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末军界第一人,董卓曹操都是他的老部下,可惜是个明哲保身之辈

汉末军界第一人,董卓曹操都是他的老部下,可惜是个明哲保身之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175 更新时间:2023/12/17 21:51:26

皇甫嵩在汉末这个群雄割据,天下大乱,同时又豪杰辈出的时代,留下了不轻不重的一笔。

所谓“不轻”,乃是因为皇甫嵩在汉末可以说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名将”,甚至可以说黄巾之乱便是被他给一手终结。后来令天下震怖,擅自废立天子,火烧洛阳的董卓也不过是皇甫嵩的副将,被誉为“超世之英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也不过是皇甫嵩的手下。

而“不重”,却是因为皇甫嵩在前半生的诸多光环之下,却在后半生碌碌无为。在面对董卓暴虐,李郭作乱之时,却如同一干汉室大臣无所作为,最终含恨而终,魂断长安。

一位前半生如此璀璨夺目,后半生却泯然众人,为董卓肆意欺压。写于此处,笔者也不禁感叹这位汉末名将的悲情一生。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度辽将军规之兄子也。父节,雁门太守。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初举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连辟,并不到。灵帝公车征为议郎,迁北地太守。《后汉书·皇甫嵩列传》

以上这段便是皇甫嵩前半辈子的简介。皇甫嵩,出身在边地将门世家皇甫家。他的父亲皇甫节,是当时的雁门太守,为大汉镇守北方;他的叔叔更是“凉州三明”之一的度辽将军皇甫规;为帝国安抚羌族,扬名塞外。所以,皇甫嵩一出生,就肩负着家族的使命!而且在东汉的制度下,皇甫家一直就是边境将门世家,只要皇甫嵩从军,那必然是一帆风顺。所以皇甫嵩一生下来,人生轨迹似乎已经被规划好了。

学武!为帝国戍边!似乎成了皇甫嵩所必然的宿命。

然而皇甫嵩却不仅习武,更兼修文,也说明了皇甫嵩与寻常将门子弟的不同。而也正是因为皇甫嵩喜欢读书,不像一般的武将一般莽撞,他更有自己的想法,更会思考自己做事之后的得失,故此才会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甚至委曲求全。

皇甫嵩的仕途,没什么好说的。与普通的官宦子弟一般,举孝廉,举茂才,仕途可谓一路畅通。依靠着家族背后的实力,皇甫嵩去拜个朝中的高官为师,混个几年镀个金,出来自然就是官运亨通。然而,皇甫嵩却并没有如常人一般选择最“快捷的晋升通道”,而是拒绝了一切的私人征招,甚至就连当时汉帝国军方最有实权的太尉陈蕃和大将军窦武的征召,皇甫嵩也都一并选择了拒绝。

这是为什么呢?明明有后门不走,为什么非要自己去打拼?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想要证明自己的“官二代”?

皇甫嵩显然不是这种人。皇甫嵩之所以接受二人征辟,却是因为皇甫嵩比其他人想得都要多一点。

陈蕃和窦武二人一个代表党人,一个代表外戚。皇甫嵩之所以不轻易表面态度,那便是汉桓帝的例子就在眼前。谁知道新上任的汉灵帝是个什么德行?万一跟汉桓帝一样再来个党锢之祸,自己不就完了?

皇甫嵩显然深知中庸之道,在不明朗前别急急忙忙站队,万一被搞得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那可就完了。皇甫嵩可没有他叔叔皇甫规这么头铁。

既然这条普通的晋升通道走不通,那皇甫嵩就干起自家老本行。咱也别和这些党人、外戚、宦官的搅和在一起。远离政治的中心,去边疆找寻自己的未来,这才是皇甫嵩当时的想法。

所以在接连拒绝了党人与外戚一系的拉拢之后,皇甫嵩欣然应允了帝国皇帝公车的征召,并担任了帝国北地太守一职。边地,才是他们皇甫家一展所长的地方。

要干就得干自己最熟悉的,这样才不容易翻车。像那种莽莽撞撞,随随便便便表明了立场,站好队的,一般都会被“献祭”。

而事实也确如皇甫嵩所料,窦武、陈蕃二人根本靠不住,一场政变让汉灵帝再兴党锢之祸,也让本来已经对汉朝还抱有一丝希望的党人彻底失望。

汉朝人还是比较相信天象、命数这一类的东西。比如西汉的许负便是给人看相,算命,因而能被封侯。其中最有名的事迹,也就是算出薄太后能生天子,周亚夫被饿死这两件事。包括后面三国时期还有个以占卜闻名天下的管辂,都显示了那个时期古人对于阴阳术数还是有些相信的。

