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登基称帝时,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都处于什么发展水平?

秦始皇登基称帝时,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都处于什么发展水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115 更新时间:2024/1/24 4:31:46

六国都归到秦国麾下之前,那之前的中国没有“皇帝”之说。于是嬴政统一六国后,非常骄傲地自封为“始皇帝”

我们认为大秦帝国在当时非常强大,那在同一时期里,世界的其他国家,其发展又如何呢?

日本

那时的日本处于弥生时代,发展相当落后。

弥生时代是公元前300年到公元250年,中国已经从春秋时期走到了魏晋南北朝,社会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而日本基本还在原地踏步。

弥生时代的日本有了种植业,大面积种植水稻为食物,青铜器、铁器等工具也慢慢普及,使用到农业耕种中。

按照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徐福就是在日本的弥生时代抵达的日本。日本的农业发展,耕种器具的更新,全都是徐福带过去的。

徐福给他们带去先进文明之前,日本的原住民,基本还在靠打猎过活,使用的工具也是石器。

看到东渡的秦人,日本人才知道海外有个文明高度发展的国家,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日本人开始航海,去寻找秦人的故国

于是他们来到了中国,当时中国当家的皇帝是东汉的光武帝刘秀。然后,日本人欢天喜地接受了光武赏赐的汉倭国印章,并下定决心要好好向中国学习文化知识。

我国的青铜器时期是什么时候呢?商朝。我们的祖先在商朝时,就大量使用青铜制作各种器物和摆件。

当然,日本人学习刻苦,进步还是挺快的,且几百年如一日地坚持学中国文化。唐朝时派了很多遣唐使过来,系统地学汉人的文字和大唐的制度。

朝鲜

朝鲜也是个一直在学中国文化的国家,且跟中国的羁绊很深,中国的官方正史从战国时期开始,就有关于朝鲜的记载,朝鲜的建立也与中国古人有关

商朝时,帝乙有个弟弟叫箕子,他在商周两朝交替的时候,因为动乱跑到了朝鲜半岛,在那里建立了政权。

到了周朝,周武王干脆将朝鲜做为封地赏给箕子,这便是朝鲜最早的国家——箕子朝鲜

虽然日本在给自己写历史的时候,把第一代神武天皇的诞生,定在了我国的周僖王时期,大概是公元前682年到公元前677年。

但神武天皇来自日本神话,实际上有没有这个人都难说。这么看来,其实朝鲜的历史,要比日本久远多了。

其实“箕子朝鲜”,说是国家,但更准确地说其实是部落联盟。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朝鲜仍然处于部落国的社会制度下。好在朝鲜向来有中国帝王的支持,因此发展的也不错。

后来又有个叫卫满的燕国人,于西汉初进入朝鲜,将箕子建立的朝鲜政权推翻,自立为王,这个国家史称卫满朝鲜

卫满很勤政,国家发展的相当快,快到连汉武帝都感到了威胁,赶紧筹措兵马,于公元前109年远征朝鲜,用时两年灭了卫满朝鲜,设立了汉四郡

美国

别看现在的美国强大,像个世界警察一样牛皮哄哄,对应到秦朝时期,美国大地还是原住民印第安人,在称王称霸

美国的历史很短,印第安人控制了北美大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15世纪末,才开始有欧洲国家的殖民者,向美国移民

而要追溯印第安人的祖先,又不得不返回亚洲。根据现代科学研究,印第安人是在大约四万多年前,从亚洲迁徙到北美洲的。

当欧洲的殖民者发现北美大陆时,那里的印第安人还处在原始部落制度中,靠采野果和使用粗糙的工具狩猎为生,根本谈不上农业发展。

非洲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别看非洲的国家现在这么落后,在秦朝时,非洲国家反而挺发达。

当时非洲的王朝是托勒密和迦太基,托勒密的统治时间,是公元前238年到前235年,迦太基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146年。

托勒密的开创者,是亚历山大大帝手下的某个将军,他从公元前323年开始四处扩张势力,终于建立了托勒密王朝。

迦太基,是腓尼基人建立的城邦,慢慢发展进入奴隶制,疆域辽阔,甚至一度垄断了西地中海地区的海上贸易。可惜这么强大的帝国最后输给了罗马帝国的军队。

但是,综合比较下来,那时国力最强、文明程度最高的还是我们当时的大秦帝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末军界第一人,董卓曹操都是他的老部下,可惜是个明哲保身之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董卓曹操之间的战争,曹操杀董卓视频完整版,曹操刺杀董卓是哪一年

    皇甫嵩在汉末这个群雄割据,天下大乱,同时又豪杰辈出的时代,留下了不轻不重的一笔。所谓“不轻”,乃是因为皇甫嵩在汉末可以说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名将”,甚至可以说黄巾之乱便是被他给一手终结。后来令天下震怖,擅自废立天子,火烧洛阳的董卓也不过是皇甫嵩的副将,被誉为“超世之英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

  • 功臣没有一个好下场,但跟着秦始皇的功臣手握大权,有人说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没有杀过一个功臣,历史上秦始皇为什么不杀功臣,秦始皇灭赵的功臣

