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李建成做了皇帝,他会杀掉李世民吗?还会有“贞观之治”吗?

如果李建成做了皇帝,他会杀掉李世民吗?还会有“贞观之治”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497 更新时间:2024/3/10 12:04:19

历史上的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为了争夺皇位,已经手足相残了。李世民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在李渊还在世的情况下,就毫不犹豫地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还有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全部给处死了。

而李建成的能力,实际上并不比李世民差多少,他自然也很清楚谁会危及到他的地位。李世民能征惯战,手下人才济济,怎么看这都是一把随时就会砍向他的利刃。更何况,在李建成登基之前,他已经跟李世民明争暗斗很久了。

如果说一开始李建成还不想杀李世民,曾经制止过李元吉,可是在杨文干造反前,李建成已经对李世民起了杀心。

唐高祖李渊巡幸仁智宫,带上了李世民和李元吉,让李建成监国。临行前,李建成对李元吉说:“安危之计,决在今岁!”他让李元吉找机会杀掉李世民。推测是为了以防万一,给自己留条后路,李建成才让尔朱焕、桥公山给庆州都督杨文干送盔甲。结果,很不幸,他被两人告发了,太子位都差一点丢了。

紧接着,李建成再施一计。他有一匹胡马,“肥壮而喜蹶”,很容易伤到骑马的人。在城南围猎时,李建成就激李世民:“此马甚骏,能超数丈涧。弟善骑,试乘之?”李建成这是想借胡马之力,摔死李世民呀。

好在,李世民早有准备,胡马尥蹶子,李世民跃身而起,跳到数步之外稳稳地站住了。“马起,复乘之,如是者三”,李世民来来回回骑了三次,最后对身旁的宇文士及说:“彼欲以此见杀,死生有命,庸何伤乎!”

李世民说这话,可是赤裸裸的藐视李建成呀,就这样就想伤害到我,别做梦了!

李建成倒是也会来事,随即跑去李渊那里告状:“秦王自言,我有天命,方为天下主,岂有浪死!”

李渊听了大怒,好在这老头还比较讲亲情,不想骨肉相残,把李世民叫过来诫勉了一番,这事算是过去了。

接下来,李世民饮酒中毒,吐血数升的事件,可能只是喝酒喝多了。但是,在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和李元吉,准备在发兵突厥的饯行大会上杀死李世民,应该是真的。

李建成对李元吉说,“吾与秦王饯汝于昆明池,使壮士拉杀之于幕下,奏云暴卒,主上宜无不信。”

够狠吧,趁践行之机,杀了李世民,谎称李世民“暴卒”,历史上很多这种事情。按照李渊的个性,李世民死了,也就死了,他是舍不得处置李建成,再死一个儿子的。况且,当时李元吉支持李建成,手握数万精兵,驻扎京城之侧,李渊也会担心。

至于李世民的手下,也会全部遭到毒手。“吾(李建成)当使人进说,令授吾国事。敬德等既入汝(李元吉)手,宜悉坑之,孰敢不服!”这就是李建成的决心,将李世民及其部下一网打尽。

幸好,李世民收买的东宫线人率更承王晊及时将消息告知了李世民,这才迫使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如果玄武门之变未发生,而李世民也没有死于饯行的昆明池,李建成会放过李世民么?当然不会,更不要说他做了皇帝,可以冠冕堂皇地找个理由杀死李世民了。

李建成只要没死,必然会想法设法除掉李世民。李世民不死,必然也会想尽办法争夺皇位。他们两个人,都是别无选择,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李建成为了拉拢李元吉,曾许诺,“帝付吾国,吾以尔为皇太弟”。这里的帝就是李渊,只要李渊传位给李建成,李建成就立李元吉为皇太弟,皇位最后会传给李元吉。

李建成成为皇帝之后,会让这种事情发什么?当然不会。

而李元吉也不是省油的灯,曾暗自得意:“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他还想着先杀李世民,再杀李建成,然后,自己直接登上皇帝宝座呢。

这……李建成会放过李元吉么?更加不会了。

综合所有的历史迹象推测,李建成登基,他会跟李世民一样,杀了自己的两个同胞兄弟,甚至会一样的斩草除根。

只不过,更大的可能是,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或者事变失败,那么,他必然会想方设法前往洛阳,跟他早已派去的张亮会和,起兵跟李建成对峙。然后,李建成兵败,被赶下皇位,而李世民还是会成为皇帝。