然而就在不久前,大汉帝国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天象:太白金星经房宿,由上将星入太微垣。笔者不懂这些,也解读不了这个天象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但是在当时的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象征奸佞在皇帝身旁。

那么在这些党人看来,皇帝身边的奸佞显然就是这些宦官了。当初汉桓帝在位的时候你们嚣张也就罢了,现在还想搞风搞雨?那也得看看我们党人、外戚一派答不答应啊!

于是窦武、陈蕃等人便开始准备“清君侧,诛奸佞”,准备动手除去宦官曹节、王甫一党。

然而宦官之所以能成为皇帝手中制裁外戚的利刃,自然不可能这么容易就被剪除。窦武等人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实则早已被这些宦官发觉。

原来这一天窦武轮到休假日,出宫回家。这些宦官便偷出他的奏折,得知了士人的计划,因而连夜歃血共盟,发动政变。

宦官们先与皇帝的乳母赵娆一起,蒙骗年幼的灵帝,格杀亲近士人的宦官山冰等,抢夺印、玺、符、节,胁迫尚书假传诏令,劫持窦太后,追捕窦武、陈蕃等一干党人。

年过八旬的陈蕃闻讯,率太尉府僚及太学生数十人拔刀剑冲入承明门,到尚书门因寡不敌众被擒,当日遇害。

陈蕃直接当场去世,窦武在得知情况之后,立即驰入步兵营起兵还想要与宦官对抗一番,然而宦官又怎么可能没有留下后手?

原来护匈奴中郎将张奂此前率军出征,然而好巧不巧此刻刚回到京师。张奂还搞不清楚什么情况,宦官等人假传诏令窦氏叛乱。张奂一打听,窦武还真的跑去步兵营“闹事”去了,结果张奂就误以为窦氏是真的叛乱,遂与少府周靖率五营士与王甫所率领的千余虎贲军、羽林军一起进攻窦武。于是窦武被重重围困,无奈自杀。

后来张奂发觉自己被骗,想要上书给窦、陈二人平反,结果被宦官献谗言,遭罢免。接着第二次党锢之祸开,无数党人被捕入狱,天下再一次对汉王朝大失所望,甚至是失望透顶。

皇甫嵩远在北地,想必得知了第二次党锢之祸,既有欣喜,也有失望吧。欣喜的是自己不像自己的叔叔一样铁头娃,不然铁定难逃一劫。难过的是,以现在士族的力量,天下士族对汉王朝的失望,未来又会对大汉帝国造成怎样的灾祸?

不过皇甫嵩已经没有时间再思考这些问题了,因为皇帝的诏令已经发了过来。

帝国涌动的暗流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终于有人要跳出来,揭开这乱世的序章!

本篇为“千古名将英雄梦”特约作者“舟郎才尽”所作,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更多文章

  • 功臣没有一个好下场,但跟着秦始皇的功臣手握大权,有人说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没有杀过一个功臣,历史上秦始皇为什么不杀功臣,秦始皇灭赵的功臣

    众所周知,自古帝王家最是无情,正是所谓的翻脸比翻书还快,这时还是一片晴朗,那时就已经身首异处。上一秒还有说有笑,下一秒可能已经得罪了帝王,下场自然不必说。而皇室中,最爱玩的一套,就是过河拆桥。国家的繁荣,离不开皇帝的治国才能,当然也离不开身边文臣武将的扶持,而且后者显然更加的重要。但古代皇帝拥有生杀

  • 刘邦实行分封制是迫不得已?有秦始皇的志向,没有千古一帝的魄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邦最懂分封制的奥秘,刘邦为什么不用分封制,刘邦何时恢复分封制

    很多历史说法是:刘邦认为秦朝的灭亡就是没有实行分封制,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分封的制度。其实,这也有一定道理,不过,真正让刘邦实行分封制的,不是分封制优于郡县制,而是当时情况下的迫不得已。为何这样说?我们先来看下秦朝没有采取分封制和秦朝灭亡之间的关系。秦朝灭亡有很多原因,比如秦始皇和秦二世滥用民力

  • 陈胜起义后,有没有可能再出秦灭六国的历史?可能非常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胜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秦统一多少年,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

