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母亲杨氏(579-670),号太贞夫人,出身于关陇名门,为隋朝宰相杨达之女。杨氏是在武士彟的原配相里氏逝世后,由李渊做主、桂阳公主(李渊之女、杨氏的弟媳)最终撮合,43岁时嫁到武家的,育有三女,长女嫁给了贺兰越石,三女则嫁给了郭姓,早殁,次女即是武则天。
母凭子贵,到了杨氏这里变成了母凭女贵。由于女儿武则天的称帝,杨氏生前先后被封为代国、荣国、郑国夫人等,可以说是享尽繁华富贵了。史料关于武则天母亲“晚婚”一直没有定论,所以其身世也一直是个谜。而晚年的杨氏,更让人啧啧称奇。
一、相对于缺医少药的封建社会,杨氏属于高寿
武则天祖父、伯父年生卒记载都不详实,但都不长寿。到了武则天父亲武士彟才有记载,却只活了57岁。而武则天母亲杨牡丹却实实在在地活了91岁,不用说在缺医少药的古代,就是在现代,也是绝对的长寿。
关于武则天母亲的死亡,一种说法是无疾而终,自然死亡。另有一说是被武皇帝下了毒药,那正常寿命可就不止91岁了。不管哪种说法,杨氏长寿是无疑的了。正因为母亲强大的长寿基因,最终武则天67岁高龄称帝,并活到82岁,而且成为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不得不说,杨氏强大的长寿基因在当时也可称奇了。
二、出生书香门第,在母亲的熏陶下,武则天聪慧明礼
杨氏,出生在官宦世家,家庭的学习和教育环境一直很好。而杨氏偏偏从小就不喜欢针织女红,倒是偏爱读书礼仪。
杨氏的父亲也很开放,竟然因材施教,为杨氏请了专职教师,教授杨氏诗书,音律,礼仪,佛法。而杨氏也是勤奋有加,诗书礼乐是样样精通。武则天因为父亲工作忙,教育问题从小就落到了母亲杨氏身上。在母亲的教育下,武则天同学5岁能文,9岁能写诗,12岁就能引经据典讲故事。不得不说,武则天能赢在起跑线上,与她的母亲杨氏这位启蒙老师是分不开的。
三、“巾帼不让须眉”,在官场上,杨氏的政治手段也不输他人
武则天封后这件事情十分曲折,武则天能顺利称帝,与她母亲暗中相助息息相关。
别的不说,长孙无忌等朝廷重臣的阻挠是一块很大的绊脚石。武则天先出面,找长孙无忌沟通。可当时武则天顶多也就算个皇帝枕边的红人,长孙无忌没给面子,直接回答:不行!此时,杨氏出场,她先来软的,陈述武则天的聪明贤德,长孙一个劲地装糊涂。杨老太于是发飙。当年,高祖李渊见了我都得给三分薄面,你长孙算什么东西,再不听老娘的,老娘只要动动手指,就能把你长孙变成短孙。话说到这份上,长孙无忌无言以对。领头儿的被灭了,其他大臣要么选择沉默,要么选择了倒戈。
四、杨氏的“奇”不止在身世和官场,晚年的“风流韵事”常人难为
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讲究“早婚”。
《周礼》:“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而《礼记》里的标准则是男20岁、女15岁。总之,在古代女子一般都会很早就出嫁了。
前文有述,武则天母亲43岁才大婚,这在当时是很不可思议的。一度有人猜想是不是二婚,也不是没可能。但是不是又另有隐情呢,这在当时都尚无定论。
相对于杨氏的身世和婚姻,最让后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杨氏晚年的一段风流韵事。
据史书记载,杨氏终身共做过两件不同平凡的事来,一件是诞育了中国古代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位女皇,再一件便是本文要说的与她的外孙乱伦,的确太风流了。
关于杨氏与外孙的乱伦的事,《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均有所记载:
“敏之既少年色美,烝于荣国夫人”……“敏之韶秀自喜,烝于荣国”……“敏之貌美,蒸于太原王妃”……
“敏之”,即贺兰敏之,就是杨氏的大女儿的儿子,也便是杨氏的大外孙。这孩子本姓贺兰,其后武则天赐姓武氏,以承继父亲武士彟的香火。贺兰敏之他是一个天生的花花公子。
唐高宗、武则天曾为自己的太子选司农少卿杨思俭之女为妃,贺兰敏之垂涎她的美色,就偷偷地将之玷污;太平公主有一次带着宫女到外婆家来,她又将公主的宫女给奸污了。“烝”,也作“蒸”,这个是古代的一个专用语,特指与女性长辈淫乱。“荣国”、“太原王妃”,指的都是武则天之母杨氏。武则天立为皇后后,封杨氏为荣国夫人。“太原王妃”,这也是指武则天之母杨氏,武则天之父武士彟生前被封为太原郡公,去世后为了尊崇,武则天当了皇后后又改赐周国公,杨氏又升格为太原王,最后晋级为太原王妃。综合这三本书的记载,武则天之母杨氏与她的外孙乱伦之事已是板上钉钉的史实。
有道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固然都是比较可信的史书,但也并非全部的记载都可信,尤其触及到史上人物私生活之类的更是如此,但是三书都不约而同这样记载,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对于亲外甥的不齿行为,武则天恼火至极,碍于母亲的面子,武则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荣国夫人一死,贺兰敏之不但没有收敛,而且还变本加厉,武则天只好把贺兰敏之流放到了雷州,在途中贺兰敏之自杀而死。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挖地洞,试想如果当女皇的是武则天的母亲杨氏,那历史又会怎样发展呢?对于发生在杨氏身上的各种谜团,你有何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