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崇焕为何一定要除掉毛文龙?“双岛斩帅”谁之悲哀?

袁崇焕为何一定要除掉毛文龙?“双岛斩帅”谁之悲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854 更新时间:2024/1/21 15:59:09

崇祯元年七月,当时朝议“忧毛文龙难驭”,弾章累累,只不过毛“握重兵居海岛中,莫能制也”,袁崇焕此时在和钱龙锡谈平辽战略时就提到“入其军,斩其帅”。当年十二月,袁崇焕将原来从登莱运往皮岛的钱粮改为由山海关运至宁远觉华岛换州船运往皮岛,而且让登莱严申海禁,“一切市贩船只不许私通”,想通过垄断粮米,禁除东江商业,切断东江经济来源,迫使毛文龙就范。然而崇祯二年四月,毛文龙竟然“领兵船四十艘”赴登州索饷,时人说他“非王濬之平江南,戈船下濑;岂吕蒙之袭锦州,白衣摇橹!”一时间登州百姓以为后金来袭,城门日闭。袁崇焕拨付粮船,还为毛文龙请饷,稳住毛文龙。

崇祯二年(1629)六月,袁崇焕致书毛文龙,邀请他前往双岛阅兵。毛文龙未加提防,泛舟来会。袁崇焕和毛文龙一面宴饮,一面商谈。席间,袁崇焕建议毛文龙更改营制,设置监官,毛文龙听后面色恼怒,很不高兴。袁崇焕又建议他卸甲归乡,毛文龙却回答说:“我一向都有归乡之意。但目前只有我通晓辽东事务。等辽东的问题办妥,朝鲜也已经衰弱,可以随后占领朝鲜。”袁崇焕见劝不动毛文龙,只好与部下连夜商议处死毛文龙的计划。

六月五日,袁崇焕又邀请毛文龙观看将士射箭。他先在山上设置了一座军帐,令参将谢尚政等带领甲士埋伏在帐后。待毛文龙至,随身部卒都被袁崇焕派人拦在营外。袁崇焕向毛文龙躬身拜道:“我早上就走,阁下担当海外的重任,请受我一拜。”毛文龙回拜后,两人开始登山。袁崇焕又询问毛文龙随从官员的名字,大多是毛姓人。毛文龙解释说:“这些都是我的亲眷。”袁崇焕笑道:“你们在海外辛劳,月粮也只有一斛。说来痛心,也受我一拜,请为国家尽力。”众人也都躬身回拜。

来到军帐,袁崇焕脸色一变,开始诘问毛文龙的违法行径。毛文龙和他抗辩,袁崇焕一面厉声斥责,说出了那句名言:“你道本部院是个书生,本部院却是朝廷的一个首将”,一面命人除去了毛文龙的衣冠。毛文龙仍然不服,袁崇焕当众历数了他“不设监官”“欺君罔上”“杀良冒功”“言语违逆”“侵吞军饷”“私通外番”等十二条罪状,随后以尚方宝剑斩杀了毛文龙。消息传到京师,崇祯极为震惊。可是毛文龙已死,辽东还要仰赖袁崇焕,崇祯也就没有追究,反而下旨褒奖了袁崇焕。对于崇祯来说,毛文龙的确该诛,但生杀大权应该操之于朝廷,而不是由袁崇焕操刀,所以“擅杀大帅”此时就在崇祯心中留下了芥蒂。

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后,担心毛文龙的部下哗变,就把东江的饷银增加了十八万两。然而,岛上的军民失去了主帅,形势还是在朝危险的方向发展。袁崇焕上疏称:“东江镇是牵制后金所必须的依托,现在确定其两协的编制,马军十个营,步军五个营,每年需要饷银四十二万两,米十三万六千石。”崇祯对兵额减少军饷提高一事感到疑惑。但因为是袁崇焕提出的,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关于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的真实动机,目前一些流行的说法多数都有漏洞。比如“以谋款而斩帅”,就存在逻辑上的硬伤。因为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后并未西移东江镇,更没有将之取消,反而提高了东江的粮饷。如果毛文龙之死不能解除皇太极的后顾之忧,那么以此为谈判条件显然没有好处。换言之,袁崇焕杀毛的计划,很可能仅针对毛文龙个人。不过在袁崇焕五年复辽的战略构想中,东江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宁之十二万为主,东江之两万余为奇”,一主一辅、奇正用兵,“毛文龙可用,但未有能用文龙之人”,所以当毛文龙拒不受节制,袁崇焕为了统一事权,杀毛之心也就越坚定。

《满文老档》收录的一封“无名”信件或许可以为“双岛斩帅”提供一种全新的解释思路。该信的作者称:“毛总兵官(毛文龙)在彼欲降之心,半真半假,对遣来之刘保等人仍以善言惑之,作速遣回,事将自然完结等语……以我观之,汗(皇太极)心犹豫而狐疑:又谓毛总兵官放恣,初无定心,后被牵累,事不易结等语。遂以毛总兵官蓄意叛逆即密告袁都司(袁崇焕)杀之。我以告叛有功,升为副将职我虽在此地兼职,而归回彼地之心常存也,此非诳诈。”

