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唇亡齿寒”还是“各怀鬼胎”,元朝与高丽的“舅甥之好”

“唇亡齿寒”还是“各怀鬼胎”,元朝与高丽的“舅甥之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147 更新时间:2024/2/22 19:06:54

高丽作为一个巴掌大的小国为何能受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元朝下嫁公主的上等待遇?横扫亚欧的蒙古铁骑为何不一鼓作气攻下高丽?高丽在“舅甥之盟”中强大的元朝庇佑下会因此平步青云还是发生了一些意外呢?本将对元丽之间“舅甥之盟”的缔结进行简要梳理,研究结盟前后高丽与元朝的变化。

“舅甥之好”的前因始末

以和亲的方式增进两国友谊在古代封建朝中屡见不鲜,除了以“不和亲”为祖训的明代,历朝历代都存在着和亲联姻的外交手段。但像高丽这样几十年的时间与元朝进行了五次联姻的情况在历史中就是十分罕见的了。高丽这个“弹丸小国”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引得当时冠绝世界的元朝对其如此的重视。下面将用时间顺序概括元朝与高丽是如何形成“舅甥之好”的关系,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终结这段关系的。

1.蒙古与高丽悠久的历史关系

早在元朝还未正式建国的时候,蒙古就与高丽产生了密切的联系。起初蒙古人地处蒙古,距离高丽地区非常远,但正是处在这两国中间的契丹,将这两个本不相干的国家联系到一起。早年契丹的部队经常对高丽进行骚扰掠夺,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年,高丽的内乱使得其无力发兵抵抗,后来蒙古开始介入,打退了契丹的叛乱,还与高丽结成了兄弟之国。

但高丽刚刚送走的是一匹豺狼,迎来了却是一只猛虎。六年后,一名蒙古使者在高丽境内被杀,两国自此断交。又过了六年,蒙古开始了对高丽发起七次时间跨度三十多年的大规模战争。《元史》中记载“伐高丽,围其王京,高丽王力屈,遣其兄淮安公奉表纳贡。”直到与高丽王子交好的忽必烈登上帝位,元丽之间的战争才终于停歇。

2.近百年的“舅甥之盟”

当时高丽的武臣掌握着军政大权,王位成为有名无实的存在。与忽必烈交好的高丽王子王倎本应在回国后登上王位,但大权在握的武臣却不想同元朝交好,一方面对蒙古采取抵抗与拖延的态度,另一方面废除旧王,另立新王。但王倎凭借蒙古的介入其中,迅速将武臣势力清理干净,高丽正式开始成为元朝的“驸马”。

元世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高丽世子,姻亲关系正式成立,高丽也被列入行省之一。在此过程中,元朝也暴露出了自己的意图,就是以高丽为踏板进攻日本,高丽也很好地履行了作为“驸马国”的义务,在高丽的帮助下,元朝向日本进行了两次东征,但都失败了。

此后,高丽的历代国王都会与与元朝皇室女子结成夫妻,但也受到了元朝的控制,不仅政治受到了元朝的干涉,甚至有的国王自身都难保,忠宣王与忠惠王就受到了拘捕与流放。可见这种“亲密无间”的“舅甥之盟”,既不牢靠,也不亲密,弄不好还有杀身之祸。

3.元末高丽地区的风起云涌

在元丽舅甥关系持续了八十多年后,王祺在元朝支持下登上王位,没过几年,王祺废除行省、铲除国内元朝势力,切断了与元朝的关系,还击退了元朝派来的军队。

其后元朝覆灭,外界的威胁又变为了明朝,当时统治者一边向明朝朝贡修好,另一边又不忘支持北元政权复辟。遭到了当时亲明武将李成桂的反叛,经过几年复杂的政权稳固后,李成桂登上王位,高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被明朝册封为朝鲜,成为明朝的藩属国之一。

元朝与高丽的“舅甥”关系远远没有听起来的那么牢固,血缘本是无法更改的纽带,但强行收的“驸马”终究还是外人,同样高丽也不会真的将自己视为元朝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高丽所面临的危机可想而知。

饱受摧残的高丽民族

在元丽长达八十多年的“舅甥”关系中,高丽一直作为弱势的一方,面对着来自各方各面的威胁,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深渊之中,元朝并没有在这段时间成为高丽最大的依仗,反而成为了高丽痛苦的根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忧的不安

虽然彻底结束了上百年的武臣统治时期,但高丽内部的矛盾却并没有因此瓦解。亲元成为当时的政治趋向,常常为此割舍了许多自己国家的利益。

经济的颓废也是高丽所面对的一个难题,经历了长期的抗元战争与武臣内乱,原有的社会秩序还未来的及恢复,大量元朝家族的到来更是让高丽的经济雪上加霜,高丽人民大量土地被剥夺,自己还要沦为地主的工具发挥剩余价值,高丽的内部就一直处于这种混乱萧条的局面。

