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的四个儿子,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读,暴露李渊的野心

李渊的四个儿子,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读,暴露李渊的野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007 更新时间:2024/3/10 12:01:03

其中仅封建社会就跨越了三千多年,这段时间之内,我国的古代社会迎来了发展的巅峰时刻,随着时代的演进,中央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中央的权力差不多到达顶峰,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之中,出现了许多影响力遍及世界的盛世局面。

比如汉朝时期的大一统,隋朝时期的开皇之治,这些盛世局面的出现离不开当时相当重要的人物,皇帝,作为封建社会的权力掌控者,皇帝这个位置可以说是全天下的觊觎的,并且最具竞争力的都是朝中的大臣,但是身为人臣,造反的心思又不好直接表现。

所以经常会用一些独特的方式体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抱负,比如用名字,唐高祖李渊就是其中的典型,李渊的四个儿子,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就暴露了李渊的野心。

比李渊更早地展现

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可以说凭借一己之力为唐朝的兴盛繁荣奠定了基础,并且,李渊的野心早在其作为唐国公的时候就已经体现了,重点就是他的四个儿子,其实名字表示野心这种现象,在李渊之前就已经有人用过了,那就是汉昭烈皇帝,刘备

我们知道,刘备其实与李渊存在很多相同的地方,都是生逢乱世,都是满腔热血,心怀远大抱负,但是两人的立场不同,李渊是为了推翻固有的朝代,自己建功立业,而刘备则是希望乱世之中,自己延续固有的姓氏,建立自己的功业。

而刘备当时的情况要比李渊凄惨得多,身为皇族的刘备当时已经沦落到蹲在市场卖草鞋的地步,所以自己实现理想的道路也是非常的漫长和坎坷崎岖的,但是刘备并没有放弃,时时刻刻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和野心奋斗着。

抓住当时汉朝衰落的现状,凭借自己皇叔的身份,四处招贤纳士,广收英雄,更是得到诸葛亮这样的大贤大才,而后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和地盘,在汉献帝被害之后,登坛告祭,即皇帝之位,虽然百般推脱,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身为汉室后裔的刘备是有资格称帝的。

而刘备早在荆州问天买卦的时候,内心就已经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因为当时发誓的时候,说的是“若回得荆州,成就帝王之业。”此时的刘备就已经有了称帝的心思,而后刘备的野心,也是通过自己四个儿子的名字表现了出来。

通过三国,我们知道,刘备的四个儿子分别叫“刘封刘禅刘永刘理”这四个人的名字连在一起就是“封禅永理”大致意思就是昭告天下之人,我原本就是汉室宗亲,所以无论是封王还是称帝都是理所应当的。

而后这种用名字表现雄心壮志的现象,也发生在了李渊身上。

李渊的帝王之路

李渊当时身处的隋朝末年其实和当时刘备所处的汉朝情况是一样的,身为朝廷重臣的唐国公李渊亲眼目睹了朝廷的衰落,天下反隋的起义军队势力越来越大,自己心中那实现帝王之业的雄心壮志也被激发,但是最初的李渊其实是不愿意表露这一点的。

当时给了李渊台阶下的其实是他的儿子李世民,当时的李世民看见朝廷是这样的状况,其实已经开始起兵造反了,但是没敢告诉李渊,毕竟自己是唐国公的儿子,严格来算也是朝廷的人,这种做多少会遭到天下人的谩骂。

为了将生米煮成熟饭,李世民派遣自己手下的亲信去给李渊灌酒,李渊喝多了的时候,此人竟然上演了一出最早期的仙人跳,将晋阳宫中的美女找过来趁李渊醉酒给他事情,第二天告诉李渊这是谋反的死罪,反正也是一死,还不如直接起兵造反呢。

当时的李渊知道这是李世民搞的事情之后,还是非常生气的,连自己的父亲都敢算计,简直是胆大包天,尽管事情都发展到这个地步了,李渊竟然还是不同意造反,甚至还要把李世民送去报官,简直是离谱。最终在一群支持者苦口婆心的劝导之下,李渊终于是同意反隋了。

617年的时候,李渊正式起兵,虽说当时李渊当起兵之前表现出了一种被逼迫的状态,但是真正到了起兵的时候却是另外一番表现,面对三万多人的起义军队,先是列举了隋朝种种不可饶恕的罪名,而后还非常激昂的进行了战前动员。

李渊经过这一番操作,直接调动了在场所有人的热情,领导者的风范瞬间表露无疑,哪里还有一点不愿意造反的意思,李渊在煽动人心方面的能力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李渊的义举很快就引起了天下各个不满隋朝的地方纷纷响应。