    众所周知,自古帝王家最是无情,正是所谓的翻脸比翻书还快,这时还是一片晴朗,那时就已经身首异处。上一秒还有说有笑,下一秒可能已经得罪了帝王,下场自然不必说。而皇室中,最爱玩的一套,就是过河拆桥。国家的繁荣,离不开皇帝的治国才能,当然也离不开身边文臣武将的扶持,而且后者显然更加的重要。但古代皇帝拥有生杀

  • 刘邦实行分封制是迫不得已?有秦始皇的志向,没有千古一帝的魄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邦最懂分封制的奥秘,刘邦为什么不用分封制,刘邦何时恢复分封制

    很多历史说法是:刘邦认为秦朝的灭亡就是没有实行分封制,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分封的制度。其实,这也有一定道理,不过,真正让刘邦实行分封制的,不是分封制优于郡县制,而是当时情况下的迫不得已。为何这样说?我们先来看下秦朝没有采取分封制和秦朝灭亡之间的关系。秦朝灭亡有很多原因,比如秦始皇和秦二世滥用民力

  • 陈胜起义后,有没有可能再出秦灭六国的历史?可能非常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胜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秦统一多少年,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

    要说这个问题首先就要说其他的国家在干什么?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的诸侯国复国了,但是他们依旧像原来还没有灭国的时候选择了进行观望,有一些国家虽说出兵了,但却是很典型的出工不出力,最多也就是做了点呐喊助威的事情。所以在章邯出兵的时候陈胜他们是没有任何的一只援军的,这个时候可能有人会说了,他们不是已经打

  • 关羽被杀后,诸葛亮冷冷说了11个字,刘备听后直接赐死长子刘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害死关羽的原因,关羽死后诸葛亮为什么把刘备干掉,关羽是被诸葛亮借刀杀死的吗

    但是选择储君是大事,刘备自然不会随手一指,便让刘禅继位,他这么做肯定有他的考虑。比如他的大长子刘封,其实很有本事,却落了个被赐死的下场。都说虎毒不食子,刘备舍得这么对他儿子,太过心狠。表面看他是为了最看重的关羽,而背后,还有更深远的考虑。 尴尬的养子 关羽失荆州陷入困境,孤立无援,他死后,诸葛亮淡淡

  • 三千人马控制京城,曹操袁绍被吓得弃家出逃,董卓这三招有多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董卓逼袁绍出逃,袁绍朱儁董卓战法搭配,董卓袁绍吵架视频

    东汉除了正规军,地位较高的将领都有数量庞大的家丁私兵,这就是史书中所说的“部曲”——带有人身依附性质的私人军队,与奴婢一样“身系于主,是为家仆”。不管是正规军还是私人武装,消灭董卓的三千人马都并不困难,所以董卓耍了一个花招:部队头一天傍晚穿着便装分散溜出城去,第二天早上身披铠甲整队入城,反复几次,就

  • 曹植和曹丕都是曹操的儿子,夺嗣之争中,曹植为什么输给曹丕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植和曹丕谁大,酒后春风一度甄宓误把曹丕当曹植,赵玉平老师讲曹丕曹植

    第一,曹植政治能力明显不如曹丕论文采,曹丕被甩了好几条街,但一个管理国家的接班人,明显不可能仅靠这个。曹操更加看重的是政治能力。相比之下,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这是他的优点,但同时也是他的缺点,可以看出曹植压根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在双方的较量中,曹植充分暴露了他在政治上不成熟的一面。第二,曹植背

  • 人们说的“蜀汉四相”分别指的是谁?哪位丞相的能力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诸葛亮的能力和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他被刘备三顾茅庐给请出来以后,一心为了匡扶汉室。帮助其发展蜀地,是蜀汉建立的绝对功臣。刘备死后,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蒋琬蒋琬被誉为"社稷之器"。诸葛亮病逝,蒋琬执政,任尚书令。他执掌国政后,采取闭关息民政策,发展经济,调整战略,安定民生,协调君臣,对诸葛亮死后

  • 诸葛亮生前最后一计“棺材南抬,绳断便葬”,其主要意图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最后一计断绳埋棺,诸葛亮吊孝哭灵完整版,诸葛亮棺材南抬的意思

    第五次北伐,蜀军安全撤回,但诸葛亮去撑不到回家了。在他闭眼之前,他拿出了最后一个计策,不是为蜀汉,而是为自己。此计叫“棺材南抬,绳断便葬”,是诸葛亮在为他个人选墓地。 丞相的遗愿 作为蜀国的核心领导人,诸葛亮去世,肯定是要风光大葬的,但诸葛亮一生清贫,精力都放在助刘备光复汉室上了。且他手握蜀国大权多

  • 诸葛亮临终前点亮七星灯,表面是在续命,实际上暗藏着两个大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七星灯续命,诸葛亮为什么死在七星灯下,诸葛亮临死前十二字预言

    不过遗憾的是好皇帝很少,所以百姓又把希望寄托在官员身上,如果当官的个个都是清官的话,那么百姓受的苦也就相对较少,而现实就是清官也少的可怜。三国演义就恰恰满足了古人的清官梦,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在书中,诸葛亮被刻画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无