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朱棣最疼爱的儿子,曾自比作唐太宗,最后却被侄子用火烤了

他是朱棣最疼爱的儿子,曾自比作唐太宗,最后却被侄子用火烤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746 更新时间:2024/4/16 21:07:20

朱棣认为朱高煦勇猛果敢,简直是自己的翻版,当然就对朱高煦疼爱有加。朱棣的帝位是通过“靖难”,从侄子手上抢过来的。在和侄子干架的这几年,朱棣好几次差点挂了,都是他的二儿子朱高煦在关键时刻出现,救了他。朱棣把朱高煦看成自己的福将,有这小子在,打胜仗那是妥妥的。

在一次战斗中,朱棣在快要被生擒的时候,朱高煦又一次如神兵天降,救了朱棣。本来要吃败仗的朱棣,在赶来的朱高煦帮助下化险为夷。事后朱棣拍着朱高煦的肩膀说“好好干,你大哥身体不好”。朱高煦一听,老爹这不是暗示我,让我好好干,以后继承人的位置就是我的。

老爹给了这么个暗示,朱高煦每次打仗更是像打了鸡血一样,特别有干劲。可以说朱棣打下江山,朱高煦也是立了不小的功劳。朱棣称帝,大臣们就建议立太子了,毕竟太子乃“国之根本”,早早确立为好。朝廷里有支持立朱高炽的,有支持立朱高煦的。这么一整,搞得朱棣都有点脑壳疼了。

这个大儿子朱高炽,长得胖胖的,腿脚又不好,走路都要有人扶着。朱棣看着怎么都不像自己这么英武霸气。但是朱高炽毕竟是嫡长子,拥有第一顺位继承权。朱高炽因为身体原因没有跟着朱棣南征北战。朱棣在打仗的时候总喜欢把老二朱高煦带身边,放朱高炽在北平留守。

朱允炆这边派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将二代”李景隆做统帅。这个李景隆看到朱棣前线吃败仗,准备从后方把他的老巢给端了。李景隆带领五十万大军,兵临北平城下,北平守军一万。五十打一个,李景隆觉得破北平分分钟的事。没想到留守的朱高炽可不是等闲之辈,他集结城里一切可以集结的力量抵抗。

李景隆本身不善于打仗,一碰到硬骨头就啃不下去。北平久攻不下,朱高炽为朱棣回师救援北平争取了时间。这件事也让朱棣对这个胖儿子刮目相看。这样看两个儿子都是优秀的,只不过二儿子颜值高形象佳一点罢了。朝中大臣大臣不希望像朱棣一样穷兵黩武的人继承皇位,都支持朱高炽。

朱棣一时难以取舍,问了大才子解缙。解缙说了一句“好圣孙”。朱棣秒懂,朱棣特别喜欢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那就这样吧,太子之位让朱高炽坐,以后朱棣的好孙子朱瞻基才可以做皇帝。朱棣这也算是隔代传位了,跟朱元璋一个样。

这样太子位置确定了,朱棣就告诉朱高煦这京城你也就别呆了,你去帮我镇守云南吧。朱高煦一想老爹你这不是坑儿子吗?一万个心不甘情不愿,朱高煦来到云南。朱棣那时候时不时的喜欢到边境巡视一下。一天朱棣就来到云南巡视。朱高煦表现的循规蹈矩,和平常的不太一样。朱棣就把他叫过来说说话,朱高煦一通哭诉,我一没犯错二没犯法,为国家还做了那么大贡献,居然贬到云南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朱棣一想确实朱高煦有大功劳。那行吧,国家这么大,你挑块地,封给你就是了。谁知道这小子真敢要,要了应天,那时候还没迁都北平,应天还是京师。君无戏言,朱棣也没办法只能又让朱高煦回到权利的中心应天。