2.外患的威胁

元朝自然是高丽最大的外患,表面上的“舅甥之盟”,实际上却是单方面的压榨剥削,元朝使用的以经济、文化入侵为主体的非武力手段,让高丽自然而然的成为元朝的一部分,要比赤裸裸的入侵更加可怕。在元代末期虽然高丽有了一定的喘息之机,但没过几年明朝的建立,高丽还是只能俯首称臣才能得以保全自己。

3.倭寇的困扰

元初,高丽在协助元朝讨伐日本的过程中,高丽不仅负责建造航行的船只,还派遣军队协助元军,讨伐的结果以失败告终,并且长久的内外战争也让日本出现了抢劫他国沿海城市为生的倭寇这一群体。高丽作为元朝侵略的“帮凶”,距离日本的距离还非常近,成为了倭寇首当其冲的目标,自元末开始倭寇带来的隐患一直没有消除,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

虽然有各种内忧外患的威胁,但文化发展的方向从来都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朝着更加文明更加进步的方面发展,就算在当时成为众矢之的的高丽,外来文化的涌入依然给这个民族增添了几份新鲜活力。

意料之外的文化洗礼

在元朝与高丽近百年的和平局面中,或主动或被动的文化交流是十分密切的,高丽自古就有学习中原文化的传统,长久的稳定局面给元朝文化的传播创造了基础,造就了一场别开生面、影响深远的文化洗礼。

1.民族的交融

高丽地区受蒙古文化的影响颇深,主要原因还是元朝人民的大规模流入,元朝作为正统的蒙古文化开始进入高丽的视野之中。除了蒙古族之外,回回人、吐蕃人等西域民族也开始进入高丽,异域文化的持续输出,增添了许多不一样的地域风情。长期以来高丽地区的民族比较单一,每一新民族的加入都能极大的激发出高丽人民对于外来文化的向往与吸收。

2.知识的传播

《元史》中记载了这样一篇故事:“时高丽沈阳王父子,连姻帝室,倾赀结朝臣。一日,欲求燧诗文,燧靳不与,至奉旨,乃与之。”

当时高丽王父子对元朝的态度非常友好,先是与元朝皇室女子联姻,又送给了朝中大臣不少财物。有一次,想要讨当时文学家姚燧的作品,就去求皇帝下旨,最后终于得到了。高丽王族都对元朝文人如此敬仰,甚至不惜求皇帝下旨就是为了一篇诗文,当时高丽人对于元朝文化的追捧可见一般。

其中程朱理学作为一种新兴思想继宋朝之后在高丽焕发了第二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朝是程朱理学发展的巅峰期,被元朝确立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儒教也被正式认定为宗教。

在高丽作为元朝的行省之一,程朱理学也成为了高丽文人的必修课,长久发挥着其跨越种族的作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了高丽的文化进程。

3.服饰的趋同

高丽在唐朝时期就十分盛行穿着汉族的服饰,长期以来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高丽世子以及大量高丽女性都曾拜访过元朝,蒙古的服饰开始渐渐被高丽引入。高丽作为元朝统治下的一个行省,官职、政府机构上都是仿照元朝制定出来的,官位的不同,官服也有所差别,官员们开始穿着元朝官员的服饰,自上而下的也引发了平民对于元朝服饰的模仿。

元朝文化开始深入高丽乃至后来的朝鲜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等等方面都开始自觉向中原地区看齐,大大增强了中华文化的传播,此后的几百年一直发挥着亘古通今的影响。

总结

元朝与高丽的“舅甥之盟”中双方都怀着各自的政治目的,但在实现的过程中双双折戟。结果事与愿违,元朝没能借高丽之助踏平日本,高丽也没能借元朝的庇护渐渐强大起来。“舅甥之好”的关系也大多浮于表面,并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反而都试图在其中获取更大的利益,以扩张经济为目的的人口流入,在不知不觉中将元朝的文化也代入了到高丽,在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传播的越来越广泛,世界文化的氛围也在此过程中愈发融洽。

参考文献:

《元朝与高丽“舅甥之好”及两国文化交流》

《高丽与元朝政治联姻及文化交流》

《甘做元朝驸马国艰难幸存的高丽王权》

更多文章

  • 明朝四大特务机构分别是什么?哪一个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六大特务机构,明朝四大特务组织结构,历史上四大特务机构

    锦衣卫锦衣卫,是明代专有军政特务机构,其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

  • 朱元璋出上联:老子天下第一,才子巧妙对出下联,朱元璋: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母亲来找朱元璋,朱元璋史上最佳对联,朱元璋假降元朝刘伯温归顺朱元璋

    就拿对对子这件事来说吧,乾隆时期的刘墉就经常和乾隆皇帝对对子,两人文化水平都不低,自然可以建立非常良好的关系,然而在明朝时期,就有一位才子因为对对子得罪了朱元璋,最后被处以极刑。要知道朱元璋可是著名的草莽皇帝,能说出“老子天下第一”这种上联已经相当不易,而才子对出的下联也堪称经典,那这才子到底是为什

