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沐英不是朱元璋亲儿子,为何如此放心他在云南称王?不怕他造反吗

沐英不是朱元璋亲儿子,为何如此放心他在云南称王?不怕他造反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192 更新时间:2024/1/23 19:49:23

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害怕官员的权势过大,于是大开杀戒,尤其是在自己最看重的储君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更是对官员们毫不留情,牵连之人数十万,开国六公中的李善长,冯胜被赐死。其余侯,伯也少有幸免者。但是在在开国六王中,只有一个人将自己的王位传承了下去。而他就是朱元璋的养子沐英,他在名义上是朱元璋的儿子,但并非亲生,那么朱元璋为何对自己的这位养子如此的放心呢?

有人肯定会说,朱元璋对沐英有养育之恩,更是有着不一般的父子亲情,所以朱元璋对沐英才如此的刮目相看。但相比较而言,古人对于血脉才是最重视的,在被处死的李善长,胡惟庸蓝玉等人甚至和朱元璋是儿女亲家呢。但是在发现了两人有谋反的迹象之后,朱元璋还是毫不留情。所以对于帝王看来,稳固江山远远要比所谓亲情更加的重要,但是沐英的表现却让朱元璋对这个养子,十分的放心!

在沐英还非常小的时候,朱元璋就将其收养,但是抚养的工作却是一直交给马皇后的。马皇后是朱元璋最爱的妻子。在马皇后去世之后,沐英跪在马皇后灵柩前痛哭流涕,甚至悲伤至吐血,还因此大病了一场。这让朱元璋感受到了沐英的孝顺,而第二次则是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沐英再一次表现的十分痛苦,这就更加严重了,因为太子的去世而忧伤过度,结果也没有保住性命,这次则是让朱元璋看到了,沐英对朱明王朝的忠心。因此将其封为黔宁王,并且世袭罔替,镇守云南

除了沐英确确实实对朱元璋忠心之外,最主要的是朱元璋根本就不害怕沐英造反,因为他所镇守的地方是云南!

云南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呢?因为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所以造成起各方势力派系林立,所以在云南地区没有一个大家族或者是士族能够真正的统治云南。但是一旦依附朝廷,或者是朝廷直接管辖的话,局面就瞬间不一样了,即使派系众多,但是在大趋势之下,他们也只能够选择服从大朝廷,而藩王与朝廷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相互依附的关系。

藩王需要借助朝廷的势力来实行统治,而朝廷也需要藩王的统治来保证国家的安定。但是仔细的分析一下,藩王对于朝廷的需要可能更加迫切。因为下面的人作乱,他们需要朝廷的帮助,而藩王一旦造反,不仅需要面对朝廷的压力,还有当地派系的攻击,在这样的情况下,统治云南的藩王,是绝对不敢犯上作乱的。这也会朱元璋对沐英如此放心的最根本原因。

那么,为何朱元璋偏偏要选中沐英呢?

相比较剩下的开国五王而言,沐英属于是朱元璋的嫡系,在有人的时候,称呼为皇上,没人的时候称呼为义父。其他的王爷则是朱元璋的兄弟,但是在建国之后,君臣之礼就要体现出来,在发生了李善长,胡惟庸之案后,朱元璋更是对其他的兄弟没有多大的好感了。有人说,那他就不会派一个自己的亲儿子去当藩王吗?

其实朱元璋也有可能考虑过这个问题,他的24个儿子全部被封为了王,有本事的燕王朱棣,宁王朱权等等,都被派到了重要的边关去镇守,其余的儿子们要不是年龄尚浅,要不就是没什么本事,对于混乱的云南并不能更好的统治,所以思来想去可能就是自己的义子沐英最合适了。

并且这也是朱元璋收拢人心的一个办法,沐英本身就是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在战场上战绩卓越,并且深得朱元璋的信任,而他为了保证云南地区的长治久安,必须要给沐英极其后代足够的权力。而事实证明,朱元璋确实拉拢到了沐英极其后代的忠心,一直到清朝时期,沐王府都在于满清势力作斗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崇祯亲叔叔,百姓饿得没饭吃,他说关我屁事,结局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帝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虽然历史上出现了南明,但是这不属于明朝。崇祯帝从哥哥的手中接过了江山,于是想要力挽狂澜的崇祯帝,成为了亡国之君。明朝末期,明朝的国库已经是空虚了,几乎是拿不出白银的。这时候的明朝走向了灭亡。要知道当时的明朝,几乎是没有挽回余地的。明朝在崇祯帝即位之后,魏忠贤一死,结果就让东