好不容易回来,朱高煦一直放不下当初朱棣的暗示,觉得自己应该做皇帝。已经有太子,不能明着抢只能暗地里动手脚。朱高煦就开始收买朝臣,连朱棣身边的太监都被收买。时不时都说太子坏话,坏话说多了,朱棣也就开始怀疑太子。太子党自然受到牵连,很多都被关进大牢。朝中大臣有墙头草看到这个情况,就倒向朱高煦这边了。

朱高煦支持的人多了,就有点飘了。经常对身边的人说“我这么英明神武,难道不像唐太宗李世民吗?”这话传到朱棣耳朵里,这还了得,这不是公然要造反。朱棣感觉到不能再让朱高煦留在京城,让他到别的地方去任命。朱高煦死活不走,最后朱棣强行命令他去乐安州,他才走的。

再后来朱棣死在了北征回来路上。朱高煦一听到这个消息,赶紧派人回京准备策划叛乱。登基了朱高炽知道了,不仅没有罚他还赏了他很多东西。有这样的哥哥,朱高煦也该知足了。谁知道这个胖大哥做了八个月皇帝就挂了。这让朱高煦觉得机会又来了。侄子朱瞻基回京师即位的时候,朱高煦就派杀手截杀,可惜没有成功。

朱瞻基即位后,对这个亲叔叔也是蛮不错的。哪知道朱高煦一条路走到底,就是要做皇帝。朱高煦就学着朱棣要“靖难”,起兵就要造侄子的反。可惜朱瞻基不是朱允炆,朱瞻基御驾亲征,中央军看到皇帝来了都斗志昂扬。

朱高煦一看皇帝亲自来了,自己也就胆怯了。朱瞻基下令弓箭队,把赦令射进叛军城中,告诉叛军,这次来只是冲着朱高煦一人来,其他人及时悔悟,他可以既往不咎。还特别强调如果生擒或者诛杀朱高煦就有重赏。叛军本来就心慌,这样一来,还真有人准备杀了朱高煦领赏。朱高煦害怕,第二天就投降了。

朱瞻基派于谦好好的给朱高煦上了上政治课,然后把他贬为庶民,关在西安门的牢房里。本来谋反,一百个头都不够砍的,但是朱瞻基还是念在亲情,原谅了朱高煦。朱高煦要是安安分分的在牢里呆着,说不定哪天朱瞻基就把他放了。谁知道朱瞻基有天好心去看他,他居然使坏用脚绊倒皇帝。朱瞻基这可火了,命令人搬来铜缸把朱高煦罩住。

哪知道朱高煦居然把铜缸顶起来,东撞撞,西撞撞,最后居然还转起圈圈来。朱瞻基哪还看得下去,让人搬来柴火外加一大堆煤炭,把火点着。可怜的朱高煦,竟然这样被侄子烤了。如果当然没有朱棣那句话,如果他不作死,或许他能当个太平王爷,不至于死的这么凄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此人深受朱元璋重用,被赐谥号“忠靖”,为何儿子皆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而明朝有一位功臣,他本人深受朱元璋重用,死后朱元璋还亲赐谥号“忠靖”。然而他去世后,子孙非但没有享福,几年之后,皆不得善终。到底发生了什么?今天说到的这位功臣,名叫何真。他并非一开始就追随朱元璋,相反,他本来是元朝的一个小官。因为当时反叛元朝的人很多,何真见中原兵荒马乱,百姓颠沛流离,于是选择辞官归

  • 锦衣卫的消亡:大小头目全部遇难,一天之内整个组织烟消云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一度强盛的组织,一直活跃在明朝的政治舞台,即使是最后明朝落幕之际,也没有离去。崇祯吊死在煤山上后,清军入关,明朝宗室建立了南明。南明苟延残喘,后来灭亡时,锦衣卫也跟着灭亡了。大小头目全部遇难,一天之内就被消灭了。锦衣卫锦衣卫可以说是朱元璋一手建立起来的,朱元璋是一位传奇的草根皇帝,他励精图治,关