大军到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当时的隋朝已经是摇摇欲坠,仅用了四个月时间,李渊就直接率大军攻入长安城,不得不说,李渊对自己的野心始终就是不肯承认,即使在攻入长安城之后,还在为自己打着掩护。

自己进入长安城后,为了不落一个造反的名声,将已经死亡的隋文帝封为了太上皇,将隋炀帝孙子当作傀儡,替代原来的皇帝,逼迫当时的傀儡皇帝将自己封为“唐王”不仅如此,还将自己的四个儿子分别封王。

不得不说李渊为了自己那不肯造反的名头做了不少准备,即使有称帝的机会也没有如此做,而是在傀儡皇帝的掩护之下逐渐蚕食权力,让自己的封王封侯变得合情合理,第二年,隋炀帝死后,才迫使傀儡皇帝将位置传给自己,此时的李渊才是名正言顺的当上了皇帝。

名字暴露的野心

虽说李渊为了自己堂堂正正地当上皇帝做了这么多事情,甚至还百般推辞和另立新君,但是这些种种做法到最后就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欲盖弥彰,李渊的这种种做法恰巧将他的野心暴露无疑,就连自己四个儿子的名字也像当年的刘备一样,展示着自己的野心。

长子李建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热门且现代化的名字,即使到了当今社会,我相信还有无数个同名同姓的李建成存在,因为这个密梓名字的寓意是非常明显的,所谓建成,放在古代就有建功立业和功成名就的意思,这里李渊的意思就非常明显了。

不但要问鼎天下,还要让自己的长子李建成继承自己的事业,建功立业,所以在四个儿子之中,李渊是最疼爱这个儿子的,甚至可以说是溺爱,早在李渊还是唐国公的时候,就已经将李建成封为王世子,而后在称帝之后又将他封为皇太子。

不仅如此,甚至连李建成的造反都可以原谅,当时的李建成受到了手下的蛊惑,竟然直接起兵造反,要提前当上皇帝,李渊知道之后也吓了一大跳,这种谋反的大罪本应该是千刀万剐的,结果到了李渊这里竟然直接当做无事发生,甚至连太子的位置都没有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李渊对李建成的期望之高,二儿子李世民,这个名字也包含了李渊的期望和野心,所谓世民,为济世安民之意,世,就是天下和社稷的意思,民,就是平民老百姓,但李渊最终也是没有想到,李世民最后不但实现了自己想要的济世安民,还建功立业,当上了皇帝。

不得不说,李世民是对李渊的野心最清楚的一个,当年造反的时候,李世民之所以给李渊台阶下,是早就看出他有这样的意思,而后李世民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不但立下了汗马功劳,还将李渊的野心继承到了自己身上。

原本是静待时机的,但是在见到李世民连背叛都可以原谅之后,直接采用政变的方式一举铲除对自己有威胁的势力,逼迫李渊将皇帝的位置传给自己,由此可见,李世民不但是野心勃勃,并且手段狠辣果决,比李渊是要厉害多了。

三儿子李玄霸,但是在剧中总是以李元霸的形象出现,这个名字无疑是李渊野心的再一次表现,玄在古代乃是苍天的意思,而霸大有称王称霸之意,所以李玄霸这个名字的含义就是称霸天下,一统江山,从这里,李渊的野心已经不再避讳了。

第四子李元吉,所谓元,一元复始,大有开创纪元的意思,意为改朝换代的开端,而吉,表面对自己儿子平安的美好寓意,其实意思对于自己来说有一定总结的意思,希望自己的野心没有任何阻碍的平安实现。

总结

所以说早从古代的时候开始,权力对于当时的所有人来说都是具有诱惑力的,尤其是皇帝这个位置,尤其是在朝代没落的时候,差不多是所有大臣的追求,而对于自己的野心,有人隐藏的很好,也有像李渊这样隐晦在名字之中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终其一生也解决不了的东北问题,大唐和后世王朝也解决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太宗李世民时期,大唐北境,设立六府七州,开疆叶尼塞河;大唐西境,设立安西都护府,征服高昌、焉耆和龟兹等西域诸国。但是,大唐的东北问题,却没有一个是太宗李世民时期解决的。不是李世民雄才不够,而是因为东北问题真的很难解决。与北方问题和西域问题相比,东北问题是一种质的不同。所以,天不假时,李世民在其有限