  • 杨贵妃马嵬驿下到底是生是死?打开墓穴,传闻被证实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杨玉环的名声最盛,可却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一位女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让她成为盛唐的时代标志。这个传奇女子本应拥有决然幸福的人生,可一切就像提前铺设好的一般,命运说变就变!杨玉环最终在马巍坡香消玉殒,世人再没见过她的盛世容颜,不免让人感叹又惋惜。时隔多年,杨贵妃的陵墓成功问世,当

  • 唐朝一个欺人妻女的无赖,写下一首佳作,大家都听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时,长安南郊有位横行乡里的纨绔子弟,他仗着出身高贵的身份欺男霸女,当地百姓是敢怒不敢言。可是二十年过后,他却改头换面成为了唐朝一位大诗人,他是谁呢?后变身大诗人的无赖出身关中望族京兆韦氏,祖父官至宰相。长安流传这样一句话:城南韦氏,去天尺五。他就是韦应物。韦应物靠着家族身份当官,15岁出任唐玄

  • 在北宋前期“礼崩乐坏”的基础上,为何会出现葬礼从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自晚唐、五代始,社会纷扰、天下大乱,礼典废坏,不失为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礼崩乐坏”。宋兴以来,“四方之俗未闻礼乐”,从而导致冠昏丧葬问题丛生。“冠礼今不复议,昏礼无复有古之遗文,而丧礼尽用释氏,独三年日月则类古矣。臣请集大儒鸿博之士,约古制而立今礼,使百官万民皆有等夷,便而易行。”韩维曾说:“近世简

  • 杨贵妃和唐玄宗恩爱14年,为何一直没有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年纪太大。杨贵妃早年间嫁给了唐玄宗的儿子,可唐玄宗见到自己儿媳妇后,就像被迷了心智一样,她硬是从儿子手中夺走了杨贵妃。那会唐玄宗已经是一个糟老头子了,杨贵妃才20出头,他们相差34岁。杨贵妃被正式册封时,唐玄宗已经60岁了。这个年纪的唐玄宗精力不如从前,很难生下一男半女。杨贵妃自身的问题。杨贵

  • 在元朝统治时期,山东进士做出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继承唐宋以来选官制度,继续开设科举,同时在科举上又有所调整,其中最突出的分为左右两榜,以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有利于理学的推广和少数民族的汉化,同时大省区定额分配制直接影响到后来明清科举。今山东地区处于北方中原地区,在元代属中书省管辖,是元代“腹里”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四等人制来看,山东

  • 司马氏建立的晋朝,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如此低?也不看他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晋明帝司马绍听了之后,用手蒙着脸伏坐在床上说道:如果真如您说的那样,晋朝的天下又怎么能长久呢?从司马绍的话来看,他认为晋朝夺取天下的手段太过狠毒,会导致晋朝的国祚不会长久,当时的东晋已经偏安长江以南,只能算半壁江山了,作为后世子孙,司马绍说出这样的话肯定是不孝的,但是没有祖宗的作为,哪来的晋朝呢?司

  • 在元朝后期,进士以死守节,维护元朝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元代科举开始于中后期,中期的社会政局相对稳定,虽爆发过农民起义,但朝廷完全有能力镇压。元末顺帝统治时期,权臣伯颜专权,朝局不稳,上下行贿,导致民怨沸腾,沉积已久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同时爆发。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南北红巾相继起事。元朝却无力镇压,由南到北渐渐丧失对地方的控制权。元代进士是元末农民战争中维

  • 唐朝一贪官当了15年宰相,最后皇帝派兵抄他家,却搜出64吨胡椒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至德元年(756年),唐肃宗在灵武继位。元载因生性机敏,善于奏对,受到唐肃宗的器重,后来官拜御史中丞(唐朝丞相),统领群臣长达15年之久。元载做丞相前期,帮助皇帝铲除权臣,勤于政事,还是有一点建树的,但到了其统政后期,却开始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培植亲信,排除异己,凡是想求官仕进的,都要向他的儿子、亲

  • 在借鉴北宋法制原则后,西夏制定的《天盛律令》有何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党项族自唐以来羁縻于中原王朝,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在制度上不断致力于法制的建设,治事多有规程、封建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到李元昊登基后,对中原文化非常的仰慕,通过学习汉学,对西夏文字进行改造,推动了该民族的汉化程度。不过他们还是很好地保留了传统的民族性,西夏中后期的仁宗治国是他们的综合实力达到了顶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