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贯通中国南北,大宋靠它立国,中华帝国从此进入另一个时代

贯通中国南北,大宋靠它立国,中华帝国从此进入另一个时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005 更新时间:2024/1/15 16:56:15

大运河凿成,南北贯通,中华帝国才可能形成紧密的共同体,富庶的南方才能够成为源源不断地向北方输送物资的大后院。位于运河线上的汴梁,近水楼台先得月,其地位便日益重要了。

北宋时期的汴京开封府,漕运网络远比洛阳、长安发达。汴河、惠民河、金水河与广济河流贯城内,并与城外的河运系统相衔接,合称“漕运四渠”。来自陕西的物资可从黄河——汴河运至汴梁,蔡州的物资直接由惠民河入汴,山东的物资可通过黄河——广济河抵京,东南六路的物资,可以借道大运河北上,转入汴水,运达京师。

其中连接东南六路的汴河——大运河是北宋最重要的漕运线,因此,北宋立国未久,便设立了一个叫做“发运司”的机构,来统筹东南六路的物资运输:“所领六路七十六州之广,凡赋敛之多少,山川之远近,舟楫之往来,均节转徙,视江湖数千里之外,如运诸其掌。”

那么每一年从东南六路经大运河运入汴梁的物资有多少呢?据沈括《梦溪笔谈》的记录,“发运司岁供京师米,以六百万石为额。淮南一百三十万石;江南东路九十九万一千一百石;江南西路一百二十万八千九百石;荆湖南路六十五万石;荆湖北路三十五万石;两浙路一百五十万石。通羡余,岁入六百二十万石。”仅仅官运的漕粮一项,每年就以六百万石为常额,多时竟达八百万石。如果作为口粮,可供六七十万人一年之需。

除了漕粮,汴河——大运河运输线每一年还从南方运入大量的其他物资,用于政府消费。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知制诰富弼在一份报告上说:“朝廷用度,如军食、币帛、茶、盐、泉货、金、铜、铅、银,以至羽、胶、漆,尽出此九道(指东南六路加上福建、广南东、广南西)。朝廷所以能安然理天下而不匮者,得此九道供亿使之然尔。此九道者,朝廷所仰给也。”

因此,我们说汴河——大运河是北宋立国的生命线,并无半点夸张。实际上宋人也是这么认为的——熙宁五年(1072年),北宋著名的经济学家张方平说:“今日之势,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渠为主⋯⋯汴河废,则大众不可聚,汴河之于京师,乃是建国之本,非可与区区沟洫水利同言也。”

商业繁华的动力源

对宋朝来说,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维系帝国政治安全的补给线。运河的功能被完全调动起来之后,便触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深刻塑造了宋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

日本汉学家宫崎市定提出,中国的古代至中世,是“内陆中心”的时代,从宋代开始,变为“运河中心”的时代,“大运河的机能是交通运输,所谓运河时代就是商业时代。事实上由中世进入近世后,中国的商业发展得面目一新。”宋代的立国者迁就于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分离的现实,不得不定都于运河线上的汴梁,却也在无意中顺应了“运河中心”时代来临的历史大势。

运河的运输功能并不是由国家独享,它是一个开放、公共的水上交通网络。在运河中往来的不仅有漕运官船,无数民间的商船、货船、客船也日夜穿梭于运河线。货物的流通、客商的往返、人烟的汇聚,自然而然产生了庞大的餐饮、住宿、仓储、搬运、商品交易、娱乐、脚力服务诸方面的市场需求,于是在运河沿线,无数市镇应运而生。

宋神宗五年(1072年),访问宋朝的日本僧人成寻,沿着运河从泗州乘船前往汴梁,他的日记详细记录了沿河见到的繁华市镇,如船至宋州,在大桥下停宿,成寻看到“大桥上并店家灯炉火千万也,伎乐之声遥闻之”;“辰时拽船从桥下过店家,买卖不可记尽”。宋代这些商业性市镇的格局,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行政性城市,行政性城市是国家构建出来的政治中心,市镇则是民间自发生成的工商业中心、制造业中心、运输中心。

运河两岸的城市,如亳州、宋州、郑州、青州、宿州、徐州、泗州、扬州、真州、常州、苏州、秀州、越州、明州、杭州,也因运河经济的辐射力而形成繁盛的区域市场,八方辐辏,商旅云集,人烟稠密。《宋史》地理志收录有近50个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其中位于运河沿线的有15个,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一。处于运河网络中心的汴京,人口更达百万之巨,“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

汴京的商业布局,也因为运河表现出全新的面貌。看过《清明上河图》长卷的朋友应该会发现,宋人喜欢临河开店,沿着河岸,商铺、酒楼、茶坊、邸店、瓦舍勾栏栉比鳞次,连桥道两边也摆满小摊,形成繁荣的街市,行人、商客、小贩、脚夫、马车拥挤于街道,入夜之后,市井间热闹仍不减白昼。

