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古代江南地区的棉纺织技术,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元代的黄道婆,她从当时的崖州(海南岛)带回棉纺织技术。1966年在兰溪出土的一条南宋棉毯改写了这个历史,将棉纺织史向前推进了约100年。
1966年8月,当时的兰溪县香溪公社密山大队发现一座南宋墓葬,墓中出土一条棉毯,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一条棉毯,现为一级文物。由于墓葬发现时间早,当时的兰溪对于文物的保存条件不足,出土的棉毯及其他文物一直藏在浙江省博物馆。
据悉,棉毯长2.51米、宽1.16米,棉毯上有用针线缝制的由81枚开元通宝和北宋钱币排列组成的6个互相连接的方胜纹图案。棉毯的出土,有力地证实了南宋时期婺州一带特别是兰溪的棉纺织业已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密山棉毯自展出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今年,为加快实现文化赋能,深度解码“宋韵文化”,推进宋代棉毯系列文物的活化利用,兰溪市博物馆充分挖掘具有兰溪辨识度的宋韵文化资源,精心策划了“国宝密山棉毯回家展”。
“这是密山棉毯首次回‘家’,是广大市民对密山棉毯期待的一种回应。”兰溪市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郑建明介绍,为了让密山棉毯“住”得够舒坦,市博物馆为其量身定制了“小窝”。“文物容易受到空气氧化、光照、霉菌和害虫的破坏。因此,我们设置了恒温恒湿的展柜,防止空气温湿度的波动。这样,文物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与此同时,密山棉毯回‘家’展将通过四个单元,引导市民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宋韵文化,进一步激发文化自信。”郑建明说。
据悉,南宋兰溪密山棉毯将于12月6日上午正式开展,直至明年3月15日,一同展出的还有60余件宋代文物,其间市民可以前往市博物馆一睹国宝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