那么,贞观之治,还是会到来的,只是会推迟而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元朝末年,财政支出为什么会膨胀到财政收入的400多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忽必烈在诏书里承认金银的地位,之所以要加上“不得不”三个字,是因为在法律上,元朝禁用铜钱、金银。比如至元十九年(1282)中书省颁发的《整治钞法条划》、至元二十四年(1287)尚书省颁行的《至元宝钞通行条划》里均有明文规定:禁止民间私自买卖金银;也禁止民间使用铜钱。金银必须集中于政府,由政府买卖金

  • 有“钞法”“钱法”,而无“银法”:明朝的货币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元代纸币政策的破产,大部分民众拒绝使用严重贬值的纸币。因此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首先推行的是铜币。只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秩序的恢复,铜钱的痼疾重新暴露:不利于大额商品交易,而且原材料铜的供给也遇到了困难,使得有明一代铸造铜钱数量远少于宋朝。可惜此时明朝统治者尚未认识到白银即将成为首币的趋势。朝廷于洪

  • 唐朝“唯一成神”的武将,一生无败绩,三场大战攻下大半个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李靖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曾为西魏刺史,父亲曾为隋朝郡守。少年时期的李靖,仪表堂堂,具有文才武略,是一个满怀信心的青年。李靖并没有像同时代的官宦子弟,利用家里的关系谋得一官半职,而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进入官场。李靖从小接触当时的大人物,其中韩擒虎经常与这位侄子谈论兵道,对李靖的才能极为赞赏。李靖受到韩擒虎的

  • 唐玄宗独宠杨贵妃11年,却未能生下一子,很可能跟一物一习惯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而倾城倾国,风华绝代的杨贵妃,就是从唐玄宗的儿媳,升级为了宠冠后宫的贵妃,而且恩宠十余载不衰。她被唐玄宗宠幸了这么久,竟然未生一子,也的确是件让人稀奇的事情。杨贵妃的首秀,在开元二十二年。当时,寿王李瑁在同胞姐姐咸宜公主的婚礼上,见到了还未出嫁的杨贵妃,瞬间就被吸引了。在唐玄宗和李瑁生母武惠妃的主持

  • 日本爱丝货,明朝缺白银:为什么两国却没有成为最佳生意伙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按理说,中国有如此之多的令日本人爱不释手的丝货,而日本又有如此之多的令中国人无限向往的白银,这本应使这两个海上邻国成为最佳生意伙伴才对——更不用说,长江三角洲到长崎的距离比马尼拉到阿卡普尔科要近得多。偏偏“倭寇之乱”与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战事,令明朝与日本的关系恶化到了极点,以至于“隆庆开海”之后,

  • 唐代第一个封王拜相宦官的张狂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李隆基虽不在位,反而自在,反正乱局自有儿子收拾。可偏偏他的惬意让权宦李辅国大为不爽。李亨灵武即位至今,李辅国已是军权在握,权势滔天,可左右朝政。早年时,他曾在高力士身边担任过仆人,又曾被李隆基轻视,受过各种屈辱。历经艰辛,他才走到了今日,看着李隆基、高力士每日在长庆楼逍遥度日,他心中怒意沸腾。上元元

  • 一边反对用白银,一边顺势而行:明朝面对白银主导货币的两种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面对这种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况,明朝统治阶级的反应是颇值得玩味的。一方面,封建士大夫激烈地反对使用白银。所谓“言足国必先富民,欲富民必重布帛菽粟而贱银”。在这些人看来,白银的流通打破了朝廷对铸币权和印钞权的垄断,将会严重危害明王朝的统治基础。另一方面,究竟是形势比人强。“自银之用流行于天下,役粟

  • 乱世之后,如何打造新天地?大唐的气象万千,毋需多言。这是一个沉淀与突破的时代。璀璨的诗歌之外,政史、地理、传奇、宗教等遍地开花、均结硕果。「中国原典通读计划」第七季,杨照选取九本传世经典,从多维视角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 西方物理的华夏源头:光是王充和宋应星这里就发现了好多,应重新认识古代科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一种陷入西式思维分科模式的严重误读,同时跪族也以此作为话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黏贴,不断宣扬,混淆视听,让人信以为真。就算有人表示怀疑,可由于缺乏相应了解,一时半会儿还无法回击。为了正本清源,有必要让大家重新认识一下中国的自然科学发展史。今天就物理方面重点介绍一下东汉的王充和明代的宋应星。王充和

  • 药王孙思邈: “一人饮酒,全家无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孙思邈(541年—682年,存在争议),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在本次疫情发生之后,网上辟谣的内容之一就包括“饮酒可以杀死病毒”之说。科学无容置疑。但是,本次防疫普遍采用75%的酒精外用消毒防疫也是消杀规程之一。喝酒消毒杀菌这种说法到底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