  • 宋江当上老大后的第1道命令竟是这个,动作虽小含义深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早在晁盖生前,宋江作为梁山第二把手的时候,就已经暗中培植势力。梁山上下,宋江亲信众多,且不说大小头领皆已被宋江把持,他的嫡系就不少,比如结义兄弟花荣、武松,昔日同事朱仝、雷横,生死之交李逵、戴宗,秦明是花荣的妹夫,王英的妻子扈三娘是宋江所赐……所以,宋江根本不需要再进行什么大的动作,只需将早早规划好

  • 朱元璋发明了用酒和纸审讯犯人的方式,为何犯人看到总会招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审问犯人,犯人死活不肯招供,朱元璋抓捕犯人视频

    对于朱元璋这样一个从放牛娃坐到皇帝位置的人,他是经历过元朝贪官污吏对百姓剥削欺压的那段历史的。所以,对于这些害群之马,他完全容不下去。朱元璋建立的锦衣卫制度,有许多特权,包括刑审、查案、抓捕等等。他们确立目标后,就会派出“检校”去搜寻证据,等到有所发现,便会实施抓捕,关于“诏狱”。诏狱绝对是明朝最残

  • 明成祖朱棣16年都无法想透的秘密,皇宫中谁说谁死,皇后也不例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成祖朱棣之死,明成祖朱棣的死亡揭秘,明成祖朱棣哪年去世

    朱棣虽然在起兵谋反时,他打的旗号是清君侧,可是明眼人都知道朱棣的目标是皇位。当李景隆将金川门开启之后,却四处都不见朱允文的身影。那么朱允炆到底去哪里了,他还活着么?这件事情是谁都不知道的的,这也成为了明朝的未解谜案之一。建文帝朱允文是朱元璋的孙子,更合适当朝太子的朱标的第二个儿子,再加上他的母亲被扶

  • 张居正改革对明朝是希望还是毁灭?瞧瞧万历中兴前民不聊生的模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万历晚年有多爱张居正图片,张居正教育万历,明朝张居正的现状

    近代学者在研究张居正改革这段历史时,通常有两种观点:1、张居正改革带来的腐败和弊政,是加速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之一;2、张居正改革减缓了明王朝覆灭的速度,对加强明朝的综合实力,起到了显著的功效。以上帝视角来看,两种观点各有各的道理。【张居正】前者认为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在给国家带来赋税收益的同时,也为官员

  • 土木堡之变明朝精锐尽失,皇帝被俘虏,于谦如何挽大厦于将倾?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于谦土木堡之变原因,土木堡之变明朝精锐为何不堪一击,土木堡之变于谦为什么要杀朱祁镇

    今天,我们便来讲一讲关于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死棋下活,逆风翻盘这件事。一、大明朝的危机——土木堡之变于谦为官清廉,一生刚正不阿,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当初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率近三十万大军加后勤人员合计五十万,远征瓦剌,却没想到惨败而归。此战不仅明英宗做了俘虏,四朝老臣张辅、驸马井源、兵部尚书

  • 南宋为北宋续命百年,为何南明仅享国38年?认同感很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为什么承认南宋不承认南明,南明与南宋的历史,南宋和南明谁厉害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南宋和南明都是在经历外族入侵后建立的,但南宋存在超过百年,更是在蒙古大军攻打四十年才被灭亡,而南明从开始到结束,前后不过38年,便被大清灭亡,同样是难逃的汉民族政权,为何南明不能像南宋一样给政权续命百年呢?笔者认为,南明和南宋不同的命运结局有着复杂的原因,笔者今天将从二者建立前后

  • 明朝末年,崇祯若能拿出一万两黄金给他,或许上吊的就是李自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自成对崇祯说的话,李自成给崇祯的一封信,崇祯十三年李自成

    大明国号来源有许多,一般认为跟宗教有关,来源是“明教”,还有人认为是出自“白莲教”、“佛教”等。明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像明朝一样反复地中兴,从即将灭国又回到盛世,明朝经历过许多次中兴,很难说什么时候是最好的时期。万历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在那时候确实算得上是盛世,但谁能想到,这出现

  • 赵匡胤曾遇到3件事,他“窝囊”处理,但却获得史学家一致好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结果太祖见了他之后他却说了很多没用的话,太祖很生气。而且他竟然还顶嘴了,太祖生气之下便随手拿着一样武器敲掉了他2颗前门牙。但是他却这样做了,他竟然擦去嘴边的血,之后便弯下腰。将自己的门牙给捡起来之后认真装入袖中。太祖冷哼了一声说:“难道你还想作为证据来告朕吗?”他却淡淡地说:“我自然告不了你,但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