《东京梦华录》这么介绍汴梁的夜市:“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熝肉、干脯⋯⋯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紫苏膏、金丝党梅、香枨元,皆用梅红匣儿盛贮;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脍、煎角子、猪脏之类,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州桥夜市之所以这么喧闹,是因为仓场建于这一带,汴河上的货船驶至州桥码头后,需要靠岸卸货、仓储,物资在这里集散,人流也在这里汇合。

商业性市镇、热闹夜市、临街开设的商铺,在“唐宋大变革”发生之前,几乎都是不可想象的。比如在所谓的盛唐,县以下不设市;城市实行坊市制,即居民区(坊)与商业区(市)严格隔开,商贾只能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做生意;入夜则实施宵禁。这些带有明显中世色彩的商业限制,到了“运河中心”时代,都瓦解了。因此,海外一部分汉学家相信,宋代发生了一场“城市革命”。我们也不妨说,此一“城市革命”,乃是运河经济的辐射力所促成。

运河代表的水运网络的开发,也使得大宗的长途贸易成为可能。宋朝之前的商人,还秉承着“千里不贩籴”的古老习惯,因为将粮米运至千里外销售,成本太高了。但在宋代,发达的水运网络将“千里贩籴”的成本大幅降了下来,于是“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两浙路的太湖流域,“号为产米去处,丰年大抵舟车四出”,这些“舟车”,都是收购商品粮的商队。

运河经济触发的连锁反应

大宗交易、长途贸易的出现,又不能不催生出发达的商业信用。宋朝以铜钱为主要货币,但铜钱笨重,不方便携带——你总不能从京师运着一船铜钱到江南进货吧?因此,宋人发展出一套商业信用,包括便钱、交引等,用以支持长途交易。

便钱是京师便钱务出具的汇票,商人只要在便钱务存入现钱,即可获得一张汇票,凭票可到各州政府开设的汇兑机构兑换成现钱。这样,假设京师的商人要到江淮收购商品粮,他大可不必押运一船沉重的铜钱前往,只是需要身上带着一纸便钱就行了。

交引是政府支付的有价证券。商人到边郡入纳粮草等,政府估价后,即以高于市场价的收购价发给交引,商人凭交引可赴京城或产地领取钱或者茶、盐、矾、香药等货品。京师的折中仓也接受商人输粟,然后优价给予交引,凭引可至江淮领取茶、盐。交引有面额,人们往往不用交引提货,而是当成货币用于交易支付。又由于交引面额蕴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交引本身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有价证券)被买入卖出,京师与“冲要州府”都出现了交易交引的交引铺,类似今天的证券交易所。

水运网络——长途贸易——商业信用,这是运河经济触发的连锁反应。运河还有另一项功能,也被宋朝人敏锐地捕捉到了——沿漕运线建设大型磨坊,用来加工粮食与茶叶(宋人饮茶,并非用茶叶浸泡,而是将茶叶研成茶末,冲泡而饮。此法后传入日本,是为末茶)。漕河便于磨坊原料与产品的运输,而且水流可以驱动水磨,达成自动化生产。《闸口盘车图》描绘的便是一个大型的官营磨面作坊,四五十个磨坊工人正在从事磨面、筛面、扛粮、扬簸、净淘、挑水、引渡、赶车等工序,而作坊的核心部件——磨面的机械即由水力带动。

宋政府对水力磨坊抱有强烈的兴趣,在京师与一部分州设立了“水磨务”,管理水磨加工业。汴河之上,更是遍置官营水磨。水磨之多,甚至影响了汴河的航运与沿岸的农业灌溉,导致各方展开了对水资源的争夺。放在大历史中,这样的冲突显得意味深长,让人忍不住联想到英国工业革命初期的“羊吃人”冲突。

从某种意义上,英国的工业革命可以说就是水运推动出来的。中国经济史学家全汉昇先生认为,英国的煤矿之所以能够大规模生产,以满足工业化的需要,是因为这些煤矿都位于海岸线或河流附近,因此,在铁路网建设成功之前,可以利用便宜的水运将煤大量运输至各地市场出售。“在工业革命以前的英国,假如没有便宜而有效的水运,而只是用落后的交通工具来在陆上运输,那么,煤矿开采出来的煤只能在附近十至十五英里的地方出售,如再运远一点,就要因为运费负担高昂而卖价太高,从而卖不出去了。”如果这样,工业革命便会失去了产生的动力。

