已成定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崇祯和赵构都属于生性多疑,一个一味逃跑,另一个天子守国门1:朱由检和赵构有一个共同点,生性多疑,岳飞和袁崇焕是两个典型明思宗朱由检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的开国之君。但对于大将的猜忌都很重,崇祯相对来说疑心更重一点。南宋时期的岳飞完完全全是一代名将,可是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对整个抗金

  • 崇祯继承哥哥皇位,如何对待21岁,有“艳后”之称的皇嫂?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王朝气数已尽,那便同祖辈共同打拼的江山共存亡。明朝的君主大多有着这样的气节,而这样的气节也延续至后宫,上可追溯至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的贤惠贤明,下可追溯至野史众多的懿安皇后张嫣。张嫣何许人也?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嫂子,明熹宗朱由校的妻子。张嫣的一生围绕着朱家的两兄弟发生了许多故事,后世也由此产生了种种推

  • 大明帝国:朱棣造反真的是被逼无奈?还是早就想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在朱元璋与蒙元的交战中,随朱元璋一路北进,和大将徐达也学会了很多兵法,为明朝的统治立下了赫赫战功。朱元璋也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儿子,感觉特别像自己,在朱元璋所有的儿子中,朱棣的表现也是让自己十分满意。同时朱棣也是很有野心的人。朱棣朱元璋白手起家,可谓是真正的从一无所有建立起不可一

  • 崇祯缺钱?如果给他7000万两白银,明朝还能续命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绝症患者:看起来各个部件都有,丧失的却是免疫力。明朝亦如此。崇祯不过是接了一个看似完整的社稷。事实上,整个的国家机器已经是失效了。我们不能从崇祯开始研究晚明。明亡的核心因素是:自万历中晚期开始,多年忽视朝政,对明代的庙堂生态和中央执行力造成的持续破坏。别只盯着崇祯庙堂看啊,事实上,万历的拉胯治理已经

  • 大明王朝皇后、太后很多,可是从帝谥的荣耀,却不是人人都能享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实际上,大明王朝有为数众多的皇后、皇太后甚至太皇太后,为了自己的牌位能够进太庙而煞费苦心。可是哪怕皇帝本人有遗诏,并非“元配”的中宫皇后还是进不了太庙。今天笔者就来聊一聊明代皇后的谥号。从帝谥:明代皇后的最高荣耀对于历朝历代的皇后来说,“从帝谥”都是判断一个皇后地位的基本标准。什么叫从帝谥?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