  • 高熲直接剁了一名女子,让杨广暴跳如雷,但也成就了他的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而杨坚和自己老婆这两人之所以会把杨勇给换掉,并且让杨广作太子,根本原因还是在识人不明这一方面。杨广当时给自己塑造的形象就是谦恭谨慎,礼贤下士,不好女色,作风简朴,尤其是这清心寡欲的表现,让二老对杨广很是看好。但杨广登基之后办的事情我们都清楚,这才发现原来之前都是伪装的,而独孤和杨坚二老也是被他给欺骗

  • 唐太宗释放400死囚回家,到底是仁义之举还是欧阳修骂的沽名钓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这个人战功赫赫,为李渊建立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却屈居秦王,还处处被太子打压,愤而发动了“宣武门之变”,做了皇帝。怎么说了,皇帝之位来的还是不怎么正统吧,但是在历史上,他应该算是一个好皇帝。首先他并没有“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没有去处死跟随自己的功臣,大部分的人都还

  • 隋文帝杨坚的8字真言,让所有臣子汗颜,得此君王,天下安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尘埃,微不足道,他们会给我们带来一时的的伤痛,但我们仍然会蔑视他们的存在。因为除了他们,还有数不胜数的贤明君主,他们的出现与存在足以抹去“尘埃”带给我们的记忆。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年--195年四月二十五日),是当时的培风邑中阳里人。他虽出身草莽、身份低微,却有着超凡的豁达与从容的气魄。凭着自己

  • 考古发现明代王子墓,餐馆老板娘:别动我祖先,她是隐藏的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现代社会中,一名普通的女子,转眼变成了身份贵重的公主,这还真的不是韩剧,就发生在中国。1996年的一天,福建泉州的一位考古工作者,在清泉山发现了一块罕见的明代石碑,墓碑上刻有微笑的狮子纹案,这不像是中国人的墓碑。更惊人的发现是在后山,散落着几十座明朝的墓葬,几乎所有的墓碑都刻有“

  • 唐中宗李显是被老婆和女儿合谋,用一个饼子毒死,你相信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人非常讲究祖宗的排位,第一个往往是“祖”,唐高祖就是。第二个就是“宗”,唐太宗就是。合起来,就是祖宗。古人经常说株连九族,就是指的从“祖”到“宗”,一直到排到第九代。武则天是唐中宗的母亲,只不过改国号为“周”,所以不算在唐朝皇帝所属。李显并不是武则天喜欢的儿子,即使他为人小心谨慎,却并不得到武则

  • 南宋灭亡后,一名南宋士兵带着两个女子藏进深山,生下10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南宋灭亡后,李山回到了家乡的村庄上,结果发现父母和村庄上的很多村民都被蒙古兵杀死了。李山见在老家不能立足,便老家,开始到处流浪。一天下午,李山来到一座小镇外面,忽然听到了小镇外面的树林里传来了女人的呼救声。李山赶紧向树林跑去。他跑进树林里后,看到两个蒙古士兵正抓住两个年轻女子。李山赶紧跑过去,将两个

  • 朱元璋路边捡到常遇春,顺道帮他夺得天下,这真的是一场偶遇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看来朱元璋与刘邦还是比较相似的,两人都是从布衣通过打拼一步步的成为了天子。西汉在汉武帝时期将匈奴胖揍了一顿,一雪当年和亲的耻辱,大汉王朝的腰杆子硬了起来。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在对抗外来侵略时,依旧是展现了其强硬的气节。“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每一个朝代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但就看大明对外的气节来

  • 被敌人刨了祖坟,李世民父子是怎么处理对手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隋炀帝马上命人去抓捕就在河东的李渊子女。李渊早在起兵之初就让子女们要回到太原。当时只有李渊的第五子十四岁的李智云还没有离开河东,所有的人都回了太原。李智云被送往长安,当时留守长安的是对大隋忠心耿耿的阴世师。只抓到李渊的一个儿子,阴世师就把气撒在李智云身上。话都没说两句就把李智云杀了。李渊听到儿子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