  • 朱元璋何以成功创造277年的朝代?明承元制和儒家化是根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明承元制”和“儒家化”是朱元璋成功的根本所在元朝在儒家化过程中对吏治、税收、荒政等方面的应对失败才导致元朝灭亡。而作为元朝错误政策影响下的老百姓,朱元璋在推翻元朝过程中及成功后,对前朝的革新也进行了重要吸取从而实现了新的改革。朱元璋一方面继承了元朝的某些政策,一方面又更加系统、强硬地推行了元朝的一

  • 李世民下令让400名死囚回家,要求秋后自觉回来问斩,结果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玄武门之变武力夺权得位不正,但在执政期间,李世民雄才大略对内宽赋薄税贤明治国开创了贞观之治,对外灭东突厥亲征高句丽,灭薛延陀,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可以说,李世民的文治武功都是非常出众的,堪比秦皇汉武。可以说,在初唐,李世民创造了很多奇迹。但是在李世民创造的奇迹里面,释放死囚这一事件最具传奇

  • 朱元璋以15子换天下功臣,傅友德:我们爷们的脑袋,送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难道朱元璋不怕这些人造反吗?不怕吗?首先,杀又不是一波波地杀,总有人会心存侥幸。像冯胜、傅友德这样的人总会觉得自己和皇帝近心存侥幸。其次,自己的儿子们已经大了,可以独当一面了。儿子们大了,北元也失去了威胁,朱元璋开始屠戮功臣:屠戮功臣时间分析朱元璋屠戮功臣的时间主要是: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

  • 明朝时南京何价值?这要从千古一帝赵匡胤说起,培育忠心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赵匡胤为什么是千古一帝,北宋的问题怨不着赵匡胤我一直在提一个观点“明朝北宋化”问题。在“千古一帝除秦始皇外谁有资格戴?宋太祖可以,朱洪武不行”一文中,有许多人从疆域角度、对外(这个对外是中国政权内的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含义说,与晚明、晚清时期的对外族入侵是本质的不同)反抗角度反对“赵匡胤是千古一帝

  • 李建成不是平庸之人,为何会被无名小卒出卖,最终让李世民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明确实是一个有勇有谋、文韬武略的君王。太子李建成比起他来,稍微逊色一些,但是翻阅典籍,发现李建成其实也并没有影视剧中演的那么不堪。作为太子,不学无术是不可能的,反倒文韬武略也甚是精通的。那么为什么身为太子,自己也不是平庸之辈,为什么会被李世民占尽先机?最后竟然死在了玄武门之变之中?其实,玄武门之

  • 李世民手下大将程咬金,真的是只会三板斧的莽汉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对程咬金的印象应该是这样的:傻憨憨、又高又壮有力气、心地善良又孝顺、只会三板斧。程咬金只会三板斧的典故尤其经典,《隋唐演义》中说,程咬金做梦梦到神仙教了他三十六路天罡斧,而程咬金醒来后只记得其中的三板斧,分别是掏耳朵、挖眼睛、剔牙齿。没临战场不管是神仙还是还是小兵,只用三板斧来回打,而且每次出招

  • 明朝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论朝廷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邱道隆和清朝的乾隆都看出了朝廷存在的价值葡萄牙帝国在占领马六甲藩属国后,通过海盗式掠夺、走私经济等形式,在与中国明朝的交往中看到了巨额利润。从而希望通过殖民占领方式打败明政府,但经过交往他们又迅速改变了主意。葡萄牙帝国系统通过使节建立两国间的“正常经贸关系”,像印度那样逐步殖民。这些阴谋不但被

  • 明朝唯一掌吏部管兵部双尚书,在唾骂中完成军事改革重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嘉靖决定向西方学习武器发展嘉靖之所以决定仿制佛郎机,一方面是因为军方推动;另一方也是明廷发现大明军事力量过于薄弱了。两次对葡萄牙冲突之后,1523年又爆发日本浪人在中国大地横冲直撞的争贡之役。再加上之前的正德朝在1519年的朱宸濠造反。这两次战役也展现出明军的各种问题。因此,明朝无论文武还是皇权都认

  • 历史上的仁君有很多,但五代十国的后蜀末帝孟昶却始终让人意难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后蜀开国)清泰元年,公元934年。这一年,原后唐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引兵自立,在蜀中成都府建国后蜀,当上了开国皇帝。孟知祥不是什么割据一方的草莽英雄,而是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女婿,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大姐夫。中晚唐时节,中原大地上率先涌出了两位枭雄,一位河南朱温,一位河东李克用。朱温篡唐自立,建立了后梁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