有时候,历史性的巨变就蕴藏在毫不起眼的细节当中,就如绚烂的烟花在爆发之前,不过是一枚小小的炮筒。我们的遗憾是,宋朝的烟花绽放了,却又熄灭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趣看唐朝!这些冷知识让你捧腹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大人”万万不可用在唐朝,见到官员称呼“大人”万万不妥,因为“大人”是用来称呼父亲的,所以看唐朝的书籍,你不会看到李大人、王大人,对于官员通常称呼姓加官职或者姓加上一个公。包拯如果在唐朝除了他儿子是没人称呼他为包大人,而会称呼他为包公或者包龙图,所以看到有人在电视剧里称呼狄仁杰为狄大人,那么直接可以

  • 宋代地下长城,有灯台有土炕,可供长期居住,上千年历史坚固如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辽军自击败宋军的雍熙北伐(公元986 年)之后,便开始转入战略进攻。在东起燕山西至雁北的广阔战线上,辽军不断利用自身骑兵的机动优势发起越境突袭。在广阔的平原上抵御辽军仅仅依靠水泽和一些据点是不够的。根据平原上的土质条件,当地军民及北宋朝廷秘密地采用地道战法来抵御强大的辽军。宋代修筑的“地下长城”,

  • 武则天四大面首之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凭什么被武则天选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张易之哪里厉害,武则天和张易之的小说,刘晓庆版武则天张易之是谁演的

    但是这些故事和武则天的恢弘情史比起来,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武则天的故事那才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武则天不仅开创了女人当皇帝的历史,也开创了女人挑选男妃子的历史,当然叫面首更贴切一些,我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些情史背后的故事,来了解这位中国开天辟地女皇帝的彪悍人生!——题记武则天到底有几个面首?所谓面首,是这

  • 组建舰队,打下苏门答腊,控制印度洋海权,明代仍未开启海洋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辽、金压迫北疆,西夏阻断西域,自宋一代贸易开始转向海外。下海!下海!使海域大开,塞翁失马竟然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南渡后,宋高宗从海路逃向温州,在江心屿上望海潮,猛然开窍,发现“市舶之利最厚”,所以一到临安,他便号召对外开放,以开拓海疆为发展战略。宋高宗鼓励海商打造海船,购置货物到海外贸易,还在海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一个心狠手辣的剑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文|吴钩说起诗人辛弃疾,他也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武功高强甚至有点心狠手辣的大剑客。吹嘘“十五好剑术”的李白肯定不是他的对手。辛弃疾在他的词中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这可不是书生的纸上谈兵,而是一名剑客在抚剑感慨刀光剑影的往事。辛弃疾出生在济南府,少年时,济

  • 安史之乱中被低估的奇才,以7000余人迎战9个月,歼敌11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从盛世到中衰,就好像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让人猝不及防,不过仔细一想,其实使其衰亡的隐患早就有了。值得一提的是,唐朝每次乾坤逆转,似乎都与女人有着重大关联。唐高宗就因对武则天过于宠溺,让其有机可乘掌握了王权,之后给李家和大唐王朝带去了灾祸。等武则天被逼让位时,韦氏又有了掌权的欲望,直到唐玄宗登基,

  • 抵抗后金两次大捷,4岁小孩被封伯爵,袁崇焕却被迫辞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袁崇焕短暂而充满争议的一生里,天启六年(1626)正月一定是个转折时刻。他带领明朝军队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锦州大捷后,明熹宗欣喜若狂,在嘉奖谕旨中说:“十年积弱,今日一旦挫其狂锋。”滑稽的是,这位木匠皇帝又称,“宁锦之捷制胜折冲,皆受厂臣秘画”,把一切功劳竟都算到了阉党身上,自魏忠贤以下,凡数百

  • 石雕孙思邈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石雕孙思邈-凯岩石业石雕孙思邈-凯岩石业石雕孙思邈-凯岩石业石雕孙思邈-凯岩石业石雕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药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 宋朝官员的官帽为何有两根长翅?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代官员画像中宋朝的官员最好认,其中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宋朝的官帽:在纱帽后面加上了两根长长的翅膀,也称长翅帽。相传在北宋时期,也曾发生过一个因官帽而识人的故事。一次,大宋的宰相寇准,为了视察民情,微服私访,游历于河南开封一带。所谓微服,即是穿着民装,避免引起别人的注意。然而,当寇准向一位老汉问话的

  • 北伐前的南北形势,由湖南唐、赵矛盾引发的北伐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北伐是什么意思,1926年北伐战争,赵云年过七旬出征北伐

    当时全国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的对比也是有利于革命方面的:北洋军阀因为相互之间不断发生战争而日益趋于衰弱;吴、张两大军阀虽然联合起来,但是矛盾重重无法解决,因此北京陷于无政府状态;而分别盘踞长江上、下游的直系军阀吴佩孚与孙传芳之间,又因联奉、反奉问题貌合神离,他们不可能集中力量来对付南方;北伐的第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