    要说这个问题首先就要说其他的国家在干什么?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的诸侯国复国了,但是他们依旧像原来还没有灭国的时候选择了进行观望,有一些国家虽说出兵了,但却是很典型的出工不出力,最多也就是做了点呐喊助威的事情。所以在章邯出兵的时候陈胜他们是没有任何的一只援军的,这个时候可能有人会说了,他们不是已经打

  • 关羽被杀后,诸葛亮冷冷说了11个字,刘备听后直接赐死长子刘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害死关羽的原因,关羽死后诸葛亮为什么把刘备干掉,关羽是被诸葛亮借刀杀死的吗

    但是选择储君是大事,刘备自然不会随手一指,便让刘禅继位,他这么做肯定有他的考虑。比如他的大长子刘封,其实很有本事,却落了个被赐死的下场。都说虎毒不食子,刘备舍得这么对他儿子,太过心狠。表面看他是为了最看重的关羽,而背后,还有更深远的考虑。 尴尬的养子 关羽失荆州陷入困境,孤立无援,他死后,诸葛亮淡淡

  • 三千人马控制京城,曹操袁绍被吓得弃家出逃,董卓这三招有多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董卓逼袁绍出逃,袁绍朱儁董卓战法搭配,董卓袁绍吵架视频

    东汉除了正规军,地位较高的将领都有数量庞大的家丁私兵,这就是史书中所说的“部曲”——带有人身依附性质的私人军队,与奴婢一样“身系于主,是为家仆”。不管是正规军还是私人武装,消灭董卓的三千人马都并不困难,所以董卓耍了一个花招:部队头一天傍晚穿着便装分散溜出城去,第二天早上身披铠甲整队入城,反复几次,就

  • 曹植和曹丕都是曹操的儿子,夺嗣之争中,曹植为什么输给曹丕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植和曹丕谁大,酒后春风一度甄宓误把曹丕当曹植,赵玉平老师讲曹丕曹植

    第一,曹植政治能力明显不如曹丕论文采,曹丕被甩了好几条街,但一个管理国家的接班人,明显不可能仅靠这个。曹操更加看重的是政治能力。相比之下,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这是他的优点,但同时也是他的缺点,可以看出曹植压根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在双方的较量中,曹植充分暴露了他在政治上不成熟的一面。第二,曹植背

  • 人们说的“蜀汉四相”分别指的是谁?哪位丞相的能力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诸葛亮的能力和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他被刘备三顾茅庐给请出来以后,一心为了匡扶汉室。帮助其发展蜀地,是蜀汉建立的绝对功臣。刘备死后,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蒋琬蒋琬被誉为"社稷之器"。诸葛亮病逝,蒋琬执政,任尚书令。他执掌国政后,采取闭关息民政策,发展经济,调整战略,安定民生,协调君臣,对诸葛亮死后

  • 诸葛亮生前最后一计“棺材南抬,绳断便葬”,其主要意图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最后一计断绳埋棺,诸葛亮吊孝哭灵完整版,诸葛亮棺材南抬的意思

    第五次北伐,蜀军安全撤回,但诸葛亮去撑不到回家了。在他闭眼之前,他拿出了最后一个计策,不是为蜀汉,而是为自己。此计叫“棺材南抬,绳断便葬”,是诸葛亮在为他个人选墓地。 丞相的遗愿 作为蜀国的核心领导人,诸葛亮去世,肯定是要风光大葬的,但诸葛亮一生清贫,精力都放在助刘备光复汉室上了。且他手握蜀国大权多

  • 诸葛亮临终前点亮七星灯,表面是在续命,实际上暗藏着两个大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七星灯续命,诸葛亮为什么死在七星灯下,诸葛亮临死前十二字预言

    不过遗憾的是好皇帝很少,所以百姓又把希望寄托在官员身上,如果当官的个个都是清官的话,那么百姓受的苦也就相对较少,而现实就是清官也少的可怜。三国演义就恰恰满足了古人的清官梦,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在书中,诸葛亮被刻画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无

  • 诸葛亮为什么会娶黄月英?因为她有一项技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出生地方是在琅琊郡,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过世,诸葛亮很小就由叔父抚养长大,只是当时兵荒马乱的,一直到诸葛亮25岁还是没有成家娶妻,这在古代是很不平常的,古时候一般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成家早早的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不过谁也没有想到诸葛亮会迎娶了一位长相丑陋的媳妇,并且还一起走到了老。这其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