作为后金方面的孤证,《满文老档》这封信件的可信度尚需商榷。但如果该信的内容为真,则袁崇焕如此急迫地杀死毛文龙,很可能是出于对东江镇投降后金的担忧所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宋朝不定都西安或洛阳?五代政权、赵匡胤全都屈服于这个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赵宋立国,继承后周的政治遗产,以汴梁为首都。但宋太祖赵匡胤打心底不希望定都于汴梁,因为开封乃是“四战之地”,并无天险可据,易攻难守,从军事上考虑,确实不是建都的首选。为了守卫国都,必须在京师驻以重兵,成本非常高。开宝九年(976年),时距宋朝开国不过十六年,赵匡胤到西京洛阳祭祖,留洛期间,便与近臣

  • 贯通中国南北,大宋靠它立国,中华帝国从此进入另一个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大运河凿成,南北贯通,中华帝国才可能形成紧密的共同体,富庶的南方才能够成为源源不断地向北方输送物资的大后院。位于运河线上的汴梁,近水楼台先得月,其地位便日益重要了。北宋时期的汴京开封府,漕运网络远比洛阳、长安发达。汴河、惠民河、金水河与广济河流贯城内,并与城外的河运系统相衔接,合称“漕运四渠”。来

  • 趣看唐朝!这些冷知识让你捧腹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大人”万万不可用在唐朝,见到官员称呼“大人”万万不妥,因为“大人”是用来称呼父亲的,所以看唐朝的书籍,你不会看到李大人、王大人,对于官员通常称呼姓加官职或者姓加上一个公。包拯如果在唐朝除了他儿子是没人称呼他为包大人,而会称呼他为包公或者包龙图,所以看到有人在电视剧里称呼狄仁杰为狄大人,那么直接可以

  • 宋代地下长城,有灯台有土炕,可供长期居住,上千年历史坚固如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辽军自击败宋军的雍熙北伐(公元986 年)之后,便开始转入战略进攻。在东起燕山西至雁北的广阔战线上,辽军不断利用自身骑兵的机动优势发起越境突袭。在广阔的平原上抵御辽军仅仅依靠水泽和一些据点是不够的。根据平原上的土质条件,当地军民及北宋朝廷秘密地采用地道战法来抵御强大的辽军。宋代修筑的“地下长城”,

  • 武则天四大面首之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凭什么被武则天选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张易之哪里厉害,武则天和张易之的小说,刘晓庆版武则天张易之是谁演的

    但是这些故事和武则天的恢弘情史比起来,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武则天的故事那才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武则天不仅开创了女人当皇帝的历史,也开创了女人挑选男妃子的历史,当然叫面首更贴切一些,我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些情史背后的故事,来了解这位中国开天辟地女皇帝的彪悍人生!——题记武则天到底有几个面首?所谓面首,是这

  • 组建舰队,打下苏门答腊,控制印度洋海权,明代仍未开启海洋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辽、金压迫北疆,西夏阻断西域,自宋一代贸易开始转向海外。下海!下海!使海域大开,塞翁失马竟然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南渡后,宋高宗从海路逃向温州,在江心屿上望海潮,猛然开窍,发现“市舶之利最厚”,所以一到临安,他便号召对外开放,以开拓海疆为发展战略。宋高宗鼓励海商打造海船,购置货物到海外贸易,还在海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一个心狠手辣的剑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文|吴钩说起诗人辛弃疾,他也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武功高强甚至有点心狠手辣的大剑客。吹嘘“十五好剑术”的李白肯定不是他的对手。辛弃疾在他的词中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这可不是书生的纸上谈兵,而是一名剑客在抚剑感慨刀光剑影的往事。辛弃疾出生在济南府,少年时,济

  • 安史之乱中被低估的奇才,以7000余人迎战9个月,歼敌11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从盛世到中衰,就好像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让人猝不及防,不过仔细一想,其实使其衰亡的隐患早就有了。值得一提的是,唐朝每次乾坤逆转,似乎都与女人有着重大关联。唐高宗就因对武则天过于宠溺,让其有机可乘掌握了王权,之后给李家和大唐王朝带去了灾祸。等武则天被逼让位时,韦氏又有了掌权的欲望,直到唐玄宗登基,

  • 抵抗后金两次大捷,4岁小孩被封伯爵,袁崇焕却被迫辞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袁崇焕短暂而充满争议的一生里,天启六年(1626)正月一定是个转折时刻。他带领明朝军队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锦州大捷后,明熹宗欣喜若狂,在嘉奖谕旨中说:“十年积弱,今日一旦挫其狂锋。”滑稽的是,这位木匠皇帝又称,“宁锦之捷制胜折冲,皆受厂臣秘画”,把一切功劳竟都算到了阉党身上,自魏忠贤以下,凡数百

  • 石雕孙思邈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石雕孙思邈-凯岩石业石雕孙思邈-凯岩石业石雕孙思邈-凯岩石业石雕孙思邈-凯岩石业石雕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药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